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怪獸完全指南

2021-02-15 北服青年資訊

說起當代最著名的kaiju(怪獣ちみ )你會想到誰?

是金剛?是克蘇魯?還是挪威海怪?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哥斯拉(Godzila)作為當代視覺文化中最為人熟知的怪獸符號,哥斯拉自其1954年問世之後受到了一代代觀眾的追捧,誕生了數以萬計的衍生漫畫、玩具、電影。可以說,一部哥斯拉的故事,就是一場日本二十世紀下半葉風雲變幻的歷史。近年來,伴隨著哥斯拉版權被美國傳奇影業買下,越來越多的系列怪獸登上大熒幕,新一波的哥斯拉熱再次在全球掀起。當然,面對片中一些的怪獸梗與背景故事,一部關於哥斯拉及日本東寶怪獸的完全指南便顯得很有意義了。那就讓我們伴隨著怪獸的嘶吼與籠罩在日本上空的戰爭硝煙,回到五十年代,開始一場kaiju之旅吧。

當1945年的廣島上空升起蘑菇雲,一場毀滅性的核打擊迫使日本接受戰敗。核武器,為日本國民提供了一種集體認同的象徵符號。日本民眾對於核的恐懼,對於戰爭的厭惡,成為了戰後永久的議題與夢魘。與此同時,蘑菇雲給日本的人道主義者投下了陰影,讓他們面對著強權世界的假象不知所措;對於自由主義者來說,投下原子彈的,是象徵自由的美國...彷徨,成為了50年代的集體記憶。

1954年,正值美蘇冷戰帷幕初掀之時,美國在比基尼群島進行了一系列的核、氫爆實驗。第五福龍丸事件(だいごふくりゅうまる)由此而生,出海打漁的船員們因長時間暴露於高放射降塵中而在回國後紛紛病亡。此次事件不僅重新引發了日本民眾的「核恐懼「心理,更在日本爆發了持續的反核運動,民眾們紛紛走上街頭,訴說著自己的反核情緒與反戰情緒。在此背景下,東寶株式會社(とうほう)電影製作人田中友幸(たなか ともゆき)有了想製作一部具有社會反思性質特攝片的想法,在多次思考琢磨後,轉變為想製作一部類似於美國《原子怪獸》(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類型的核輻射怪獸電影的構想。

數月後,由田中友幸擔任製片,本多豬四郎(ほんだ いしろう)擔任總導演,圓谷英二(円谷英二)擔任特效導演,東寶「黃金三人組」製作的電影——《哥斯拉》(ゴジラ)正式登上了熒幕。54版《哥斯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核輻射所帶來的恐懼與戰後日本國內的不安情緒。電影將緊張氣氛體現在了各個細節與劇情中:受核汙染而變異的巨獸;遭哥斯拉襲擊後滿目瘡痍的東京街道;流離失所而無比驚恐的普通百姓;防空洞裡顫抖地注視著核輻射探測儀的避難者;各種重傷的難民被轉移醫治的畫面等等,讓觀影的日本觀眾不由得想起太平洋戰爭時期的各種慘烈戰況與情形。而之後的1955年,東寶電影更是製作了以反核武器為主題的電影《活人的記錄》(生きものの記録),東寶電影在一段時間內不斷推出反核反戰題材電影,引發了日本國內社會的激烈討論和爭議。

在第一部哥斯拉電影在票房與輿論上獲得巨大成功後,東寶於次年推出了續集《哥斯拉的反擊》,該電影奠定了怪獸電影的新基調,即「怪獸大戰模式」(在此後的哥斯拉乃至其他怪獸電影普遍採用了怪獸VS怪獸的標題和劇情)。雖然在《哥斯拉的反擊中》,怪獸對戰只是承接中間一部分劇情過渡的作用,卻影響了日後的怪獸電影製作模式,即「怪獸大亂鬥模式」( ちみロワイヤル )。

東寶怪獸系列電影正式在《哥斯拉的逆襲》之後拉開帷幕,其在1956年至1960年先後推出《空中大怪獸拉頓》(空の大怪獣ラドン)與《魔斯拉》(モスラ)兩部特攝片。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毀滅性怪獸不同,《魔斯拉》是東寶首次為了熒幕前的女性觀眾而打造的符合「女性觀看向」的特攝。片中的飛蛾怪獸魔斯拉具有大量的母性特徵,有如絢麗的翅膀花紋,哺育兩隻幼蟲,兩位妖精小美人伴其左右,人類的保護神形象...為特攝電影提供了全新的維度與受眾群體。同時在本片中也可以一窺美國怪獸電影對日本的影響:《金剛》中的人類為了一己私慾和資本利益的最大化將怪獸帶回紐約,怪獸因貪戀女主的容顏而導致其最終從帝國大廈上隕落,與西方「美女殺死了怪獸」與資本萬歲的傳統寓言不謀而合。《魔斯拉》中怪獸登陸東京的起因同樣源於人類為了私慾而將原住民島上的兩位小美人掠到日本,最終釀成惡果。進一步來講,本片實際上體現了濃濃的「反殖民」意味,當原住民島的幽靜被殖民者打破,二者之間的抗爭便隨之開始。在1960年的日本發生了安保鬥爭運動(日本國內反對日美籤署新《日美安保條約》的群眾運動,主要針對駐日美軍、美軍核武、琉球諸島歸屬權問題等抗議活動),是當時戰後日本社會最大規模的群眾抗議運動。在《魔斯拉》電影中登場的虛構國家羅利斯加(ロリシカ=ロシア+アメリカ,蘇聯和美國縮寫拼湊出的單詞)便是以美國為原型,片中日本雖然籤訂了舊金山和平條約使日本得以恢復獨立政權,但駐日美軍卻依舊有外國人的管理權,從電影層面揭示出了此時期日美之間的微妙關係。

60年代的世界格局風雲變幻,美蘇冷戰已經達到白熱化,1962年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將整個世界置於核戰爭的邊緣。身為美國陣營中的日本不得不面對著兩個衝突:在追隨美國的同時不斷爭取獨立權,反核反戰。同年《金剛大戰哥斯拉》(キングコング対ゴジラ)應運而生,從電影層面呼應著60年代的日美矛盾。與之前反思性質類型的怪獸特攝不同,娛樂性成為了本片的主旋律。在當時的昭和30年代,以工薪階層為主受眾的喜劇電影「社長系列」備受歡迎,《金剛大戰哥斯拉》同樣穿插著喜劇元素,諸如金剛將樹插在哥斯拉嘴裡的搞笑橋段。在音樂方面,這一作的背景音樂成為了日後大多數怪獸特攝的範本:首次明確區分了怪獸角色的主題旋律,不同怪獸登場時奏響與其相應的主題旋律。同時在怪獸對戰時,優勢方會響起自己的主題旋律。這部東寶30周年紀念性質的怪獸特攝,融合了皮套特攝,怪獸對戰,喜劇場面等多個元素,成為了哥斯拉系列電影的轉折之作。

60s的日本社會呈現出一片繁榮之景,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整個日本沉浸在娛樂至上的模式下。彩色電視的普及進一步促進了日本電視業的發展,同時在戰後嬰兒潮下誕生的日本新一代開始長大,兒童和青少年成為此時期電視的主要觀眾。圓谷英二在成立自己的圓谷特技製作公司後招募了大量的東寶員工,利用舊的皮套與電影片段製作了日本第一部電視特攝《奧特Q》(ウルトラQ),並於1966年1月2日登陸電視屏幕。圓谷將特攝電視片作為一種實驗性創作,把每一集拍攝為不同風格,在創作中融合了50年代的反思思潮,並增加恐怖元素,使每一集都可以分立成獨立的科幻短篇集,成為了60年代低齡化特攝片中的一股清流。在此之前,日本民眾每年只能在電影院觀看2、3部左右的怪獸特攝。《奧特Q》的出現,帶動了日本國內空前的怪獸熱潮,大街小巷的人們都會討論起怪獸特攝的話題,孩子們們每周都會期待新怪獸的出場。緊隨其後的便是日本電視臺之間對於製作怪獸特攝的競爭,不同電視臺紛紛製作出特攝系列劇,並於1966年誕生了第一部彩色特攝劇《熔巖大使》(マグマ大使)。日本盛況空前的怪獸熱一直持續到1968年,造就了日本影史上第一波怪獸特攝作品爆炸性熱潮(第一次怪獣ブーム)。

同時期東寶進一步推出了《怪獸島的決戰:哥斯拉之子》(怪獣島の決戦:ゴジラの息子)此類兒童向的特攝。片中首次出現了日後怪獸居住的小笠原島,並設計了哥斯拉之子迷你拉(ミニラ)以符合兒童觀看需求。低齡化的風格使此時期的哥斯拉特攝不再保有50年代的戰爭反思,成為了純粹的娛樂特攝,並預示著怪獸熱潮的黃昏即將來臨。緊隨其後的1968年,《怪獸總進擊》(怪獣総進撃)成為了熱潮的收官之作,東寶將此前特攝中出現的各種怪獸集合在一部電影中,儘管觀看人次高達258萬,但簡單的劇情與更加低齡化的怪獸形象使本片最終慘澹收場,結束了第一次怪獸熱潮。伴隨著1970年圓谷英二逝世,日本電影開始走向衰落。民間異怪和運動類電影逐漸佔據市場,以青少年觀眾為主的怪獸特攝逐漸日薄西山。

70年代的日本社會,因高速增長的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公害,一股末世論的危言瀰漫開來。1973年小松左京和五島勉相繼出版了小說《日本沉沒》(日本沈沒)和《諾查丹瑪斯的大預言》(ストラダムスの大予言),其中諾查丹瑪斯預言的「1999年7月恐怖大王從天而降」使社會人心惶惶。此外,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爆發進一步促成了人們對經濟危機到來的恐慌,整個日本影業呈現出無比低靡的狀態,對核武器的討論再次成為社會熱點,末世論的氛圍日益強烈,恐懼籠罩著日本社會。似乎,冥冥之中,一切又回到了那個彷徨的50年代。

70年代末,日本市面上出現了一批介紹性畫冊與怪獸百科全書,其中頗為有趣的怪獸解剖圖吸引了眾多青少年的關注。他們的父母,也就是第一次怪獸熱潮時期的小觀眾們,與自己的孩子共同討論著他們童年時的怪獸,回憶著自己的過去,引發了日本社會對於怪獸新的關注熱點。

1984年,重啟的平成版《哥斯拉》再次點燃了怪獸熱潮。與昭和特攝不同,平成特攝一改昭和時期的歡快風格和亮麗的視覺效果,重新回歸到了54版《哥斯拉》的沉重風格之中。作為54版《哥斯拉》的續集,84版延續了關於核武器主題的探討,並從前期的怪獸刻畫轉移到人類上,日本政府在美國和蘇聯的壓力下對於是否使用核彈消滅哥斯拉騎虎難下而進退兩難,而其中大量對日本內閣的描繪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日本民眾對政府在政治問題上的關心。從昭和到平成,眾多的特攝片中不斷展現了冷戰格局對世界的影響,而哥斯拉作為核武器的產物,是否僅僅象徵著破壞性的怪獸呢?亦或是說象徵著人類對於自身進程的思考?亦或是象徵著冷戰下的日本20世紀?

人類製造了核武器,也製造了哥斯拉。核,一方面為人類提供著動力來源,一方面卻是毀滅人類的武器。哥斯拉,一方面是昭和時代的守護神,一方面是平成時代的破壞神。就像耶穌是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一體;哥斯拉也是啟示錄下人類、戰爭、核的三位一體。哥斯拉因人類對武器的濫用而生,雖然在54版哥斯拉中的片尾,芹澤博士在東京灣投下了氧氣破壞者摧毀了哥斯拉,就像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摧毀了日本一樣,但就如結尾所言:「誰又能保證下一個哥斯拉不會出現呢?」只要人類依舊沒有對於核的控制,諸如核洩漏的危機依舊會再次出現。

日本政治史家丸山真男(丸山真男)曾指出:「』人類『對於戰後的日本人來講是他們之外的』他人『」。因為對日本民眾而言,他們所能想像的最大的公共邊界,就是以天皇為代表的日本國。而如何在戰後的日本建立具有普世性的人道情感,大江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 曾說:「應該紮根到和平的理念之中」。戰敗的切膚之痛使日本開始了對於自身的反思,從50年代開始,日本社會就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和平運動,哥斯拉正是和平運動中一個產物。

和平運動開放了日本人自我與他人的邊界意識,幫助日本人逐漸擺脫了「部落共同體」的狹隘民族主義,也使日本不斷反思著戰爭與核對人類的危害。在民族主義之風漸起的今天,將哥斯拉重新搬上大熒幕,是否又是當代人對於世界局勢的一種寓言呢?

文字/李伯堯

視覺/張宇鵬

審核/王涵玥 劉晨蕾 梁鈺婍

責審/苗光奕

相關焦點

  • 美國人造怪獸,日本人偷怪獸,中國人吃怪獸
    其實美國這些怪獸電影的內核千篇一律,都是在探討人與自然之間如何能夠和諧共處。看多了也就一個樣。因為美國自身的歷史相對較短,建國之時,正趕上科技大爆炸,錯過了那段孕育傳說的最佳時機。拿不出什麼特別有名的怪物傳說,只能生造一些變異動物,情有可原。日本人偷怪獸相對於美國人生造怪獸的文藝作品,我們的鄰居日本人,就可愛多了。
  • 日本怪獸界的代表——哥斯拉
    如果你問一個日本人:最熟悉的電影中的怪獸是誰?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是「哥斯拉」。哥斯拉是日本電影史上最悠久,也是在世界影史上被公認最經典的怪獸,現在更是成了日本怪獸的代名詞。哥斯拉是一個日語的合成詞,是由「猩猩(ゴリラ)」和「鯨(くじら)」兩個詞組成。哥斯拉誕生於1954年,由本多豬四郎(已故)、圓谷英二和田中友幸共同創造了這隻怪物的形象。
  • 怪獸(Kaiju)— 日本大怪物
    這個詞在日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奇怪的野獸」,但一般指的是日本流行特攝片(譯者註:日文「特撮」,多指使用電影特技拍攝的超現實影片)或民間傳說中的巨大生物。這些怪獸電影通常展示怪獸們襲擊日本大都市,或者怪獸們在怪獸大戰中相互打鬥的情節。  怪獸們在外觀上像是動物、昆蟲以及神秘生物的怪異組合,但有時也會有一些非同尋常的怪獸。
  • 2018日本夏季音樂節完全指南!
    ▲凜として時雨除了日本人氣歌手外,還有如下豪華的演出陣容:本屆音樂節將請到日本重量級吉他指彈大師渡邊香津美。日本尺八演奏家、作曲家中村仁樹。
  • 日本料理名稱完全指南——飲品篇
    去日本料理屋的時候,親們有木有面對著一堆用字母拼出的日語菜名感到無所適從?
  • 66歲的日本怪獸之王哥斯拉,未來路在何方?
    文/袋袋鼠如果要選出日本最知名的奧特曼形象,估計特攝圈愛好者們能吵出花來。但與之相對的日本「怪獸之王」的名號,從幾十年前開始便獨屬於哥斯拉。不知不覺之間,這隻擁有著巨大身軀,到處毀壞城市的怪獸已經66歲了。
  • 日本CBD完全指南
    日本的CBD產品主要來自於進口,多用於化妝品、膳食補充劑、保健品或者食品、寵物零食、CBD電子菸等,頗受消費者喜愛。根據Prohibition Partners預計到2024年,日本大麻市場總規模可達20.577億美元。 本文梳理了工業大麻在日本的歷史、監管、市場以及CBD產品、審批政策、用戶反應等。
  • 怪獸大作戰具體操作指南說明 新人須知
    怪獸大作戰是怎麼玩的?怪獸大作戰團戰要怎麼打?今天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怪獸大作戰具體操作指南說明!
  • 沒有奧特曼,日本人是怎樣通過開會打敗怪獸的?
    日本差點從地球上消失。這源於《新哥斯拉》電影裡一個名叫「哥斯拉」的怪獸橫空出世。而這一次,奧特曼沒能來救場。文丨解夏來源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你一定會想,為什麼怪獸臨城,東京遭遇滅頂之災,日本人卻還在開會?他們又是怎樣利用90%的時間做研究和決策的?這和日本根深蒂固的「開會文化」離不開。如果哥斯拉沒有出現,日本人依然保持著彬彬有禮,做事嚴謹認真,講究時間概念,集體觀念很強,當然,這些優良品質都必須通過一個行為體現:開會。
  • 日本廣告營銷的怪怪亮點 需要怪獸!
    ~』,日本數字互動公司Gochipon與各地方政府(注1)或團體採取開放式合作,定期推出代表各區域的怪獸—不,定期「介紹」當地的特有種怪獸,他們可是都有故事撐腰的 !注1 渡邊真(2014.8.18)。〈「ごちぽん」,魚沼市公認のご當地怪獣「ドキラ」とのコラボイベントを開催〉
  • 日本國寶級狂言師野村萬齋出演大怪獸!
    據官方爆料本次的大怪獸的扮演者竟然是日本的國寶級狂言師——野村萬齋!野村萬齋(のむら まんさい),1966-04-05出生在日本,日本演員、著名狂言師,在日本被譽為未來國寶。沒想到他竟然變成了新一代的怪獸之王!?
  • 盤點迪迦奧特曼中存在的那些雙胞胎怪獸,完全是一模一樣
    《迪迦奧特曼》和以往的奧特曼劇情是一樣的,奧特曼打小怪獸,一直以來怪獸都是痛苦的,每一次都被奧特曼欺負,最後灰飛煙滅。在這些怪獸中,有很多是雙胞胎怪獸,他們完全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些可伶的怪獸些們吧。
  • 一封給日本的情書 《環太平洋》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式的機甲與怪獸迷狂
    2013年,吉爾莫·德爾·託羅導演的科幻電影《環太平洋》的上映,將小眾的機甲文化推向主流,而片尾那串向日本藝術家致謝的名單,暴露了他日系機械宅屬性。人類用智慧創造出的巨型機甲「獵人」與從海底而來的怪獸之間的戰鬥。這便是充滿男子DNA的世紀大戰《環太平洋》。
  • 怪獸精選 | 618戰後【生存指南】
    「怪獸精選」當然不會,讓我們白白吃土(見死不救)!絞盡腦汁,給大家接下來⅔個月的夥食費找到了出路!為了拯救618剁手的貧民窟朋友們,「怪獸精選」推出30家吃喝玩樂的優選店和招牌套餐。希望在618後的日子,大家依然過得豐富又精緻。
  • 據不完全統計,99%的小夥伴都需要這份4月大片觀影指南
    看了上期的觀影指南詳情請戳:新加坡近期大片觀影指南,這9部你不容錯過不少小夥伴都說能不能出一篇電影預告向來有求必應的玩樂君當然是接受大家的建議啦由巨石強森主演的好萊塢怪獸災難片即將上映。浩劫當前,硬漢能否馴服巨獸,成為大家猜測的話題。本部影片中,他將和三隻基因變異的巨獸打交道,巨石以一敵三,大戰驚天巨獸的形勢能夠顛覆?
  • 花道的藝術:日式花道完全指南
    編輯推薦※暢銷歐美50多年的經典日式花道全書,全新升級彩印版※系統介紹日式花道的歷史源流、風格流派、造型特點、製作技法及鑑賞要點,一本書掌握日式花道的方方面面※內含500張彩圖,100件原創花道作品,50多幅造型結構示意圖※附錄100多種植物花語解析及搭配技巧,在一花一木之中,感受日式花道之美內容簡介《花道的藝術:日式花道完全指南
  • 一群打怪獸的日本超人,在中國火了快30年
    對於這第一個走進中國大陸的奧特曼,許多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它的國語配音,是一個上海戲劇學院的大學生,一人分飾四角,為奧特曼、松村隊長、怪獸等角色配音。他叫周杰,後來以「爾康」《少年包青天》等作品而聞名。當年配音時,他完全沒有想到奧特曼會在中國大熱,多年以後回憶當年的想法是「這麼幼稚的動畫片誰看啊」。
  • 2018日本旅行指南
    日本是一個迷人的地方。這是一個在矛盾中茁壯成長的國家。這個國家絢麗的古代歷史存在,它與太空時代的技術和發展並存。這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國家,看起來不像西方。日本人培養了強大的民族認同感,只有現代技術才能增強。從餐館的機器人到貓咪咖啡館,再到高聳的寺廟 - 這是對感官的攻擊。
  • 《怪獸大學》:「開學恐懼症」的正確應對指南
    《怪獸大學》,作為經典動畫《怪獸電力公司》的前傳,講述的正是開學季的故事。在怪獸的世界裡,新生入學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又將怎樣面對新學期的重重挑戰?讓我們跟隨兩大活寶毛怪和大眼仔,回到開學季,一起玩轉校園生活。這裡是怪獸空間,與人類世界僅一牆之隔。深夜時,怪物們潛入人類孩子的臥室,用各種方式嚇唬他們。
  • 日本流行的「怪獸文化」,比如奧特曼、哥斯拉,其根源是什麼
    小編作為80後,日本的動畫片,可謂是陪伴了一整個童年,至今《奧特曼打怪獸》系列動畫片,在中國的兒童界都很有影響力。曾幾何時,「怪獸文化」悄然的從日本發展起來,起源因是什麼呢!當時美國佔據日本,對國內任何方面,都實施嚴格的審查制度,對於電影來說,嚴格禁止日本導演或者其他類型的藝術作品,以日本當代為主題。尤其是對美國軍事方面的批判,這就導致從1945-1952年之間,長崎、廣島遭受核武器襲擊之事,成為當時日本社會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