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眼看消防
地形與環境會大幅影響不同地區間之消防任務編組與救災規劃,而嘉義縣全縣依等高線可將地形區分為山地、丘陵、平原及海岸等四個地形區,縣內極東接壤阿里山鄉玉山主峰;極西為東石鄉鰲鼓海埔新生地,縣內更有北回歸線通過嘉義縣水上鄉下寮村。整體而言嘉義縣東側多山,在地形分區上屬臺灣的中央山系之玉山匯,地勢向西漸緩,從介在西部斜面與嘉南海岸平原之間的丘陵地區一路延伸,丘陵區西側則為嘉南海岸平原。縣內的海拔爬升更是一大挑戰,不僅海拔高度從30 公尺到3000公尺都會出現;海岸線上更獨有嘉南洲瀉海岸與臺灣最大的濱外沙洲-外傘頂洲,縣內地形特色可說是應有盡有,要如何在如此多樣的地形中維持消防救災量能,並且依照各區域間之特色規劃專業任務編組與完成救災任務呢?
嘉義縣近年在嘉義縣長翁章梁「勇敢轉型,創新嘉義」的願景擘畫下,嘉義縣除持續發展的大埔美、馬稠後工業區外,中央已定案開發水上南靖農場、中埔公館農場為產業園區,中科院航太園區也確定於民雄落腳,逐步朝向工農大縣的目標前進。
因此,嘉義縣消防局長呂清海在嘉義縣的轉型路線上,除了符合縣長「品操、紀律、士氣」三大要求,更訂定消防局五大工作願景:「一、勤務平安、二、業務踏實、三、戰技精進、四、思惟創新、五、團隊和諧」以勉勵同仁,邁向共好嘉義。
然而,除了上述的願景與目標的確立,局長呂清海為及早因應全球的氣候變遷、複合型災害,及人口高齡化的諸多挑戰,未來將規劃於本局後方停車場興建「嘉義縣災害應變中心暨特搜大隊、 防災教育中心」大樓,並成立「專責救護隊」及達成「全縣百分之百安裝住警器」等目標。
嘉義縣災害應變中心暨特搜大隊防災教育中心大樓有關嘉義縣災害應變中心暨特搜大隊、防災教育中心大樓總樓地板面積3086 坪,地下1 層、地上6 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目前規劃1、2 樓為防災教育中心、3 樓為特搜大隊、4、5 樓為災害應變中心。希望未來除了強化災害應變的各項硬體設備外,能補足災害搶救的人力及提升專業救災、救護能力,甚至將防災觀念向下紮根。
專責救護隊由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已成為現在人口結構當前的趨勢,為提高本局緊急救護人員的專業水準、急救成功率等各項救護品質,現階段本局已在樸子、水上、中埔、民雄等4 個單位成立小專責救護隊,未來的中程規劃,將於2 年內成立4 個專責救護隊,最後長程規劃,則於5 年內成立高級救護隊。
全縣百分之百安裝住警器從本國近年來的火災統計資料檢視,建築物類火災以獨立式住宅、集合式住宅合計發生的火災件數佔建築物類火災發生數的大部分。其中經由分析住宅火災罹難的主要因素以火災發現太慢,由於太慢發現火災和初期反應失敗,導致錯失避難逃生先機,造成人命傷亡。
又有鑑於美國及日本的統計資料,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安裝率日本達81.6%,美國則高達96%。其住宅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比未安裝者,死亡率減少約40% 至50%。因此,為保障嘉義縣民居住的人身安全,今年本局目標為全縣設置率75%,高風險群場所設置率100%,並預計於111 年底前「完成全縣住宅場所百分之百的火災警報器設置」。
嘉義縣近年在嘉義縣長翁章梁「勇敢轉型,創新嘉義」的願景擘畫下,嘉義縣除持續發展的大埔美、馬稠後工業區外,中央已定案開發水上南靖農場、中埔公館農場為產業園區,中科院航太園區也確定於民雄落腳,逐步朝向工農大縣的目標前進。
因此,嘉義縣消防局長呂清海在嘉義縣的轉型路線上,除了符合縣長「品操、紀律、士氣」三大要求,更訂定消防局五大工作願景:「一、勤務平安、二、業務踏實、三、戰技精進、四、思惟創新、五、團隊和諧」以勉勵同仁,邁向共好嘉義。
然而,除了上述的願景與目標的確立,局長呂清海為及早因應全球的氣候變遷、複合型災害,及人口高齡化的諸多挑戰,未來將規劃於本局後方停車場興建「嘉義縣災害應變中心暨特搜大隊、 防災教育中心」大樓,並成立「專責救護隊」及達成「全縣百分之百安裝住警器」等目標。
嘉義縣災害應變中心暨特搜大隊防災教育中心大樓有關嘉義縣災害應變中心暨特搜大隊、防災教育中心大樓總樓地板面積3086 坪,地下1 層、地上6 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目前規劃1、2 樓為防災教育中心、3 樓為特搜大隊、4、5 樓為災害應變中心。希望未來除了強化災害應變的各項硬體設備外,能補足災害搶救的人力及提升專業救災、救護能力,甚至將防災觀念向下紮根。
專責救護隊由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已成為現在人口結構當前的趨勢,為提高本局緊急救護人員的專業水準、急救成功率等各項救護品質,現階段本局已在樸子、水上、中埔、民雄等4 個單位成立小專責救護隊,未來的中程規劃,將於2 年內成立4 個專責救護隊,最後長程規劃,則於5 年內成立高級救護隊。
全縣百分之百安裝住警器從本國近年來的火災統計資料檢視,建築物類火災以獨立式住宅、集合式住宅合計發生的火災件數佔建築物類火災發生數的大部分。其中經由分析住宅火災罹難的主要因素以火災發現太慢,由於太慢發現火災和初期反應失敗,導致錯失避難逃生先機,造成人命傷亡。
又有鑑於美國及日本的統計資料,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安裝率日本達81.6%,美國則高達96%。其住宅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比未安裝者,死亡率減少約40% 至50%。因此,為保障嘉義縣民居住的人身安全,今年本局目標為全縣設置率75%,高風險群場所設置率100%,並預計於111 年底前「完成全縣住宅場所百分之百的火災警報器設置」。
(三)研定化災整備計畫:
鑑於歷年國內危害性化學品災害(簡稱化災)頻傳,並多次發生重大事故,造成經濟重大損失或人員傷亡,在在顯示化災搶救整備及事故時正確之應變作為格外重要。
為強化嘉義縣消防局針對化災之防救災資源整備,提升第一線消防人員災害搶救能力,於災害生時,能靈活協調各單位救災資源、裝備、人力,發揮整體救災戰力,有效執行災害應變,保障全民生命財產安全之目的,特研定「嘉義縣消防局配合執行危害性化學品災害搶救整備執行計畫」。
嘉義縣消防局爰成立山域救援隊,並配合機能型山域義消,積極執行山域事故受困待救勤務,以期提升整備山域救援量能,強化人命救援效能。如有大型山林意外與災情發生,便會第一時間集結山域救援隊;若是小型意外,則由該轄區內分隊出動與救助。
1. 研訂山域整備計畫:
嘉義縣山區範圍廣大,並有多座海拔2000及3000 公尺以上之高山。遊客及登山客至嘉義縣從事登山活動時,偶有發生失蹤、迷路意外及受傷事件,消防署經分析山域意外事故救援案例,依序為迷路、墜谷(墜崖)、疾病、創傷最多,分別為16、15、11 及10 件、地方政府執行人命救助實務及執行時建議事項,歸納出與其他機關共同強化山域人命意外事故救援機制,藉此提升及整合人命救助效能,發揮統合救援綜效。
2. 全面更新強化無線電通話品質:
本局於109 年建置阿里山大塔山中繼站臺,改善水漾森林及玉山周遭山區的通訊品質,並預計於111 至112 二年內全面更新類比無線電為數位無線電,總經費達2,120 萬。
嘉義縣政府更特別制定提升山域意外事故人命救援效能執行計畫,並指定嘉義縣消防局為嘉義縣負責人命救助指揮工作,配合山域轄管機關(如玉管處、林務局等)之總指揮,藉由定期開會與救災經驗分享,了解緊急狀況中各單位可以如何協調與配合,以提升人命搜救之效能及強化搜救作業效率。
3. 定期辦理山域搜救研討會:
定期邀集山域管理單位, 如:阿管處、玉管處、林務局、民間搜救團體、局山區大分隊. 等主管召開座談會,分享救災案例及意見交流,提救災效能。平時也會與山區民眾、農民等保持良好聯繫,方能於緊急時刻調度水源,及時熄滅林班地火災。
4. 確保消防水源:
為確實掌握轄區消防水源狀況,每月全面清查縣內3,868 支地上式消防栓、地下式消防栓6處及消防專用蓄水池34 處,並將損壞、埋沒或無水等不堪使用之消防栓匯整後,函請自來水公司限期2 周內修復,以確保消防水源無虞。同時為加強改善嘉義縣偏遠山區消防水源取得,增進火災搶救時效與能力,提升山區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嘉義縣消防局規劃利用當地居民所有之蓄水池,於外部加設2.5 吋消防專用出水口(101 處),以利救災時使用。
提升搶救技術與橫向互助(一)強化特種搜救隊能量
為強化嘉義縣消防局特種搜救隊與民間團體義勇特搜隊之橫向聯繫,並充份整合救災資源與能量,於每季辦理常年訓練,提升嘉義縣特種搜救隊暨嘉義縣義勇特種搜隊專業知識,強化各項災害搶救執勤技能,借訓練激勵團隊士氣,提升意外災害緊急應變能力,以有效達成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保障。
目前特搜隊與民間特搜隊編組人數本縣特搜隊編制43 名、義勇特搜隊編制25 名。曾搶救如103 年08 月01 日的高雄氣爆案及105 年02 月06 日的臺南維冠大樓等重大災害。另嘉義縣義勇特搜隊,每半年辦理嘉義縣消防局動員集結活動,以利國內、外重大災害事故發生,方能隨時機動待命,保持最佳應變災害能力。本局將於111 年規劃成立專責特種搜救大隊。
(二)建立區域與民間救災組織互助
且為了營造雲嘉南,四縣市人民擁有更安全的居住環境,「雲嘉南區域型災害防救相互支援協定聯合會議」自103 年起每年輪流(由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及臺南市等區域辦理該聯合會議)舉辦區域聯盟會議,108 年11 月7 日由嘉義縣消防局辦理,會中由嘉義後備指揮部動員科,分享國軍協助水患救災經驗以及嘉義縣0823 水協救災協助,相信有助於與會縣市在防救災動能上之助益。
1. 實施SURVIVAL 生存訓練
相較於平時的火災搶救訓練,SURVIVAL 生存訓練更著重於「強化同仁火場遇險時能及時排除緊急狀況及回報訊息」等,於極端事件下之應變生存能力,以強化嘉義縣消防局同仁三層安全管制觀念、提升各層指揮體系觀念。
在安全管制方面,則有「生存限流技術操作的時機與必要性」、「無線電分流的時機點與界定;遇緊急狀況,在啟動MAYDAY 程序時無線電佔頻時,聽見MAYDAY 需立即淨空頻道」等。並且藉由課後討論與分享,減少同仁的迷思。
整體而言,在參與並完成SURVIVAL 生存訓練後,更能加強同仁在火搶基礎技術(開門程序、水線控制、基礎搜索、基準點設定)與災害意識敏感度(現場求救聲、掉落物、危險物品)上的熟練度及認知,以及現場器材操作(如TIC)熟悉度等。
強化救護技術與提高急救品質臺灣的土地不大,有著相同的法規規範、相同的人文習性和背景,人口老年的趨勢、這些民眾的救護需求都雷同。但單憑一個縣市消防局的能量要做到面面俱到,實在頗具難度,惟有透過不間斷的經驗交流,才能發現自身的急救技能之不足,並可藉由各縣市的技術交流來彼此增強本身的急救技術。
(一)雲嘉聯合救護技術交流競賽
嘉義縣消防局參與了嘉義地區急救責任醫院輪流舉辦之嘉義地區緊急醫療網聯合病例討論會。並就嘉義縣消防局實際特殊救護個案現場處置過程及到院前急救流程,在會中提出討論,藉由醫師的專業結合同仁現場處置作為研討更妥適之急救處置及流程,讓到院前的救護處置可以挽回更多人命;救護件數由81 年的3213 件次,到109 年24154 件次,遂年的上升。
(二)大量傷病患醫療救護演練
106 年1 月18 日嘉義縣消防局與雲林縣消防局合併辦理「106 年度災害防救暨2017 臺灣燈會緊急應變演習」。演習時空背景設定為106年2 月11 日至19 日之「2017 臺灣燈會」,並以大型群聚活動事故演練為軸,假定燈會期間負責大量賞燈人潮運輸之高鐵嘉義車站發生毒化災事故,以緊急應變處置、北港巷弄燈區電線走火多點火災事故搶救、虎尾主燈區意外事故大量傷病患醫療救護及爆裂物恐怖攻擊事件等作為本次演習主要項目。
(三)定期舉辦緊急醫療網病例研討會
嘉義縣消防局病例研討會每季辦理一次,可以定期針對轄內特殊個案提出討論,並連結到院前救護與到院後之處置流程,以提升緊急救護效能。由嘉義縣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侯鍾閎醫師、林中仁醫師、郭帝佑醫師及本局EMT-P 教官,參加嘉義基督教醫院、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衛福部嘉義醫院等辦理之嘉義地區緊急醫療網病例研討會,以強化救護處置流程。
透過這個平臺的技術交流,可增加彼此間的合作默契,如有大量傷病患發生的現場,縣市間在有合作之經驗與默契下,例如:使用共同的專業術語、標準流程、設備使用要領等,想必緊急救護處置流程將會更為流暢,也能就此提升傷病患之處置效率,降低遺憾產生之機率。
推動預防火災科技化與便民結痂周記一書裡面提到「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一群人的死亡則是數據。」,基於過去諸多的重大事故、統計數據與其中的經驗,因此,保障嘉義縣民住的安全是消防局必須全力以赴的任務,今年本局目標為全縣設置率75%,高風險群場所設置率100%,並預計於111 年底前「完成全縣住宅場所百分之百的火災警報器設置」。
(一)縮短會審勘流程
為縮短審勘進度及流程,確保申請人權益,嘉義縣消防局採取積極作為,於本局官網設立「會審勘即時查詢功能」,並於待辦業者(消防公司)掛件後,即以Line 官方帳號與消防設備師(士)互動並約定審(勘)查時間,將申辦期程控制於7 - 10 日內結案,統計107 ~ 109年共審查735 件(平均申辦天數21.74 天降至17.59 天)、勘驗510 件(平均申辦天數27.55天降至18.9 天),除有效提升行政作業效率,亦可間接強化待辦業者品質。
(二)住警器安裝之推動現況
高風險群場所安裝率的百分百是本局110年的目標。在住警器推動現況方面, 每月高風險群場所預訂發放安裝率, 於3 月底預訂為70 %,6 月底80 %、7 月底85 %、8 月底90%、9 月底95%、10 月底100% 。希望住警器的安裝能為獨居老人. 低收入戶. 水源不足地區建築物. 狹小巷弄地區建築物等高風險群及場所帶來好的居家安全。
推動全民災害防救嘉義縣幅員遼闊,東高西低的地理環境及特性,每逢汛期易遭受淹水災害、坡地災害、土石流災害等侵襲;且轄內有五條地震斷層分布,近年頻繁的地震,令嘉義縣深感災害防救能力提升的重要。
(一)災害防救深耕計畫
為增強鄉(鎮、市)公所之災害防救人員與專責單位的防救素養,嘉義縣自99 年至101年執行「災害防救深耕5 年中程計畫」,更在103 年開始執行至105 年執行「災害防救深耕第2 期計畫」,並於107 年開始至111 年分5 年實施「災害防救深耕第3 期計畫」。
經過第1、2 期計的執行經驗,於第3 期規劃加入企業防災與韌性社區推動,深入社區提升民眾防災意識,確保未來在面臨災害時,具有災害容受力,並迅速自災害中恢復。目前嘉義縣防救災工作成效如下:
(二)鼓勵轄內旅宿業參與防救災工作
嘉義縣轄內避難收容場所收容能量設備不足,導致災民於收容處所無法安然休息,且部分劃定之避難收容處所位於地勢較低洼,災時亦為受災場所,無法執行收容安置之作業。為提升強化災害韌性,嘉義縣透過企業防災講座,邀請旅宿業參與,並於108 ~ 109 年度共籤訂9 間旅宿業者,於災時提供住宿空間予民眾,藉此協助公所進行收容安置作業。
(三)強化社區民眾防災能力
除了強化公所第一線防救災單位防救災能力,亦重視社區民眾防災能力之建立,因此於108 年度辦理第1 期韌性社區推動,遴選梅山鄉梅北社區、民雄鄉西昌社區、東石鄉網察社區進行韌性社區推動。
並協助社區民眾共8 人取得防災士培訓證書,使社區於未來能有防災核心人物帶領進行防救災工作,同時制訂災害復原計畫及維運計畫,讓社區有持續推動運作之依據。
(四)整合民間志工團體能量
嘉義縣消防局透過深耕計畫,以問卷調查之方式,調查嘉義縣共98 間民間志工團體之人力、資源、專業及災時可協助工作等,並建立民間志工團體資料庫,提供相關單位協議籤約依據,108 ~ 109 年間共18 間志工團體與縣府籤訂合作協議、6 間與當地公所籤訂合作協議,結合民間力量,提升嘉義縣防救災能量。
(五)高社區防災意識
嘉義縣避難收容處所據統計,截至110 年4月14 日為止,共有391 處避難收容處所,為讓民眾更知道所在轄內避難收容處所位置,而設置避難逃生路線防災看板,因此政府需藉助私部門(社區自主防災、宗教慈善團體、NGO 組織等)攜手合作。福隆玻璃纖維(股)有限公司及慈濟基金會於109 年籤訂合作備忘錄,共捐贈64 處避難收容處所及避難看板。
未來展望更有效率的安全救災制度呂局長表示,除了各項防救災工作如火如荼的推動與進行,期間為達縣長的三大要求「品操、紀律、士氣」,建立與完善人事升遷制度,與各項工作SOP,並辦理師徒制讓新進消防人員均能擁有良善的學習模範可供學習。
更為本局歷史與經驗有所傳承,於2020 年出版《鳳凰展翅20 載,安心樂活在我嘉》20 周年紀念專刊,記錄嘉義縣消防局成立20 周年的點滴,專刊內記載了嘉義縣消防局的沿格、歷史與各科室同仁的搜救、調查成果。不僅傳承又創新,更能讓嘉義縣消防局同仁有目標、有願景的安心工作,以提升同仁工作士氣。
除此之外, 嘉義縣消防局將修編組織編制,擴編搜救大隊等,以及籌建全新應變中心與防災教育訓練中心,呂局長說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對於嘉義縣消防局的救災工作可說是大力支持,不僅主動爭取前瞻計畫經費,更預計參考國外知名防災教育中心,將防災知識融合觀光、教育,另對於消防同仁的安全裝備更是一分不減。
現在嘉義縣消防局的各項政策均有賴縣長與本局同仁齊心的努力,消防局內可以自豪的說沒有任何一臺車齡超過20 年的出勤車輛,且每位同仁皆有至少2 套裝備可供替換。目前正在規劃與籌建的全新應變中心,期待能用嶄新的設備與場地,完成更高效率的救災任務。
結語在最後,呂局長表示:降低火災發生數及傷亡數,提升緊急救護成功率,更新和提升災裝備與技能,並給消防同仁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及合理的勤務制度,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加油,也希望所有消防前輩到嘉義指導,因為嘉義有好山好水及各種農特產,更有很好的人情味,熱情的邀請全國各地的消防夥伴路過嘉義記得來接受奉茶,同時也可以彼此交流各縣市消防、救災、救護之經驗,彼此砥礪相互提升。
消防公號中的一股清流
烏合之眾中的一片良心
我們缺乏的不是努力 而是敢於睜眼的勇氣
傳播知識 感謝分享
看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