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帕提亞王國
印度-帕提亞王國為公元1世紀前後的一個王國,由岡多法勒斯王朝及其他一些中亞君主統治,疆域約為今阿富汗部分、巴基斯坦以及印度西北部。大多數時期,岡多法勒斯王朝都居於塔克西拉(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但在王朝最後幾年裡,首都在喀布爾和白沙瓦之間變動。雖然王國鑄造的硬幣多啟發自安息帝國,但他們本身可能屬於居住在帕提亞以東的伊朗人部落。並無證據顯示所有國王都冠以「岡多法勒斯」(意為「榮耀獲得者」)。此外,王國還以世界遺產——佛教僧院塔克特依巴依而知名。
1.歷史
岡多法勒斯一世起初可能為今伊朗東部錫斯坦統治者。大約在公元前20年代,其徵服了原印度-塞西亞王國的領土,這一切可能發生於印度-塞西亞王國重要統治者阿澤斯離世之後。岡多法勒斯所統治的區域囊括了阿拉霍西亞、錫斯坦、信德, 旁遮普以及喀布爾谷,但應未超過旁遮普地區東部。他自稱為「眾王之王」,此頭銜恰當地反映出王國內部鬆散的結構:許多小王朝仍舊存在其中,得以保全,來換取他們對岡多法勒斯及其繼任者承認與效忠。西薩特拉普王朝踞於古吉拉特,可能就與王朝相鄰。
岡多法勒斯去世之後,王國開始分裂。Sarpedones(可能為前者之子)成為「岡多法勒斯二世」。儘管岡多法勒斯二世宣稱自己為主要統治者,但其統治仍舊搖搖欲墜。他在信德、旁遮普東部、阿富汗南部的阿拉霍西亞發行了貨幣。之後岡多法勒斯的侄子Abdagases繼位,但不久之後即為Orthagnes篡位,後者成為岡多法勒斯三世「伽達納」。之後伽達納的兒子Ubouzanes繼位。公元20年後,Sases奪回Abdagases的位置,成為「岡多法勒斯四世」。塔克特依巴依的題字正是他所書。
此外,還有一些不甚知名的國王,如曾短暫篡位的Sanabares,再如也叫做Abdagases的國王等。
但是印度-帕提亞王國再未企及岡多法勒斯一世的高度,公元1世紀中期,丘就卻治下的貴霜帝國開始蠶食印度北部的領土。到最後一任國王Pacores(約在公元100年之前)時,僅殘餘錫斯坦及坎大哈。
2.文學記載
在一些古老的文學作品中對印度-帕提亞王國亦有所提及。在聖經《新約》有關多馬的故事中提到,多馬曾在印度宮廷中為國王岡達法爾做過木匠。其中岡達法爾應該即為岡多法勒斯。
古希臘哲學家提亞納的阿波羅尼烏斯曾前往印度,並於約46年到往塔克西拉。他描繪了此處希臘風格的建築。在交談中,岡多法勒斯提及自己從其父那裡學得一口流利的希臘語。
《厄立特利亞海航行記》提到,岡多法勒斯於信德地區作戰,在印度河河口一帶,斯基提亞的重要城市明納伽拉落入在帕提亞人手中,後者驅逐每一個異邦人離開。
對於戰爭的時間,塔克特依巴依題詞中有兩個記法,其一為Guduvhara國王26年(推測為岡多法勒斯),另一個為未知紀年103年。
3.考古研究
在其貨幣及犍陀羅藝術品中,印度-帕提亞人被描繪為身著交叉的短夾克及寬鬆的長褲。他們的夾克裝飾有一排排獎章等。他們通常頭髮濃密,並帶有頭帶(這種做法在公元1世紀主要由帕提亞人採用)。
在犍陀羅發現了許多石制帶有雕刻的圓盤,代表著印度-帕提亞王國的藝術。這些雕刻結合了希臘和波斯的風格,被認為是帕提亞藝術特徵的表現形式。但其只在印度-希臘王國、印度-塞西亞王國和印度-帕提亞王國相對應的考古層中發現,在之前的孔雀王朝及之後的貴霜王朝並未發現。
4.岡多法勒斯一世
岡多法勒斯一世為巴基斯坦西部印度-帕提亞王國的建立者。根據現代研究,其統治時間應該為公元前20年至前十年。但Bopearachchi認為應當是公元21年至40年。
通常所給的都是後一個日期。根據巴基斯坦馬爾丹附近的塔克特依巴依佛院一塊由岡多法勒斯銘刻的石頭記述,他於公元20年即位。
岡多法勒斯自印度-塞西亞王國的阿澤斯手中奪取了喀布爾谷、旁遮普地區及信德省。事實上,還有許多附庸國倒向了岡多法勒斯。其王國疆域雖廣闊,但是只維繫在一個鬆散的框架內,在其死後即開始瓦解。王國都城為犍陀羅城市塔克西拉。塔克西拉位於旁遮普,今日伊斯蘭瑪巴德以西。
恩斯特·埃米爾·赫茲菲爾德認為,岡多法勒斯代表著蘇倫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