以前不是不曾走過新華路,不是不曾聽過新華路的美,行色匆匆,視若無物,淺嘗輒止,走馬觀花,不曾了解的是梧桐掩映下,新華路真正的靜美,一如人生,有時你不停下腳步,駐足細賞,也許你就此忽略了,就此錯過了最美的風景。
4月5日上午從新華路凱旋路拍到新華路番禺路,相機拍到沒有內存,4月9日下午11號線出來,又從新華路淮海西路一路拍到新華路定西路,雖然依然有很多弄堂深處,大門緊鎖,庭院深深深幾許,想看卻不可得,也有更多老洋房,72家房客,老人恬然的坐著小竹椅在房前曬著太陽,不去驚擾別人平靜的生活,遺憾也是一種美,看不到才會有想像的空間,才會有發現的驚喜,才會在腦子裡一直縈繞,回味.
源於1925年的新華路,前身為安和寺路,得名於當時的一座小佛寺,1943年更名為察哈爾路;1947年有更名為法華路,1965年正式改名為新華路.在近一百年的歷年之中,來自外國的建築大師、政界要人,年代更替中的各界名流商賈、文人雅士、達官顯貴,都曾在此留下足跡。
新華路119弄 1號 春和集團
119弄弄堂底的洋房。
新華路153號 尖頂老虎窗 木欄杆 木質雕花 相當漂亮
153號的西側是155弄1號,西山牆褐色木構架,煙囪上有菱形花紋
153號 155弄1號這麼漂亮的房子竟然查不到出處,也不是優秀歷史建築,很奇怪,不過個人很喜歡,忍不住多拍了幾張。
新華路155弄2號花園住宅
該住宅建築面積864平方米,建於1930年前後。主體建築為西班牙風格,機制平瓦屋面。
外牆面奶黃色水泥拉毛粉刷,假三層緩坡屋面,南面各有一扇棚屋形老虎窗和一扇雙坡頂老虎窗。南面底層有拱券敞廊,二層木結構陽臺挑出外牆約1.2米。入口門垛,門洞均採用哥德式尖券。穿出屋面的煙囪頂部,有連續小尖券。二樓陽臺南面均為落地長窗。個別西窗上用曲線形鑄鐵扶欄。
新華路155弄4號花園住宅
這是一幢比較典型的西班牙風格別墅建築,佔地面積351平方米,建於1934年。兩層磚木結構建築。機制平瓦緩坡屋面,外牆面奶黃色水泥拉毛粉刷。南側入口拱券門洞兩側各為絞繩紋花式立柱,上部拱券層層收進,用馬賽克拼貼幾何圖形裝飾。門頭上外牆面腰線處有齒形裝飾帶,門洞上部有連續小券裝飾。鋼窗有平拱窗和半圓拱窗,半圓拱窗兩側有絞繩紋邊柱。西面山牆有凸窗,有西班牙貼花圖案。
新華路179號 優秀歷史建築 現在是上海外灘花園酒店 裝修中
新華路179號花園住宅
這是一幢具有德國民居風格的別墅建築。南立面白色水泥拉毛粉刷的山牆與半露的黑色木構架,黑白色調對比分明。外陽臺與樓梯的欄杆原為紅磚砌築的帶十字圖案的欄杆,現改為寶瓶式欄杆。建築的底層南面有寬敞的門廊,彩色水泥磚鋪地,山牆窗和屋頂老虎窗採光通風十分便利。整幢別墅內設三座樓梯互不幹擾。該建築於1999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新華路185弄1號 是原上海普益地產公司,普益地產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客戶是當時的本土商賈和上層僑民,這家公司的創辦人是美國人雷文法蘭克,法蘭克是普益地產的董事會主席。雷文法蘭克你不一定聽過,普益地產公司你也不一定聽過,但他一手打造的外國弄堂你一定聽過。
20世紀30年代起,普益地產公司在現在的新華路購買大量土地,興建兩層高級花園住宅29幢,稱之為外國弄堂。每幢別墅都要根據業主的要求單獨設計,可謂是當時第一批的定製別墅。
新華路185弄1號花園住宅
這幢建築位於新華路南側,近番禺路,是美式獨立花園住宅,佔地約139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16平方米,1930年由普益地產公司開發建設,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該建築為假三層磚木結構,雙陡坡紅色機制平瓦屋面,屋面有棚屋形老虎窗。窗框周圍有護角隅石裝飾,山牆面有凸窗,窗頂有都鐸式拱券披簷,南立面有連續走廊。挑出山牆面的清水紅磚煙囪頂部有精緻的齒輪裝飾,形成建築的突出個性。該建築於1994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現在是御封會 粵菜餐廳。
新華路185弄3號花園住宅
這是一幢西班牙風格的花園住宅,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整幢建築系磚木結構,主體兩層,局部三層。入口大門上部有三層弧形門頭頂蓋,兩側配以方形窗戶,造型別致。這座建築充分運用了西班牙建築的語言和風格,尖尖的房頂,精緻的窗飾,拱形的入口,特別是煙囪出口以尖拱的設計使整幢房子個性突出,與暗紅色的磚瓦互相輝映。
個人最喜歡鄔達克的作品,相信很多人也喜歡。之前我的微信公眾平臺專門發過鄔達克的相關專題,鄔達克不愧被譽為「塑造舊上海灘的建築大師」,一生塑造上海灘,一心迷戀新華路。
新華路185弄5號,漂亮的西班牙建築,現在是安徽滬辦招待所,原來招待所在1號,現在改5號了,這麼漂亮的建築,又沒有出處,竟然也不是優秀歷史建築,汗。
新華路200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是一座中國傳統建築,建於1948年。佔地4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59平方米,是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上海統一紗廠及永莊老闆的妻子楊慧珍主持發起募集資金,安泰營造廠建造。該建築綠色琉璃瓦重簷屋面,四隻戧角翹起,裝有八隻風鈴。建築完全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結構和建築藝術手法。大樓底層有精雕的門框,門扇和隔斷,二樓大堂有精雕的水泥大梁,牛腿和天棚,三樓大廳有柚木製作的藻井天花,牆柱構件均為斬假石面層。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外國弄堂 新華別墅 鄔達克和雷文法蘭克一手打造的精品別墅。新華路附近這一片城市空間,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哥倫比亞住宅圈。外國弄堂其實只是哥倫比亞住宅圈的一部分,但也是最精華的部分。
新華路211弄1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是較為典型的西班牙花園住宅,建於1940年前後,佔地約124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63平方米,有300平方米的花園。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原是上海哥倫比亞唱片廠英籍經理的私人別墅。整個主體建築系磚木結構,主體兩層,局部三層。外立面為普通水泥沙漿拉毛粉刷。東側山牆陽臺有螺旋形底託,反S形鐵質欄杆。入口大門上部有弧形門頭蓋頂,配以右側方形,左側拱形的窗戶。室內的格局十分别致,南面窗間有絞繩紋小柱。兩座高聳的煙囪,飾以尖拱,使整幢建築個性突出。該建築於2005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新華路211弄2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屬英式民居風格別墅,佔地813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94平方米,為假三層磚木結構建築,建於1929年,為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普益地產公司設計建造,由上海柴順記營造廠施工,業主是美國傳教士李佳白(Gilbert Reid)。該建築為平瓦陡坡屋面,進出花園的門連著窗戶頂部有紅色平瓦頂棚。建築南面局部有廊,廊的上部為二層平臺,平臺有鋼製欄杆。外牆面部分為水泥拉毛粉刷,局部為紅磚清水勾縫。進門的門鬥頂部有巴洛克式水泥雨蓬,由混凝土渦形三角牛腿支撐。花園寬敞,草坪平展,松樹,水杉等樹木茂盛。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雨篷, 反S鐵製欄杆,羅密歐陽臺,211弄3號也是一幢漂亮的建築。
新華路211弄3乙,御府,和田玉會所。
新華路211弄 忘了拍幾號了
新華路211弄10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原是義大利僑民的住宅,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於1929年,佔地月128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97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有歐洲民居的建築特徵。山牆和外牆立面都半露褐色木構架,構架間用泰山面磚貼成紋面。牆面底層及煙囪為褐色面磚裝飾幾何形圖案,半圓形拱門用白色塗料粉刷。南面有一花園,花園裡有水杉,桂花,石榴,夾竹桃等,環境幽靜。該建築於2005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新華路211弄12號花園住宅
建於1930年後,用地面積約1028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67平方米,磚木結構假三層機平瓦屋面,硬條木地板、木門、鋼窗、木樓梯,外牆面水泥拉毛粉刷,清水紅磚切窗臺線,局部作裝飾線。此建築曾是汪精衛某偏室的住宅,院子裡原有一隻八角亭作跳舞用,是混合式建築。
新華路211弄14號花園住宅
建於1930年後,用地面積7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9平方米,西班牙建築風格,由鄔達克設計,假三層磚木結構,圓筒瓦緩坡屋面,局部已改為機平瓦,硬木地板、木門,鋼窗、木樓梯,水泥拉毛粉刷外牆面。屋面煙囪頂做三個連續小尖劵,是鄔達克設計作品的特徵之一。
新華路211弄16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陡峭的屋頂上哥德式聯體煙囪矗立其上,有歐洲鄉村風格建築的特徵。該建築約建於1937年,佔地約646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3平方米。兩層磚木結構,屋面採用機制平瓦,外牆面為土黃色水泥拉毛粉刷,二層外牆做清水磚帶。巧妙的設計使建築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更顯出了其與眾不同的美感。該建築於2005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可惜16號沒有拍到。
新華路231號花園住宅
這幢英式花園住宅於1932年建造,鑄鐵水鬥上鑄有梅花圖案和1932年字樣。1946由榮漱仁的堂外甥丁宜生經房產商過養墨,向一英國人以125萬美元購買。建築為兩層磚木結構,整幢小樓各個方向的線條異常挺直。A字形屋頂,板瓦陡坡屋面,有四坡頂老虎窗。南面挑出敞廊,西面順著山牆經過屋頂建有一根煙囪,東面是入口。二層有一個鋼製欄杆的陽臺。外牆面主要為紫紅磚清水勾縫,外牆面局部嵌有黑色木架構,木構架間的牆體用淺黃色砂漿粉刷。東側進門門鬥也由木構架製成,構架間用泰山面磚貼成席紋牆面。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丁解放前夕去了香港,解放後託榮漱仁代管。陪嫁之說,實為誤傳。
新華路236號花園住宅
這是一幢磚木結構的英式鄉村別墅,建於20世紀30年代之前,佔地772平方米,建築面積389平方米,主要色調為紅白兩色,它以一個東西向的長方形小樓為主體,在西端朝南又建出一間屋,形成L形。屋頂陡坡相交,樓體垂直相連。東面的山牆還建有一個不小的凸出的門鬥,也是陡頂紅牆,比主體樓略矮。底層紅色機制磚清水勾縫牆面,二層有小牛腿挑出腰線,山牆有絳紅色木構架外露,木構架間的牆體由粉白色水泥拉毛粉刷。屋面屬陡坡機制平瓦鋪就,尖尖的屋頂,簷口略翹,上有棚式老虎窗。小樓南面是個小花園。該建築於1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新華路248號花園住宅
主體為三層磚木結構現代建築,黑色機平瓦緩坡屋面,洋松木基層。佔地面積904平方米,建築面積684平方米,建於1930年後。外牆為綠色水泥拉毛粉刷,汰石子線腳。室內鋪設水曲柳條木地板,水曲柳木樓梯,木欄杆、木扶手,入口為實拼木門,鋼窗衛生間,廚房間鋪六角形馬賽克。底層南側凸出做磨石子平臺深入花園。由兩根圓柱架空二層鋼筋混凝土陽臺,陽臺設鐵欄杆。一、二層在南面轉角及正面均做大面積玻璃窗,採光好通風佳。
新華路272弄2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約建於1930年,是一幢兩層的西班牙風格小樓,磚木結構。四坡紅褐色筒瓦屋面,洋松木基層。外牆魚鱗紋水泥砂漿粉刷,近戶門有半圓拱雨罩漩渦形牛腿及清水紅磚門套。整個建築使用鋼門,鋼窗,木樓梯,木扶手,木欄杆,硬木地板。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6號現在是新華幼兒園。南面有圓拱門廊,磨石子地面,二層為陽臺,鋪紅缸磚地面,鐵欄杆,連續尖劵煙囪。
新華路294弄1號花園住宅
該住宅佔地483平方米,建築面積213.6平方米,約建於1930年。樓底東西兩側均有入口,入口為實木拼花門。建築平面為方形,門廊寬大,清水紅磚門套,門廊上方二樓為露臺。主體建築屬磚混合結構兩層西班牙建築,黃色水泥砂漿外牆。紅色圓筒瓦雙坡屋面,單坡頂老虎窗。南立面二層有三間挑廊,挑出底層牆面約60釐米,下面由挑出的木牛腿支撐。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現在是棉花酒吧,安亭路132號近建國西路棉花酒吧是德國青年派風格,以前掛牌出售過,這套是西班牙風格,雖然也很喜歡西班牙風格,但是個人更傾向於安亭路。
新華路294弄5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建於1935年,佔地1612平方米,建築面積940平方米,是一座假三層西班牙花園住宅,由當時的上海華蓋建築事務所承擔設計。緩坡屋面,綠色琉璃瓦,外牆面為水泥壓花面層。該建築既有西方建築理念,又有中國建築傳統元素。小樓南面主入口是西班牙式圓拱門廊。走廊北側有一天井,天井北牆有一中國傳統的噴水獅首;東側山牆有圓拱窗配繩紋小柱。大廳,走廊,居室為四面圓拱吊頂,成為建築的一大特點。
陳止善堂,陳止善是1927年蔣介石北伐時的軍事顧問。
以前是伊朗領事館,現在的伊朗領事館是在復興西路永福路淮海中路口,門口現在掛著公司的銘牌。
新華路315號花園住宅
這是一幢典型的英式鄉村別墅式建築,佔地2422平方米,建築面積1725平方米,花園2000平方米,據說,這是當時在滬的石油大王為兒子結婚建造的住宅。由黃邁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該建築東西走向,屋面為雙陡坡小平板瓦面,大簷口。建築用料和裝飾極為講究,風格獨特,別墅所有木門窗,橫梁所用木料全部從國外進口,且特意選用帶節疤的木料,保留原始斧鑿痕跡。該建築於1994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解放後一度由盛宣懷的五子盛重頤居住,現在由上海長江經濟聯合發展公司使用。
新華路321號花園住宅
該住宅建於1946年,仿法國建築風格,整體為混合式兩層和假三層建築,佔地約918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96平方米。建築為主輔兩幢小樓曲尺形連接而成。主樓南立面屋簷下有曲線鑄鐵花飾,輔樓北面和西面各有一個突出於牆面的半圓形的託底凸窗。小樓配以綠色鋼門鋼窗框和百葉窗,藍灰色水泥砂漿抹外牆面,牆體局部有多邊形線腳凸出。該建築於2005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321號以前是蔣鼎文住宅,蔣鼎文,國民黨雙料高級將領,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也是何應欽定的四大金剛之一。
新華路329弄17號花園住宅
這是一幢具有西班牙風格的花園住宅,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佔地609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358平方米,1936年竣工。這幢住宅坐地朝南,磚木結構,假三層,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底層簷口有複式裝飾線腳,入口門廊做成單坡圓筒瓦雨篷,用螺旋支託支撐。主入口門洞有用紅色機制磚砌築而成的圓拱形門套,堅固的大門一實木板加工而成,漆成絳紅色,中間鏤空鑲嵌鐵製圖案。南立面底層拱廊用紅色筒瓦壓頂,外牆面用淺黃色水泥拉毛粉刷。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上海棉紡業巨子薛福生曾在此居住。
太浮誇的門了 哈哈
新華路329弄30號花園住宅
這幢假三層英式鄉村別墅,建於1925年,佔地760平方米,建築面積460平方米,有約500平方米的花園。其最大魅力來自純美的色彩組合:外牆面用白水泥砂漿粉刷,南立面有外露的黑色木構架。底層用混凝土砌塊築成胸牆,有一層腰線。底層車庫的門套使用都鐸式清水紅磚,局部門窗套用清水紅磚砌築。陡坡雙坡屋面用紅色機制平瓦鋪設,還有單坡老虎窗。黑、白、紅三種顏色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了這幢別墅動態的韻律和美感。室內的鋼窗、木門、木樓梯、條木地板等線條簡潔明快。該建築於2005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新華路329弄32乙花園住宅
這幢典型的英國民居建築,建於1930年,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築面積1066平方米。整幢建築為假三層磚木結構,局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入口門廊採用古典式樣,兩邊分列多立克立柱,主入口有半圓形拱門套,大門頂部有用半圓形的鑄鐵花卉圖案裝飾的門楣。外牆用清水紅磚砌築,屋面是陡坡雙坡尖頂、紅色機制平瓦鋪設。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新華路329弄36號花園住宅
這幢由內外兩層承重磚柱組成圓形排架的建築是由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於1930年建成,佔地905平方米,建築面積543平方米。該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外觀和色彩,紅磚牆清水勾縫,橫梁和立柱呈現白色,圍護牆使用紫紅色泰山面磚貼面,白水泥勾縫,用木基層和木屋架支撐的緩坡屋面被西班牙紅色圓筒瓦覆蓋,紅白相間的色調十分醒目。因為有著可愛的藍色屋頂和圓圓的蛋糕造型,便有了一個甜蜜而奇妙的蛋糕房子的美稱,它的奇特和稀有在上海近代建築中堪稱鳳毛麟角。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周均時住宅。
新華路336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師典型的法國式花園住宅風格,兩層。建築面積約有600多平方米,樓前樓後都有大片的花園草地,佔地達3000平方米。通過大鐵門,在花園和草地的盡頭才是住宅客廳的入口。底層有大、中、小三個客廳,大客廳足以容納上百人。臥室都是進口柚木地板和護壁,擺放全套紅木家具。
原是汪精衛秘書曾仲鳴的住宅。原來看過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寫的英雄無名,河內刺汪,卻殺了曾仲鳴。沒曾想蝶翠軒竟然是曾的住宅。據說還曾住過飛虎隊陳納德和陳香梅,還有董竹君。
新華路354號花園住宅 英式鄉村風格
新華路360號現代式花園住宅
四季亭的這幢小樓應該是典型的西班牙建築,尖拱的門套裝了一扇這樣的門,極為的不協調,門是不是有點眼熟?極類似於新華路185弄3號的門,尖拱的上門的花飾在上海的西班牙建築中相當常見,一般會做成綠釉飾面,長樂路蒲園,淮海中路蒲園,泰安路衛樂園,建國西路懿園裡你隨處可見。現在這樣子,可惜了。
新華路365弄裡面的西班牙小洋房,更加破敗了,三個連續尖券的煙囪,煙囪上精緻鑄鐵花飾,依稀在向人們展示自己精緻美麗的往昔.
新華路483號花園住宅
這是一幢現代風格的三層鋼筋混凝土平屋頂花園住宅,是1947年由上海光華建築師事務所顧夢良設計,上海梁記營造廠施工建造的,佔地1900平方米,建築面積873.6平方米,639平方米的花園內各種樹木蔥鬱。整幢別墅的現代氣息充分體現在外牆的色彩和立面的造型上。外牆面為米黃色,立面由圓弧及平直線組成,使立面造型在簡練中富有變化。該建築於199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最初的業主是張明為,後成為造紙大王金潤庠私人住宅。據說雲南王龍雲之子龍三和孔祥熙之女孔令偉也曾在此住過,也有說戴笠和胡蝶在此說過,其實,不管傳聞是真是假,有一點是肯定的,人們對於老洋房,對於老洋房背後的故事總是充滿了嚮往,也許這正是老洋房神秘的美麗。
這是我2014年4月5號上午拍的
這是別人2012年拍的。看得出有什麼不同嗎?2012年牌子上是房地產商吳其達,現在2014年牌子上是房地產商胡其達,都是摘自上海優秀歷史建築,可是上海優秀歷史建築上寫的是吳其達,偏我是個較真的人,汗,有時不知道該信誰好。老洋房總有這種事,就象虹橋路2310號和虹橋路2409號都是沙遜的,但一般沙遜別墅是專指虹橋路2409號,虹橋路2310號一般叫羅別根花園,虹橋路2409號叫伊甸園花園或伊扶司花園,網上的資料兩者常有混淆,百度百科也是人編輯的,是人就會有可能出錯,有時候想想專家也挺不容易的。
鏽跡斑斑的花飾鑄鐵大門
本來不想寫梅泉別墅的,就是因為這幢17號10,11年出售時來看過,那外立面真心叫一個土,以致以偏概全,覺得新華路的洋房都這質素,沒有好好走過新華路,好好領略新華路的美,謹以此文記錄這遲來的風景。
現在似乎換主人了,又重新外立面裝飾過了,不過還是不做過多的評價了。
隔壁這幢風格好很多,也曾出售過。
新華路613號花園住宅 魚鱗紋拉毛粉刷,很特別。
新華路639號 拍到這裡,新華路也就拍結束了,但對於喜歡老房子的人來說,這也許是一個象徵意義的開始,推開厚重的大門,猶如啟開了一扇通往老上海海上舊夢之路,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詩,如果您也喜歡老房子,您也喜歡新華路,不妨也試著走一下,領略屬於您眼裡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