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大視野》十集系列紀錄片《我和澳門》,繼續為您講述澳門人二十年的光陰見證。澳門充滿活力,運動激情溶於血脈,儘管地狹人少,卻不缺勇於挑戰自我的運動員。這座城市不僅僅屬於年輕人,老人們同樣在這裡實現價值,尋找快樂。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在澳門找到家的溫度。守護澳門平安的,是堅守崗位的警察與醫護人員。澳門雖處南海一隅,卻在越來越緊密地與內地的廣闊空間和深厚情感相連結。本周為您帶來《我和澳門》--澳門回歸20周年。
賭場曾經是澳門最著名的名片,賭場裡的明爭暗鬥也一直是影視作品熱衷的題材。但實際上,你若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用一個詞形容澳門,大多數人都會說,安全。
特別巡邏組是澳門治安警察局在2014年設立的具有高度機動性的巡邏隊伍。新口岸警司處特別巡邏組C隊的隊長譚永亮,帶著他的隊員們,在黑夜裡守護著城市的安全。霓虹瑰麗,小巷安然,無論是華美或靜謐的澳門之夜,都有被守護的平安。
譚永亮:其實社會真的要靠警察的,不靠警察怎麼可以預防罪案呢?
同樣一夜無眠的還有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的主治醫生曾潭飛。一位突發主動脈撕裂的上海遊客被送入急診,曾潭飛與同事們要看護他度過這個危險的夜晚。暗夜裡,急診總是燈火通明,亮如白晝。這裡爭分奪秒,卻又似乎覺察不到時間的流逝。
曾潭飛:雖然我們只有幾十萬人口,未必走到最頂端,但我們也可以做好幾十萬人的醫療。
提到澳門的體育運動,第一個映入腦海的一定是賽車。世界級盛事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澳門的街道變為賽場,也為這座城市注入了運動基因。澳門人喜歡運動,於是澳門政府提供了很多非常優惠的運動課程和設施,並推動各色運動在民眾中普及。
澳門車手梁欣榮一路披荊斬棘,追逐勝利。站上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的領獎臺時他最享受的時刻。在廣東肇慶,他帶領著車隊出戰格蘭披治大賽車入圍賽。他的爸爸也曾是一名賽車手。對兒子的選擇,爸爸也曾因為擔憂而反對,但對速度與激情的追求,早已融入血脈。
梁欣榮:澳門賽車的環境和氣氛,就像嘉年華一樣,對於我們來說是很興奮的。每一年的澳門比賽必須最高期望。
作為一座濱海城市,澳門有許多特色的水上運動,滑浪風帆就是其中一項。澳門頂尖的滑浪風帆運動員黎榮發,帶領著他16歲的女學生陳珮曦,為要來的比賽做最後準備。澳門地狹人少,職業聯賽基礎薄弱,本地風帆的競技水平有限。但風帆作為大眾運動的推廣,讓每一個嚮往海洋的人,都能馳騁其中,享受快樂。
黎榮發:以前我追求風帆的刺激,現在我反而享受玩風帆出海的那種自由。
澳門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以來,開始老齡化,預計在2021年,老年人口將超過14%,進入聯合國定義的老齡社會。沒有人喜歡變老,但有人說,在澳門,人們不怕變老。在健全的養老體制下,澳門的老年人也如同年輕人一樣,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清晨六點半,這座城市還沒有完全醒過來,73歲的吳志明和他的太太何淑賢就來到體育中心,把沾著露水的草地變成門球場。從汽車維修崗位退休後,吳志明學習門球,球技出眾,在門球總會擔任教練。他們的門球隊雖然大多是老年人,但卻打響了澳門隊的名聲。
吳志明:以前我們這班人還沒有出名的時候,那些人抽籤抽到對澳門,很開心,覺得是「魚腩部隊」。但是近年來不是了,不是「魚腩」是「魚骨」。
一大早,工聯健頤長者服務中心的護理員組長陳玉珍也忙碌了起來。在這兩座政府提供的老人宿舍裡,居住的大多是獨居或者只有老伴同居的老年人,陳玉珍和同事們照料著他們的日常生活。看起來有點兇的陳玉珍,實際上是老人們最信賴和依靠的人。與老人們的相處讓她豁達,漸漸放下心底的一段傷痛往事。她也坦然面對自己獨自變老,相信這座城市可以照顧好她。
行走在澳門街頭,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常有異國面孔。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生活在澳門的外國人大多來自葡萄牙和葡語國家,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來自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人,到澳門生活。他們取得澳門身份並不容易,但對他們而言,更難的是再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即是人情溫暖的小巢,又有實現理想的舞臺。
在熙來攘往的澳門外港碼頭,梅正在等待他的男朋友盧西奧·萊亞爾從巴西探親歸來。梅是馬來西亞華僑,在盧西奧工作的巴西餐廳認識了他。在澳門,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也開始學習經營一段不惑之年的愛情。
盧西奧·萊亞爾:澳門就是我的學校,現在我能聽懂不少中文對話,我交到了新朋友,這讓我離不開這裡,就像我有第二個家一樣。
羅莎娜·桑託斯是一名來自羅馬尼亞的模特,來到澳門前,她在世界各地週遊,做短期合同的模特。到澳門後,她先是因為外地僱員身份而無法兼職做模特,後來又結婚生子,需要照顧家庭。模特夢想,似乎離她越來越遠。但她相信,命運的禮物會在準備好的時候到來。澳門,終於成為了她的T臺。
羅莎娜·桑託斯:我想要展現給我的女兒看,即使是你結婚了,有小孩了,你仍然可以做從前的自己。
回歸20年來,澳門與內地的聯繫愈來愈密切,每天幾十萬人來往內地和澳門。
2019年暑假,10位來自臺灣高校的大學生,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他們將在這裡進行為期2個月的暑期實習,帶隊的是來自澳門的蔡文政,今年39歲,他從7年前就開始發起兩岸三地的交流活動,今年是他第一次帶臺灣學生來大陸實習。
蔡文政:澳門也好,香港也好,臺灣也好,大陸也好,大家都是中國的,大家都是中國人。那我也告訴孩子,如果你們,我跟你一吵,是沒有辦法把事情解決的,
你希望這個地方好,你希望這個方法可以做到,你坐下來一起談。那這也是我們做社團也好,應該要去發揮的一些作用。
傅瑞盈,來自澳門,今年24歲,她將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
傅瑞盈:第一次來北京,也來過故宮,那個時候是很小,高一還是高二的時候,那個時候進來從午門一直擠到了最後的神武門出去,其實對故宮的印象就是人特別多,但是這幾年故宮不是改革了嘛,就是單院長他做了很多的工作去推動故宮的開放,我真的很想了解真正的故宮是什麼樣的。
來到故宮實習的這一個半月,傅瑞盈看到故宮將古建築與新媒體、文創、科技等前沿領域的結合,令古建築承載的歷史更加生動,她將來回到澳門發展,也多了一個新的角度。
回歸20周年,澳門溫度--《我和澳門》(下)
首播時間:
12月23日—12月27日
周一至周五
20:00—20:35
重播時間:
12月24日—12月28日
周二至周六
01:50—02:25 09:00—09:35 16:15—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