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小S、陶晶瑩、羅志祥……臺灣綜藝已消失?來大陸成了「網紅」?

2021-02-09 南都娛樂


蔡康永的導演處女作《吃吃的愛》上映後,與整個臺灣綜藝圈失聯的我們終於感受到了一波久違的回憶殺。一個個《康熙來了》綜藝咖走馬燈般粉墨登場:不會主持的漢典變名嘴典哥,「饒舌天王」沈玉琳教你念「紅鯉魚綠鯉魚與驢」,還有小甜甜、hold住姐謝依霖、高山峰、趙正平……在康熙停播的這一年多裡,有人就此星途暗淡,有人被資本浪潮裹挾著北上「謀生」。或許你不曾注意,其實許多大陸綜藝也已經悄悄植入了臺灣綜藝的基因,以一種熟悉又陌生的形態生存壯大著。我們愛的臺灣綜藝咖都去哪了?他們勇闖大陸綜藝圈的戰績如何?那些帶著臺灣基因的大陸綜藝節目表現怎麼樣?迸發出什麼火花又遇到了什麼瓶頸?本刊記者特意採訪了《姐姐好餓》製片人詹仁雄以及總製片人李楠,把問題掰開揉碎好好聊聊。 

採寫陳瀅 邱球球 (南都娛樂周刊記者)

《姐姐好餓》

主持人:小S 
類型:美食類脫口秀
首播:2016-7-21 集數:12 
團隊:詹仁雄團隊 
總點擊量4.4億 平均單集點擊量:3640.3萬
微博話題閱讀量:18.9億 討論量:170.8萬
豆瓣評分:5.7 
內容簡介:《姐姐好餓》的製片人是詹仁雄,他曾一手炮製過幾檔臺灣熱門綜藝《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超級星光大道》《大學生了沒》等等,當然最如雷貫耳的要算是《康熙來了》。《姐姐好餓》延續《康熙來了》的靈魂班底,邀請高人氣男神,利用小s慣常的麻辣犀利拷問以及美食料理互動, 逼出男神不為人知的私人魅力。獨自挑大梁的小S很拼很用力,但少了《康熙來了》中莊諧並濟的平衡感,大面積浮誇的動作和無意義的硬聊,讓不少觀眾直呼氣氛尷尬,笑不出來。

《大學生來了》

主持人:陶晶瑩 張大大 薛之謙 
類型:脫口秀
首播:2016-5-3 集數:24集
團隊:愛奇藝vc工作室、臺灣野火娛樂
總點擊量:4億 平均單集點擊量:1700萬
微博話題閱讀量:9.3億 討論量:272.3萬
豆瓣評分:6.0 
內容簡介:《大學生來了》是由創造了《中國好聲音》《我愛記歌詞》王牌節目的總監製陳偉,與詹仁雄團隊的首次合作。這一大陸版的《大學生了沒》雖然節目形式仿製臺灣原版,但話題設置上還是比較貼合大陸90後大學生校園生活,引發共鳴。「大學生們」真實敢說,但也有為了節目效果拼演技之嫌,陶晶瑩、薛之謙、張大大控場能力不錯,娛樂調性頗高。

《愛in 思談》

主持人:李維嘉 吳昕 
類型:情感類脫口秀
首播:2017-1-18 集數:12集
團隊:蘭渡文化 
總點擊量:2.5億 平均單集點擊量:2015.2萬
微博話題閱讀量:10.2億 討論量:115.8萬
豆瓣評分:4.8 
內容簡介:《愛in思談》的導演孫樂欣也是《康熙來了》的製作人之一,他與詹仁雄進入大陸綜藝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孫樂欣直接加盟蘭渡文化,製作了《愛in思談》。雖然維嘉+吳昕的兄妹組合默契十足,但標榜兩性文化,以提高女生愛商成長的節目,在嘮嗑閒扯中卻沒有提供真正提高愛商的辦法,女性數量太少,討論性不足,缺乏深度。

《奇葩說》第四季

主持人:馬東 蔡康永 何炅 
類型:辯論
首播:2017-3-24 集數:24集
總點擊量:6.3億 平均單集點擊量:2635萬
微博話題閱讀量:47億 討論量:323.6萬
豆瓣評分:7.6
內容簡介:蔡康永無論跟誰搭檔都會有奇妙的效果,在《奇葩說》中他和高曉松的針鋒相對的高手過招令人大呼痛快,他既有《康熙來了》中通透的和氣,也有作為辯論者綿裡藏針的銳氣。

《撕人訂製》

主持人:應採兒 Selina
類型:訪談
首播:2016-7-26 集數:12集
總點擊量:3億 平均單集點擊量:2500萬
微博話題閱讀量:6.2億 討論量:145.8萬
豆瓣評分:5.6
內容簡介:《撕人訂製》中Selina與應採兒搭檔主持,針對社會時下熱議話題,每期開「撕」一位當紅國民男神。Selina曾主持過《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也代班過《康熙來了》,氣質可愛反應靈活,節目中主要拉流程兼挖坑男嘉賓,搭檔應採兒則活躍氣氛,綜藝「笑」果不錯。

《天生是優我》

主持人:羅志祥 
類型:音樂養成真人秀
首播:2016-7-26 集數:12集
總點擊量:1.2億 平均單集點擊量:1041萬
微博話題閱讀量:31.4億 討論量:165.8萬
豆瓣評分:6.8
內容簡介:節目由羅志樣擔任總教頭,帶領一眾素人少女進行訓練,打造大陸優秀的國際化唱跳女團。當過《娛樂百分百》的控場主持以及《極限挑戰》的搞笑擔當的小豬綜藝功力自然是不用說的,光芒大到整檔節目看下來有網友表示「羅志祥是唯一」「通過這個節目,覺得羅志祥的情商真的很高。」

這些綜藝到底保留了哪些「臺綜基因」?

基因1:臺灣製作人or 臺灣綜藝咖
帶著軟糯臺灣腔的綜藝人是臺綜的標誌之一。一如詹仁雄、孫樂欣等臺灣金牌綜藝製作人攜團隊北上,把多年來臺綜的經驗教訓、思維角度、工作方式等與大陸融合;一如小S、蔡康永、Selina等個性鮮明的臺灣綜藝主持,用個人IP影響節目氣質,實現語彙、語音、語調、語速全方位立體聲「港臺化」。

基因2:無釐頭的綜藝梗
吳宗憲、張菲、費玉清等資深臺灣綜藝咖,以無釐頭的現卦綜藝梗在早年間就贏得了兩岸觀眾的熱捧和模仿,甚至給很多初生代大陸綜藝主持人以養料。這種DNA得益於主持人的臨場反應能力、綜藝環境的尺度以及觀眾的收視口味。在網際網路愈發繁榮的如今,見過世面越來越多的吃瓜群眾們,也許會對這些無釐頭投去冷漠臉。

基因3:愛拼才會贏的綜藝效果
追求綜藝效果的真實性,以及愛拼才會贏的綜藝精神,是臺灣綜藝人最值得敬佩和最應該傳承的精神內核。綜藝和真人秀歸根結底看什麼?看人性!如今重新翻回那些年的臺綜CUT,仍然覺得笑中帶淚分外可愛,因為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誠意,以及每個嘉賓被尊重的多樣性。

那些年我們愛的臺灣綜藝咖去哪兒了

在《康熙來了》停播的一年多裡,那些消失在我們視野中的臺灣綜藝咖去了哪裡?而在大陸綜藝這塊沃土上,又有哪些北上發展的臺灣藝人開墾成功呢? 


第一梯隊 「大陸綜藝的中堅力量」 

小S 陶晶瑩 羅志祥 謝依霖
這個梯隊的最大特點就是智商情商雙高。除了《姐姐好餓》中依然故我的小S, 冷靜聰明的陶晶瑩加盟《最強大腦》靠著井井有條的分析推理能力在一眾高智商的選手面前完全沒有被碾壓輕視,成為常駐嘉賓,她在臺灣的經典節目《大學生了沒》也開了大陸版《大學生來了》。羅志祥在參加完《極限挑戰》人氣回暖,「極限三精」「朱碧石」人設圈粉無數。謝依霖靠hold住姐一戰成名,在女丑扎堆的臺灣綜藝圈內不容易出頭,但放在大陸綜藝裡,豁得出去的個性在還包裹著女神包袱的一眾女明星中顯得可愛討喜。目前是各大綜藝節目的飛行嘉賓,最近還與範冰冰拍檔一同參加《極速前進》。

第二梯隊「 網綜常客、能上衛視」 
瑤瑤 小甜甜 陳漢典 黃國倫

第二梯隊殺出了兩匹黑馬——瑤瑤和小甜甜。曾經愛哭無腦的瑤瑤在謝娜《偶滴歌神啊》中與張大大李斯羽組成固定班底,還做客青海衛視某一檔明星做飯真人秀節目。在康熙舞臺中最不計形象的女丑小甜甜悄悄瘦身成功,不僅參加山東衛視的《花漾夢工廠》,網綜表現也是不俗,是米未節目《拜拜啦肉肉》的嘉賓以及樂視自製節目《顏值大戰》固定主持人。黃國倫幾乎是大陸音樂節目的常客:《金曲撈》《蒙面歌王》以及《超女》的評委,以悶騷個性玩音樂綜藝並不違和,腹黑冷幽默也容易博好感。一直想要單飛的陳漢典,本身的綠葉屬性過強,雖然參加了《挑戰者聯盟》《吐槽大會》等網綜,但並沒有太過出挑。

第三梯隊 漸漸沉寂
沈玉琳 趙正平 高山峰

浪子高山峰開啟了直播模式,定期邀一批臺灣綜藝咖聊聊家常,做起了《康熙來了》的復刻版,但似乎水花一般。易燃易爆炸的趙哥少了小S的加持,在大陸綜藝的表現有點水土不服,畢竟不是誰都能接得住他的超強火力。滿嘴跑火車的沈玉琳並沒有在大陸綜藝裡爆發他「通告王」的超強實力,上過《暴走法條君》但反響平平, 不過玉琳哥鬼話連篇的段子依然受粉絲喜愛,他將自己以往節目的段子截屏成長微博還可以斬獲數千至上萬的轉發量。

綜藝製作人啟示錄


南都娛樂 X 詹仁雄(臺灣綜藝金牌製作人)

「我認為現在已經沒什麼『臺綜』了」

南都娛樂:《姐姐好餓》第一季的成績你滿意嗎? 
詹仁雄:
我覺得,做一個節目永遠沒有滿意的一天,但是合作是很開心的。

南都娛樂:第二季時再邀請小S,有比第一季容易很多嗎? 
詹仁雄:
小S自己做第一季真的太開心了,所以第一季最後一集直接在臺上宣布說接第二季,基本沒有邀約的問題。

南都娛樂:你的工作重心已向大陸轉移?「臺灣綜藝金牌製作人」的頭銜,給你帶來了哪些便利和壓力嗎? 
詹仁雄:
我工作的重心應該是轉移到——用其他方法來培育下一代的製作人員。包括有在臺灣製作一個視頻叫《苦蕎》,向大陸的轉移也是公司的一部分,那也許不是最大的重心,重心還是在培養新的製作人上,能夠去做整個華人市場,到北京去、到上海去,是一部分必然也必須的工作經驗。

「金牌製作人」的頭銜當然有帶給我很多方便,很多人不用介紹了,有聽過我們做的節目。但是壓力是觀眾會承載著以往看到的節目的記憶,認為你應該要做怎麼樣的節目或哪一種風格的事情,對雙子座的我來講反而是比較「討厭」的地方,因為我不太喜歡做同一樣的事。

南都娛樂:你對大陸觀眾和臺灣觀眾的收視口味有做過研究嗎?發現有什麼異同嗎?
詹仁雄:
我認為大量觀看所有的節目,就是最好的研究了。其實大家都過一樣的節日,說一樣的語言,很容易去互相了解,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我在做《姐姐好餓》的時候常說,大家在做的還是人性,這是更重要的,而不是綜藝節目的手段。

南都娛樂:臺灣團隊在大陸做綜藝的優勢是什麼? 
詹仁雄:
臺灣這一群現在做節目的人,大多有五到十年節目製作的經驗,而且臺灣很流行帶狀節目,每個禮拜都要生產五個小時的節目,也就是說每周都要進棚兩次,這個工作的累積會讓很多事情減少了現場溝通的成本,這大概是臺灣非常有特色的地方。

南都娛樂:從《大學生來了》到《姐姐好餓》,這些帶有臺灣綜藝基因的節目,是如何保持住臺綜特色的? 
詹仁雄:
網絡時代所有事情就是不斷混合,我認為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臺綜」 了。還有網絡節目也有可能不是綜藝了,可能是戲劇等不同形式的混合,當然因為節目本來的樣子會造成好像有臺綜的基因,但是我覺得現在已經沒有了。

南都娛樂:把這些節目大陸化的過程中,你最大的顧慮是什麼? 
詹仁雄:
其實最大的顧慮就是我年紀太大了,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和年輕人溝通,讓他們理解我要他們理解我的事情,這是比較大的顧慮,其他沒有,只有體力和青春。

南都娛樂:作為「臺灣綜藝衰落的幫兇」,你覺得如果市場資金充足,臺灣綜藝能否重現輝煌?為什麼? 
詹仁雄:
從我二十幾歲做綜藝節目到現在,我從來沒有想過只做一個臺灣綜藝或者是臺北綜藝。我想做的,從來都是華人綜藝。如果可以的話就是全球的綜藝。那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市場資金重組的問題了。

南都娛樂:對《大學生來了》《姐姐好餓》或者未來在大陸的節目,你有什麼「野心」嗎?覺得能再做出下一個長壽的「康熙」嗎? 
詹仁雄:
其實我很想做一個音樂節目,新形態的。我們自己想的IP和節目模式、鏡頭方位、美術。這是我比較大的興趣,希望今年或者明年能實現它。

南都娛樂 X 李楠(《姐姐好餓》總製作人)

「臺綜在某些特點方面

比較適合網際網路傳播」

南都娛樂:為什麼選擇請臺灣綜藝團隊和小S來打造這樣一檔綜藝節目? 
李楠:
臺灣綜藝一直以來都有廣泛的受眾,像早些年的《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我猜》等,都是大家特別熟悉的節目,而這些節目也一直有賴於網絡傳播的力量迅速流傳。

其次臺灣綜藝團隊在節目設計話題感強, 談話內容很真實,綜藝手段的獎懲方法也比較極致,具有十足的可看性和娛樂性。除此之外,主持人的魅力不可小覷,之前有很多臺綜粉表示,只有主持人的聊天是最好看的, 而小S就是這種體質的主持人。

南都娛樂:作為製片人,《姐姐好餓》第一季的成績你滿意嗎? 
李楠:
第一季從很多硬性目標,比如流量、客戶滿意度上,我們還是完成了預期的。但是, 從效果和內容層面肯定還有成長的空間。

南都娛樂:第一季的口碑比較多元,是意料之中的嗎? 
李楠:
這個很正常,畢竟眾口難調,只要我們清晰地知道要帶給大家什麼,並朝這個方向努力去做就好了。

南都娛樂:第二季為什麼從主打小S和男神互動,轉為男神、女神兼有,從「食色性也」的主題開始走向訪談? 
李楠:
《姐姐好餓》本來就存在訪談的基因,只是談的形式會加強娛樂化的手段,比如做菜時的突擊訪問,餐桌上的遊戲問答, 都是為了讓聊天變得有趣。嘉賓結構上增加了女神角色的設計,是希望有更豐富的人物關係,展開更多的話題空間,以滿足受眾對於網綜節目快節奏收視變化的訴求。

南都娛樂:臺灣綜藝製作團隊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李楠:
臺綜製作團隊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相互尊重,懂得傾聽。在我看來這是合作的最大前提,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夠信任彼此,在合作的道路上走得順暢。

南都娛樂:你覺得大陸和臺灣的綜藝製作人,最大的異同是什麼? 
李楠:
製作人都是對節目內容有極致追求的一類人,每一個製作人都有自己堅持的價值判斷和對內容的獨特視角,所以無所謂大陸與臺灣的差別。

南都娛樂:在把臺灣綜藝大陸化的過程中,你們做了哪些努力? 
李楠:
文化上的差異相互溝通,大陸受眾喜好度上提供數據支持,製作層面共同探討資源共享,加大商務執行力度以及分享傳播經驗和效果等等。

南都娛樂:會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嗎? 
李楠:
任何一檔節目在最初涉及網綜領域時多少都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比如節目的表達方式如何更網絡化,包裝效果如何更綜藝感等等。


南都娛樂:《姐姐好餓》在氣質上還是帶有臺灣綜藝基因的,你覺得「臺綜基因」對咱們其他的綜藝節目有什麼借鑑或者啟發嗎? 
李楠:
臺綜在某些特點方面還是比較適合網際網路傳播,比如效果的真實性上。其實不管是臺綜還是國外綜藝,對於我們節目製作都是有借鑑和啟發的,關鍵還是我們要如何做好本土化、網絡綜藝的「落地」改造以及迎和受眾的訴求。

南都娛樂:越來越多的臺灣綜藝咖和製作人來大陸工作,你認為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才更容易獲得成功? 
李楠:
我們合作過的臺灣製作人都很優秀,他們有著十幾年做綜藝節目的經驗,偶爾會有南北方地域文化差異上的問題,互相多做了解,對雙方都是一種幫助。另外,多搜集和感知大陸當下年輕受眾的喜好也是加速融入的一個通道。

南都娛樂:未來,臺綜的大陸化會有怎樣的趨勢?會越來越有自己的個性標誌,還是會沒有明顯界限? 
李楠:
未來臺灣綜藝也會吸收大陸很多的製作經驗,我認為會沒有明顯的界限,大家都在自己風格的沿襲下相互融合、學習, 形成更完整的製作體系,做出有自己風格標籤的綜藝節目,才可能給受眾帶來更多元化的體驗,滿足大家不同的收視訴求。

編輯Somnilo     美術設計小Q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告別康熙來了,蔡康永小S離開是因為.....
    (謝謝你們)」@範瑋琪:「幾個人生最重要的決定都有幸在康熙來了和觀眾分享了喜怒哀樂~謝謝康熙給了我們12年的歡樂,一個節目的結束雖然會有很多的捨不得,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新的旅程要開展,相信蔡康永、小s接下來會有更棒更好地作品會帶給我們~謝謝偉忠哥,謝謝康永哥,謝謝Dee,真的好愛你們,滿滿的祝福!」
  • 康熙來了停播之後,來內地的蔡康永和小S,為何沒有繼續大火?
    臺灣紅的節目不少,但能在內地引起熱潮的,估計只有康熙。》除了能夠搜刮一波經典的表情包,也是大陸和臺灣娛樂圈連接的橋梁之一,一個真正能讓明星放下人設,說真話的地方。:我們不是怪物蔡康永退出康熙看似衝動,實則蓄謀已久。
  • 從「主持天后」到「全網封殺」,陶晶瑩漸變的人生,皆是因果輪迴
    1969年,陶晶瑩出生在臺灣的一個普通家庭。陶晶瑩想都沒想便同意了,她先後主持了《今夜來抓狂》、《連環泡》等節目,陶晶瑩優異的表現逐漸獲得了認可。陶晶瑩曾先後主持過近40檔綜藝節目,除了《戀愛講義》《娛樂新聞》外,《超級星光大道》《大學生了沒》《姊妹淘心話》都曾引起收視狂潮,與蔡康永、小s、利菁合稱為臺灣綜藝界的「一王三後」。
  • 《康熙來了》停播五年後,蔡康永和小S怎麼樣了?
    2016年1月14日,《康熙來了》播出最後一集。不僅是一檔長壽綜藝完結,也象徵著臺灣綜藝黃金時代的落幕。如今,《康熙來了》停播五年了。  在他們的合作下,《康熙來了》創下十點檔綜藝節目收視榜首,被網友票選為最受歡迎綜藝節目。兩人一起拿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小S的知名度逐漸超越大S,蔡康永也家喻戶曉。
  • 大陸綜藝產業日漸火爆,臺灣電視主持人紛紛北上現狀盤點
    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小燕之夜》、《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大學生了沒》都是陪伴大陸80、90後的經典綜藝,無釐頭搞笑、大尺度話題、去框架聊天對於處在躁動中的年輕人來說具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以致當《康熙來了》停播近一年半之後,仍然有不少原節目粉絲去給蔡康永的電影《吃吃的愛》捧場。
  • 康熙去了 | 臺灣綜藝興衰史
    曾經臺灣綜藝也曾輝煌過,曾經高凌風說過「臺灣綜藝領先大陸二十年」。就八九十年代來看,說三十年都可以。現在卻有不少人感嘆「臺灣綜藝輸的只剩下康熙來了。」但其實康熙來了早已在臺灣不溫不火。今天小使徒就帶大家回顧下臺灣綜藝節目興衰史。
  • 綜藝女王陶晶瑩「失業」兩年,她說出臺灣綜藝沒落的真相
    陶晶瑩(陶子)曾經是臺灣最紅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之一,從早年的《好彩頭》《戀愛講義》到後來相當火爆的跟她境遇差不多的還有臺灣的綜藝天王吳宗憲,而小S和蔡康永這對金牌搭檔,《康熙來了》停播之後,在臺灣也已經沒有常駐節目了,工作的重心都轉到了內地。
  • 臺灣綜藝主持人小S如果來內地發展,她能在內地爆紅嗎?
    小s在臺灣受到很多粉絲的喜歡,在臺灣的名氣還是相當不錯的。然而,離開臺灣後,是否能紅,那就很難說了,自從《康熙來了》停播之後,小S就在2016年來了大陸,先是在愛奇藝主持過一檔美食脫口秀節目《姐姐好餓》,不溫不火。
  • 蔡康永、小S宣布告別《康熙來了》十二年回顧
     提示:點擊上方"明星微雜誌"↑免費訂閱本刊10月16日,主持人蔡康永、小S先後宣布要離開主持了多年的臺灣王牌綜藝《康熙來了》,二人攜手主持近12年 。2004年1月,《康熙》首期 李敖告誡小S和蔡康永要做有深度的節目小S與蔡康永搭檔首期節目,李敖做嘉賓,告誡小S和蔡康永要做有深度的節目,要盡社會責任。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
    得益於網絡傳播的少約束效應,臺灣的綜藝節目「漂洋過海」來到大陸,在大陸培養了一群死忠的「綜藝迷」。記得2002年左右,記者在大學念書時,一些同窗還定時守在電腦顯示器上,等候對岸《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等節目的更新,享受期待中的爆笑盛宴。那時候,各種下載網站成為大學生下載收看臺灣綜藝的主要渠道,《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
  • 讓臺灣年輕人又愛又恨的大陸綜藝
    青衫溼    《中國有嘻哈》的爆紅不是一枝獨秀,是大陸綜藝節目全面開花的一朵。正如張震嶽所說:「臺灣還沉浸在小清新、小確幸氛圍裡。」 年輕人早已對臺灣綜藝節目失去了期待,他們對新聞資訊的攝取轉向facebook,INS,對綜藝節目的需求也轉向了綜藝發達的韓國與同宗同文的大陸。
  • 《康熙來了》重啟?小s正面澄清,卻把鍋甩給蔡康永
    《康熙來了》錄製多年,小s和蔡康永也因為這檔節目成為臺灣主持中的一哥一姐,但是因錄製頻率過高、製作班底內部出現問題等原因,節目已經於2016年停播。喜愛這檔綜藝的粉絲卻覺得太遺憾,多次追問小s還會不會繼續錄製康熙?之前小s的回答都是願意,但是更多的要問康永哥。
  • 羅志祥旗下的唯一女藝人|娛樂百分百|蔡康永|小s|羅志祥|簡愷樂|...
    周揚青和羅志祥之間的風波,高掛了熱搜好些天。被「隱隱約約有提到」的羅老闆旗下唯一藝人——簡愷樂也在ins道了歉。熟悉她的人都叫她「蝴蝶姐姐」,不過更多人壓根不知道她是誰。其實「蝴蝶姐姐」是簡愷樂之前的藝名,她主要作為主持人活躍在臺灣本土。不太看臺灣綜藝的吃瓜群眾,不認識她也很正常。
  • 臺灣節目找不來明星,觀眾買內地電視盒子,臺灣電視已窮途末路?
    當大陸綜藝風生水起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已經沒落的臺灣綜藝?它們曾經是大陸綜藝節目的老師,也曾叱吒風雲,為何走向了今日的衰落呢?臺灣著名主持人陶晶瑩近日出書,從業內人的角度分析認為:臺灣電視已面臨窮途末路。
  • 臺演藝圈18年收入出爐 排名前三的小S和蔡康永都在大陸撈金
    2018吸金前3名為小S、胡瓜、蔡康永。(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1月1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演藝圈2018年收入前10名出爐,吸金第一名的是小S,往年都在前3名的吳宗憲,因為沒到大陸做節目,收入比去年少了一半以上,跌至第4名,而往年都有在榜上的徐乃麟,這次也意外跌出10名外。
  • 康熙金曲獎同臺當眾上演「宮心計」…你還相信有一種友情叫小s和蔡康永嗎?
    小s公開向蔡康永拋橄欖枝已不是第一次了。比如自曝醜聞曬「家暴」照但假設康熙沒有在緣分安排下遇見彼此,小s依舊有很大可能會紅,只是紅的程度未必有現在那麼高;但沒有了小s的蔡康永,也許早已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從這個角度看,蔡康永應該把小s當做自己事業上最大的貴人,遇見小s也是蔡康永最大的幸運。
  • 小S的中年危機:臺灣綜藝的十年興衰
    花花萬物》在優酷播出,小S和蔡康永再度合體,這是《康熙來了》停播後二人首次合體主持訪談類脫口秀。康熙忠粉滿懷期待,但結果差強人意。經受延播、下架各種風波後,這部綜藝並沒有迎來春天,現在豆瓣評分僅有3.7分。小S在臺灣綜藝界也算是資深主持人,還有人給她冠上「臺灣一姐」的名頭,但卻被大陸市場來了個下馬威。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得益於網絡傳播的少約束效應,臺灣的綜藝節目「漂洋過海」來到大陸,在大陸培養了一群死忠的「綜藝迷」。記得2002年左右,記者在大學念書時,一些同窗還定時守在電腦顯示器上,等候對岸《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等節目的更新,享受期待中的爆笑盛宴。那時候,各種下載網站成為大學生下載收看臺灣綜藝的主要渠道,《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
  • 臺灣電視已找不來明星,觀眾買內地電視盒子,臺灣電視如何窮途末路?
    臺灣曾是個明星輩出的地方,但如今打開島內的電視臺,很難尋覓到大牌藝人的身影。當大陸綜藝風生水起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已經沒落的臺灣綜藝?它們曾經是大陸綜藝節目的老師,也曾叱吒風雲,為何走向了今日的衰落呢?臺灣著名主持人陶晶瑩近日出書,從業內人的角度分析認為:臺灣電視已面臨窮途末路。
  • 小S殺進大陸來撩漢了,金星老師你怕了嗎?
    不知不覺中,《康熙來了》已經停播大半年了。去年下半年突然傳出《康熙》要停播的消息時,整個亞洲娛樂圈都似乎心臟停止了三秒,作為一個已經播出十一年的老牌談話綜藝節目,它的停播真是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一代人青春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