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讓有著20年黨齡、十幾年重症臨床經驗的姜小敢坐不住了。姜小敢沒有一絲猶豫,毅然做出決定——到武漢去,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去。
除夕之夜,姜小敢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向黨組織遞交請戰書,要求立即投入抗擊疫情第一線。1月27日,姜小敢加入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並擔任安徽省首批援鄂醫療隊臨時黨總支組織委員、醫療黨支部書記、醫療總負責人、重症醫療組組長,分配至武漢太康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當時病人的情況非常危急,如果不積極搶救,將會隨時面臨死亡的危險。」姜小敢回憶道,武漢太康醫院是東西湖區最大的私立醫院,但是那裡沒有緩衝區、沒有隔離帶、沒有熱水器,甚至連速幹手消毒劑都沒地方掛……怎麼辦?開設重症醫學科,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腦際閃過。然而,在防護設施極其匱乏的情況下,開設重症醫學科談何容易!在姜小敢的帶領下,安徽首批醫療隊全體隊員夜以繼日改造病房,僅用了兩天時間,便建成了東西湖區唯一一家用於搶救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臨時ICU。沒有正壓頭套,他們就冒著病毒吸入的巨大風險套著塑膠袋為病人進行插管,氧氣壓力不足,他們就採用「經口-鼻雙通道氧療技術」,最大限度搶救患者,第4天便正式建成武漢太康醫院重症醫學科,成為我省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後開展的一項亮點工作。一個多月時間,姜小敢和同事們共收治了299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利用新建的ICU高效搶救了28名危重患者,有280名重症患者成功實現「去重症化」,並最終實現了該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3月9日,在歷時40餘天艱苦奮戰,圓滿完成支援武漢太康醫院ICU危重症救治任務後,姜小敢又再次主動請戰,帶領安徽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危重症救治組整建制接管協和東西湖醫院感染樓2個危重症病區,又收治了27例危重症患者,經過精心治療,全部轉危為安。
鑑於前期搶救危重新冠肺炎的成功救治經驗,姜小敢又接受重任,轉戰武漢肺科醫院。進駐醫院第一天,一名危重患者出現了嚴重的呼吸和循環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姜小敢與來自全國6省市的專家一起商討救治方案,藉助以往的救治經驗,倡導在靜脈-靜脈轉流的基礎上應用ECMO技術的最高形式VVA-ECMO,同時建立體外人工肺和人工心臟來幫助這名患者渡過難關。但患者使用了超大劑量的升壓藥物,股動脈血管直徑只有3毫米,如何在僅有3毫米的血管內置入5毫米的導管成了最大的技術難題。姜小敢與專家們迎難而上,以精湛的醫術,爭分奪秒,全力投入搶救工作。當開動機器,病人血壓、血氧飽和度逐漸上升的那一刻,現場頓時歡呼起來,這一場景在央視播出報導後,產生熱烈反響。
從1月27日出徵武漢,到3月31日返回安徽,姜小敢所在的安徽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武漢奮戰了64天,成為安徽出徵最早、返回最晚、任務最重的醫療隊。作為其中的一員,姜小敢先後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太康醫院、協和東西湖醫院和武漢市肺科醫院,與時間賽跑,從死神手裡搶救回一名又一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為他們帶來生的希望。
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姜小敢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兩項表彰。「支援湖北武漢抗擊疫情,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儘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是我的職責所在。我一定不忘披上白衣時的初心,牢記為醫者的使命,在臨床、教學、科研一線繼續努力奮鬥!」姜小敢說。
來源 | 安徽日報
主辦單位 | 蕪湖市委網信辦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 蕪湖傳媒集團
━ ━ ━ ━ ━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
原標題:《【榜樣】姜小敢:白衣逆行,不負使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