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農村俗語「淋伏頭,曬伏尾」,什麼意思?

2020-12-19 騰訊網

今天是7月16號,也正是一年一度的三伏天氣中的初伏的第一天,我們通常叫它入伏天。入伏開始也就意味著炎熱三伏天已經到來,而且全國大部分地區也進入了相對比較悶熱的天氣階段。在農村當中,人們經常通過俗語的形式來表達對於未來天氣的預測,雖然沒有多少科學根據,但是都是生活經驗的總結。

那麼農村俗語「淋伏頭,曬伏尾」,什麼意思?入伏當天下雨好不好?

三伏天是根據我國古代的幹支紀日法推算而言,也就是從夏至節氣開始推算,第三個庚日便是三伏天的開始。人們常說「夏至三庚便三伏」就是這個道理而來,而庚日是處在十個天幹中的第七個。

十個天幹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根據日曆計算,今年三伏天開始今日今天(7月16日),一直持續40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

農村俗語:「淋伏頭,曬伏尾」是什麼意思?

俗語「淋伏頭,曬伏尾」就是指如果在三伏天的頭一頭下雨,那麼到了三伏天天結束以後的最後一天就會是大晴天。三伏天雖然炎熱,但是對於農村而言,這時候很多農作物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這時候對於水分的需求也很旺盛。比如南方地區的稻穀的生長就更加依賴夏季雨水的滋潤。頭伏天下雨可以讓更多農作物、糧食更容易獲得大豐收!

三伏天除了炎熱,而且大部分空氣都比較潮溼,屬於悶熱的季節。而且三伏天比較長,一共有40天的時間,這個時間段裡很多人都會選擇更多避暑的方式。關於三伏天下雨的俗語,人們常說「伏裡多雨,囤裡多米」。三伏天裡下雨多一些,一來來了降溫,二來有利於農作物的成長,以獲得大豐產。

那麼今天頭伏各地有沒有下雨?

根據天氣預報顯示,今日我國大部分地區比如四川東部、陝西南部、河南、湖北大部分、江蘇南部等等都會有大暴雨,降雨量在100~180毫米不等。而且不少地區還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可以說雨量充足。而且不少地區已經進入汛期,還要注意防範雨季到來而發生的自然災害。

由於各地氣候不一樣,但是頭伏天氣大部分都是有雨的季節。希望正如俗語所說的頭伏淋雨,末伏曬尾,這樣對於農民而言將會又是一個豐收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今天入伏,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這句話啥意思呢?
    ,有的時候一些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傳承,雖說俗語有的時候不一定準確,但是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智慧結晶的表現,就像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估計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
  • 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雨淋狗舌頭」,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五月廿六,也是陽曆7月16日。今天是三伏天的第一天,也就是入伏的一天。從今天開始就是意味著已經進入三伏天天氣了,三伏天各地氣溫都比較高。這幾天我國華南、華中多地白天氣溫就高達38℃,可想而知天氣已經屬於很炎熱了。
  • 農村老人:「下破母伏頭,雨淋狗舌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每日三伏天來臨情況下,農村老人常說:「跌破母伏頭,打溼狗舌頭」,這話是什麼意思呢?2020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分成初伏、中伏、末伏,在其中初伏為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那麼農村俗語:「跌破母伏頭,打溼狗舌頭」又是什麼意思呢?三伏天分成初伏、中伏、末伏,可是有木有聽聞過三伏天中有母伏和公伏的嗎?實際上依照在我國2020年三伏天頭伏測算,2020年三伏天是農曆五月廿六,而這一廿六歸屬於偶數,因而就為「母」,相反便是「公」。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農村俗語「芒種不見雨,伏裡無幹土」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芒種不見雨,伏裡無幹土」反映的就是芒種時節雨水情況對後續農業種植的影響,也是一種農耕文化。芒種是什麼意思呢?有的農村地區也將它叫作「忙種」,就是農忙活動開始的意思,南方地區水稻插秧、北方地區冬小麥收割,農民朋友們確實都陸陸續續都忙碌起來了。從天體運動來講,芒種節氣是特指太陽到達黃經75°的時候,通常在每年公曆的6月5日至7日之間。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什麼意思?說法準確嗎
    俗語「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這句農諺老話的意思是,如果小暑時節不見太陽、天氣較涼爽的話,那麼大暑期間就極為炎熱,太陽都能把石頭曬得裂開。「大暑曬開石頭」,大暑節氣後就是立秋了,立秋後天氣會一天天變涼。但是如果小暑節氣涼颼颼的,那麼大暑節氣必將是高溫現象,算是夏日裡面的最後一次「天氣狂歡」。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小暑節氣這天,如果不是晴天,是陰雨天氣的話,那麼在大暑的時候天氣會很好,溫度會很高。
  • 農村俗語:「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是什麼意思?
    導語,農村俗語:″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是什麼意思?農村俗語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相承流傳下來的積累經驗,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而且內容豐富,貫穿於人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其中關於農村建房布局和選址方面的俗語也非常多,如"門口有橫路,子孫多富貴",這句俗語就是其中之一。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呢?"
  •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四大沒臉,四大舒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在農村裡,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都是真實的,也非常貼切我們的生活,一些俗語不僅有哲理,說起來還挺有意思。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這很有意思的俗語,比如四大黑是:「張飛,李逵,驢蛋,地雷」,四大難受是:「拉痢疾,穿醬杆,腿肚子轉筋,蹲風眼兒」,四大累是:「鋪馬路,挖黑煤,扛大麻袋,掄大錘」等等。
  • 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
    導讀: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隨著冬至節氣的臨近,立春也就不遠,關於立冬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裡指的是夏季入伏的時間以及數九的開啟。入伏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在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計算入伏。而對於數九這裡所說的逢壬,其實指的並不是逢壬日才進入數九,數九是冬至當天開始數九,這裡所說的壬指的是妊娠的寓意,所描述的是冬至孕育著立春,所以也有冬乃春之母的說法。冬至開始了數九寒天,在這寒冷的天氣之中也孕育著春的到來,所以說冬至一到,立春也就不遠了。
  • 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俗語都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產生,判斷一個俗語是不是有其合理性,需要放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考察,才能得出結論;農村俗語「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同樣如此,要想判斷它是否有其合理性,同樣也需要了解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先來看看「妻子顴骨高,殺夫不用刀」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
  • 農村俗語:「大富必有天命,小富只需殷勤」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對於那些留守在農村並未外出打工的人來說,他們總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掙錢養家餬口,有時即便辛苦一點,但是為了家庭的責任與擔當,也只能勤勤懇懇通過雙手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而農村俗語是非常的多,且大部分農村俗語都是富含著很寶貴的品質與優良文化傳承。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是什麼意思?為啥在農村有這樣的說法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有什麼道理?有的人怕狗、有的人恨狗、還有的人愛狗,雖然一些人對狗是又愛又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而在農村裡,狗狗也是農民們的忠實夥伴,一些農戶家中、養殖場裡總有著這麼一條或幾條狗給主人看家。因此來說,相對於城市裡一些人嫌棄狗狗,農村人還是更樂意待見狗的。
  • 農村俗語「日日待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是什麼意思?
    今天筆者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農村俗語「日日待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是什麼意思。其實俗語「日日待客不窮,夜夜做賊不富」主要講的就是人情交往、禮尚往來的一些事,下面筆者針對這兩句話一一分析給大家聽:圖片來源網絡「日日待客不窮」:字面意思就是:假如天天有客人來到我們家做客,我們盡到我們應有的招待禮數,好酒好菜的招待客人,也不會把我們吃窮。其實這句俗語主要是想表達:贏在人品。
  •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以前在農村,人們交流時經常會用到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是人們從生活經歷中所得的經驗,包括一些風俗講究也會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其中有一句叫做:「女不祭灶,男不拜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有著什麼風俗,有著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著多種多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是老農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所以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其背後隱藏的道理卻很深刻。小時候聽到老農說的俗語不是很明白,長大以後仔細體會才發現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藏啊!
  • 農村俗語: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什麼意思?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社會信息不發達,物質生活也比較匱乏的年代,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自然規律以及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在當時沒有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時,這些農村俗語給人們的生產耕種,起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可見這些老話在當時的重要性了,
  • 農村俗語「騎馬拜堂,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騎馬拜堂,家破人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寧可夜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什麼意思?
    在農村是有很多俗語的,這些俗語也讓我們很收穫了很多經驗,也可以知道很多古代人生活的一種現象的。農村俗語是我們的一種文化,老一輩的思想很好地展現在裡面了,但是夜不是所有的俗語對於我們都是有作用的,因為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大家的思想也是在不斷進步的。
  • 農村俗語「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後門不是門」,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有一些人一聽就會明白,但是有一些俗語外行人聽到就會產生誤解。比如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句農村俗語:「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後門不是門」,大家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嗎?1. 北方女人不是人,是一句罵人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