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察 | 雲演藝,從一時應急到持久助力

2021-01-17 騰訊網

雲蹦迪、雲音樂節、臥室演唱會……2020年,這些一定是演出行業的關鍵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音樂演出大量轉戰線上,大量歌手、音樂人用自己的創作為戰疫與復工復產傳遞希望。在線下演出尚未完全開放時,部分演出開始嘗試線上付費點播,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臥室彈唱」度過宅家時光

對於演出行業來說,2020年是從取消和延期演出開始的。受疫情影響,2020年1月末,劉德華、黎明、陳奕迅、蔡依林、梁靜茹、楊丞琳、新褲子等歌手或樂隊,都相繼發出暫停或延期演出公告。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到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

為保障健康與安全,全國人民達成了宅家「悶死」病毒的共識。但網友在家同樣需要娛樂,觀看直播就成為最便捷的選擇。在家休整的音樂人們,紛紛把臥室當做直播間,抱起吉他或直接選擇清唱,音樂和短視頻平臺也推出「雲村臥室音樂節」「家年華和你宅一起」等線上直播活動,邀請網友「雲蹦迪」。文化和旅遊部也推出「在線劇院」,上線多部舞臺演出視頻,豐富著網友們的文化體驗。

Vision by:MVM design label _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刺激了音樂人的創作,湧現出不少有溫度、有趣味的作品。1月末,段思思、譚旋等多位來自武漢的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公益歌曲《武漢伢》流傳開來,讓全國人民潸然淚下。2月,西北音樂人張尕慫上傳了自己在老家院子裡的彈唱《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一下火遍全網。他把西北民間音樂元素和疫情生活結合在一起,俏皮的藝術風格排解了網友們的焦慮。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好轉,4月中下旬起,不少明星音樂人開始舉辦線上演唱會,劉若英、林俊傑、伍佰等歌手都開始直播。與疫情初期的「臥室彈唱」相比,此時的線上演出越來越向演唱會靠攏,音樂人設計主題,串聯歌單,互動聊天也穿插其中,個別直播也有現場樂隊出現,帶給網友更優質的音樂體驗。

雲演出助力復工復產

戰疫進入常態化,演出行業也面臨著復工復產。5月起,文化和旅遊部印發一系列防控措施指南,演出場所觀眾人數從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到50%,再到現在的75%,演出行業一步步迎來曙光。

與此同時,線上演出並沒有沉寂,大量音樂人、藝術家集結在一起,為全國網友打氣加油,為復工復產助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月4日至10日的「相信未來」系列義演。這場由高曉松擔任策劃人,阿里文娛旗下大麥聯動微博等多家機構發起的線上活動,召集了王菲、老狼、樸樹、汪峰、林俊傑、黑豹樂隊、吳亦凡等130餘組華語音樂人,四場演出累計吸引了4.4億人次在線觀看。

「相信未來」在線義演

這是一場摒除一切商業元素、不設任何藩籬的大聚會,堪稱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義演。音樂人克服一切困難參加錄製,有人在自家車庫裡錄音,有團隊在馬路邊露天開會。最終,王菲與常石磊的《人間》、周迅的《天涯歌女》以及樸樹的《Never Knows Tomorrow》都給網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些音樂人為觀眾傳遞希望的演出,也是行業內籌劃復工復產的新嘗試。隨後,「相信未來」的各發起方相繼推出線上演出項目,為音樂人提供演出機會。後來,陳奕迅在香港舉辦《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 Eason Chan Charity Concert》慈善音樂會,並向內地觀眾同步直播。這是他作為香港演出及製作行業協會的會員舉辦的音樂會,陳奕迅本人不收取任何酬勞,而為從業人員創造了百餘個就業機會。

付費觀演成新的商業模式

早期的個人直播多以公益形式出現,隨著線上演出的製作越來越專業,長久免費必然不可能持續,尋找新的商業模式成為行業共同的訴求。

疫情期間,網易雲音樂推出「點亮現場行動」,並承諾將所有收入支付給音樂人,大麥則推出了「平行麥現場」,摩登天空推出「草莓星雲」付費直播計劃。值得注意的是,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的音樂劇《一愛千年》,在線上進行了付費首演。這些演出最高票價在20元左右,最低價僅1元,大多數定價為6元、12元。

音樂劇《一愛千年》線上首演

從市場反饋看,網友們有付費觀看演出的意願。據不完全統計,《一愛千年》首演當天的付費人數高達十餘萬人,楊和蘇等音樂人在「點亮現場行動」的演出獲得29萬人次觀看。除了向觀眾收費,「平行麥現場」還與商業品牌合作,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以往,從業者往往擔心線上演出會影響觀眾線下觀演的熱情,現在應該有了全新的認知。目前國內音樂劇演出基本恢復,《靈魂擺渡之永生》與《在遠方》等原創音樂劇在線下售票時依舊一票難求。與此同時,業內也普遍達成共識:線上演出並不等於傳統演出的直播化,而是要在內容製作、互動體驗上做出新玩法,才對得起觀眾購票的觀演體驗。

大事記

1月22日

大麥網宣布摩登兄弟巡演武漢站、韓紅巡演武漢站、蔡依林巡演武漢站、李宗盛巡演黃石站等演出延期或取消。

2月7日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了「致全國演藝同仁倡議書」,據協會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

3月20日

北京民族樂團上線《春風》雲端音樂會。

5月4日至10日

「相信未來」義演上演多場演出,130餘組華語音樂人參加。

5月13日

文化和旅遊部印發相關文件指出,恢復開放的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院座位數的30%。

5月19日

音樂劇《一愛千年》以線上付費的形式進行首演,成為國內首部線上首演的音樂劇。

8月12日

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上限,上調至劇院座位數的50%。

9月18日

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上調至原則上不超過劇院座位數的75%。

編輯/排版:牛春曉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韓軒

封面圖來源:上海大劇院「有光就有戲」線上特別放送

* 本文內容(圖文)轉自網絡,僅為博採眾長、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如不慎侵涉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雲演藝」從應急之舉變超級舞臺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雲演藝」從應急之舉變超級舞臺如果說「重啟」是線下演藝市場的關鍵詞,那麼,2020年線上演出則可用海量擴容來形容。線上線下共生發展成為2020年演藝市場最令人矚目的變化。4月,網易雲音樂開啟音樂付費直播,推出LIVE現場扶持項目「點亮現場行動」。首場付費直播門票為1元,第二場九連真人專場門票12元。兩天演出直播間人數合計超過41萬,遠超一場Live House演出甚至大型演唱會的人數,其中九連真人專場門票收入上百萬元。雲上演藝能否盈利已經漸漸得到證實。
  • 觀察丨新聞「雲」、「看」廣播……廣電越來越「智慧」
    如央視新聞雲、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荔枝雲平臺、蘇州廣電「媒體雲」生產運營平臺、《中國輿論場》節目智能融合互動技術應用、「聽見廣播」融媒體平臺、電視地震預警等,用前沿的技術與廣電結合,助力著智慧廣電發展打開新局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主平臺的移動網——央視新聞雲平臺,是以移動直播和短視頻為主要內容的移動融媒體新聞平臺。
  • 當音樂盛典從線下「複製」到線上 傳統娛樂的「雲演藝」時代是否到來?
    真實的直播、差異化的服務是一場優質「雲演出」的門檻,但如何將線下演唱會最核心的要素——氛圍和互動——移到線上,或許是未來「雲演出」發展的關鍵。於近日剛剛宣布了首批嘉賓陣容的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計劃將今年的盛典從線下完全「複製」到線上,依託於最前沿的5G技術,傳統娛樂盛典的「雲演藝」時代似乎正在到來。
  • 董盟君:助力高校融媒體建設和全媒體人才培養
    董盟君分享了在助力教育融媒體高質量建設和全媒體人才培養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即「1 5 N」,助力融媒體中心建設。董盟君表示,近年來,在中央的不斷推動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對此,教育部高度重視,於2019年啟動教育系統融媒體建設試點工作,至今已確定兩批共30家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其中高校24家。
  • 成都演藝業探出新市場 線上雲演藝進入爆發期
    咪咕音樂在線上展開5G+4K+VR+AI演藝直播活動,將直播場景拓展到成都各大文旅地標、咖啡廳、高校,與國家大劇院等平臺機構聯合推出線上直播節目,今年雲觀眾數量達到1.8億人次,觀看人次相比傳統單純線下擴大了400倍。2020年,成都演藝行業線上線下雙向發力,既保持了線下市場活力,也通過創新內容和技術讓線上雲演藝進入爆發期。
  • 探索引領數位化轉型 中國移動咪咕創新提出5G+雲演藝「4I」要素...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華為、愛奇藝等行業專家、企業嘉賓,圍繞雲演藝的發展進行了主題發言,共同探討演藝新業態的諸多可能。大會上,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以《中國移動5G+雲演藝探索與實踐》為主題分享了實踐經驗,並創新提出了5G+雲演藝的「4I」要素。
  • 醫渡雲數據智能化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實現"三早"
    在疫情期間,醫渡雲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協助國內十多個城市,迅速建立起新冠肺炎疫情監控平臺,通過AI技術輔助多地政府開展有效的動態監測和疫情研判,實現對當地疫情的早發現、早預警、早阻斷,有效助力政府精準施政,為制定復工復產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 「區塊鏈新聞編輯部」: 從「雲媒體」到「鏈媒體」的現實跨越
    例如,「區塊鏈新聞編輯部」合力策劃推動,選由江西衛視官方微博號發起話題「2020我們一起拼」,由16家媒體一起宣傳推動。4.跨界合作,拓展空間。在新聞傳播領域,今後若真正運用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助力新聞生產者保護合法版權,也能助其創造商業價值。目前,區塊鏈已經在傳媒業領域有了一定探索,重點集中於版權保護領域。
  • 雲演藝,我們在為什麼付費
    雲辦公、雲學習、雲買菜甚至讓一直以「面對面」「氛圍感」為核心賣點的演藝市場有人在「雲端」找到了新的增長點。7月中旬,娛樂圈頂流 TF-BOYS 7周年演唱會轉戰線上,雖然受到「錄播」、票價等質疑,但依舊有超一百萬粉絲為演唱會買單,票房打破了此前韓國「雲演出」線上付費的世界紀錄。
  • 好視通雲視頻會議助力各地政府單位打贏防疫攻堅戰!
    好視通雲視頻會議助力各地政府單位打贏防疫攻堅戰!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極其嚴峻,局面複雜,挑戰巨大。近日,好視通雲會議助力盧氏縣全縣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推進會,聽取近期疫情防控工作匯報,研究部署下步疫情防控工作。
  • 見屏如面,會易通高清雲視頻會議助力疫情防控
    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基於5G雙千兆網絡和高清雲視頻技術,充分利用中國電信跨域連接、有線、移動均可實時接入的網絡能力,全力打造會易通高清雲視頻會議系統,已經成為提高會議效率的「神器」。為更好服務防疫一線的需求,會易通高清雲視頻會議免費升級到500個參會方,同時支持3000人入會實現視頻或語音互動。
  • 【媒體聚焦】索貝玲瓏直播破局 助力客戶加速布局新媒體
    回想年初,新冠疫情突然來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第一時間開啟無剪輯、無解說、無音樂的「疫情二十四小時」系列慢直播,吸引了億萬網友化身「雲監工」,緊接著湖南臺開啟雲錄製,總臺等各大電視媒體開啟直播帶貨等多檔新媒體直播節目,傳統廣電已經開始在新媒體領域大展拳腳。基於對媒體雲能力的提前布局,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索貝)迅速推出玲瓏直播解決方案,助力傳統媒體加速布局新媒體。
  • ...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山東省戶外教育協會融媒體專委會正式...
    齊魯網·閃電新聞訊為更好地發揮主流媒體在山東戶外教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在山東省戶外教育協會的支持下,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聯手20餘家省內主流媒體以及百餘家縣級融媒體中心成立了山東省戶外教育協會融媒體專委會。
  • 從一時興起的跑龍套,到斬獲金馬獎,他的演藝生涯有多奇幻
    說起早期港片的電影演員,可能大家都能說出好幾個來,像成龍、李連杰、洪金寶這些名字,我們都不陌生,但是提到電影裡一些反派的角色,大家能想到的有多少個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臺灣著名演員陳松勇的奇幻演藝生涯正好當時的劇組需要一個飾演小混混的角色,導演一下子就看中了陳松勇,一時興起的陳松勇決定出演,還獲得了導演很高的評價。陳松勇決定不再當一個在外面遊蕩的小混混了,而是進劇組演一些跑龍套的角色。
  • 辰安科技打造煙臺安全大腦,登上中國應急管理報頭版頭條
    9月21日,《中國應急管理報》頭版頭條刊發《從頂層設計入手 於長效精準落腳》,詳細報導了煙臺市通過打造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平臺這個市級數據平臺,搭建起聯通各部門的應急管理」數據管道」,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信息共享,形成應急管理」一張網」。
  • 雲網融合助力媒體融合 推動融時代新傳播
    中國電信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正茂做了題為《雲網融合助力媒體融合推動融時代新傳播》的演講。 中國電信在本次年會上獲得了2020年度中央企業最具影響力新媒體帳號、2020年度中國企業最具影響力新媒體帳號和2020年度中國企業新媒體創新獎,中國電信客服獲得2020年度中央企業最具影響力新媒體二級帳號獎。同時中國電信還獲得第六屆、第七屆「國企好新聞」新聞創客獎、三微類一等獎和組織獎。
  • 百度AI助力人民日報創作大腦,開啟媒體3.0時代
    這就是智媒體時代的意義,也可以稱之為媒體的3.0時代。 這也是百度智能雲,與人民日報新媒體共同打造創造大腦的初衷。 創作大腦是智媒體發展的裡程碑 事實上,人民日報與百度很早就投入到人工智慧技術與融媒體轉型的探索過程中。
  • 草莓音樂節到宅草莓,吐槽大會到笑果工廠,在線演藝如何發展
    近日,2020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峰會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聯盟」在現場成立。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黃浦區獲悉,聯盟由演藝大世界攜手多家在線演藝相關機構共同發起。多家演藝行業的領軍機構——上海大劇院、摩登天空、笑果文化、螞蟻集團、愛奇藝等在內的20餘家國內著名機構,以及來自美國百老匯、倫敦西區的知名演藝公司等參會並作分享。
  • 疫情之後,在線「雲」演藝是否還能持續免費?
    在這種情況下,「雲劇場」「雲演出」「雲藝術」等在線演藝,成了眾多演藝機構的應對之策。「在線演藝」是否能給疫情中的演藝行業帶來一些生機?它們對傳統的現場演出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到底是否應該全部免費?疫情結束後,這些「雲演出」「雲藝術」又將何去何從?這些伴隨新現象而產生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 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劇場管理規範及應急處置流程
    例如,國家大劇院取消了100餘場現場演出活動,打造「線上雲劇院」「線上藝術放映廳」等新的藝術傳播形式,並創作了多種形式的抗疫作品[2];上海大劇院在疫情期間延遲或取消現場演出,利用空檔時間對劇場進行檢修,利用官方微信號推出「在線一刻」的音頻節目,讓藝術愛好者可以隨時在線上收聽;廣州大劇院在疫情開始後取消或延遲了2020演出季,及時調整演出安排,開展線上「名家講壇」、線上粉絲雲見面會,還邀請一些受歡迎的藝術家進行網絡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