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誰交的作業最合格?

2020-10-06 三聯生活周刊

文|宋詩婷

今年國慶,電影院裡的「姐妹篇」特別多,《姜子牙》追隨《哪吒》,《我和我的家鄉》又接棒了《我和我的祖國》。

聊電影這個具體問題之前,還是想先思考一個立場問題:所謂命題作文,所謂獻禮片、主旋律片,到底可不可以評論?值不值得評論?評論的立足點和尺度是什麼?

先說命題作文。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除了絕對理想化的自我表達型作品,拿到手裡的很多項目都是命題或半命題作文,只是看出題的人是誰。多數時候,出題的是看市場風向的資方、製片人,行業裡有話語權、能決定電影命運的人。有時是某個特定的主題,起頭的導演攛掇一幫兄弟朋友,一起玩一把,搞點情懷,賺點錢。比如,大名鼎鼎的《巴黎,我愛你》《紐約,我愛你》。

還有那種既是命題作文、也是獻禮片的,比如,慶祝坎城六十周年的短篇合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35位導演,每人三分鐘,湊成了一部長電影。這樣的電影能評,也能打分,樂趣在於比較不同導演同題創作下的表現,同時,拿這些同題創作,縱向比較導演的個人表達。只是,出題人不同,電影創作所受的約束程度不同,受限程度不同,一定會影響電影的創作思路和最終呈現的結果。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劇照

獻禮片、主旋律片也不是中國人的發明,好萊塢有太多主旋律電影,好些還在豆瓣電影TOP100裡。像《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傳》這種,都是拍得極好的主旋律。打著娛樂旗號,實則想搞宣傳教育的電影就更多了,貌似基督教宣傳片的《賓虛》《血戰鋼鋸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多個版本的《賓虛》還是能比較個誰好誰壞。所以,不管真正的意義和目的如何,電影本體還是可以被討論的。

《拯救大兵瑞恩》劇照

評價《我和我的家鄉》前,我得先減掉一顆星,原因自然和命題作文的限定有關。這個以歌頌、弘揚為基調的限定讓其中的五個故事有天然的戲劇缺陷。電影裡沒有真正的反派人物,沒有真正的壞人,沒有真正的對立也就難以觸及真正的社會現實和最真實的人性。

再加上是喜劇,沒有真正的反派、丑角兒,諷刺、黑色幽默的支點就不穩固了,電影該有的戲劇性一定是打折扣或者有點架空感的。這是遊戲規則的限制,和導演能力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又和導演關係不大。

扯完了這些,終於可以說說電影本身了。從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七位導演五部短片的配置來看,《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打定主意要走喜劇路線了,選定的幾位導演風格不同,但湊在一起,基本可以代表國產喜劇的最高水平。

寧浩和徐崢參與過《我和我的祖國》,在去年這部獻禮片裡,我個人認為,徐崢的《奪冠》和寧浩的《北京你好》是其中最出色的兩個短片。

徐崢的《奪冠》以一個孩子的視角,重現了上海弄堂裡集體觀看女排比賽的年代記憶,孩子的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交匯,整部片子流暢極了,要表達主旋律的部分也處理得相當自然。

《我和我的祖國》劇照

寧浩的《北京你好》成功塑造了葛優飾演的張北京這個人物。在一部獻禮片裡,能寫出張北京這樣的人物實在是不容易。這人有缺點,不是個世俗眼光中的好父親,前妻和兒子都覺得這人不靠譜。這麼個很多影視劇裡都呈現過的北京的哥,被寧浩和葛優塑造得有點狡猾,小機靈一堆,很接地氣,但骨子裡又是個樂於助人的心軟好人。這人有缺點有優點,混在整部電影眾多高大上的人物裡,就顯得特別真實、可愛。《北京你好》招人喜歡,完全是因為張北京。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在《我和我的家鄉》裡,張北京又上場了。《北京好人》延續了《北京你好》的人物IP。張北京不開出租了,成了個一心想攢錢買車,成為專車司機的高血壓大爺。農村的窮親戚帶著甲狀腺瘤找上門,想借錢治病。張北京還是那個自私的,有點狡猾的張北京,他不想借錢。但他還善良、機靈啊,想到了讓親戚用自己社保卡看病的法子,實施過程中製造了一堆笑料。

在我看來,《北京好人》不如《北京你好》。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北京你好》裡喜劇橋段和情節設置更適合葛優,它更黑色幽默,喜劇部分的設計更依託於人物。而《北京好人》使用了比《北京你好》更誇張的喜劇表達方式,有更戲劇化的情節,需要更大開大合的表演,這和葛優就有點不匹配了。

比如,在電影中後段醫院裡上演的那幾齣鬧劇,和大眾眼中的蔫兒壞、蔫兒有意思的葛優以往的熒幕形象差別很大,也和《北京你好》裡的張北京不太一樣。要是換成沈騰來演,喜劇部分保不準會更幽默、更自然一點。

徐崢的《最後一課》是這次五部短片裡,我第二喜歡的。主要原因不在於導演,而在於男主角範偉。去年的《奪冠》是《我和我的祖國》所有短片裡最好笑的,但今年的《最後一課》可能是所有五部短片裡最不搞笑,或者說,最不把喜劇和逗笑觀眾當成目的的。從這一點來說,《最後一課》在整個序列裡還是挺特別的。

男主角範偉一出場就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一個旅居瑞士的老教授,電影一開場就虛弱地躺在地板上,鏡頭一轉,他又穿好西裝戴好眼鏡,體面地去學校上課了。這兩場戲,範偉用自己準確的表演迅速將這個人物的性格和狀態展現在觀眾面前,後面他得病,在腦海裡拼湊在千島湖支教「最後一課」的故事鋪陳其實有點牽強,但範偉靠自己的表演硬是給託住了。

這是個以九十年代的支教教師視角看鄉村發展變化的故事,也是個講師生情、山水情的故事。很多時候,短片的精妙不在於故事的完整和精彩,而是結構和創意。去年的《奪冠》,徐崢找到了孩子這個切入點,用一根永遠調不好的電視天線,將孩子的個人夢想和國家夢想巧妙地連結在一起。《最後一課》利用了老教授恍惚的精神狀態,用復原「最後一課」的方式,連結過去和現在,呈現了千島湖地區的變化。在五部作品裡,《最後一課》也是尤其在結構上下了功夫的。

當然,其中的Bug很多,比如,除了範偉之外,其他人要承擔一部分喜劇任務,表演誇張,但有些過於誇張了,和範偉捏合在一起有點沒那麼嚴絲合縫。那段村民湊在一起,復原並重演90年代上課情形的戲,徐崢用了很多長鏡頭,極力呈現熱鬧的、舞臺化的效果,可能由於短片篇幅限制,電影氛圍從幽默、搞笑到抒情、煽情,過渡得有點沒那麼自然,觀影情緒轉起來有點跟不上,這可能是影響《最後一課》觀影體驗的一個原因。但不得不說,電影結尾,範偉看學生的那個眼神還是能帶你一秒入戲。這真是演員的個人魅力了。

其實有點意外,所有短片裡,故事最完整、合理,喜劇部分做得最不尷尬,主旋律融入最自然的竟然是開心麻花出品的《神筆馬亮》。

導演閆非、彭大魔都是東北人,電影故事背景也設置在東北一個農村,演員用的是沈騰和馬麗這對老搭檔。望夫成龍的妻子秋霞以為自己的畫家老公馬亮終於進了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卻不知道對方瞞著她去農村當書記了。在這個設定下,電影搞出了一堆笑料。馬亮夥同村民如何假裝在俄羅斯,瞞住懷孕的妻子,被蒙在鼓裡的秋霞如何在家裡展覽老公那些作品,遊客妻子意外駕臨村子,馬亮如何躲過這一劫……

故事和結構上的喜劇橋段有,開心麻花擅長的段子、臺詞上的笑料也有,《神筆馬亮》在笑點上是完成了KPI的。有意外驚喜的是,在笑料之外,夫妻以特別的方式在麥田裡合影的情節相當溫暖,需要上綱上線點扶貧主題時,馬麗正喊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官宣口號,沈騰一句「這裡是觀景臺,不是主席臺」,就把嚴肅、尷尬的氛圍破掉了,既完成了宣傳任務,又多了個笑點,保住了自己電影的收尾。在結尾點題和保住電影氣息這點上,《神筆馬亮》做得最用心。不像《天上掉下個UFO》和《回鄉之路》,在這方面基本屬於自我放棄了。

沒錯,《天上掉下個UFO》和《回鄉之路》是五個短片裡我不太喜歡的兩部,最不喜歡《回鄉之路》,《天上掉下個UFO》次之。

這兩個短片都是過於標準的命題作文了。不能說《回鄉之路》沒有故事、沒有人物,但故事主要靠小學生演講給講了出來。人物呢?閆妮飾演的網紅主播有點太功能性,鄧超飾演的喬樹林前半段是個純粹的騙子,後半段成了個防沙治林、為家鄉教育做貢獻的大善人,這個人設太分裂了,過渡得難以令人信服。

相比之下,《天上掉下個UFO》雖然像個奼紫嫣紅的春晚節目,但裡面多少還有點陳思誠的個人風格。當然,喜不喜歡,倒是見仁見智。依然是王寶強和劉昊然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組合,這幾年,陳思誠的「唐探」IP打造得很深入了。在「唐探」風格之上,加入了黃渤飾演的以「手工耿」為原型的角色,上演了一出懸疑喜劇。《天上掉下個UFO》的優點和缺點都和《唐人街探案2》一樣,熱鬧、俗氣、喜慶、花裡胡哨……倒是挺配雙節氛圍的。

話說回來,無論《我和我的家鄉》是不是一部好電影,它的確是一部適合全年齡段、全家人一起觀看的電影。那麼多熟悉的演員,誰都能看懂的無門檻劇情,日子越來越好的幻覺……《我和我的家鄉》不可能不是票房贏家。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

新刊出爐!點擊下圖下單

「中國扶貧的道路選擇」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合格了嗎?
    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朋友說《家鄉》拍的比《祖國》好多了。我倒是沒覺得二者對比哪個明顯更好些,單就《家鄉》這部電影來說,作為一個國慶檔獻禮片,能把八股文處理成喜劇並且勉強的串聯起來,也算是合格了。 《北京好人》挺好笑的,但是總體拍的確實說不上好,雖然葛優站在那裡就想讓人發笑,表舅的河北衡水口音也給我一種親切感,人物塑造的非常立體。寧浩細節處理的很好,張北京和表舅面對面站著,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背景是那輛張北京一直想買的車和表舅的摩託車,衝突點強烈又和諧。
  • 《我和我的家鄉》:誰不說俺家鄉好,這是我成長的地方
    事實上在我看來,這不是指導你,而是表達我們心中已經有的東西,這是為了表達我們對家鄉的愛和我們希望看到他越來越好的願望。膠片的長度是2半小時,分為五個單元。1、《北京好人》延續去年的風格《我和我的祖國》。
  • 寧浩葛優沈騰張譯「表白」《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是一部中國電影人為大家的家鄉寫的一封信,希望大家能尋找到那份感動。」寧浩: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以單元故事方式,緊緊圍繞今年脫貧攻堅奔小康主題,講述祖國各地城鄉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空間劃分東西南北中,中是京津冀地區,我錯過了跟家鄉山西合作,但還得顧全大局。在這次拍攝過程當中我能夠再次跟葛大爺合作,把「張北京」又拍了一遍,也是我特別開心的事,拍得非常愉快。
  • 創作仍需落地,我和我的家鄉裡才能真正看得見「你我他」
    《我和我的家鄉》(下稱《家鄉》)沿用了《我和我的祖國》拼盤電影的模式,通過素人及本片主演視頻通話口述有關家鄉話題的形式轉場銜接,開頭結尾一條大河奔騰全片,還是大家熟悉的短片集,這次輪到喜劇天團們集體交作業了。不過這一次,這份果盤作業無論從什麼方面來看確實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了,今後市場上越來越多此種形式影片的項目通過,下一塊「水果」的味道會不會「味覺疲勞」?
  • 《我和我的家鄉》:誰不說俺家鄉好,這是我生長的地方
    其實在我看來,它並不是在引導大家什麼,而是表達了我們內心已經有的東西,它表達的就是我們對於家鄉的熱愛,和希望看到家鄉越來越好的心願。1、《北京好人》延續了上一年《我和我的祖國》裡面的風格。主角依舊是我們的葛優葛大爺,講述的依舊是平凡生活裡的小人物,最終散發了心底的善良。
  • 寧靜不想交作業什麼梗 寧靜老公是誰保羅近期照片
    寧靜不想交作業怎麼回事?近日寧靜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自帶話題,關注度十分高,網友都在催寧靜交主題曲的作業,可是寧靜似乎就是不想交作業!
  • 文藝星開講丨寧浩葛優沈騰張譯「表白」《我和我的家鄉》
    人民網-文化頻道 原創稿「《我和我的家鄉》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是一部中國電影人為大家的家鄉寫的一封信,希望大家能尋找到那份感動。」寧浩: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以單元故事方式,緊緊圍繞今年脫貧攻堅奔小康主題,講述祖國各地城鄉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空間劃分東西南北中,中是京津冀地區,我錯過了跟家鄉山西合作,但還得顧全大局。在這次拍攝過程當中我能夠再次跟葛大爺合作,把「張北京」又拍了一遍,也是我特別開心的事,拍得非常愉快。
  • 我的祖國和我的家鄉
    去年2019年是建國70周年,當時國慶檔最火的一個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講了七個故事: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今年國慶檔最火的電影是《我和我的家鄉》,講了五個故事: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這五個故事東西南北中講了五個地域,五個主題,而每個主題故事講得都是我們的家鄉隨著國家改革的推進、隨著我們這些人的努力而變的越來越好。
  • 《我和我的家鄉》算是一部合格的國慶獻禮片
    國慶以來看過的幾部片子裡,《我和我的家鄉》是最讓我舒心和預料之中的了,大概是因為沒啥大的期望吧,看得時候心無旁騖,只是順著導演們精心設計的笑點和煽情點去開心與感動。 《回鄉》那部,鄧超前面把喬樹林演得太像個騙子了,對空姐的刁難和付錢時的逃避,虛偽狡猾的商人形象被塑造了出來,並沒有一絲關於「他是個好人」的鋪墊,所以後面校慶上說他才是真正為家鄉考慮的人的時候會給人一種斷片的感覺——「我是不是少看了一些片段?」
  • 我和我的家鄉~
    國慶小長假很快就進入到了尾聲,昨晚約朋友一起去看了國慶特別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雖然這是一部喜劇,但在觀影過程中,我卻好幾次的模糊眼睛,喜中帶著很多的感動。整個影片是圍繞著五個小故事來開展的。無奈之下,表舅承擔不起這個醫療費,也打算不治了,張北京就把自己原本想買車的錢拿出來給表舅交了手術費。其實最讓我淚目的不是張北京替表舅承擔了醫療費,而是表舅在打算回家吃蒲公英的那一刻,說要回家把蒲公英當飯吃的時候,那個背影觸動了我。雖說這是一個電影的故事情節,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個例子卻很多。
  • 我和我的家鄉:家鄉越變越美了,但別忘了心靈家園的建設
    一位在影視行業深耕多年的老師突然在朋友圈極力推薦《我和我的家鄉》,這讓一向對主旋律電影不太感冒的我產生了好奇。於是,我帶著些許期待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影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每個單元故事分別由不同的導演執導,因而風格各異。看完影片,我不由得在心中為五個單元故事排了個序。
  • 《我和我的家鄉》家鄉是最深情的歸途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去年,《我和我的祖國》通過七個歷史瞬間,在建國70周年之際,點燃全民記憶。而今天《我和我的家鄉》作為「祖國」的姊妹篇,則縱橫五湖四海,通過五個家鄉故事,以輕喜劇的方式喚醒所有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真摯、最樸實的故土情結,並以喜劇的形式呈現,讓人在笑聲與淚水中收穫感動與力量。
  • 我和我的家鄉國慶檔票房奪冠
    《我和我的家鄉》以近19億票房穩居榜首,在各大平臺的口碑評分也一路領跑,延續了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模式的成功。以空間為軸,以「變化」為關鍵詞,《我和我的家鄉》講述了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大地區的家鄉故事,也喚起了全民的故土情懷。七位喜劇導演,數十位知名演員如何紮根「家鄉」,拍出了這些笑中帶淚的喜劇故事?幕後又有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故事?
  • 要是不說戲份被刪,我真不知道《我和我的家鄉》裡,還有高曉松?
    要說在今年國慶檔中「交作業」最好的是哪一部電影?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好像是成為了一個完美的口碑挽回藉口,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我和我的家鄉很多人都看了《我和我的家鄉消息曝出之後,就像很多人不知道《姜子牙》為什麼被刪減這麼多的原因一樣,很多人也不知道《我和我的家鄉》刪高曉松的戲的原因。
  • 《我和我的家鄉》熱映,哪個片段最搞笑?誰是下一個喜劇之王?
    在國慶檔幾部影片中,作為去年爆款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毫無疑問的取得了國慶檔票房冠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和我的祖國》或許出了一點力,但其影片本身的確有充分的吸引力,僅從主創陣容來看,就很少有影迷能夠拒絕這部影片。
  • 葛優範偉神演技,沈騰馬麗笑翻天,《我和我的家鄉》果然不負眾望
    可以這麼說:如果《我和我的祖國》重新拓寬了主旋律電影的邊界,那麼《我和我家鄉》則呈現出另一種主旋律和個人情感抒發相結合的可能百億喜劇陣容大片看到最後,每個人都笑了,但又帶著淚,而最打動我的,還是電影裡的家鄉,和家鄉裡的——人。
  • 《我和我的家鄉》有望票房冠軍,難怪沈騰壓軸,喜劇之王舍他其誰
    反倒是緊咬《姜子牙》的《我和我的家鄉》,更有望成為國慶檔票房冠軍。這部電影的結構和《我和我的祖國》十分相似,導演演員實力咖位也相差無幾,參照《我和我的祖國》31億票房,想來《家鄉》也不會太差。《我和我的祖國》分為五個敘事單元。
  • 逆襲《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成國慶檔首部破十億電影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上映時,就有網友說這是一場「華山論劍」,7位導演哪個功力更強?而這一次,網友更傾向於說《我和我的家鄉》是一場中國頂級喜劇天團的文藝匯演:5個故事不同風格、不同主題,但相同的是每個故事都「笑中帶淚」,笑點不刻意,淚點不矯情,這也是大部分網友對它的觀感。
  • 家鄉的情愫《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家鄉總是最珍貴的回憶和最深厚的情感,是永遠不能將視線和思念收回的地方。 因為疫情期間的春節,沒有真正的團圓,今年共和國71年華誕和傳統的中秋佳節,很多人的身心早已飛向家鄉故裡,踏上了心念已久的旅程,縱然堵,也無怨無悔。
  • 10分,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本來是差點錯過這部電影,本人對主旋律電影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是天然的抗拒。只是老師安排了作業,要女兒寫一篇愛國電影觀後感,為了女兒作業,和老婆就陪她去看了電影。本來有姜子牙,奪冠和我的家鄉,還有成龍大哥一部記不得片名的電影,最終選擇了我和我的家鄉,因為奪冠是女排精神,我不喜歡外國人鞏俐去演鐵榔頭,所以放棄了,或許鞏俐演的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