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妙黛
來源 |爸媽研究所(ID:mama_cn)
「我的弟弟,是最有心機的人」
前不久田亮曬出森碟的健身視頻,從前那個愛哭小姑娘變成了「腿精」,滿足了網友「雲養閨女」的幸福感。
可是誰也不知道,這個看起來如此美好的小姑娘,也有她的心酸。
在《親愛的小課桌》中,葉一茜自曝二胎煩惱,有了弟弟以後,森碟總是把弟弟當成仇人。
有一次森碟不好好讀書,葉一茜和田亮一起訓她,本來森碟就已經覺得很丟臉很挫敗。
可這個時候,弟弟卻連忙遞過來一張獎狀,上面寫著「讀書小能手」。
森碟當時就炸了,要不是礙於爸爸媽媽在眼前,她一定會暴打弟弟一頓,再把他的獎狀撕掉。
森碟對全世界都很友好,唯獨對弟弟,眼神裡都寫著「我恨死你了」。
由於弟弟的存在,父母總是罵自己。由於弟弟的天真,襯託了自己的不懂事。
森碟說:要是沒有弟弟就好了,爸爸媽媽就只愛我一個人。
這也是很多大寶的心聲。
自從有了弟弟,自己似乎總是做錯事。
父母也總覺得自己不偏心,覺得孩子的想法不過是童言無忌。
但是實際上,孩子的世界不能用大人的價值觀去衡量,他們的世界只不過是成人世界的縮小版。
可以類比一下,假如你在一個公司春風得意,領導同事都喜歡你器重你。這時,突然來了一個實習生,他明明莽莽撞撞的,明明只會賣萌討巧,可是竟然沒有人責備他。
所有人都沒那麼器重你,都勸你「懂點事」、「好好帶帶新人」、「讓著新人一點」……
在夾縫中生存的艱難,也許就是很多大寶的處境。
有了兩個孩子
就不能太「任性」
所謂對兩個孩子公平,並不是給他們買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零食。
而是給每個孩子獨有的需求,尊重他們的年齡,尊重他們的性格。
任由自己的喜好養孩子,會把孩子傷得很慘。
有多少家長,生了二胎之後開始「討厭」大寶?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說,大寶小時候自己還挺喜歡她的,可是最近發現她做事拖拉,一點也不乾脆,吃飯洗臉刷牙都要叫幾十遍,簡直是「性格變態」。
「我經常吼她,一看見就討厭」。
老二就不一樣了,長得漂亮性格討喜,自己怎麼可能不偏心。
她覺得自己已經很偏心老大了,家裡的資源都給她,老二用的都是舊的。
可是她太「作」了,每天上幼兒園都要哭,到了放學時間又不願意回家。
這位媽媽的想法雖然殘忍,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了兩個孩子,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精力,給每一個孩子全身心地關注。
我們對大寶的期待是懂事、成績好;
對二寶的期待只是——別哭就行。
即使父母覺得自己不偏心,可孩子卻能明顯感覺到。
湖北武漢的一名6歲女孩,視力忽然下降得厲害,走著路都能摔倒。到醫院檢查,發現視力僅為0.15。
經過檢查後,發現孩子眼睛狀況正常,問題出在心理上。
原來是媽媽生下二胎後,女孩覺得自己備受冷落,為了引起家人注意,她患上了「癔症性眼盲」。
醫生表示,二胎政策放開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會患同樣的病症。
大人無意識的舉動,孩子卻備受傷害。
任由自己的喜好肆意發展,誰都會喜好聰明伶俐,賣萌可愛的那一個。
正是因為這種「人之常情」,我們才不能太任性。
讓兩個孩子成為「仇人」的
不只是父母
葉一茜發現森碟的異樣之後,她開始刻意關注森碟。她總是告訴弟弟,你是男子漢,要保護姐姐。你要是不聽話,你姐姐會揍你的。
於是小亮子有一句順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我親姐……
葉一茜說,雖然自己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可家裡的老人總是會偏心小的,讓森碟變得敏感,喜歡和弟弟比較。
生活中很多大寶,都是盼望小寶到來的。
第一眼見到小寶時,會覺得自己的弟弟妹妹是最可愛的。
可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開始把手足當仇人,把弟弟妹妹當競爭對手?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有一個鄰居對小女孩說:
你媽媽生了小弟弟,以後就不愛你了,快把弟弟的小雞雞剪掉吧!
女孩聽了之後很害怕自己真的不被愛了,就拿起剪刀剪掉了弟弟的小雞雞。
正是聽多了這樣的話,孩子才感受到自己的處境。
成年人覺得是玩笑,孩子卻覺得五雷轟頂。
沒有了父母的愛,又親眼見證父母的偏愛,孩子生存所需的安全感,也就蕩然無存。
今年3月,杭州的一個家庭突然被民警拜訪。警方接到報警,說有女孩在網上說自己要吞藥自殺。
在家人的盤問下,女兒蘭蘭承認自己吃了30顆抗抑鬱的藥。
起因就是晚飯後,奶奶只給弟弟一個人做了一碗蛋花湯。
女孩和奶奶發生了口角,又深感自己在家庭中不被重視,想通過自殺博得家人的關注。
一碗蛋花湯,多大的事?
可是在孩子心裡,不公平的種子早已種下。
一個導火索,心裡的定時炸彈就隨時爆炸。
當我們聽到或者看到孩子被逗、被不公平對待時,一定要告訴孩子:
放心,弟弟有的你也有;
不要擔心爸爸媽媽有了弟弟之後就不要你了,我們只會更加相愛;
現在我們家有三個人愛著你!
孩子之間的愛意
可不是靠孔融讓梨
李雪老師說,父母將兄弟姐妹之間自然的感情變成了道德債務,使關係中的每個人都活得沉重。
如果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攀比,只有愛與被愛,那該多好。
孫儷經常在微博曬家庭生活的小事,在那些小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等等和小花兩個孩子的和諧。
孫儷的女兒和兒子
妹妹第一天上學,給爸爸媽媽和哥哥一遍遍地念課文,吃完飯,還要爸爸和哥哥聽一遍,要媽媽和哥哥聽一遍,睡前又三個人一起聽她念。
哥哥很配合妹妹,因為哥哥第一天上學時,妹妹也是那樣聽哥哥念書的。
就連兩個孩子打架,都是為了爭「有沒有人比媽媽更漂亮」,太甜蜜了!
兩個孩子一起踢球,儼然大型騙人生二胎現場。
大家都是肉體凡胎,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也必然存在爭奪的問題。
讓老二的到來成為老大的福氣,而不是浩劫,需要家長的「心機」。
孫儷曾經說過,有了兩個孩子後,真正要多關注的是老大。
老大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想法,需要更多關注。老二還小,可以稍微「忽略一點點」只要給她吃好喝好就可以了。
她也真的是這樣做的,在生小花之前,她提前買好了禮物。小花一降生她就把禮物送給了等等,告訴等等這是妹妹送你的禮物。
不管等等想吃妹妹的什麼零食,哪怕是米粉,她也會讓等等嘗一下。
晚上哄睡時,孫儷和鄧超並不會因為等等長大了,可以自己睡了就不陪他。
他們經常獨自陪等等睡覺,讓等等從小就充滿安全感,對妹妹沒有任何敵意。
哥哥對妹妹的愛,不是靠「孔融讓梨」讓出來的,而是靠父母的「心機」經營。
如果說二胎家庭必須偏心的話,那麼一定要偏心大寶。
他們更需要情感呵護,他們的性格也會直接影響二寶。
「老大傻老二精」的定律,正是因為老二一出生就有競爭對手,他們更會「來事兒」。
老大也往往因為老二的出生,產生嫉妒和不安,變得不聽話對人充滿攻擊性。
如何去化解兩個孩子之間的敵意呢?
傅首爾曾經在節目中說:
當一個孩子不想分享的時候,我們不要覺得他是自私。
如果他手裡有100顆糖他怎麼會介意分享,可如果他只有一塊糖,又憑什麼要求他大方?
只有讓老大手裡有了足夠的糖果,他們才能讓愛流動,把愛分享給弟弟妹妹。
父母沒有給夠孩子糖果的時候,就不要覺得孩子是不懂事。
一旦有一天老大突然特別懂事,那也就意味著你可能要失去他了。
我們真正應該有的覺悟,是把大寶也當成一個小孩子。
如果沒有二寶,她就是個孩子,憑什麼有了二寶,她就不再是孩子呢?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很感人故事,當大家要求女兒讓著弟弟的時候,祖奶奶說了一句:她還是蘿蔔頭大,怎麼就成了大的?
千萬別忘了,我們已經當成大人的孩子,也只是蘿蔔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