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拉茲亞特丁·蘇丹娜
拉茲亞特丁·蘇丹娜(Raziyyat-dinSultana,1236–1240)是印度德裡蘇丹國奴隸王朝(1206-1290年)的女蘇丹。
①早年經歷拉齊亞是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的女兒,她的母親是德裡蘇丹國第一任蘇丹艾伊拜克的女兒,因此她在宮廷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她的大多數兄弟是女奴的兒子,與權力中心相距遙遠。
拉齊亞五歲時外祖父去世了,父親成為了德裡的新蘇丹。因為她的能力和勤奮,使她成為了父親的最愛。因此她父親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允許她在身邊。
②掌權過程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的長子納西爾-烏德-丁.馬茂德在代其父統治孟加拉期間,於公元1229年4月去世。蘇丹存活下來的兒子都不能勝任治國的重任。所以伊勒圖特米什臨終指定他的女兒拉齊亞為繼承人。但是宮廷的貴族們異常高傲,不願在一個女人面前卑躬屈膝,他們不顧已故蘇丹的遺願,把伊勒圖特米什的存活下來的年齡最大的兒子魯肯丁·菲魯茲扶上王位。但魯肯丁·菲魯茲沉溺於荒淫的生活,不理國事揮霍錢財,她的母親獨攬大權,整個國家陷於混亂。各地的總督都不服從中央政府的權威。於是拉齊亞決定奪取蘇丹的位置。
在一個聚禮日,魯肯丁去清真大寺做禮拜,拉齊亞便登上了緊挨大寺的古宮平臺,她在平臺上同人們講話,並談到她父親的時代,父親的一切善政以及關懷。這時大家一擁而起造了魯肯丁的反,並殺死了魯肯丁,太后也被囚禁起來。在魯肯丁被殺後,軍隊同意讓拉齊亞繼位。
③統治挑戰統治年輕的女蘇丹面臨的任務並不是輕而易舉的,王國的宰相和其他一些貴族不願接受一個女人的統治,聯合起來反對她。但是,拉齊亞不乏一個統治者應具備的才能,不久她就以機智和高超的外交手段制勝敵人,確立了他對印度斯坦和旁遮普的權威,孟加拉和信德等邊遠省份也承認了她的統治。她經常像男人一樣挎帶寶弓箭囊騎馬外出,近侍前呼後擁,她也不戴面紗。
然而,女蘇丹的統治註定不得安寧。她把阿比西尼亞黑人奴隸雅庫特提拔到馬廄總管的職位,她對他的過分寵幸觸怒了突厥貴族。第一個公開叛亂的是受到宮廷某些貴族暗中煽動的薩爾欣德總督阿勒圖尼亞。女蘇丹率軍去鎮壓叛亂,但在隨後發生的戰鬥中,叛亂的貴族殺死了雅庫特,並囚禁了她。她的兄弟穆儀茲丁·巴赫拉姆被宣布為德裡蘇丹。
拉齊亞試圖通過和阿勒圖尼亞結婚來擺脫困境,但沒有奏效。她和阿勒圖尼亞一同向德裡進軍,當到達蓋特爾附近時,她被阿勒圖尼亞的追隨者所拋棄,並於1240年10月13日被穆儀茲丁·巴赫拉姆打敗。次日,她和阿勒圖尼亞一同被處死。
⑤人物評價拉齊亞具有非凡的才幹,費裡希塔寫到「她以準確的語言通讀古蘭經,在她父親在世時就操持政務」。她作為一個女蘇丹,力圖更突出地顯示其才德。據當時的穆斯林編年史家明哈傑說,她「是一個偉大的君王,精明正直而仁慈,贊助學者,主持正義,愛護臣民,具有軍事才能,並賦有帝王所必備的一切令人欽佩的德行和條件」。她親自率軍討伐敵人,卸下紅妝,扯去面紗,「身著戎裝,裹上男子的頭巾」,以卓越的才能在覲見式中處理政務。但是高傲的突厥貴族不甘心受一個女人的統治,而以卑鄙的手段使她垮臺。拉齊亞的悲慘結局清楚地說明克服流行的偏見並往往不是容易做到的。
(7)吉亞斯丁·巴勒班吉亞斯丁·巴勒班(烏爾都語:غیاثالدین بلبن;?-1287年),是印度庫特布沙希王朝第9位蘇丹。他是前一位蘇丹納斯爾的維齊爾,他減少了叛逆的貴族的力量,並提高了蘇丹的地位。儘管只有少量的軍事成就,但他卻是伊勒杜迷失至阿拉烏丁·卡爾吉之間最強大的統治者。
他原是中亞欽察玉裡伯裡部人,是一位貴族之子。他幼年時被蒙古人俘獲帶到伽色尼賣為奴隸。他被賣給一位來自伊拉克巴斯拉的蘇非霍加·賈拉勒丁,被改名為巴哈·烏德丁。在1220年他被帶到印度德裡蘇丹伊勒杜迷失處。
他最初的工作是為蘇丹帶水壺,但很快就被蘇丹擢升為個人隨從。他成為德裡四十名突厥貴族中最值得注意的人物之一。在1266年成為蘇丹。
他統治時代打敗了騷擾德裡的拉傑普特人,並重新徵服了孟加拉,同時成功地面對蒙古察合臺汗國的威脅。
他長子穆罕默德汗死於1285年的比亞斯河戰役,他另一個兒子,布格拉汗,不願繼承王位,而是試圖成為孟加拉的獨立統治者。因此,巴勒班選擇了他的孫子凱·庫斯魯作為繼承人。但是,他的死後,他的貴族提名奎爾巴德為蘇丹。
在奎爾巴德統治時期(1287-1290),而他的父親布格拉汗在孟加拉宣稱獨立。奎爾巴德非常虛弱,無能,最終陷入中風,不得不把他的統治權交給他三歲的兒子沙姆斯丁·凱烏馬爾,後者最終在1290年被監護人賈拉勒·菲路茲·卡爾吉所廢除,結束了奴隸王朝。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