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大家都不看,為何「抗日神劇」還那麼多呢?

2020-11-19 令狐怕光

文|令狐伯光

最近,原本是「亮劍3」的抗日劇《雷霆戰將》。

在上線沒兩集就遭到觀眾的「一致差評」,差評如潮就不用多講了。

這件事情,也引起了主流媒體的下場。

11月15日,《人民日報》就發文點名了批評。

「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戰劇上、影視劇中考慮年輕人的習慣,創新表現方式,並非不可以,但前提是尊重歷史……」

結果主流媒體批評過後沒多久,同時觀眾差評太多的情況下。

11月16日,這部《雷霆戰將》先後在各大視頻平臺下架了。

另一部新劇《最好的時代》替代了這個位置。

《雷霆戰將》下架冤不冤呢?

答案是肯定不冤的,把「抗戰劇」當成偶像劇劇來拍。

男演員們頭髮抹著紋絲不動的髮膠,蒼蠅都站不穩那種。

女護士穿著修身連衣裙,白色高跟鞋,化著濃妝仿佛「抗戰慰問女團」。

這個肯定是不行的。

相信很多觀眾都很奇怪。

明明大家都在吐槽「抗日神劇」歪曲歷史。

為什麼這些年國內的「抗日神劇」還是層出不窮呢?

中國抗日劇並不神

抗戰劇誕生的時間是很早的。

在近代中國遭受侵略的時候就有了。

其中日本侵略者最為兇狠和殘暴,對於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和中國人帶來的破壞最為嚴重。

「抗戰劇」在很多觀眾的眼中。

它就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影視劇的代表。

1、早期的「抗日劇」

前面說過,「中國抗日戰爭」誕生的時間是很早的。

還在戰爭時期就出過軍民團結的《大丈夫》,描寫叛逆分子覺醒的《火的洗禮》,揭露日軍在東北罪行的《日本間諜》等等。

當然,這些算是「抗日片」而不是「抗日劇」。

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電視劇在中國誕生年頭已經較晚了。

抗日片《地道戰》《地雷戰》《狼牙山五壯士》等等。

早期抗日劇如《英雄小八路》、《洪湖赤衛隊》

抗日劇與抗日片在新中國影視史上,一直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2、1978年「改革開放」後的抗日劇

這個時期的「抗日片」就不多講了。

如果說到抗日劇的話,其實和8090年代整個內地劇發展一致。

內地的影視劇還處在「國營廠」工資制的方式。

內地老一輩藝術家拍的電視劇,不管哪個方面的處理是比較嚴肅的。

比如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就是其中一個代表。

說到8090年代的「抗日劇」,現在觀眾回憶起來知名的抗戰劇不多。

當前中國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抗日劇」,還有抗日劇經典。

還是2000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

3、中國抗戰經典巔峰時期

《亮劍》《歷史的天空》《人間正道是滄桑》《我的兄弟叫順熘》《生死線》《好傢夥》等等。

2009年,中國內地還拍出中國戰爭劇神作《我的團長我的團》。

雖然這部劇從內容來講,並不是抗擊的「日本侵略者」。

這些抗戰劇為什麼拍得好呢?

因為它們背後的導演編劇,再到主創團隊就是「國營廠」藝術家的繼承。

我們以《亮劍》為例。

導演張前、陳健。

這是張前拍的作品。

作品都是嚴肅的戰爭劇,年代劇等作品。

陳健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出身。

在拍《亮劍》前拍過無數經典的抗戰劇。

編劇有兩位,都梁和江奇濤。

都梁少年參軍,曾服役於坦克部隊,幾年後復員回京。

編劇作品除了《亮劍》,還有《血色浪漫》《狼煙北平》等等。

江奇濤更是老一輩內地幾大頂級編劇之一。

《亮劍》《人間正道是滄桑》《漢武大帝》《少帥》都是他的作品。

其它拍得好的抗戰劇導演團隊也一樣。

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導演張黎,編劇蘭曉龍。

這都是中國內地主流電視劇精英,最頂級的團隊啊。

他們拍的抗戰劇難道是「抗日神劇」嗎?

全都是國產劇經典中的經典。

從「抗日劇」到「抗日神劇」

中國內地主流導演團隊拍的「抗戰劇」都不神?

那麼內地「抗日劇」從什麼時候變成了「抗日神劇」了呢?

歷史上的重要大事件,它都會推動人民精神文化建設的方向。

如同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影視文化隨著社會轉型一樣。

2001年,中國籤署WTO正式進入市場經濟模式。

這個時期,港臺導演團隊隨著影視資本全面北上。

港臺導演雖然影視資本非常的成熟,但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港臺導演擅長的電視 類劇型一直和內地不同。

內地主流導演團隊擅長拍的電視劇類型。

一直都是歷史劇、年代劇、生活劇、抗戰劇、諜戰劇等偏嚴肅的。

港臺主流導演擅長拍的電視劇類型。

則是武俠劇、古裝戲說劇、民國言情劇、後來還有臺灣偶像劇等等。

隨著內地電視劇市場大門打開,港臺導演隨著影視資本一起北上拍片。

開始可能是熟悉內地市場,幾年後逐漸將他們熟悉的戲說,還有武俠片的拍法放到抗劇當中。

這麼一來,「抗日神劇」開始誕生。

第一部「抗日神劇」到底是哪一部呢?

答案是已經不可考了,但中國觀眾開始全面抨擊的早期「抗日神劇」?

比如「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再到《箭在弦上》《向著炮火前進》《五臺山抗日傳奇》等等作品。

2010年的《抗日奇俠》導演劉仕裕。

香港導演,還是位TVB的金牌監製。

「女二被強姦爆發、自動穿上褲子射死日本兵的」《箭在弦上》。

導演餘明生,同樣是來自中國香港的大導演。

因為代表作有《鐵血大旗門》《中神通王重陽》《風流少年唐伯虎》《魔幻手機》和《寶蓮燈》等。

中國臺灣大導演林健中,更是堪稱「抗日神劇」的大戶。

這位臺灣導演被喻為「抗日神劇」第一人。

為「抗日神劇」的赫赫名聲,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此時相信有人會說:你這是要把「抗日神劇」全都推給港臺班底嘍?

港臺導演確實是「抗日神劇」主要的推動力量。

也就是市場上開始生產的是他們,市場上主要製造商也是他們。

但是——

他們確實不是「抗日神劇」誕生的原因。

「抗日神劇」為何會誕生?

中國的「抗戰劇」為何變成了「抗日神劇」呢?

這個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伯光君認為大概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1、「抗日神劇」誕生的原因之一、觀眾需求

立刻有人很詫異「抗日神劇」

誰看?

答案是還真有,還不少。

有需求才有市場,這是很簡單的「供需關係」。

「抗日神劇」的主流觀眾,主要是40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老一輩觀眾。

這代人因為歷史環境的原因,絕大多數人接受教育的水平不太高,對於影視文化消費一向比較被動。

同時他們又沒有經歷過更早的戰爭時代,但是他們成長時代的文化氛圍。

卻是各種歷史劇、年代劇、戰爭劇和諜戰劇扎堆的時期。

簡而言之:他們因為成長環境原因,確實愛看抗戰劇,古裝劇,諜戰劇,都市生活婆媳劇。

但因為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對於「好的」和「壞的」並不挑。

早期內地拍歷史劇、年代劇、抗戰劇和諜戰劇。

他們看。

後來港臺導演帶起的古裝神劇、抗日神劇、都市婆媳劇,年代農村劇。

他們也看!

年輕觀眾有幾個看「抗日神劇」的?

他們網上追劇只會貢獻播放量,不會貢獻什麼收視率。

收視率是什麼?

當然就是以全國各省市的電視臺為主了。

如果大家有留意,前幾年各大電視臺播出「抗日神劇」的機率很高,其中還不乏某些著名的衛視大臺。

更不用說全國各省市某些二三流電視臺了。

2、「抗日神劇」誕生的原因之二、市場環境

解決了電視臺有購買,消化產品的市場。

「抗日神劇」泛濫成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當年國產劇社會環境的推動。

2005年過後,國內因為某些原因對於影視劇題材的限制,確實有點嚴重。

先是古裝劇、反腐涉案劇被踢出了電視臺的黃金檔。

2011年《步步驚心》大火後,又因為現實意外事件穿越也被禁止了。

都市生活、諜戰劇數量太多被調控,至於現實社會和社會黑暗題材,更不用提了。

當時國產劇熱門題材就那些,翻來覆去也拍不出什麼花兒。

老一輩觀眾愛看的類型也就那些。

正巧港臺導演北上融合過來,因為商業資本更加成熟。

於是乎,港臺導演團隊帶頭拍「抗日神劇」,雖然粗製濫造但是來錢快。

他們都是只求錢又不求名的,幹一票就走的那種。

很多地位沒有張黎,蘭曉龍那麼高的內地導演團隊,為了生存同樣也跑去拍「抗日神劇」了。

3、「抗日神劇」誕生原因之三、真的賺錢

因為觀眾有需求,電視臺解決賺錢的問題。

「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雖然爭議很大,但在當年是多個電視臺的收視冠軍。

第二輪播出一集200萬,利潤翻倍。

很多熱門「抗日神劇」的利潤率,更是高達200%。

前幾年的橫店號稱一年殺了「10億鬼子」。

這些「鬼子」總不能都是港臺導演團隊殺的吧!

它就是因為環境搞得整個國產劇產業都在橫店殺「鬼子」。

尾聲

一部影視劇,如果從文化產業的歷史發展角度出發。

「抗日神劇」的誕生和衰落都好理解。

2010年左右開始,到2015年左右達到了巔峰。

我們只要回過頭看那段時間的國產劇。

《宮鎖心玉》,於正翻拍金庸武俠的阿寶色,五毛特效古裝雷劇。

各種「流量明星」主演,各種粗製濫造的雷劇、神劇,不就和「抗日神劇」是同一時期的東西麼。

它的背後都是政策、觀眾需求、再到市場供應的一個亂象。

而「瑪麗蘇」古裝劇和各種「流量明星」偶像劇。

中老年觀眾群體可不是它的受眾。

2015年後,雖然亂象還存在,但中國影視產業確實開始撥亂反正。

「抗日神劇」比瑪麗蘇等劇敗退得更早。

主要原因是這種混淆歷史事實的意淫產品。在逐漸掌握影視文化主流的年輕觀眾中,已經變得無法忍受。

當前整個中國社會對於歷史劇、近代劇、抗戰劇等等作品。

大家都在要求還原歷史,尊重現實,從而砥礪前行。

這部《雷霆戰將》如國產商業大片的《上海堡壘》一樣。

它是一頭撞在了中國流行文化轉型的風口上。

它不被罵誰被罵。

它不被下架誰被下架。

隨著《雷霆戰將》轟轟烈烈地被罵下架。

它或許會成為「抗日神劇」重新轉型成「抗戰劇」的標誌性事件。

只希望還原歷史,尊重現實的「抗戰劇」早些歸來吧!

致抗戰,致先烈——

抗戰先烈不容意淫!

相關焦點

  • 抗日神劇那麼多,為什麼唯獨這部劇被罵的那麼慘?
    我國的抗日神劇真的不少,在眾多的抗日神劇當中,大部分的抗日神劇都包含以下元素,那就是打鬼子非常輕鬆,並且無論是臺詞還是劇中的道具,都非常不符合現實生活中的設定,並且把戰爭刻畫的過於簡單,很難體現戰爭的激烈和慘痛,大部分的抗日神劇都遭到了網友的指責和罵,那為什麼唯獨雷霆戰將被罵的最慘?
  • 演「抗日神劇」而出名的4位演員,明明演技都不差,卻非要演神劇
    演「抗日神劇」而出名的4位演員,明明演技都不差,卻非要演神劇第1位:王挺其實當初王挺在《重案六組》中飾演的刑警角色,雖然沒有讓他火起來,但好歹給觀眾留下了好印象,可是沒想到,王挺後面的演藝生涯,卻往「抗日神劇」的道路上發展,已經算是有名的「抗日神劇專業戶」了,儘管是一位有演技的演員,但一而再、再而三演「抗日神劇」,他終究是敗光了觀眾緣。
  • 這4部劇明明是「抗日神劇」,卻從未被下架禁播,主演都是老熟人
    這4部劇明明是「抗日神劇」,卻從未被下架禁播,主演都是老熟人 第1部:《槍神傳奇》 這部劇的主演何政軍、張光北,分別在經典抗日劇《亮劍》中飾演「趙政委」和「楚雲飛」,確實算是大家的老熟人了,不過還真是「劇如其名」,這部劇的
  • 這4部劇明明是「抗日神劇」,卻從未被下架禁播,主演都是老熟人
    這4部劇明明是「抗日神劇」,卻從未被下架禁播,主演都是老熟人第1部:《槍神傳奇》這部劇的主演何政軍、張光北,分別在經典抗日劇《亮劍》中飾演「趙政委」和「楚雲飛」,確實算是大家的老熟人了,不過還真是「劇如其名」,這部劇的「槍神」還真的挺「神」的,射出的子彈都會拐彎,繼承了另一部抗日神劇《神槍》的「槍鬥術」,不過迄今為止,《槍神傳奇》卻從未被下架禁播。
  • 同樣是抗日神劇,為什麼觀眾卻不討厭燕雙鷹呢?
    ​現今影視題材的新穎多樣化加大了影視界的競爭,俗話說得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推陳出新成了影視製作方的策略之一,但有一種題材,它經久不衰,也可以稱作是影視圈中的「萬能款」,它就是一直很受歡迎、家喻戶曉的抗日系列神劇。很多觀眾都被抗日神劇中的各種鬼子被吊打的劇情吸引住了,可近幾年來,隨著神秘的戲劇越來越多的拍攝上帝,甚至反對歷史,越來越誇張,沒有原則與底線。
  • 《亮劍3》雷人預警,陳道明怒斥「抗日神劇」,抗日劇還是偶像劇
    《亮劍》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抗日題材電視劇,各位小夥伴就算沒有看過,那也一定知道吧,畢竟誰小時候沒和爸爸搶過電視呢?小編的爸爸當年為了看《亮劍》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可見這部劇有多吸引人了。,服裝造型已經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滿,在抗日神劇的危險邊緣徘徊著。
  • 出道15年,參演40多部抗日題材劇,抗日神劇專業戶實至名歸
    出道15年,參演40多部抗日神劇,以一人之力帶領群眾抗擊電視裡90%的小日本,抗日神劇專業戶實至名歸。那麼,他為什麼成為抗日神劇的專業戶呢?下面咱們來細數一下這個名頭是否實至名歸。012005年,主演的抗戰劇《呂梁英雄傳》,劇中飾演雷石柱,他演技水平十分到位,把人物形態演繹得活靈活現,特別是雷石柱的足智多謀,精湛的射術給人一種本色出演的感覺,深受觀眾的喜愛。他個人也是從這部劇為觀眾所熟知。豆瓣6.9分應該是觀眾對該劇的肯定吧。
  • 連央視都看不下去的抗日神劇,手撕鬼子都是基礎,這樣也敢製作?
    自從亮劍之後就很少出現比較正經的抗日劇,絕大部分的抗日劇都變成了抗日神劇,因為當中我們的部隊真的是太厲害了,連飛機飛彈看見我們的狙擊手都要害怕,誰敢相信800裡外一槍命中!這樣的雷人神劇就是在讓觀眾們交智商稅,看的厲害是挺過癮,但是不僅僅是扯淡,而且完全違背了歷史,更是將本應該有的東西本應表達出來的含義都給刪減了。
  • 五年前,日本自己拍了部抗日劇,為何中日兩國觀眾都很不喜歡?
    起初國產抗日劇還是挺好看的,比如《亮劍》、《雪豹》等,拍攝得都很不錯,劇情也比較真實客觀,演員的演技又相當精湛,令觀眾看了直呼過癮。可是後來,隨著抗日劇越來越多,抗日劇情也開始變得很狗血,逐漸偏離了事實,甚至有些劇情簡直就是辣眼睛。
  • 「明明設定雷人,卻成為爆款」的4部劇,最後一部還是抗日神劇
    「明明設定雷人,卻成為爆款」的4部劇,最後一部還是抗日神劇!,確實很有意思,但「傻妞」這樣的手機,還是太脫離現實了,又是穿越,而且還是穿越到神話時代,劇中還出現了孫悟空、豬八戒等形象,一不小心,就容易拍成爛劇,可是儘管《魔幻手機》設定雷人,主演卻讓人滿意,製作水準也很高,不過拍攝了第二季之後,就讓觀眾大失所望了。
  • 我賭一塊錢你殺不掉燕雙鷹,明明是抗日神劇,為何卻深受好評?
    燕雙鷹系列的抗日電視劇是我看過所有抗日神劇中最能令人接受的一種,而且當年看的時候並沒有覺得這個劇算是「抗日神劇」,只是覺得這個男主實在太神,什麼都能知道。比諸葛亮還諸葛亮了,而且身手了得猶如神仙在世,最最令人佩服的就是這裡的反派似乎有點傻,總能被燕雙鷹騙過去。
  • 日本人看了中國抗日神劇後,將導演告上法庭,最後還獲得了勝訴!
    日本人看了中國抗日神劇後,將導演告上法庭,最後還獲得了勝訴!抗日戰爭是一段讓國人都不願意去回憶的歷史,因為在這段歷史中,有著太多的悲壯,太多的無奈。日本對中國進行了長達14年慘無人道的侵略,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死在日本的屠刀下。
  • 這麼多實力派演員共同出演的劇,應該不會是抗日神劇了吧?
    並且,這部劇從創作至今,用了五年多的時間,製作周期也是真的很長了。但是,會有很多人覺得,王新軍是誰?除了是秦海璐的老公,還是很多抗日題材電視劇的主角,比如《英雄無悔》《黃河絕戀》《歷史的天空》等等,有一些甚至被大家說是抗日神劇,也就是質量並不怎麼樣,劇情還挺雷人。所以說,他雖然也是一個有一定資歷的演員了,但是知名度並不高,和秦海璐比起來,也要差很多了。
  • 「神劇」巔峰燕雙鷹,為何大家都不反感了呢?
    這兩年,抗戰神劇算是少了很多。不過依舊還有不少網友依舊記得那幾年活在「神劇橫行」時期的恐怖。而在這些神劇中有一個系列堪稱「神劇中的神劇」,如今收官之作雖然已經播出3年,還是有不少網友把劇中的一句臺詞當作口頭禪:我賭你的槍裡沒有子彈。
  • 神劇不神,電影《神勇小飛虎》再現太行山抗日英雄
    自從「抗日神劇」詞語火了之後,只要是抗日題材劇播出,不管看不看,先被大家貼上了標籤「神劇」。那麼先為大家科普一下什麼叫抗日神劇。近些年「中國的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非常多,但質量良莠不齊,有的甚至出現很多誇張、雷人的虛構場景、更有一些荒唐劇情,因此被網友稱為「抗日神劇」。比如手撕鬼子,一人戰百人,男女主角有光環不會死等。
  • 抗日神劇不禁播,為何這幾部諜戰劇卻「遭殃」呢?
    首先正如大家所知,今年有一部「抗日偶像劇」被下架,也就是張雲龍、高偉光主演的《亮劍之雷霆戰將》,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有些所謂的抗日神劇,比如《抗日奇俠》、《一個鬼子都不留》等,其實並沒有真正地被禁播,今天筆者想說的,就是抗日神劇不禁播,這4部諜戰劇卻「遭殃」了,如果不看的話真可惜!
  • 同樣抗日神劇,《抗日奇俠》被罵慘,為何燕雙鷹系列卻被人叫好?
    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一直都是熱門劇種,其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比如《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等。但是不知道從何時起,編劇開始獨闢蹊徑,增加許多離奇古怪的劇情,想以此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可是,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沒有讓抗日題材收穫口碑,反而被貼上「神劇」的標籤,雷人的劇情總是引起很多觀眾的吐槽和抵制。
  • 張方遠:我在臺灣看「抗日神劇」
    最近,大陸廣電總局要對「抗日神劇」開鍘,宣示對抗戰劇嚴格把關、寧缺毋濫,過度娛樂化不得發證。上個月底,我在臺灣一份標榜「臺灣優先,兩岸第一」、強調「認識中國大陸,掌握世界未來」的報紙《旺報》(《旺報》與《中國時報》都屬於臺灣的「旺旺集團」),看到一篇臺灣大學學生蕭昱遠先生的大作《抗日神劇何時休?》,這個標題立馬吸引了我的眼球。
  • 我們就好好掰扯一下「抗日神劇」到底是怎麼火的
    相信很多觀眾都很奇怪。明明大家都在吐槽「抗日神劇」歪曲歷史。為什麼這些年國內的「抗日神劇」還是層出不窮呢?中國的「抗戰劇」為何變成了「抗日神劇」呢?這個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伯光君認為大概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原因。1、「抗日神劇」誕生的原因之一、觀眾需求立刻有人很詫異「抗日神劇」誰看?答案是還真有,還不少。
  • 《八佰》就是部「抗日神劇」?到底什麼才是抗日神劇?
    於是乎,被有些人諷刺為電影是「抗日神劇」?那麼,《八佰》是不是抗日神劇呢?>這部電影為何給人,或者說有「抗日神劇」的感覺?現在很多人說《八佰》是抗日神劇,主要原因是電影的戰鬥表現,完全不符合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