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演員包貝爾在節目上爆料自己曾打過女兒包餃子,原因竟是這樣!#娛樂最前沿#
包餃子兩歲多時曾和家人一起去動物園玩耍,動物園已經關門,家人在給包餃子買了一根冰激凌後想帶領女兒離開,沒想到包餃子不肯走想繼續回去玩耍。
無奈之下,保姆意圖抱著包餃子離開,沒想到的是,包餃子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直接動手扇了保姆一巴掌。
包貝爾馬上急了,問女兒為何打人?女兒回答說不想讓保姆抱,包貝爾聽聞此言,瞬間打了女兒一巴掌,並讓周圍人不許求情。
後來,他在節目上坦誠當時的想法,他是想讓女兒知道兩點。
一是打人是不對的,無論任何時候,當你覺得不舒服時,表達自己情緒的首要方法都應該是交流,和別人溝通你的情緒,而不是動手打人,這是最次的解決方法。
二是人人平等,包貝爾也會思考,為何女兒在姥姥爸爸媽媽抱她時,她不開心不會出現打人的行為,很可能是保姆是外人,基本對包餃子百依百順,不會反駁包餃子的任何行為和言論。
因此,在兩歲多的女兒心中,無論做什麼,保姆都不會反抗,才敢直接扇巴掌,及時讓她知道這樣的思想不對,太有必要了!
包貝爾是個很有想法的父親,也挺會帶孩子的。他在女兒包餃子錄製節目《媽媽是超人》中表現很不錯,帶女兒有自己的一套。這次在節目訪談中,包貝爾也表現出自己擁有一套獨特優秀的育兒經。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疑惑一個問題:倘若孩子犯錯,到底該不該打?
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認為孩子還小,應該用說教的方式進行;有的人則認為,孩子不打他不會記得。
在小編的觀點中,對於孩子犯了錯,應該分情況。
孩子犯錯的事情有大有小,如果一個孩子僅僅只是犯了一些生活中的小錯或者犯錯情有可原,家長應該以口頭教育為主,提醒孩子不再犯錯為主。
如果很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或者犯錯不顧後果,一下子犯了不該犯的錯。就應該適當地打他,讓他知道犯錯的後果,孩子也許就是不懂後果,沒有嘗到過犯錯要付出的代價,才會如此肆無忌憚。
這個時候,家長還不引起重視的話,就會造就討人厭的熊孩子,長大後也許還會造就下一個囂張跋扈的李剛等人,社會會狠狠地讓他摔一跟頭。
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道: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
包貝爾的一巴掌,就是對包餃子敬畏心形成的導火線。
因此,適當的打,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打並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
在打完之後,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樹立起規矩之後,再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應該如何去改正和彌補,才能讓孩子去改正。
一味的寵溺,只會害了孩子,造就熊孩子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