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綜藝節目超過9分的並不多,不管是中國臺灣還是中國大陸,9分以上的綜藝節目裡大多是文化類節目,《康熙來了》是為數不多上榜的娛樂綜藝節目。
《康熙來了》停播的那天,真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蔡康永和小S誰都沒有請,兩個人躺在床上,細數過往種種,等陳漢典走後,拉著手離開了演播廳。
《康熙》停播之後,蔡康永和小S似乎都來中國內地發展了,蔡康永成為了《奇葩說》的導師,主持了很多檔節目,小S在2016也做了一檔美食綜藝節目《姐姐,好餓》,但兩人並沒有同臺主持。
所以,今年的《真相吧,花花萬物》小S和蔡康永的再次同臺主持確實讓觀眾們十分期待。
《真相吧!花花萬物》是一檔以消費為主題的節目,通過邀請明星曬出消費帳單,揭露隱藏在購物車裡的秘密,以闡述嘉賓消費觀點和生活態度。
每期有一個明星,四個嘉賓,加一個消費/心理分析師。
這個模式聽上去還不錯,但是卻在播出後遭到了滑鐵盧。
時過境遷,「康熙」還是那個「康熙」,但卻再難達到《康熙來了》時的盛況。
《真相吧,花花萬物》的第一期請到了謝娜,謝娜在臺下看著蔡康永和小S的主持很快就指出了問題:兩個人那麼久沒有合作生疏了。
但「康熙」組合的生疏對於觀眾來說並不是問題,那麼契合的他們總能慢慢找回原來的默契。
那麼讓「康熙」組合難以再回到頂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問題並非出在蔡康永和小S身上。
《康熙來了》能火這麼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一種氛圍感,這種氛圍是一群朋友在小酒館嗨,這句話有幾個關鍵詞,「一群朋友」「小酒館」和「嗨」。
我們逐一去看這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一群朋友」。
「康熙」確實還是那個「康熙」,但朋友卻不再是那群朋友了。
《康熙來了》的成功是主持人+嘉賓的組合,只有主持人,但嘉賓不對,也難是原來的味道。
很多網友吐槽《真相吧,花花萬物》的主持人控場能力不行,其實並不是這樣,蔡康永和小S的主持方式和風格已經在《康熙來了》裡成熟了,但這樣的主持方式換一群嘉賓可能並不想調和。
遇上一些槓精嘉賓,整個場的氛圍就只能變成尷尬了。
比如:第一期的主題是:
這位嘉賓送給男朋友的禮物是自己的表情包,全程做作尷尬且無趣。
看觀眾和劉維的表情大家就知道了。
在她表演的途中,小S無數次試圖打斷,但並沒有成功,還受到女嘉賓的抬槓:
中國內地的綜藝嘉賓人設太明顯,比起中國臺灣的藝人其實是包袱更重的,在「康熙」的語境裡,確實不會太討巧,所以以前的那種「一群朋友」的感覺,已經消失了。
直到第一季的最後一集,請來了《康熙來了》的原著嘉賓,整個氛圍才好了很多。
對比這兩檔節目很容易發現,《真相吧,花花萬物》的演播廳要比《康熙來了》大的多,但演播廳大並不是件好事。
在以前那個50平的小演播廳裡,沒有觀眾,幾個朋友聊聊天,互相調侃,才有在小酒館放鬆的感覺,但是現在演播廳大了,距離感也就大了。曾經的《康熙來了》,只剩下「康熙」。
再說第三點「嗨」,其實這個感覺並沒有變,小S還是那個直爽喜歡找茬的小S,蔡康永是在聚會上安撫所有人的蔡康永。有他們兩個人在,這個場子永遠不會冷,也永遠不會因為熱鬧讓人覺得是吵鬧。
《真相吧,花花萬物》前段時間發了第二季的預告,但第二季什麼時候出的消息遲遲找不到。
不管怎麼說,這檔節目裡,有「康熙」就夠了。它是所有《康熙來了》粉絲的寄託。雖然我們都知道,那些年陪伴我們吃飯的《康熙來了》再也不會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