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未來科技李建億:致力打造「最合適」C端AR眼鏡

2021-01-15 騰訊網

2020年12月23日,由青亭網主辦、Pico協辦、中國虛擬實境技術與產業創新平臺、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AWE Asia、深圳市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協會、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創業公社戰略支持的「第四屆VR/AR產業創新者峰會」正式在北京舉行,本次峰會主題是「聚變·共生」。

大會圍繞VR/AR技術在垂直行業的商業應用展開,共探VR/AR在傳統行業的應用和案例分享,挖掘探索商業新機遇,共同構建合作新橋梁。

太平洋未來科技CEO 李建億,在本次峰會帶來了名為《下一個5年,AR眼鏡的輕量級交互與應用場景在哪裡?》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李建億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來自太平洋未來的李建億,今天我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四年來不斷在消費領域的一些布局,以及一些成果,所以更多是踩了不少的坑,在C端領域的布局,當然也填了不少的坑,今天藉助短短15分鐘和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了什麼,未來將會有怎樣的布局落地?

我們團隊是做算法出身的一個團隊,在2018年的時候就決定了我們需要一個硬體載體,去體現AR算法和用戶之間的連結載體。所以其實我們在不斷的落地這三年,在2018年我們第一次落地AR眼鏡大型的場景是在海外,35萬平方米,每天接待10萬人左右,我們落地的時候,我們發現到一個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沒有意識到的問題,是什麼呢?做產品的時候我們一直想把這個AR體驗的價值在給用戶,但當我們落地時,真正發現到一個巨大的問題:其實當一個產品技術轉換成產品的時候,它是賦予了產品的一些價值,但是真正轉換成商品的時候,它賦有商業價值的時候是另外一個門檻。我們落地的時候超過十萬人的體驗,基本上沒有C端用戶能夠分清楚什麼是AR,什麼是VR?所以對他們來說,是完全沒有這樣一個概念的。所以他們講究的其實是體驗好不好,僅此而已。

所以這兩年來,在不同的AR上遊也好,終端也好,C端也好,其實有不斷的演變,巨大的演變在於供應鏈更加的健全,相比於去年,包括今年很多硬體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在定一款C端產品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的更多的是交互的形式到底怎麼樣?所以我們團隊一直在交互方面做了很多的儲備,包括硬體方面我們在2018年的落地一直到今年推出的幾款新產品,其實作為一款通用型產品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思維縮成一個點,我們只要解決用戶的一個點就OK了,是哪一塊呢?就是交互這方面。接下來我會在我們案例方面做一些分享。

先看一下我們儲備了什麼技術?我們落地穿戴技術的時候,發現其實和我們在實驗室和在團隊正在做測試的時候非常大的不同,不同在哪呢?整個場景是非常不確定的,不確定在哪呢?燈光、人流,這個過程中,落地運營門檻是極高的,所以我們就研發了一套手勢識別算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基本上在畫面上已經看不到手的方向了,但是我們要能夠穩定性的交付這一塊給到用戶。

所以在我們預想場景中,我們儲備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包括一些技術落地的時候,我們把空間想像的太過於美好了。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用戶在用的時候根本沒有按照我們設計的路徑去體驗,那這個情況就很糟糕了。所以到了落地第二周的時候,馬上把這些我們想像非常美好的體驗場景給去除掉,只留下一個簡單的交互去使用。所以在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了什麼?學習到了,其實交互成本才是AR落地到C端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儲備的人體骨骼算法,後面我會說到怎麼使用。

再就是交互,我們落地時也發現曲面識別結合AR體驗場景是非常好玩的,比如一個線下體驗場景,我可以看到一些我想要體驗的信息,或者一些用可視化的方式傳達給用戶的信息。所以我們做了一個曲面識別,包括物體識別也是一樣,因為落地運營的時候,到C端的時候,其實各種不同設備的匹配成本是極大的,對於線下的運營商,所以我們想能不能用一個通用性的物體,不帶電池,能夠快速讓用戶體驗到一些有趣的交互形式,所以我們做了一個物體識別,只要通過幾個標識點,就可以做交互的這樣一個形式。

更重要的是環境的交互,AR和VR希望最大的區別,VR是我們已經預設到的一個世界,但是AR是虛擬物體擺放在現實世界,所以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在哪呢?就是光源,所以可以看到手機上很多AR體驗,缺那麼一點點真實性的原因,就在於光源沒沒有有效的融合到現實環境的光源,比如說我站在這個舞臺,這個燈光的方式已經改了好幾次了,在這個情況之下,虛擬物體和我做結合的時候,看起來非常的違和。所以我們推出了一個實時光源的算法,把光源的數據推送到渲染引擎。這個也是為了追求真實性的交互,這就是我們儲備的一個以環境交互的一套算法。

今天大家在會場體驗到,或者是我們過往體驗到一些VR也好,AR的設備也好,我發現一個交互的問題在哪呢?就是要把手舉起來這樣的形式,我們從以前發展到現在,PC、平板到手機,交互這一塊是一直不斷在降低的,但是反而到了VR、AR這一塊就提高了,什麼意思呢?交互形式必須是手舉起來這樣一個動作做交互,這個就讓我們C端的用戶體驗有一個學習成本,再一個手舉起來很奇怪,因為我們落地到這個場景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不太好意思,為什麼手要舉起來?我也不知道能看到什麼,在線下這樣一個場景就有些牴觸了,不好意思舉起來。

我們發現物理的交互成本是逐漸降低的,從最早的滑鼠到觸屏到現在拿起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一個拇指一個食指就能完成今天所要傳達的信息,包括今天雲技術也非常發達,我甚至不用手就可以實現有效的交互了。我們今天VR/AR的交互還是依靠手柄,在落地過程中,C端的反饋是非常不好的體驗,所以這方面我們也做出了一些嘗試性的探索。

我們推出了一個Amloop產品,不通過攝像頭通過機電設備就可以觸碰的交互,我們明年會有兩個落地項目,一個是線下遊戲的場景,還有一個教育的場景,去落地這樣一個嘗試。它是什麼東西呢?我可以把手放在我的口袋裡面,有能夠通過我的手勢去操控了,所以基本上就不依賴於攝像頭這樣一個物理限制,去和AR的三維內容進行交互。

所以解決了三個問題:

1,形象問題,看起來很怪異。

2,成本問題,因為為了要解決手勢識別能夠在一個有效的範圍裡面,我需要布置很多不同的攝像頭,包括TOF(音)等等這樣一個物理硬體的成本,所以我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推出了amloop。

3,學習成本極低,基本上我只要掐一下手指頭,就能夠點擊我所要觀看的內容,所以就不限於一定在這個範圍做操控了,我手放在背面也能做這樣一個簡單的操控。

這個就是我們今年推出的一個amloop這樣一個產品,明年會有兩個應用,已經有幾家應用開發公司跟我們正在開發一些好玩的應用了,因為它除了能夠做手勢,還有一個比較好玩的是什麼呢?到了遊戲場景,你只要給到用戶一把槍就能使用了,這把槍可以是任何的形式,不一定是我的設備,可以是他用紙疊出來的一個紙做的槍或者紙飛機,我就能夠有這樣一個物理空間和虛擬實境的交互,所以它是好玩的,也打破了C端對AR結合現實場景交互的一種新形態。

除了amloop推出以來,我們也發現落地到C端之後,每個人都有一臺手機,如果讓他再拿一臺AR眼鏡,對他們成本迭代還是有點高,所以我們推出了一個am glass smartphone,就是可以接手機的AR眼鏡,它有三個功能:

1,擴屏的功能。

2,能夠進行一些簡單遊戲的交互,或者單攝像頭認證的交互的一個產品。所以它是1080P高清顯示,我們也做了一個2D、3D顯示切換這樣一個功能。

3,最大亮點就是兼容性,我們打通了超過30款的智能終端設備,能夠覆蓋用戶的基數足夠大,應用潛力比較大。

話說回來,我們這幾年C端落地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個,太平洋未來行業內都比較清楚的是,我們一直在文旅方面做了不同的落地,從最早我提到2018年在海外的落地,到2018年在柳州的卡特星球上面的試點落地,到了去年華僑城,北京歡樂谷,深圳歡樂谷,包括明年的南京歡樂谷,還有其他七個歡樂谷主題公園的落地,我們也會相繼的推行。

除了主題公園以外,我們也落地了各個地方的博物館,這些都是正在進行合作的項目,這個月底長沙市博物館,還有兵馬俑博物館會在明年落地,然後還有陝西歷史博物館等等。

第二個,除了文旅,還有教育這一塊,我們是和中加國際學校平臺,一起成立了一個項目小組專門在教育場景落地。這一塊我們吸取了一個很大的教訓是什麼呢?就是目前在市場上市面上我們看到的很多AR教育項目,其實是AR公司或者是應用公司設計了一套內容,再把它交給學校去運行這樣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其實每所學校的教學方式,甚至於老師用的教材都是有差異化的,所以在標準化這方面是非常難的。所以這次落地當中,我們邀請了中加一共有28所學校在全國,北京有3所學校,所以我們邀請了28所學校的校長和每個科目的主任參與到我們公司裡面一起去打造這個AR教育的教材,還有使用方式。因為作為一個技術產品研發公司的話,其實對於每一個行業我們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們合作方式非常簡單,就是和行業的大佬們一起參與到裡面來,告訴我們你們需要什麼?我們因此一起去雙方定製出一個方案。

我們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已經在兩所學校落地,明年會在另外26所學校去落地,基本上就在做兩件事情:

1、在三個科目上面去把AR作為一個教學工具去使用,在物理、化學、生物這三個科目。

2、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玩的課程,就是AR遊戲編程這樣一個項目,是和學校一起打造的,主要教小朋友他們一些思維邏輯,快速結合到5G未來的應用是怎麼樣的,三維編程的邏輯應該是怎麼做的,等等。

再有,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什麼問題?不同的人群對於佩戴眼鏡的恐懼是有區別的,尤其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是從幼兒園一直到小學、初中、高中四個不同年級階段的小朋友,所以在AR眼鏡方面做到通用性還是有難度的,這方面的話,我們解決問題也改變了,所以在幼兒園是不是一定要用眼鏡呢?形式可以改變,不用眼鏡,這個產品我們明年會推出,另外一款AR增強現實的硬體產品,它不是一副眼鏡,因此還是要和用戶做有效的溝通,制定出一個更有利於雙方市場的一款產品。

第三,我們聯合美國NuEyes一起聯合出了一款眼鏡,主要是解決弱視人群的問題,這個應用明年1月份就會給大家體驗到,這是上周剛剛發布的一個產品。

第四,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項目,就是和騰訊任天堂一起合作打造一個新的線下娛樂場景。這塊我們已經在成都、深圳、長沙、廣州、東莞已經落地了12個商場,是借任天堂這樣一個品牌去落地。第一階段沒有AR眼鏡的,只是一個AR算法的落地,第二階段我們就會打造一款AR眼鏡這樣一個項目,今天就不方便透露太多我們正在做一個什麼樣的線下體驗,但是我能夠跟大家承諾的是一款非常好玩的遊戲項目,希望明年年中就會落地。

除了遊戲方面,我們和運營商也正在合作,我們在今年8月份,和印度運營商也發布了一款眼鏡,還有包括泰國的運營商等等。

所以我們總結了一句話,沒有一款完美的產品對於C端,只有最合適C端的產品,才是真正可以落地的一個技術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AR眼鏡國內首次C端大規模落地,歡樂谷聯合太平洋未來科技推出AR幻...
    歡樂谷潮玩節引入AR體驗:國內首次AR眼鏡大規模應用落地早在5月17日第十五屆文博會期間,太平洋未來科技就與華僑城歡樂谷集團在深圳會展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結合科技+消費,在歡樂谷集團旗下業務上全面探索和打造全新的消費場景。
  • 太平洋未來科技李建億:深耕AR技術,布局垂直領域
    入局者甚多,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發展核心競爭力。2016年,太平洋未來科技公司成立。在AR賽道的眾多選手之中,他們是唯一一個有著全球化背景的技術型創業公司。創立之初,他們便獲得了投資人200萬美元的融資。聯合全球合作夥伴,開啟第三次創業多國背景,技術功底紮實,是太平洋未來科技給人的第一印象。
  • 太平洋未來科技李建億獲選「2019馬來西亞十大傑出青年」
    近日,2019馬來西亞十大傑出青年獎項重磅出爐,歷經重重選拔,憑藉在科技領域的成就與貢獻,太平洋未來科技創始人&CEO李建億成功入選,並榮獲科學及工藝成就獎。"十大傑青"是馬來西亞知名度及榮譽度最高的社會青年獎項,也是最早發掘成功青年並受認可的平臺,其因為強公信力、高能見度、歷史悠久而著稱,同時也是"最難獲得頒發"的獎項。過去一些得獎者有光良、梁靜茹、倪可敏、魏家祥、馬金泉、陳慶祥(阿牛)、潘建成、曹格、戴佩妮、王凱旋、潘德莉拉等一批家喻戶曉的明星紅人。
  • 李建億:5G環境下,AR在消費端大規模的落地
    李建億李建億:太平洋未來科技創始人兼CEO,曾受教於馬來西亞、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畢業於昆士蘭大學經濟學並參與主導過多項跨國科技項目。2016年,李建億組建了集澳、美、法、中多國成員的全球化團隊,成立了全球化人工智慧算法研發科技公司——太平洋未來科技,致力為研發者提供一整套綜合全面且高度融合的AR技術研發系統。目前,團隊在光場算法、圖像解析算法、姿態分析及動作捕捉算法等方向均有著卓越的研發成效,並取得了中國及美國總計80項專利。
  • FBEC2020|圓桌論壇:AR眼鏡離消費電子產品還有多遠?
    在2020全球5G XR產業發展峰會上,影創科技集團副董事長胡金鑫、Dream Glass創始人/CEO鍾張翼、酷派Xview總經理楊龍晟、愛普生 AR產品負責人韓林峰、太平洋未來科技CEO李建億5位嘉賓與圓桌主持人VR陀螺主編案山子共同就「AR眼鏡離消費電子產品還有多遠?」展開了討論。
  • Pacific Future CEO李建億:線下文旅擴大用戶基礎,布局AR產業鏈
    2019年12月15日,AR眼鏡公司Pacific Future(太平洋未來科技公司)聯合時尚眼鏡品牌PERCY LAU召開聯名款AR眼鏡發布活動暨AR視覺藝術展(編者按:PERCY LAU是中國香港知名配飾設計師Percy Lau創立的同名品牌)。VRPinea受邀參與了本次活動,並在現場體驗了該款產品。
  • XR產業回暖,影創科技欲打造智能眼鏡屆「蘋果」
    《每日經濟新聞》近日接觸到的上海影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影創科技)是一家從事MR智能眼鏡軟硬體開發的企業,其產品目前在教育、文創、醫療、工業等領域均有落地應用。未來我們可能不再需要手機、電腦等傳統的二維屏幕,只需要像科幻片裡一樣戴上智能眼鏡,所需要的信息將會以全息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隨時隨地即可獲取。同時,交互空間維度的增加也將使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得到極大提升。」孫立向每經記者介紹道,目前,蘋果、微軟、Facebook等科技巨頭也普遍看好MR的發展前景。蘋果方面曾表示,經過不斷迭代的智能眼鏡未來或能取代iPhone。
  • 中國聯通發布「5G+智能傳媒」,AR眼鏡成「兩會」直播主力軍?
    隔著屏幕,光聽這些產品名就滿滿的科技感撲面,不明覺厲啊~其中「AR眼鏡」,應該有很多人熟悉,AR眼鏡不是第一次亮相「兩會」了,去年的「兩會」以及今年年初的政協北京市委員會上,AR眼鏡作為央視主播的酷炫「出裝」讓很多人記憶猶新!
  • 從全球AR眼鏡企業融資排名看,未來之路往哪走?丨VR陀螺
    Magic Leap在去年推出了其神秘研發多年的AR眼鏡Magic Leap One,這款AR頭顯採用分體式設計,售價2295美元起。Magic Leap One主打C端市場,同時Magic Leap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內容生態平臺。但或許是因為目前AR眼鏡在C端的接受度仍然不高,因此Magic Leap也在往B端發展,這點從之前和HoloLens競爭美軍訂單就可以看出來。
  • 打造未來感的AR眼鏡:酷派定義新一代移動終端
    網際網路巨頭、眾多科技廠商和國外各大科技企業紛紛布局AR領域,展現了各自的發展思路與市場策略,但是,AR如何真正進入大眾的消費視野,繞不開的最大問題就是「輕量化」,能夠滿足「日常佩戴」條件成為AR眼鏡推廣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
  • 山東省老字號英翔眼鏡:攥牢科技「金鑰匙」 開啟眼鏡新天地
    有著86年發展史的山東省老字號企業——德州英翔視光眼鏡有限公司,攥牢科技這把「金鑰匙」,致力運用好科技利器和工匠獨具智力,提升眼鏡的科技含量和質量,將眼鏡產品做精、做細、做準、做強、做優產業鏈,開啟了「老字號」眼鏡的新天地。
  • MatRix周報|AR功能帶動Snapchat日活超2.49億、影創發布首款頭手6DoF MR眼鏡鴻鵠
    據悉,AR Mapping是遊戲開發公司Niantic在收購3D地圖公司6D.ai後推出的技術,目的是通過玩家眾包的3D數據來優化LBS ar遊戲體驗,以及為未來的大規模3D AR地圖打基礎。搭載驍龍XR2影創發布首款頭手6DoF MR眼鏡鴻鵠2020世界VR產業大會上,影創科技發布其首款頭手6DoF MR眼鏡「鴻鵠」。鴻鵠搭載高通驍龍XR2平臺,採用全自由度手勢操作,為用戶創造更「本能」、更「真實」的交互體驗。
  • 獲1.3 億元 A 輪融資,AR智能眼鏡公司「MAD Gaze」稱已在 C 端市場...
    AR智能眼鏡是大家熟知的概念,早在幾年前,微軟、谷歌等公司就已經發布了相關產品。但概念雖火,由於技術和價格等原因,AR眼鏡至今仍多用於B端場景,如工業製造等。有業內人士猜測,目前大多數消費級AR眼鏡廠商平均年銷量僅2000左右,大多數賣給「極客」,離普通消費者距離尚遠。
  • 基於AR技術的眼鏡3D虛擬試戴,眼鏡選款新方法
    我國早期使用驗光配鏡方式是「隨目對鏡」,是一種主觀驗光法,顧客拿不同度數的眼鏡戴上試試,哪個最合適最舒服就戴哪個。不管外觀怎麼樣,只要眼鏡度數合適就行。 清朝末年,機械研磨加工設備的應用,使得鏡片製作更方便,可以磨製出不同性質和規格的鏡片,而且鏡框款式也開始豐富,驗光配鏡方式也廢除了原始的驗光配鏡方式,採用主客體結合的驗光配鏡技術,不僅眼鏡度數要合適,佩戴效果也需要合適。
  • 捲軸手機、二代AR眼鏡悉數亮相 OPPO未來科技大會都有哪些潮物亮相?
    中關村在線消息:2020年11月17日,OPPO未來科技大會2020成功召開,作為OPPO「秀肌肉」的主場,OPPO並沒有讓大家失望,其中多款潮玩產品、概念悉數亮相,帶給了消費者一場科技前沿的潮物體驗。那麼,本次OPPO未來科技大會為大家帶來了哪些潮物或者技術呢?一起來看看吧。
  • 亮亮視野李勇:高對比度陣列光波導將成為未來三年AR眼鏡光學顯示...
    此次活動邀請了北京亮亮視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樂相科技有限公司、中山聯合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後等眾多AR/VR、光電行業的企業家、專家深度交流,以破解產業融合發展阻力為目的,共同探討AR/VR、光電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 專訪DreamWorld:消費娛樂定位 4K AR眼鏡的經營策略
    隨著2019年5G開始商用,5G網絡的高頻寬,低延遲等特性,對於AR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AR也成為了5G最能切實落地的場景,能夠革命性地為教育,醫療,工業,娛樂等諸多領域進行賦能,成為發展新一代數字經濟的新動力。目前,AR的顛覆性和實用性已得到了科技產業的一致認同,科技大廠目前都在AR領域積極布局。
  • 87周報:聯想新AR眼鏡明年亮相;蘋果研究基於iPhone的AR眼鏡
    在最近的一系列更新中,著名特斯拉白帽黑客@greentheonly發現駕駛員輔助套件迎來了迄今為止最酷的功能之一:增強現實視圖。在啟用AR視圖後,特斯拉車主可以實時詳細地查看汽車所能感知的內容。 移動端360°全景視頻應用360VUZ完成B輪融資 移動端360°全景視頻應用360VUZ宣布已獲得B輪融資,本輪融資的新增投資者有Knollwood Investment Advisory、Impact46、AlFalaj Investment和DAI。
  • 未來感十足的 AR 眼鏡該是什麼樣的,Rokid 這次給了我們示範
    藍牙 / Wi-Fi 定位、語音交互、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今天在杭州舉辦的 2018 Rokid Jungle 發布會上,創立 4 年之久的人工智慧公司 Rokid 利用以上種種技術打造了一條科技長廊,為智能音箱賦予了諸如設備定位、語音控制調酒 / 烤雞翅、AI 作詩等新奇的功能,正如此次發布會的 Jungle(叢林)主題一樣,Rokid 為人工智慧帶來了更有趣的應用場景
  • 梟龍科技AR智能眼鏡助力全國兩會報導 5G+AR帶動融媒體產業升級
    記者佩戴梟龍科技AR智能眼鏡直播兩會無需攝像機,沒有繁瑣的傳輸步驟,一名記者一副眼鏡,真正實現了所見即所得,直播最簡化,記者第一時間將現場實時視頻回傳至北京日報直播間,為融媒體發展按下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升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