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卡洛斯.戈恩跑了。這是2020年第一件引爆全球的大新聞。戈恩被日本政府監視了一年,護照扣在律師處,但是在新年來臨之前,他從日本人間蒸發,然後在九千公裡外的黎巴嫩宣布越獄成功。
誰是戈恩?
全球頂級汽車聯盟組織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前董事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2020年開年即奉獻了一場堪比諜戰的驚天大戲。
2019年的最後一天,本應在日本處於取保候審的戈恩突然發表一份聲明,聲稱已經離開日本,通過秘密途徑抵達黎巴嫩,引起一片譁然。
現年65歲的卡洛斯.戈恩是出生在巴西的黎巴嫩人,同時擁有法國和黎巴嫩國籍。戈恩依靠多年的打拼贏得「成本殺手(Cost Killer)」的聲譽。
35歲時,戈恩成為米其林輪胎北美地區的執行長,他用3年的時間盤活了負債纍纍的米其林巴西分公司,還順便把它做成了米其林集團盈利能力最強的分公司。
1996年,戈恩轉投雷諾汽車,任職副總裁。1999年,戈恩以雷諾董事長之位收購了日產汽車44.3%的股權,成為日產的大股東,組建了雷諾-日產聯盟。
雷諾-日產聯盟在戈恩手下進一步升級:2016年,日產收購當時瀕臨破產的三菱汽車34%的股份,戈恩成為三菱的大股東和董事長,並組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
2018年11月,戈恩在東京被捕,面臨瞞報巨額個人收入、挪用公司資金、向公司轉嫁個人投資損失,涉嫌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和《公司法》等四項指控。
面對各方指控,戈恩全部否認,並指責日產高層合謀「政變」。之後,戈恩在2019年4月以10億日元(890萬美元)保釋,在家中被24小時錄像「貼身」監控。
但在故事的最後,戈恩卻在新年現身黎巴嫩。他的成功逃離出境令日本臉紅,也令他的法律團隊無所適從。「我已經逃離了不公和政治審判,」他在聲明中說道。
「成本殺手」的煉成
上文已經提到,戈恩憑藉用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在3年內就盤活了在高通脹和低效能中負債纍纍的米其林巴西分公司。不過米其林是家族式企業,觸到職業天花板的戈恩不久便離開了米其林。
真正讓他功成名就的時刻即將到來。
先看看戈恩的雷諾時代。如果說日產其實佔了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紅利的話——雷諾則是二戰的犧牲品,雷諾在二戰時給法西斯提供武器,戰爭結束後,法國政府全盤接管了雷諾。
「國營」性質限制了雷諾的發展:業績一般,管法國政府要的錢倒是不少。1996年,法國政府決定釋放雷諾大部分股份,開始其「民營化」進程。
找到機會的戈恩入主雷諾,直接砍掉了雷諾15億美元的成本——這一系列刮骨療毒式的企業管理,和在米其林時如出一轍,也是這時,戈恩開始被稱為「成本殺手」。
再看彼時的日產,連續7年虧損,負債一度超過到2萬億日元。最後於1999年申告破產。也正是這年,戈恩頂著多方壓力,出資50多億美元,拿下日產36.8%的股權。
不過,戈恩的基本盤——雷諾的規模要遠遠小於日產汽車,所以這筆交易的條件是,雷諾和日產要交叉持股,即雷諾佔日產36.8%的股權,而日產也必須承諾購買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聯盟成立後,戈恩的「殺手」大風從生產線刮到人員管理,最後刮向供應鏈。
戈恩在其自傳《一個成本殺手的管理自白》中寫道,他關停日產5家工廠,裁員2.1萬人,設計平臺砍到15個,13000多家零件供應商縮到600家,賣掉與汽車製造無關的支線產業,將採購成本降了40%。
戈恩的「日產復興計劃(Nissan Revival Plan)」實行僅一年後,日產的帳上就有了27億美元的盈利;不到兩年的時間,日產變回全球獲利率最高的汽車公司。
只是華服褪去,內裡卻難保沒有蝨子。戈恩大刀闊斧的改革引起了日本傳統主義者的不滿,彼時日媒的報導認為,「戈恩的成功是上萬個日本普通家庭的破碎堆出來的」。
2010年,戈恩又一手促成了雷諾-日產和戴姆勒的「結拜」,三者組成全球第三大汽車聯盟,僅次於大眾和豐田。
2016年,作為三菱多年的合作夥伴,日產向媒體「揭發」三菱油耗量造假,導致三菱股價狂跌,戈恩則趁機拿出2000億日元買下三菱34%的股權。
就此,由雷諾-日產-三菱組成的全球最大汽車聯盟正式誕生。2017年,聯盟汽車銷量達1061萬輛,拳打大眾,腳踢通用,日產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戈恩無疑是日產的功臣。但在日產汽車內部,戈恩「掌舵」期間的獨斷專行也招致了許多爭議——比如,他認為「我永遠也不會接受任何幹涉」。
再比如,他要求日產員工都用英語溝通,還給自己開出了近10億日元的年薪,這幾乎是豐田董事長的11倍。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戈恩
馬克龍也覺得戈恩的薪酬方案不妥,但戈恩沒有理會這樣的異見,即使這一異見來自法國總統。
聯盟背後的巨大漩渦
在雷諾-日產聯盟中,掌握著日產43%的股份、擁有最大的話語權的雷諾僅是一個中等大小的歐洲區域性公司。
日產則是世界第六大汽車製造商,在二十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製造基地,並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大象、日本工業的支柱產業,也是聯盟中盈利能力最強的「老大哥」。
法國政府作為雷諾的大股東,一直希望推進雷諾與日產合併。2015年,時任法國總統的奧朗德試圖推動這一合併事項,一度導致法日關係緊張。
日產也曾努力尋求改變股權架構、調整資本關係並希望在聯盟中居於主導地位。但這一要求被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明確拒絕。
2019年6月,首次出訪日本的馬克龍總統在東京就雷諾-日產聯盟表態,闡述法國立場:雷諾拯救了日產,加強這一聯盟乃大勢所趨。
隨著日產和雷諾之間發展越來越不平衡,日產為一家國外「小公司」所控制的憤懣情緒愈發強烈,更擔心戈恩偏袒雷諾,影響日產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日法兩國間的矛盾已經直接影響到了戈恩本人。
2017年,夾在中間的戈恩選擇表面上退出日產,並推薦日本人西川廣人接任CEO,但在背後,他依然掌握著日產的重大話事權。
2018年4月,戈恩突然宣布計劃調整日產與雷諾的資本關係,希望全面整合兩家公司的業務,進行合併。
這成為了壓倒戈恩本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並最終促成了日本檢方逮捕戈恩的行動。
2018年11月18日,戈恩因涉嫌過少申報自身報酬約1億日元,被東京地檢特搜部帶走,並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三次保釋,又三次被捕。
自此,曾經的商業奇才成了籠中之鳥。
有傳言說,戈恩是被扮作音樂人的黎巴嫩前特種兵裝在琴箱中帶出監視嚴密的東京寓所。但戈恩的妻子立即否認了這個說法。
據法新社報導,戈恩在東京寓所門上的兩隻監視攝像的最後畫面顯示,戈恩是自己一個人大大方方走出寓所的。
預知後事如何
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曾經說過,他的擇偶標準是一個能夠單槍匹馬把他從第三世界國家的監獄裡救出去的女人。
這話用在戈恩的妻子身上,剛剛合適。
好幾家外媒報導均指出,卡蘿爾.戈恩(Carole Ghosn)在她丈夫整個棄保逃亡的計劃背後擔當了重要角色。戈恩的日本律師稱,卡蘿爾在2019年12月24日與丈夫對話超過一小時。
戈恩與妻子
此前,戈恩的保釋條款當中一度包括禁止與妻子會面或聯絡。戈恩抵達黎巴嫩之後,卡蘿爾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兩人的重逢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禮物」。
卡蘿爾至今未對自己被指參與行動的說法置評。不過較早前,她曾向BBC表示:「我想要我丈夫回來,我想要他和我在一起。我知道他是無辜的。」
現在,法國和土耳其均表示,對於戈恩的計劃並不知情。日本與黎巴嫩之間沒有引渡條款,這意味著戈恩在未來的審訊將充滿不確定性。
日本與法國之間有引渡協議,但是法國經濟工業部次長阿涅斯表示,法國從來不會向別國引渡自己的公民。
戈恩擁有法國國籍,因此即便他到最終抵達法國,也不會被引渡到日本。
日本媒體已將此事稱為「對日本司法體制的嘲弄」——雖然戈恩擁有多重國籍,但其有效護照均處於扣押狀態,且日本海關處並沒有戈恩的出境記錄。
截圖出自政治諷刺劇《是大臣》(Yes,Minister)
據公開報導顯示,主導戈恩律師團隊的弘中惇一郎對戈恩「逃亡」一事此前並不知情,是「從電視上得知消息」。
一位前檢察官稱,此事件「可能動搖日本的司法制度」。有日媒反思稱,戈恩逃亡之後,日本應加強國家司法制度的保釋程序。
另外,據戈恩的公關負責人透露,戈恩將於1月8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召開記者會,預計將在會上對一連串嫌疑事件和逃亡原因進行說明。
據《紐約時報》1月2日報導,去年12月,戈恩曾在住所內接待一名好萊塢製片人,商談把個人經歷搬上大熒幕,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無辜」。
等等,據說抓捕戈恩的日本東京地檢特搜組是直屬於美國的機構?美國是否想重演阿爾斯通一幕,趁人病,要人命?
不過,戈恩的這個劇本,絕對精彩過奧斯卡系的《肖申克的救贖》。
來源: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