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康熙來了》已經停播4年多了。
從2004年到2016年,他們以千奇百怪、張牙虎爪以及各種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手法,帶給觀眾無限的笑聲。
臺灣紅的節目不少,但能在內地引起熱潮的,估計只有康熙。
記得以前每天都會打開YouTube,看《康熙來了》下飯。
沒了康熙,感覺有一種強烈的「失去感」,就像陪伴了自己多年的人,突然離開。
甚至有網友表示:「沒有了康熙的我就是一條和臺灣沒有關係的鹹魚。」
《康熙來了》除了能夠搜刮一波經典的表情包,也是大陸和臺灣娛樂圈連接的橋梁之一,一個真正能讓明星放下人設,說真話的地方。
康熙解散後,關於小s、蔡康永、陳漢典的消息少之又少了,他們現在到底怎麼樣了?
蔡康永:我們不是怪物
蔡康永退出康熙看似衝動,實則蓄謀已久。
2011年10月,蔡康永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主持的工作已經做到極致,可能隨時辭去康熙的工作,往影壇發展。
前腳離場,後腳蔡康永就進軍內地,錄製《奇葩說》並拍電影。
記得有一期《奇葩說》談到出櫃的問題,蔡康永忍不住淚崩了,說出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我唯一能夠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媽媽證明我們不是妖怪,我們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蔡康永與男友已經相愛26年了。
當時蔡康永在報刊上連載自己的第一本書《你睡不著,我受不了》,內容是關於同性戀的故事。
而這個連載,被從英國回來的男友看到,於是男友就寫信給蔡康永傾訴同性戀的煩惱,一來二去,兩個人就認識了。
那個時候,蔡康永並不相信同性之間的愛情會長久,直到那場地震的出現。
1995年蔡康永和男友日本旅行,結果第二天凌晨遇到了神戶大地震,兩人差點沒命,也因這一震他們決定在一起。
患難見真情!
2012年,有記者問蔡康永:「現在感情還好嗎?」
蔡康永很肯定地說:「是!」而且蔡康永還要求媒體不要打擾他們的生活。
他們像許多甜蜜的小情侶那樣撒嬌、互相開玩笑、一起旅遊,一起見彼此的朋友。
很多人覺得他們的感情,並不正常。
其實無所謂正常與否,只要彼此相愛,便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是一輩子最幸運的事。
徐熙悌:越包容,越卑微
徐熙悌(小s)的事業不僅沒有上升,而且一落千丈。
康熙停播半年後,小s接下了內地訪談綜藝《姐姐好餓》,搭配美食與高人氣的男性嘉賓,但是小s一貫的麻辣,開放風格,在內地好像並不吃香。
與其說《姐姐好餓》是一部美食訪談節目,不如說是小s的吃豆腐節目。
第一期邀請了黃渤做嘉賓,半個小時裡,小s花式吃黃渤豆腐:抱大腿、試驗胸肌、背後環抱......
滿屏的尷尬感,甚至有人說,這個節目不應該叫《姐姐好餓》,應該變成《姐姐好尷尬》。
除了黃渤,還有李治廷、劉燁、吳奇隆等男神級別的嘉賓,據說都是小s親自點名的。
但是後來,節目因為尺度太大,直接被叫停了。
節目中,小s總是一副潑辣、大大咧咧的性格,其實真實的她外剛內柔。
小s總是在微博曬一些健身日常、女兒的照片,但是看似幸福簡單的生活隱藏著許多不開心的地方。
例如,她的婚姻。
網傳小s的老公家暴出軌不斷,婚姻裂痕滿滿,小s經常在夜裡獨自痛哭。
丈夫一次次傷害,她一次次地原諒,一次次地為丈夫擦屁股,越包容,越卑微。
這麼多年,小s一個人承擔了所有,她努力地維持著破裂的家庭,努力強顏歡笑,給人一副老娘過得很好的模樣,殊不知,她的內心早已風起雲湧。
希望小s能夠勇敢地正視自己的婚姻和事業,好好去過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
陳漢典:綠葉終究沒能成為主角
離開康熙後,陳漢典好像沒地方去了。
提到他,第一想到的大概就是模仿了吧,陳漢典非常擅長模仿各類人物,而且都惟妙惟肖。
這麼有天賦的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偏偏他卻在康熙當了9年綠葉,不被小s和蔡康永待見,嫌棄他,為難他,他還要樂呵呵地回應。
他真的非常敬業,把兩位主角襯託地很好,節目效果也因為他而大大提高。
在陳漢典自己的眼裡,他就是節目中的螺絲釘,雖然小,但是很重要。
《康熙》停播後,不少人都會覺得陳漢典也能在其他節目發揮得很好,可是現實卻不是這樣。
陳漢典也許真的需要襯託,才會發出光芒。
陳漢典和小s、蔡康永一樣進軍內地,參加了《歡樂喜劇人》,可是他過渡用力的表演內地顯得有點尷尬,最後慘遭淘汰。
陳漢典出演了《戀愛通告》、《艋舺》這兩部電影後,事業直線下滑。
內地發展不行,演戲不行,他開始學著其他明星創業賺錢。
不僅創辦了自己的奶茶品牌,而且親力親為在街上賣力地發傳單,送外賣,可是路人不願意接過他手中的傳單,而且與他保持著一米多的距離。
疫情逆襲,陳漢典表示接不到任何工作,只好全身心地投入到奶茶店中。
看到陳漢典的遭遇,不禁唏噓,被淘汰時招呼都不打,希望他能夠在奶茶店中找到自己新的方向,走出低谷,做更好的自己。
江湖再見,各自安好
《康熙來了》停播原因,據說是每天播出的節目題材太多重複的了,害怕觀眾視覺疲勞。
在浮躁、追求新穎的娛樂圈裡,堅持了14年,也證明了康熙的魅力所在。
然而,近幾年電視節目層出不窮,康熙的收視率也一日不如一日。
與其落寞地收場,不如漂亮地轉身。
在最好的時候退出,給觀眾留下美好的回憶,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康熙來了》那一期讓你印象最深刻?
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 END .
【文| 喬一 】
【編輯| 知愚】
【排版 | 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