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伴侶動物,不能吃它的肉」,你們真的了解伴侶動物嗎?

2020-12-23 爪爪集中營v

#你支持禁吃狗肉嗎#

這次新冠肺炎之後,禁食野味的呼籲變多了,這本是好事,然而之後深圳卻出臺了一項政策「禁食貓狗肉」,再然後,我們就看到了來自農業農村部網站的一份徵求意見,意見中有一條條例,是讓爪爪都覺得有點目瞪口呆。

關於狗。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關於吃不吃狗肉的事情,咱們先不論。狗啥時候能夠脫離其他動物的種類,被「特化」為唯一的伴侶動物?這一點爪爪不認同。

01什麼是「伴侶動物」?

「伴侶動物」這個詞,倒不是農業農村部新造出來的詞兒,在英文中,它叫做companion animals,是一個和「寵物」(pet)並列的詞彙。但其實「伴侶動物」,就是「寵物」,只不過是另一種稱呼罷了。

「伴侶動物」這個詞的誕生,要歸功於一些激進的「動物保護組織」,比如大(chou)名(ming)鼎(zhao)鼎(zhu)的PETA。他們認為「寵物」這個詞,對動物來說,有一種「玩具」的感覺,而「伴侶動物」,則是把動物視為家人、伴侶、朋友的這麼一種感覺,當然本質上來說,並沒差。

要注意的是,「伴侶動物」並不是一個被國際公認的概念,國際上只有合法繁育飼養的「寵物」(PET)品種,而沒有組織會專門去為「伴侶動物」做認定,所以農業農村部的這句話:

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

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可以說這個概念根本不成立。

另外一點就是,既然「伴侶動物」和「寵物」的概念是重合的,那麼「伴侶動物」所包含的動物,也就不光是狗這一種了,所有能被人當寵物飼養的動物,都是「伴侶動物」。

也就是說,「伴侶動物」首先不是什麼國際慣例,其次狗也不是唯一的「伴侶動物」,基於最基礎的論調都是錯的,這種字句寫到法律條例裡,怕不是要被外國人笑掉大牙才是真的。

另外關於「寵物」和「家畜」,歐美等發達國家也有著相當嚴格的規範,「寵物豬」

「寵物雞」「寵物鴨」都是在美國率先流行起來的,但「豬」「雞」「鴨」這些動物,依然是屬於「農場動物」的範疇。

什麼意思呢?如果你要在擁擠的城市公寓裡養一隻「寵物豬」「寵物雞」「寵物鴨」,理論上來說,是不可以的。

除非你擁有足夠大的空間,而且要按照飼養「農場動物」的要求,從「農場動物」的合法渠道購買,飼養,以及檢疫。至於你是要把它們當食物,還是抱著一起睡覺,沒人管你。

而像「迷你驢」「羊駝」等動物,也同樣是「農場動物」,即便在國內,想要飼養它們,你應該取得的不是寵物飼養許可證,而是家畜飼養許可證。

家畜和「伴侶動物」,或者說「寵物」之間的區分,中國並沒有落後於「國際慣例」,也沒有在「國際慣例」中顯得很特殊。

02沒有「伴侶動物」,還有「情感支持動物」呢?

雖然「伴侶動物」不是一個國際公認的概念,也不存在任何法律效力,不過歐美國家近幾年,倒是有一個新發明,叫做「情感支持動物」。

所謂的「情感支持動物」,是指一位主人擁有某種社交障礙的疾病(如自閉症、躁鬱症等等),他需要一個自己喜歡的寵物或動物在身邊,用來讓自己保持情緒平靜。

這些「情感支持動物」,有的是再收養的流浪遺棄動物,有的是殘疾動物,有的是品種相當獨特不被一般人接受的動物。

通常人們對這些動物會產生「共情」和「情感依賴」,都是基於它們和自己有著「某種共同點」:都很慘,都不被世人認同,只能相依為命生活等等。

被正式註冊成「情感支持動物」的動物,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享受以下待遇:和主人一起乘坐交通工具、和主人進出公共場所等等。

目前「情感支持動物」並不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認可,而且判定標準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區嚴格,有的地區寬鬆。

一般來說:一隻動物是否能夠註冊為合法的「情感支持動物」,需要它滿足以下條件:

該動物必須是該地區可以合法飼養的該動物各項飼養手續證照齊全,有定期檢疫記錄該動物對陌生人沒有攻擊性,不會在公共場所對人造成危害,主人給它必要的束縛(背帶、嘴套、訓練等等)

「情感支持動物」雖然能夠擁有合法註冊的證件,但依然有不少反對聲音,並不是說一隻動物被註冊為「情感支持動物」,它就會被大眾尊重和接受。

反對聲音主要有以下一些理由:

沒有對於「情感支持動物」的一個具體標準。有些人連鱷魚、蛇、蜘蛛、迷你馬,都拿來註冊成「情感支持動物」,帶著它們到處亂跑,給不少路人帶來十分不良的體驗。所謂的「情感支持」,只是主人單方面的說法,沒有心理學醫生對此有專門的研究報告,也沒有相關醫學證明。如果一個主人自稱自己有什麼病,就可以用這個藉口攜帶任何一種動物外出,而不需要考慮其他人的想法。各地對於「情感支持動物」,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準入標準。有人在A地獲得了註冊,到了B地,這個註冊卻不被認可,於是就造成了很多糾紛。

而對「情感支持動物」,反對派人士最不能認同的一個理由,就是

「情感支持動物」,並不像「導盲犬」一類的工作動物,有嚴格的訓練和規章制度。

絕大部分所謂的「情感支持動物」,擁有的技能,只不過是能夠被主人拉出門散步而已。

沒有針對「情感支持動物」的專門培訓學校,也沒有國際認可的相關證件,其實這個名號,噱頭遠大過實際價值。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一條狗被註冊為「情感支持動物」,那麼我們就要特化所有的狗都是「情感支持動物」,從而把狗區別對待嗎?

現實就是「情感支持動物」的註冊裡,取得資格的動物根本就是五花八門,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主人做不到的。如果你去和一個飼養大蜥蜴的主人說「狗是唯一的伴侶動物」,他可能會抽你一耳光。

03中國的「伴侶動物」,數到幾才輪到狗

上面的介紹,可以說是對狗在國際上作為「伴侶動物」或寵物的認同,做了一個小小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狗是寵物品類裡的大類,但它並不唯一。

狗在國際上並不享有任何一種通用特權。

那麼在中國,狗作為「伴侶動物」,或者「寵物」,是不是就應該享有什麼特權了呢?

爪爪覺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寵物,應該是這些:

第一樣就應該說到「魚」。

金魚可是咱們中國人培育出來的專屬寵物,養金魚也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各路國畫大師也沒少畫過各類金魚。

第二樣肯定跑不了「鳥」。

退休老人拎著鳥籠子去公園兜風,可是在中國特有的畫面。

中國人喜歡各種鳥,無論是會說話的八哥,叫聲清脆婉轉的黃鸝,還是顏色亮麗的虎皮鸚鵡,都有相當廣的受眾。

往大了說,玩鴿子訓鴿子,玩鷹的(這個現在不能玩啦),訓練鬥雞的,甚至古代還有喜歡養鶴的人,都可以包含在「鳥」的範疇裡。

更不要說算命先生訓練小鳥叼算命籤一類的把戲了。

第三樣寵物,咱們說說「蛐蛐」。

鬥蛐蛐這事兒,大概也只有中國人玩了。同是亞洲人,日本人則喜歡玩鬥獨角仙,有異曲同工之妙。蛐蛐雖然是一隻活不了太久的蟲,但在老玩家手中依然是寶貝一樣的寵,每隻蛐蛐的身世、性格,都能給你如數家珍,甚至還有專門鑑別蛐蛐好壞的書籍。

第四樣,還不是狗,而是貓。

中國是農業大國,很多家庭都有養貓抓老鼠的傳統,古代人對貓還是相當講究的,領貓回家之前,要先進行一番儀式,怎麼養貓,怎麼教貓,怎麼防止貓逃跑,都有一大套理論,從現在的觀點來看,依然很科學。

貓在不抓老鼠的時候,就會和主人玩一玩,撒撒嬌,所以它們被認為是平民化的寵物,一點也不為過。

中國古代也有貓奴,那時候叫做「狸奴」,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宋代的文學家陸遊了。陸遊本身不但喜歡貓,愛養貓,養了不少貓,還為貓做了很多詩,貓對陸遊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伴侶動物」了。

第五樣,總應該是狗了吧?

不好意思,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能夠把狗當寵物養的,那是只有達官貴人了……漢朝的時候貴族們流行打獵,曾經有一陣獵狗在他們中很風靡,有點英國貴族那意思。

後來貴族們不打獵了,寵物狗就失寵了,直到唐朝,有人從西域弄了一條「狷狗」給楊貴妃玩,皇家才又重新養起寵物狗來。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要說了,這狗不是看家護院的一把好手嗎?

沒錯啊,看家護院是狗的責任,就跟牛負責耕田,貓負責抓老鼠,雞負責下蛋一樣,狗也只是在履行一份工作。

古代中國老百姓,沒有閒錢,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養所謂的「寵物犬」,如果一條狗不好好看門,整天拆家,肯定早就讓主人給燉了。

如果說古代家家戶戶都養了狗,狗就算寵物的話,那雞鴨鵝豈不是更普遍……爪爪小時候住在城市裡,家裡都養了幾隻負責下蛋的老母雞呢。這雞出現在中國人家庭裡的頻率,怕不是比狗要高。

從以上關於狗的描述中,不難看出,狗自古,就是中國人眼中的「家畜」,而不是什麼「伴侶動物」。

在古代,真的只有特別有錢有閒的人,才會去養寵物狗。

楊貴妃當年養寵物狗的時候,都被當時的老百姓指著後背罵,因為單純飼養寵物狗,在古代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要知道,古代人可不是家家戶戶都能頓頓吃肉的,普通百姓養狗,就是喂喂剩飯剩菜,狗大多數時候散養,自己出去逮逮老鼠麻雀吃。但達官貴人家的寵物狗,吃的就很精貴很講究了,大部分時候這些狗一頓飯的錢,都夠普通老百姓過好一陣子的,所以「寵物狗」這個概念,在中國古代,絕對是有錢有權的象徵。

清朝的時候,寵物狗在貴族間很流行,因為滿人是遊牧民族來的,有養狗訓狗的傳統,想想那些被妃子們抱在懷裡的狗,對主人就一臉諂媚,對丫鬟下人就兇得要死,寵物狗,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可一直都是反面形象啊。

說到狗,有好詞兒,但拿來罵人的詞兒也不少,什麼「狗仗人勢」,「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等,起碼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每條狗都是「人類的好朋友」。

中國人真正開始遍地養狗,那得說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了。

人們生活富裕了,才有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養「寵物狗」的平民。這些「寵物狗」不再需要看家護院,每天被主人心肝寶貝一樣抱著寵。

滿打滿算到2020年,「寵物狗」在中國廣泛流行起來,也不過才40年而已啊。

怎麼當了40年的「寵物」,狗就想要擺脫自己5000年的「家畜」身份了?是誰給它們的勇氣?梁靜茹嗎?

狗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從來就是家畜,而在寵物裡,狗也不是流行最久的,不是最古老的,也不是最有說法的,甚至寵物狗這個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都是不存在的。那為什麼要拋開上面說的那麼多品種,就單單把狗提出來說事呢?

04「狗聰明,可愛,通人性」

說到吃狗肉和特化狗的問題上,很多人都會喊出這句話:

「狗聰明,可愛,通人性」

這句話粗看沒問題,仔細研究卻經不起討論。

首先,狗聰明嗎?我們都知道,狗的智商有邊牧這樣的,也有哈士奇這樣的。要是每條狗都「足夠聰明」,那麼「拆家」「撒手沒」「咬人瘋狗」「泰日天」,這類詞,就不應該出現呀?

我們都覺得狗的智商很高,但實際上我們常見的「家畜」,雞、馬、牛、貓,這些動物智商都不低。就拿雞來說,它的大腦容量和它的體型大小相比,並不小,它們也能看家護院,也懂識主人,甚至有「母雞護崽」之類的情感行為,只要經過訓練,也能和主人一起玩各種把戲。從這一點上來說它們並不比狗差。

說廣一點,哺乳動物裡,靈長動物,鯨豚類,大象、老鼠的智商都不低,甚至就連一些人嗤之以鼻的「魚類」,都有人成功訓練它們,讓它們學會了通過辨認圖形來尋找食物的能力。跟這些動物相比,狗的聰明,真的很沒有什麼特別了。

狗,可愛嗎?嗯,可愛的狗確實很可愛。但藏獒,沙皮狗,無毛狗等等之類的品種,絕對不是「大眾審美」裡的「可愛」。就連我們常見的京巴,巴哥,鬥牛,松獅等鼻子塌陷的狗,評價它們「醜萌」的人,肯定也比說它們可愛的人多。

更不要說一些沒品種,亂七八糟雜交出來的流浪狗了。流浪狗可愛嗎?可愛啊,那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在追求品種狗呢?怎麼不見喊可愛的人出來領養它們呢?這就說明認為它們可愛的,依然是極少數。就算覺得可愛,這種可愛也沒有達到能讓很多人選擇花錢負擔它們狗生的地步。

狗,通人性嗎?有人認為,狗有「忠誠於主人」的屬性,但那並不是基於狗有「道德感」,而只是它的一種生物本能罷了。

狗是群居動物,習慣了社會化生活,必須要有一個「首領」來給它們下命令,讓它們服從。人訓練狗的過程,是讓狗把主人當成這個「首領」。有時候,有些沒經過訓練的狗,也會本能地把身邊的某個生物當成「要保護的對象」,或是「一起生活的對象」,但這並不只限於人類。

芬蘭攝影師曾經拍到一條狼和一頭熊搭夥過日子,難道就要因此說這條狼是「通熊性」的嗎?

動物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為了不被淘汰,都會選擇一種特別的方式來生活。有的動物讓自己很兇,有的跑得快,有的跳得高,有的低調學隱蔽,有的用毒,還有一些動物,選擇的是與其他動物共生。

而狗,選擇的就是「群居」和「共生」。它們不但能和同胞一起生活,也能和不同類的動物一起生活。

而選擇這種生存方式的,也不只有狗。

牛椋鳥就是這樣一種鳥類。兇巴巴的河馬和憨憨的犀牛,都能接受牛椋鳥在身上飛來飛去啄來啄去,因為它們能幫這些動物去除身上的寄生蟲。難道牛椋鳥是出於道德才來幫助這些動物的嗎?當然不是,它們只是圖方便而已。站在一隻動物背上,站著就能吃飽,這活得多舒服啊?

同樣還有鮣魚,海中很多大型海洋動物,包括各類鯨魚、鯊魚、海龜等等,肚子下面都吸著幾條鮣魚,它們同樣也是在搭便車的同時,會幫宿主清除寄生蟲。

所以說,所謂的「通人性」,這個概念本身也不過是人類的一廂情願罷了。誰活著都不容易,學點技能,不過都是為了討口飯吃罷了,為了生活,誰又比誰更高貴呢?

05狗是人類的好朋友!

另外一個常常用來支撐「特化」狗的論調就是: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狗能做工作犬救人命!雞鴨魚,哪個可以做工作?」

怎麼說呢,這條理論裡偷換概念,混淆視聽,邏輯不清,問題太多了……

「狗能做工作犬」這句話真的沒問題,但是狗能做工作犬,和它們是不是可以被吃掉,或者是被當成家畜,並沒有什麼聯繫。

因為:

誰說「吃狗肉」,專門指吃「工作犬」的肉啊?

請問哪家狗肉館掛著招牌宣傳「我們家賣的都是當季的警犬,肉硬有嚼勁」?

或者「現宰的搜救犬,剛剛在地震救援裡累死的,新鮮!」

??????

不是每一條狗都有資格做工作犬,有資格做工作犬的,哪一條狗享受的待遇,都不比現在正在看文章的你差,起碼人家頓頓吃肉,都不用考慮斤兩。

中國對工作犬的態度,基本上可以說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就拿退役警犬來說,美國的退役警犬會被扔到專門的地方供人領養,國家還會管一些基本的治療之類;英國的退役警犬、軍犬,都是直接拉出去安樂死!就為了這事,英國警察們抗議了好多年,都沒啥特別的改善。

而在中國,絕大部分退役警犬、軍犬,都是繼續跟著飼養員住在它常年工作的地方,好吃好喝伺候著,不讓它們幹什麼活,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

幹什麼樣的工作,拿什麼樣的待遇。工作犬頓頓吃肉,只會咬人的瘋狗,當街打死也不為過吧。

工作犬身價不菲,培養一條工作犬,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犬都是百裡挑一的,即便是有血統的品種狗,也不是都能勝任工作犬的工作。可以說工作犬是狗界最頂尖的王者級別,大多數狗根本達不到工作犬的條件。

前一陣有一條很出名的德牧,在殘疾人輔助訓練中表現得一塌糊塗,雖然在視頻裡它的模樣很可愛,然而試想一下,如果它真的在為一個殘疾人幫忙,這位殘疾人在幾分鐘裡,恐怕都不知道死了幾回了吧。

這樣的狗,也算是「人類的好朋友」?你確定它不是「人類的好殺手」?

狗肉館賣的都是人們偷來的「寵物狗」

這話不假,確實有很多人從事「偷狗」「毒狗」的行為,可不能因為有人「偷狗」「毒狗」,就應該把狗供起來,或者把狗肉館關掉。難道有人「偷錢包」,大家就都不能花人民幣了嗎?

「偷狗」「毒狗」本身針對的不是狗,而是「財物」。如果狗肉不值錢,那誰也不會去偷它。所以「偷狗」跟「偷錢包」一樣,是一種對主人私有財產的侵害。歐美發達國家對「偷狗」等行為有嚴厲懲罰,也是因為他們的法律在「保護私有財產」上,相當下功夫。

想要保護自己的「寵物狗」不被偷,應該更多呼籲立法,把「寵物狗」視為主人的「合法私有財產」,並且對「寵物狗」的價值,應該有一個合理公平的價值量化,這樣才能讓「偷狗」行為在法律上被嚴懲。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其他動物沒有狗的作用大

這個論調也是很有問題的。首先「狗是人類的好朋友」,就跟「黑人都是小偷」一樣,屬於用個例來看待群體,是一種很錯誤的觀念。

至於其他動物對人類的貢獻,前面也說了,牛耕田擠奶,貓抓老鼠,雞下蛋。它們做這些行為,並不是它們主觀上想要幫助人類,狗也是一樣。無論看家護院,抓壞人,嗅探,這些行為都是人訓練出來的,它們只是機械地遵循人類教給它們的一些行為,而不是從主觀上,從道德出發,發自內心的在從事這些工作。

狗的泛用領域比其他動物更廣,那是因為它們體型相當,飼養訓練簡單,智商湊活夠用,加上有「服從」的本能。這些只不過它們的生物本能,恰好夠人用罷了。

那為什麼雞是用來下蛋的呢?因為雞好養,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下蛋,下蛋頻率和大小能滿足人類,人類拿走它們的蛋,它們還能繼續下,這就是雞的生物本能,恰好能被利用。

同理,吃一樣的食物,豬身上長的肉,比其他動物更多,加上它被馴化以後又懶又乖,不會鬧事,整天趴在圈裡長肉,就是最適合的肉類供給之一,而不是上帝告訴我們,豬只配被人吃。

尤其是雞,對人類的貢獻,比狗大多了。由於雞是好飼養,產量大,蛋白質含量又很豐富的動物,雞的出現,養活了這個地球大部分的人類。如果沒有雞,有很多人一輩子可能連肉都吃不起,可能營養不良一輩子。這貢獻難道不比狗大?

「寵物狗」是我的心肝寶貝,所以你們都要對狗好

「愛屋及烏」,也是很多人特化狗的一種藉口,因為「我喜歡,我養」,所以「你要重視」,這是不對的。

一種動物,它對人類來說,存在的價值,取決於它對人類的意義,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工作犬能工作,當然是有價值的,所以它們地位高。而「寵物狗」對社會的唯一貢獻,就是讓它的主人感到開心,這並不是多高的價值,也犯不著捧到神位。

一條狗,它對主人來說很重要,不代表其他人就應該把它看的很重要。生命確實要按價值分三六九等,這才是真正的公正公平。

一個普通中國人,對社會做出的貢獻,跟袁隆平能比嗎?一條寵物狗,它對社會做出的貢獻,能和工作犬比嗎?一個道理。

既然「寵物狗」對主人來說很重要,那主人更應該做到科學養寵,遛狗拴繩,把你的心肝寶貝調教成一條受人歡迎的好狗,不讓它生病挨餓受傷,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這是你一個主人應盡的責任,而不是讓毫無關係的「別人」來無條件共情,愛護你養的狗。

06愛護一種動物,就不該「特化」它

狗不是一種瀕危動物,不保護它,它也不會滅絕。我們經常談到保護動物,通常保護的都是生活狀態脆弱的野生動物,而不會是家狗、家貓這種常見的動物。

說到把常見動物「特化」「神化」來保護它們,有一個例子就很值得參考。

在印度教裡,牛是神物,不能吃。

其實在很早以前,只有白色的牛才是神牛,其他的牛不但可以吃,也可以自主宰殺,可以出售,信印度教的人自己不吃,也可以賣給其他教派,甚至出口。

要知道,這對於印度很多底層人民是多麼善良而寬容的規定啊!印度很多農民是低種姓窮人,家裡唯一的財產就是一頭牛,他們連耕種的田地都不是自己的。當他們的牛老了,他們就可以把牛宰殺了賣肉,再把賣的錢拿來買一頭新牛。

而後來印度新上任的總理,就是那位莫迪同學。他立的一項法規,差點把印度窮人的脖子都勒住了。

莫迪說,所有的牛都是神牛,都不許屠宰。甚至當牛老了以後,人們不能讓牛幹活,還要好吃好喝供著它,幫它養老。

本來指望牛老的時候賣一波肉賺錢的農民,都傻了。不能賣肉也就算了,居然還要給牛養老?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供不起老牛的農民,就會趁半夜,偷偷把牛扔到街上,讓它們自己流浪,反正牛身上也沒刻著字兒,更不會自己開口說話認主人。結果印度就發生了全世界哪都沒有的奇觀:流浪牛。

數百數千頭牛,在街邊餓得皮包骨頭,在垃圾堆裡啃垃圾吃,這就是印度「特化」牛的最終結果。

綜上所述,爪爪認為:

特化狗,沒道理,更沒必要。

與其討論如何「特化」狗,不如先考慮考慮,怎麼處理城市流浪動物。

禁吃狗肉,可以是「不衛生」,「不好管控」等等任何一個理由,但絕對不應該是「伴侶動物」、「不文明」,甚至「國際慣例」。

不說亞洲人有吃狗肉的傳統了,美洲著名的「吉娃娃」和「無毛狗」,在當地土著文化裡,都是食物。

美洲原住民就不是外國人了?

在早期南極科考時,歐美國家科考隊員攜帶的雪橇犬,除了充當運輸和交通工具,也是斷糧時的儲備糧,該吃肉的時候,一刀宰了,絕不留情。

歐美科考隊員就不是外國人了?

狗是伴侶動物,國際慣例不吃「伴侶動物」?

沒有這樣的「國際慣例」沒有這樣的「國際慣例」沒有這樣的「國際慣例」

重要的話,說三遍。

相關焦點

  • 狗不再是家畜?農業部將狗定性為伴侶動物,那六畜中少一個怎麼辦
    所以很多人會問,既然狗是作為動物伴侶被提出,那麼六畜中就少了一種動物,應該用什麼補缺呢?首先來看一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中的相關內容,新發布的《目錄》裡規定了傳統畜禽18類和特種畜禽13類,在之前狗是傳統畜禽動物。
  •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 農業農村部公開徵求意見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 農業農村部公開徵求意見 2020-04-09 14:20:52 來源:紅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4月8日,農業農村部起草徵求意見稿。
  • 狗為伴侶動物,不列入允許食用的畜禽目錄!你支持嗎?
    列入《目錄》的動物,意味著按照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以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目錄》包括豬、牛、羊、駱駝、兔、鴿、鵪鶉等18種傳統畜禽,以及梅花鹿、珍珠雞、雉雞、鷓鴣、綠頭鴨等13種特種畜禽。同時還指出,《目錄》所列物種的野外種群,以及《目錄》之外的陸生野生動物,適用《野生動物保護法》,由林業和草原部門管理。特別提出,狗在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 從傳統的家養動物到伴侶動物,狗有何不同?這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人說:「狗是六種動物中的一種,自古就被用來吃飯。」馬匹,牛,羊,豬,狗,雞,的確是古時候養的六畜中最早馴養的一隻,但馴養狗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吃東西,因為狗和其它動物有本質的不同。一個不同點:狗是肉食者。
  • 不讓吃狗肉了,狗該怎麼辦,會比現在好過嗎?
    人類吃狗肉的歷史很長。這個歷史時間不用考證,是馬未都先生論證的,他在一次公開場合說的。他不是鼓勵吃狗肉,而是反對吃狗肉。說是一次被人重禮節請吃,上來一大份狗肉。老先生不樂意了,當場給難堪,說你們可以吃,我不吃,還不要看到你們吃。
  • 可繁殖 《黑色沙漠》手遊公開伴侶動物和馬
    【17173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近日,PearlAbyss公司公開了《黑色沙漠》手遊的伴侶動物和馬相關介紹。此次公開的資料顯示,玩家在開啟探險之後不久就能獲得伴侶動物,伴侶動物可以幫玩家撿戰利品「戰鬥的痕跡」,還能帶給玩家有用的效果。
  • 吃豬肉為什麼不能吃狗肉?愛護動物就等於素食主義嗎?
    因為在一些肉食的人眼裡 貓狗和其他牲畜沒有區別 不光牲畜,各種野味珍惜動物,能吃就吃【普普疑問:動物再珍惜,不也是動物嗎?
  • 流浪狗險些被偷走,僥倖存活後卻生不如死,唯有伴侶對它不離不棄
    有時候我會覺得流浪動物是一群對生命特別執著的群體,或許在別人眼中,它們每天都在苟延殘喘,生命毫無價值。如果一個人有流浪動物的那份精神去做一件事情,大概沒有什麼事情會做不到吧!你一定會問,流浪動物有什麼精神?你可以忍受那些殘羹冷炙的食物嗎?
  • 中國農業大學成立國內首個「伴侶動物科學系」
    ,動物繁殖與發育科學系主任劉國世,伴侶動物科學系武振龍、趙春江、丁麗敏、趙興波、鮑海港等老師及團隊研究生30餘人出席了本次會議。專家紛紛表示,近年來我國伴侶動物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並已成為新時期畜牧學的重要學科方向。伴侶動物科學系的成立恰逢其時,戰略定位高,格局深遠。與會專家和校友通過分享自己從業經歷,對伴侶動物科學系如何更好的服務產業提出了諸多建議,並表示願意為新系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
  • 動物溝通師:莎拉·麗 Sarah Lea | 我的工作是讓你了解動物們.
    寵物心理是真實的嗎?她大力倡導無肉星期一,呼籲大家適應這一時尚潮流,原因如下:植物蛋白質是完全的來源,24小時不吃肉類食物是排毒的好方法,可以讓你的腸道和系統得到休息從一個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吃了很多肉的人,在我們剛開始約會的時候,他覺得養山羊很奇怪,到一個比我更素食的人,他在工作場所和人們爭論奶牛是母親,
  • 中國農業大學新成立「伴侶動物科學系」
    12月9日下午,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伴侶動物科學系成立暨學科發展座談會順利召開。會議由學院院長咼於明主持。,動物繁殖與發育科學系主任劉國世,伴侶動物科學系武振龍、趙春江、丁麗敏、趙興波、鮑海港等老師及團隊研究生30餘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 靈魂伴侶真的存在嗎?
    靈魂伴侶之間在精神上擁有默契的同時,還能夠帶給對方一些深度的啟發與思考——這些啟發往往正好是彼此想要的,或是正在困惑的。而這也暗示著,靈魂伴侶之間的智識和認知水平是相當的——你們能夠站在同一個高度思考,也有能力充分理解對方的表達。此外,「愛好相投」也是靈魂伴侶之間一個常見的標誌。
  • 狗吃巧克力真的會死嗎?這些食物狗狗也不能吃
    在養狗的過程中,很多鏟屎官們也都對狗狗儘可能得照顧周到,想給它們吃最好的食物。然而有些食物,在人類看來可能是好吃而且有營養的,對狗來說卻不一定如此。有些食物還會給狗狗帶來巨大的危害。有句話叫「狗吃巧克力會死的」,那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又有哪些食物是狗狗不能吃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什麼動物最殘忍,不,是人類
    所以許多動物都是主動放棄生命去換取後代的繁衍,如大西洋鮭魚的回遊,這種例子不勝枚舉。難道殘忍也可以理解為非自願的犧牲嗎?所以你要如何判斷動物是否是自願的,人畜飼養的動物種類佔物種總數的比例很小,實際上說明了動物實際上是和人類互相選擇的,而不是單向的,也就是說說他們是自願的。
  • 狗是人類的伴侶,愛不愛狗真的是一個人善良與否的判斷標準?
    古語有云:「仗義每多屠狗輩」,可宰狗食狗的人並非就是壞人;現實之中,不乏有很愛好食狗肉的人,是樂於助人,救急扶危的人,難道他們就不是好人了嗎?相反哪些奸淫擄掠、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人,因為飼養狗狗、愛狗就是好人了嗎?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只要是觸目所及的,沒有不能變為餐桌上的物品。天上飛的是正常操作,而水中遊的就是普通的,地上走的更是頓頓都有。可以說,只要味道到位,就沒有不能吃的。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
  • 我的動物朋友 | 用寫作彌合分裂
    模塊二:仁愛教育與伴侶動物仁愛教育:仁愛教育的起源就是教育人們要有倫理地對待動物。隨著理念的發展,它不僅囊括了人與動物的互動議題,更包含了更廣泛的人文、環境和社會公平框架;它致力於培養未來一代對人、動物和環境的憐愛和尊重,理解並贊同所有生命形態的相互依存。
  • 最理想的瑜伽伴侶,來看看誰的姿勢更銷魂!
    近年來,國外又興起一股「動物瑜伽熱」,有了喵星人、汪星人、山羊甚至馴鹿等「萌寵」的陪伴,瑜伽愛好者們不僅多了幾分輕鬆和歡樂,運動效果也更加明顯。特別是在你的家庭瑜伽習練中,無論是和狗狗做下犬式,還是簡單地從下犬式中汲取靈感,狗狗顯然都是瑜伽人最好的朋友。
  • 愛狗人士殺雞餵狗是為了保護動物?網友:為何不殺狗餵獅子老虎?
    近日,有一個「動物保護志願者親自割下雞頭拿來餵狗」的微博視頻引起了熱議。那個視頻由微博帳號「亞洲動物保護之聲」發布,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冬天將至,志願者怕流浪狗餓壞了,就買來幾百隻雞親自宰了雞頭拿來給流浪狗補充營養。」
  • 如何才能找到靈魂伴侶?分五步,母胎單身狗一般走不到第二步
    如何找到靈魂伴侶?首先你得了解一個人的靈魂,才能知道那顆靈魂與你的靈魂搭不搭。母胎單身狗為什麼無法脫單?如果我們足夠清醒,就應該清楚,靈魂伴侶,得先去了解對方的靈魂,才能確定是否適合自己。而母胎單身狗錯就錯在,他們壓根就沒給機會別人,也沒給機會自己,去接觸、去認識、去了解一個人的靈魂。他們執著地認為自己有天眼,一眼就能認出靈魂伴侶的模樣。其實一眼就能確定靈魂伴侶的愛情,大多只存在於愛情影視劇裡,不在現實世界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