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江湖再起戰事!阿里一統通達系,順豐逆勢增長,京東急下沉

2020-12-27 億歐網

編者按: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尹太白,來源:創業最前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阿里扔下一顆「重磅炸彈」,在沉寂已久的快遞行業掀起了巨浪!

近日,阿里計劃入股韻達的傳聞終於被坐實——韻達股份最新發布的2019年度報告顯示,阿里已成為其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2%。

「面對強勢的對手,阿里不得不繼續擴大自己在快遞領域的版圖,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的韻達就成了最佳選擇。」一位快遞業內人士告訴「創業最前線」。

阿里的競爭對手順豐和京東也都沒閒著。

根據順豐控股在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期內集團總營收335.41億元,同比增長39.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9.07億,同比下降28.1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9.09億元,同比增長34.28%。

單從數據上看,順豐的表現似乎並沒有那麼亮眼,但如果放到整體增速逐漸放緩的快遞行業中,則出彩很多。

至於京東,早在2018年就正式推出個人快遞業務,利劍直指順豐快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京東已在全國一百多個城市開通了個人快遞業務,基本覆蓋二三線城市。

從行業競爭角度看,阿里依託菜鳥網絡,通過投資通達系來整合快遞業務;順豐是先從快遞、物流業務切入,然後布局電商和新零售,而京東則在從電商延伸到物流,最後才切入快遞領域。

儘管三者的模式和打法不盡相同,但圍繞快遞領域的暗戰卻從未停歇。

阿里挑起快遞新戰事

這不是阿里第一次布局快遞領域。

在阿里的快遞版圖中,百世匯通一直備受關注。早在2008年,阿里便與富士康共同投資了百世匯通1500萬美元,此後,阿里又一直追投到G輪,並直接將其送進了納斯達克。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9年9月,阿里持股比例達29.08%,為百世匯通的第一大股東。

2015年5月,阿里聯合旗下雲鋒基金投資了圓通速遞,彼時持股約11%。第二年,圓通完成借殼上市。目前,阿里與雲鋒基金持有圓通約13.79%的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

到了2018年5月,阿里又和中通達成戰略投資協議,阿里、菜鳥網絡向其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截至2019年12月31日,阿里為中通第三大股東,持有7.4%股權。

至此,阿里已經完成了對百世匯通、圓通和中通的投資布局,但阿里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

2019年3月,阿里再次豪擲萬金,以46.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申通快遞14.65%的股份。隨著申通被阿里收入麾下,淵源頗深的「四通」已全部納入到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實現了合體。

事實上,阿里投資「四通」只是其在快遞領域布局中的冰山一角。阿里不僅投遍了國內的快遞企業,更是將觸角伸向全球市場。從2014年到2018年這四年間,阿里分別投資了新加坡郵政、冠庭國際物流、XpressBees、Pickupp等境外快遞和物流企業。

換句話說,阿里幾乎佔據了快遞領域的半壁江山,收編韻達後,一場醞釀已久的戰事很快將會爆發,快遞行業也將從原來的「七雄爭霸」徹底變成「三足鼎立」,而順豐更是首當其衝。

「『四通一達』歸於阿里是件好事,除了各自的造血能力得到優化外,還能找到相對長遠的發展規劃,結束產品服務同質化、議價能力較差的局面。」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目前,通達系有約70%甚至更高的業務量來自阿里,與其存在較強的依賴關係,而且通達系可選擇的合作夥伴並不多。而順豐和京東自成一派,各自擁有強大的物流體系,後起之秀拼多多也與「外來者」極兔速遞達成了合作,從這個角度來看,通達系集體擁抱阿里就成了最優解。

本質上是電商競爭的延續

快遞領域的競爭本質上仍是電商競爭的延續。

快遞包裹量增加,也就意味著平臺活躍用戶增加、用戶購買次數增加,而這一切,都是電商平臺之間競爭的結果。

根據eMarketer數據,目前中國電商市場份額阿里佔據半壁江山,京東份額為16.3%,拼多多異軍突起,佔比為5.2%。

拼多多的迅速崛起給老牌電商企業帶來巨大壓力,也使得市場上的存量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截至2019年9月,拼多多的活躍用戶規模已經達到5.36 億人,同一時期,京東的活躍用戶規模為3.34億人,阿里活躍用戶人數為8.24億人。

與此同時,為了尋找增量,各大電商平臺都在爭奪下沉市場,因此快遞就成了決勝階段的新抓手。

根據易觀發布的《下沉市場消費者網購趨勢洞察2019》,儘管下沉市場用戶目前能夠接受更長的配送時長,但是用戶對快遞速度這個要素的關注度已經高於一、二線城市,配送時效正在成為下沉市場的一大痛點。

報告還指出,改善物流體驗、建立競爭壁壘,將成為電商平臺制勝下沉市場的關鍵。

一個共識是,快遞已經成為了電商平臺提質增效的最大瓶頸。為了突破這個瓶頸,阿里、順豐和京東早就給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

2013年5月28日,阿里攢了個局,把鬥得你死我活的幾家快遞公司拉到一起,同時喊上了復興和銀泰等資本方,成立了菜鳥網絡。除了這三大股東,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各出資5000萬,各佔股1%。

當時馬云為菜鳥網絡定下了一個目標:實現全國24小時送達。兩年後,他又將這個目標修改為實現全球範圍內任何一個地區72小時送達。

菜鳥網絡所描述的願景極其宏大——若干年後,數千萬商家、物流公司、消費者都依賴於這張網絡,數億包裹的倉儲、運輸、配送都在這張網絡中進行,從倉儲到幹線運輸,甚至是外賣運力都可以在這張網上暢通無阻。

當時,馬雲聲稱阿里不會自己做物流,菜鳥網絡要做的是用技術和數據驅動社會化物流資源。

換言之,菜鳥網絡不建物流倉庫,也沒有自有運輸車隊,而是主要解決兩件事,一是整合全國物流資源,二是分派物流任務——希望通過菜鳥網絡的統籌,最大程度降低運營效率,節省成本。

阿里系外各成一派

京東對待快遞和物流的理念則與阿里大相逕庭。

2018年10月,京東在三個一線城市開放了個人快遞服務,並利用已建立的全國物流網在2019年第一季度迅速拓展到了50個主要城市,還計劃在2020年能為幾乎所有縣級市提供24小時送達服務。

2020年3月,京東旗下的眾郵快遞亮相,並率先在廣東開啟合伙人招募。眾郵快遞自稱是專注於下沉市場與經濟型商業發展的快遞公司,對標低價快遞通達系。

京東的「統倉統配」與阿里整合模式的最大區別在於運輸距離與時效上的差異。它的終極目標是把商品提前放到離用戶最近的地方,然後以最快速度送達用戶。

「統倉統配」模式的優勢在於一件貨物只需要運輸兩次,第一次是從廠家到京東中轉倉,第二次是從中轉倉直達用戶。也就是說,京東的模式是在用戶下單之前就已經部分配送完成,而阿里的模式則是在用戶下單之後才開始運輸。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京東憑藉自營的京東物流和眾包的眾郵快遞形成了一套難以被複製的組合拳打法,但其過於龐大的配送團隊也將導致非常高昂的成本投入。

與阿里和京東相比,順豐在快遞領域的打法則截然相反。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25.3億件,同比增長僅3.2%,環比更是下降36.12%。而同一時期,順豐完成業務量17.2億單,同比增加77.14%,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能在惡劣的大環境下實現逆勢增長,是因為順豐的多元化物流能力。」該業內人士說,「在直營模式下,順豐擁有對物流資源的絕對掌控力,貨機、貨車、無人機以及冷鏈運輸的配合可以提供針對不同類型貨物的運輸並互為補充。」

順豐控制著整個核心配送流程,對旗下物流資源擁有100%的控制權,從而確保優質的服務質量。不過順豐早就意識到了業務生態的重要性,不甘於只做一家物流公司。

2010年,順豐跨界進入電商行業,推出了「E商圈」主銷3C產品和食品,一年後還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順豐準備在電商領域大展拳腳。

2012年,順豐決意向生鮮電商轉型,推出了「順豐優選」,當時在集團內部,順豐優選項目是最重要的新項目。

根據創始人王衛當時的設想,順豐優選通過順豐冷鏈配送可以建立很高的競爭壁壘,還不會有很高的運營成本,雖然出發點不錯,但實操起來並不順利。

此後,順豐一直在電商領域不斷試錯,先後推出了「嘿客」、「順豐海淘」、「順豐大當家」等電商平臺,還推出了「豐E足食」、「WOW哇噢」、「豐溯GO」布局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以及新零售領域,但最終都無功而返。

不難看出,順豐一直想突破已有的業務格局,通過核心物流業務來輔佐電商變現,但多次試錯後並沒有找到合適的突破口。

當前,國內快遞行業主要依附於電商平臺,這也是順豐為什麼想要發展電商業務的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快遞已逐漸成為電商平臺競爭的第二戰場,如今「四通一達」都歸入阿里麾下,將對錯過電商爆發期的順豐形成強壓之勢。

直播帶貨成快遞新增長點

不止是快遞業格局,電商生態本身也在發生巨變。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今年3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2019年交易規模達10.63萬億元,同比增長16.5%。

逐漸飽和的市場意味著電商平臺在未來的競爭將全部向下沉市場集中,與此同時,直播帶貨的興起也有效激發了電商平臺的訂單量。

2018年淘寶直播平臺帶貨達千億,淘寶直播提出未來三年間將帶動5000億規模成交。2020 年4月1日,羅永浩在抖音完成了他的帶貨直播首秀,累計4800萬人圍觀,達成了1.1億元的銷售額,同時創下了抖音平臺目前已知的最高帶貨紀錄。

雖然直播帶貨產生的快遞訂單佔比較低,但卻給各大電商平臺帶來了新啟發,畢竟下沉市場一時半會難以攻破,而直播帶貨卻大有可為。

直播帶貨形式要比單獨在網上尋找購物的體驗更加深刻,價格也更低廉,商家在輸出產品的同時極大提高了用戶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產生了更高的轉化率與復購率。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2020年規模還將翻一番,2021年則必是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市場。長遠來看,直播帶貨這種模式未來增速可觀,亦將推動電商平臺的發展,進而成為快遞行業的新增長點。

對阿里來說,收編韻達後集齊「四通一達」,意味著在快遞領域中獲得更多主動權,再加上淘寶直播的配合,阿里更是如虎添翼。

在同一賽道上,京東近期也在積極推進紅人孵化計劃,並承諾至少為此投入10億資源,涵蓋京東APP自有的發現頻道、視頻直播等站內資源,以及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站外流量資源。

可以預見的是,快遞行業「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已經出現,未來隨著拼多多和極兔入局,快遞江湖風雲再起,新一輪的廝殺也將更加激烈。

相關焦點

  • 快遞江湖狼煙再起,順豐欲起快遞加盟網,直接殺入「通達系」腹地
    8月10日,有消息報導稱,順豐控股的深圳豐網速運有限公司已獲國內跨省經營快遞許可,目前允許經營的範圍包括武漢與深圳兩市,不久之後順豐加盟網就會在以上兩地起網測試。顯然,這意味著,順豐將掀起快遞江湖的又一陣血雨腥風。
  • 物流戰事「三國殺」:巨頭下沉,新秀入局,快遞公司不甘做「傀儡」
    如今,京東割捨申通,意味著巨頭之間的戰事進一步升級。 就在幾天前,前線又傳出阿里將增持圓通的消息:據傳聞,阿里巴巴正與圓通快遞創始人就增持圓通快遞的股份進行談判。
  • 最前線|機構觀點:快遞行業通達系競爭加劇,順豐仍處優勢地位
    隨著3月底快遞公司員工逐步復工,供給與需求相匹配後,4、5、6月快遞業務量增速提升,分別達到32.10%、41.10%和36.8%。具體到各家快遞企業,海通證券指出,通達系快遞公司(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世)表現出較強的增長韌性,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通達系快遞公司業務量增速放緩,但仍高於行業增速。
  • 工資高過順豐,運費低於通達系,這家快遞公司什麼來頭?
    在派件時遇到其他公司的快遞小哥,阿超也會與他們交流收入情況,「順豐和極兔的派單費相同,極兔僅比圓通、中通的派單費高0.1元」。 與順豐小哥相比,極兔的起步工資也是比較高的,順豐小哥第一個月到手3500到4000元,而且過了試用期後,順豐是沒有底薪保障的。
  • 阿里「集齊」四通一達,京東系眾郵快遞入局成鯰魚?
    至此,阿里順利「集齊」四通一達。阿里「集齊」的四通一達2019年營收總額接近1500億元。而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快遞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497.8億元,四通一達的江湖地位可想而知,與此同時,五大快遞的營收平均增速更是超過行業增速25個百分點。
  • 密集融資囤糧:阿里、京東、順豐三系快遞還有決戰_科技_澎湃新聞...
    原創 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 收錄於話題#阿里巴巴3#大公司的新增長4#消費風口2在行業人士看來,快遞業目前第一、二名已經清晰,其餘排位仍有較大變數,不主動求變或快速下滑、出局;當下的競爭已不能簡單稱作「頭部廝殺」,而是「生態化站隊」,阿里生態、京東生態、順豐生態,甚至拼多多在內都在排兵布陣。
  • 阿里增持圓通,要做中國快遞擺渡人
    如今消息落地,阿里增持圓通12%,無意謀求大股東地位,圓通創始人、董事長喻渭蛟夫婦依然是大股東和公司實際控制人。今年以來,快遞業話題不斷:極兔起網,順豐欲建加盟網絡,京東加注眾郵……與這些動作相比,阿里沒有選擇自建物流公司,而是不斷加深與快遞行業的合作。特別是與淘寶一同成長起來的通達系,已成為阿里生態的重要夥伴。
  • 阿里66億增持圓通,與京東、拼多多「三國殺」升級
    快遞行業正變得跟電商行業一樣有看頭,特別是近段時間。先是京東封殺申通,再是昨天(9月1日)阿里66億增持圓通,至此阿里在圓通持股比例上升至22.5%,成為第二大股東。而一個月前某通達系快遞抵制跟拼多多關係緊密的極兔快遞。電商平臺對快遞行業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
  • 快遞業大戰!韻達6億入股德邦阿里集齊「四通一達」順豐急了
    這標誌著快遞市場在阿里資本入局後,由此前的一超多強(順豐獨大、四通一達默默陪跑),變為如今的阿里系、順豐和京東的三足鼎立。與此同時,多次試水電商、新零售、外賣等領域的失敗,也讓順豐處於「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但順豐作為老牌物流公司在快遞業務的底蘊猶在,憑藉航空運輸布局與用戶信賴度,在疫情期間翻盤成功,一戰賺了90億。
  • 又一外企快遞進入中國市場!蛋糕被瓜分,阿里系打出反擊?
    在阿里的高壓之下,拼多多憑藉社交電商這一策略,成功攪局中國電商。中國電商格局也由從前的京東阿里雙雄爭霸,變成了如今熱鬧的「三國殺」!在說拼多多崛起的背後,不得不說一家國外的物流公司,這就是公司就是來自印度的「極兔」快遞!極兔是什麼來頭?
  • A股快遞公司曬11月「成績單」 得價格者得業績
    ■11月,順豐控股單票收入為16.16元,3家「通達系」快遞上市公司的單票收入都低於2.4元。  ⊙記者 劉禮文 ○編輯 祝建華   一場「雙11」電商大促,讓各大快遞上市公司的最新「成績單」紛紛告捷。據順豐控股、圓通速遞、韻達股份和申通快遞於12月18日晚間發布最新業績簡報顯示,4家快遞公司11月份的業務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 順豐王衛:十面埋伏!
    車上沒有一個乘客,車廂內也沒有座椅,只有貨架——這是一趟運快遞的高鐵。今年雙十一提前到來,快遞界提前迎來一場「大戰」。順豐撒下863條高鐵線路,全貨機和無人機也整裝待發,快遞巨頭想要搶佔雙十一,當上那個最靚的快遞仔。但,一向以「快準穩」稱霸江湖的順豐,似乎在這個提前到來的雙十一,翻車了。在社交媒體上,對順豐的吐槽著實不少。
  • 快遞江湖外敵入侵,員工從6萬漲到30萬,順豐、京東物流遇到對手
    國內電商行業的崛起,帶動物流領域飛速發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快遞市場被通達系壟斷。順豐、京東快遞網的鋪開對通達系的天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而菜鳥網絡的入局,又像是要推動菜鳥、京東和順豐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
  • 「通達系」5月單票價格普跌逾30% 快遞市場規模之戰再添懸念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王麗娜圖片來源:攝圖網6月18日晚間,A股快遞公司順豐控股(002352.SZ)、申通快遞(002468.SZ)、圓通速遞(600233.SH)、韻達股份(002120.SZ)相繼發布五月經營簡報,相比於受到疫情衝擊嚴重的第一季度,「通達系」公司普遍在第二季度迎來業務量增長新高
  • 11月快遞公司數據點評:順豐控股業務量同比高速增長 單票價格同比...
    原標題:11月快遞公司數據點評:順豐控股業務量同比高速增長,單票價格同比環比均降,維持「優於大市」評級   機構:
  • 11月快遞公司數據點評:順豐控股業務量同比高速增長,單票價格同比...
    申通快遞實現快遞服務收入24.25億元,同比下滑13.37%;實現業務量10.13億件,同比增長18.50%;實現單票收入2.39元,同比下滑26.91%。韻達股份實現快遞業務收入37.06億元,同比增長2.04%;實現業務量15.82億件,同比增長42.91%;實現單票收入2.34元,同比下滑28.66%。
  • 順豐「通吃」策略效果初顯:上半年營收超711億,快遞業務量增八成
    對比2019年同期的業績,順豐今年可謂是在疫情下提速狂奔。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快遞行業營收增長率為12.6%,業務量同比增速僅為3.2%。而順豐實現逆勢增長,在營收增長42.05%的同時,整體業務量同比增長77.1%,市場佔有率達13.7%,較上年提升6.1個百分點。
  • 快遞行業瘋狂廝殺,不就是錢嗎?犯得著如此無底線?
    所以,今年雖然快遞業務量增速較高,但快遞企業(主要指「通達系」企業)利潤集體承壓,前三季度A股快遞企業中僅有實施相對差異化戰略的順豐的扣非淨利潤實現了正增長,圓通/韻達/申通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增速分別為-9.7%/-52.1%/-104.9%,與此同時,「通達系"的股票相對受益也隨之下行。
  • 近2000億的中通快遞,業務主要來自阿里系電商,快遞「寡頭戰」打響...
    而隨著競爭的愈加激烈,為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快遞企業間的價格戰也在愈演愈烈。中通快遞作為「通達系」五大快遞企業之一,必然也難以逃脫。然而,無論是進一步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還是持續地打價格戰,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 微信上線寄快遞業務 靶向菜鳥裹裹?順豐甘坐「冷板凳」?
    對標菜鳥裹裹顯然,「微信寄快遞」小程序對標的是阿里系的菜鳥裹裹,希望將快遞業務納入微信服務體系,這對微商等微信系的電商來說,會是一個幫助。自邁入2020年以來,微信更新功能的步伐不斷加快,頻率也越來越高。幾年前我們可能一年半載都等不來功能更新,但現在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微信更新功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