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閱讀時代下
實體書店正經歷倒閉的寒潮
在今天,人們不禁會問
「去書店還可以幹嘛?」
「經營書店的那些人怎樣了?」
帶著同樣的問題
我走進開了20多年的收穫書店
記錄本土書店的生存現狀
...
「收穫書店做了十幾二十年,但我們做書的買賣已經有三十多年」
老闆娘告訴我們,丈夫十幾歲就已經在長堤夜市擺書攤了,書買賣做大後還曾開設過兩間實體店。只是現在僅存這一間了
收穫書店的面積不算太大,也就七八十平。每一寸空間都被合理利用,入目之處皆是書
書架塞滿了,便擱置在地上,摞立在拐彎處。近看有些凌亂,但你會發現這種自然不做作的凌亂,是專屬獨立書店的美感
收穫書店有成千上萬冊書,出版時間從清朝民國到近幾年都有,類目五花八門,堪比一間小型圖書館
書的來源很廣,許多書都是經歷長達幾十年的漂流才來到了這裡
「我們有想過關門,可熟客們都不希望我們關掉」
因為熟客們的一句「關了沒地方看書」,因為心裡始終有份放不下的責任感,所以即使在虧損,兩人也仍堅持經營
「既然還有那麼多書,那就慢慢賣吧」
過去生意好的時候,店裡經常忙得顧不上飯,特別是春節,很多人來買書。
聽老闆娘講,還會有人來店裡偷書的,逮住一看,那人腰上纏了一圈的《天龍八部》,真是讓他們哭笑不得
在過去,店裡要僱好幾個人才忙得過來,而現在,他們基本都不用看店。哪位需要購書,就站門口喊一聲,老闆便會從旁邊的古董店過來
在店裡我們遇到了一位前來購書的老先生
老先生說,「現在的年輕人只知道手機看書,都沒了閱讀的儀式感。書,當然要看印刷的,摸著紙張,嗅著墨香那才算過癮」
就像買票進影院看電影一樣,書要買回去慢慢翻著看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最後,老先生帶走了一本《孟子註譯》
「現在來拍照的人比來看書的還多」
自從收穫書店在小紅書火了以後,來店裡的年輕人開始變多。可惜的是,幾乎都是來拍照打卡,真正看書購書的人並不多
老闆娘還打趣的說,想立個規矩,凡來拍照打卡的統統要收費
其實,老闆娘心裡希望的應該是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閱讀的行列,而不是僅僅來走馬觀花式地瀏覽書店
每本書都經了老闆夫婦雙手才得以放進書店,凡遇上有破損的必定抽空修補,遇上年歲大的便用塑料封裝,防止風化。
做書的人都愛書,不想浪費每一本書,想讓它們都可以繼續流傳下去
-
談及書店
我們會讚美它們是
精神家園、靈魂洗滌之所
但,回到實際問題
書店的生存也需要盈利
我們一邊在唏噓實體書店的沒落
但是一年我們有多少次去書店購書呢?
其實只要持續有讀者來光顧
書店的生存不至於如此糟糕
如果你是愛書之人
希望城市的靈魂之所能夠重煥生機
抽抽時間,放下手機
去書店感受紙質閱讀的魅力吧
(地址)江門市蓬江區新華路13號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9: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