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慶餘年》,為何當下小說改編的影視劇,與原著漸行漸遠?

2021-01-07 影視評解

去年熱播的《慶餘年》,堪稱是再次掀起了古典權謀劇的浪潮。上一個具備這般影響力的作品,則是將近十年的《步步驚心》。#影視#

同樣是長篇小說改編,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毫不誇張地說,《步步驚心》不僅帶動了穿越題材的風靡,也為改編作品呼喚了曙光。

可是,近年來的風氣,反而變了味道。每當有一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播出,輿論往往呈現兩極化:一面是自詡原著黨的朋友,打心眼裡的厭惡;一面則是認可改編的朋友。不可否認,這兩種觀點恰恰都反映了一個現象——由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逐漸拋開了原著的軌跡。

就以《慶餘年》為例,筆者非常認可它改編後呈現的樣子。很多自詡貓膩的「骨灰粉」,堅稱電視劇把範閒塑造得太過完美,少了幾分人味。還有就是對擅自讓「滕梓荊」這個角色盒飯的爭議。

事實上,我們不妨將心比心,難道編劇就未曾考慮過這一點麼?在我看來,情懷固然重要,但是腳踏實地才是硬道理!

時長和投資預算,就是影視劇不可迴避的問題。前者決定了能拍多長,還要考慮爛尾的風險。後者決定了能拍什麼情節,以及能請得起哪些演員。作為導演和編劇,最無奈的莫過於,這兩個標準不是他們來掌控的,而是願意投資的公司。

畢竟投資公司要的是賺錢,而不是原著粉的情懷眼淚。能夠為愛發電的人,終究是少數。卑微地擠在這中間的製作方,唯有權衡一切,交出一份同時滿足投資方和觀眾的答卷。

其實我個人認為,小說與電視劇的界限是很分明的,一個是靜態的文字呈現,一個是動態的視聽體驗。一昧地強調自己是原著黨,除了引起輿論,其餘毫無意義。經過改編再創作本身就是二次發揮,當影視作品的情節,難以與原著一一對應時,我們大可坦然接受,站在原著粉絲的角度,他們只是更希望電視劇,可以用視覺化的方式更貼近他們腦海裡對小說的幻想。

此外,如上文所述,小說是文字作品,裡面有許多充滿想像的地方,也就是說,作者在書中展現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能不能實現都是問題,又何談完美還原?

這當然不是作者的錯,因為作者當時創作的時候,心中無非是希望稿費滿滿,而不是直接衝著小說能被電視劇買斷版權。這就導致,相比於電視劇審核的嚴謹,自由而輕鬆的小說情節,想要符合標準,本身就無法做到原汁原味。

像《慶餘年》這樣,能夠在輿論的爭議中,以好評如山的姿態呈現,堪稱來之不易。君不見,弱冠青年劍指北齊,皇宮殿內揮灑詩文;君不見,豪邁劍客滕梓荊,捨命一擊只為兄弟!也希望在未來,這樣的優秀作品能原來越多。

大家對如今的作品改編的風氣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漸行漸遠的不是距離,而是三觀
    最近被這樣一句話刷屏:曾經的好朋友會漸行漸遠,是因為你們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其實,別人活成什麼樣子我們沒法感同身受,畢竟我們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但是從談天說笑裡,我們卻可以窺見一個人的三觀。而一個人的三觀,就決定了他在你眼裡活成了什麼樣。我們或許理解,但不一定認同。
  • 《還珠格格3》大結局,紫薇和小燕子為何漸行漸遠?原因很現實
    而大結局裡,為何姐妹花紫薇和小燕子卻漸行漸遠,心機綠茶知畫卻成了紫薇的新閨蜜呢?答案只有成年人才能體會和懂得,都說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不是紫薇太虛偽和世故,而是小燕子從頭到尾都沒有看清紫薇!那麼不少人會說,曾經那個跟小燕子無話不談的好姐妹紫薇為何突然變了?
  • 《All We Know》,漸行漸遠的你我 依然將雙手緊握
    《All We Know》如此清新的調調配悲傷的歌詞,其實反映的是男女之間在經歷了漸行漸遠的痛苦後,反而想通一切,願意放開對方的灑脫感 。我們是否已經走到盡頭We keep wasting colors再多掙扎也只是徒增苦愁Maybe we should let this go也許是時候該放手We're falling apart, still we hold together漸行漸遠的你我 依然將雙手緊握We've passed the end so
  • 曾經同為金馬影后,馬思純為何跟周冬雨漸行漸遠
    兩個閨蜜的軌道好像在漸行漸遠。圖片來源於網絡她們還是好閨蜜,可是方向不同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出演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第一爐香》,馬思純為這部戲付出了全部心力,入戲太深
  • 東野圭吾《放學後》:你永遠是我的朋友,即使我們已經漸行漸遠
    在東野圭吾的小說《放學後》中,四個女高中生間存在兩種不同的友情。一種是惠子之於惠美,為了拯救自己的朋友,不惜殺了兩個老師;一種是雅美之於陽子,即便彼此已經漸行漸遠,可是依舊會默默守護。惠子為了自己的朋友不惜觸碰道德和法律,令人震撼,而雅美對於陽子的默默守護卻更令人動容。
  • 《哭泣的女人》第六代漸行漸遠漸無書
    第六代漸行漸遠漸無書。今天有篇文章說這些年單片票房超10億的國產片導演有24人,其中12人是70後或80後。
  • 天娛為何與湖南衛視「漸行漸遠」?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導致這家著名的公司另尋「伯樂」,和老東家「漸行漸遠」呢? 梅丸君今天為您揭秘,兩年來天娛和芒果的「微妙關係」: 一、伏筆:當龍丹妮遇上呂煥斌 俞杭英在發布會現場 衛視競爭的沙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 當然,這一輪扒下來我們不能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即使天娛與芒果臺「漸行漸遠
  • 誠品書店,為何與書漸行漸遠?
    看著鍾愛的書店如此變化,阿丁不免感慨:「有點像看著一舊識出人頭地,但與他漸行漸遠。」漸行漸遠的感受非消費者獨有,對老誠品人來說,也有不如歸去之嘆,當誠品書店日漸成為百貨商場,凡事都講求「坪效」,斤斤計較,過往與吳清友一同打拼的老臣無法接受改變,一一離開。
  • 沈夢辰發文—總是敷衍,都要漸行漸遠……
    誰都不傻,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誰也不笨,沒被看重,都要越來越淡。網友們紛紛猜測沈夢辰和杜海濤著這是要分手的節奏呀,因為沈夢辰文字中的漸行漸遠和男女中感情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這兩個人相處已經
  • 龍應臺:目送孩子漸行漸遠,你也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 沈夢辰發文感慨「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 和杜海濤感情陷危機的...
    沈夢辰發文感慨「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 和杜海濤感情陷危機的節奏?時間:2020-11-17 15:25   來源:非誠不娛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沈夢辰發文感慨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 和杜海濤感情陷危機的節奏?
  • 漸行漸遠?
    為何馬上回頭擁抱臺灣? IC 設計業傳出消息,今年 4 月,力晶和合肥晶合關係已進入冰河期。市場傳言,關鍵在於力晶原本是給合肥晶合 0.11 技術,雖然也蓋了 12 寸廠,用來生產驅動 IC,但這樣的技術毛利低,不容易賺錢。
  •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3星座黯然放手,餘生各奔前程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黯然傷神,絕情轉身,邂逅今生摯愛,一起看看吧!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黯然傷神,水瓶座絕情轉身,邂逅今生摯愛。
  •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黯然傷神,絕情轉身,邂逅今生摯愛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黯然傷神,絕情轉身,邂逅今生摯愛,一起看看吧!1、水瓶座水瓶座性格恬淡從容,做什麼事情都不緊不慢,從不會強人所難。他們一向很有主見,雖然很尊重別人的意見,但若是自己心裡有了主意,就會堅決按自己的想法來。
  • 黃明昊朱正廷關係變化史,曾經異國他鄉相濡以沫,如今漸行漸遠
    自從《偶像練習生》出道以後,樂華七子就一直和NINEPERCENT一起兩團並行發展,按理說,樂華的藝人們的感情會被NINEPERCENT好很多,可是當朱正廷在節目中透露自己的內心想法時,大家才發現,自己心中一直都是兄弟情滿滿的成員之間也開始漸行漸遠
  • 為什麼熟悉的我們會漸行漸遠?
    即使曾真心相待的朋友,也會敗給漸行漸遠的三觀。 記憶回到少年時,當時班上有很多同學,籃球隊有一排穿同款髒兮兮球衣的小隊員,舞蹈班也有好幾個可愛的小姑娘,大家都有朝夕相處的集體記憶,可為什麼偏偏是你們,成為了朋友? 我想是因為當初的認同。有了相似的三觀,就有了共同話題,有了最初的感情基礎。
  • 沈夢辰發文感慨,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這是要分手的前奏?
    沈夢辰發文感慨,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這是要分手的前奏?一轉眼的時間2020都接近了年尾了,然而這這一年中出現的事情這是真的不少,很多人都在今年翻車人設崩塌,也是有很多人在今年公布了自己的好消息。雖說是好消息,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變故。
  • 天秤座死心的表現 開始漸行漸遠
    漸行漸遠天秤座的友好,並不是親近,只是因為天秤座男生怕麻煩,所以給周圍人的示好。等天秤座男生完全放棄一段感情時,除了禮儀和歉意,你還能得到他的逐漸疏遠。天秤座並不會冷落你,但你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來,二人的生活之間,已經有了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 在漸行漸遠的生命面前,你我都是弱者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說什麼得意盡歡談什麼霸業宏圖在漸行漸遠的生命年前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家豈不是背孝忘親之行!咦!此謬論也!以其不知佛法之然及所以然者也!若海濤法師,誦《地藏經》救母,誠可謂大孝!及其落髮,化奉母之孝施諸眾生。試問,法師之行孝乎不孝乎!是知人言亦不足取法也!
  • 時間流逝,我與你漸行漸遠慢慢陌生
    但是,又有誰能一直在我們身邊呢,和朋友的分離也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慢慢地也會接受分開後的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