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託邦》:陰謀論者的狂歡

2020-11-26 騰訊網

亞馬遜原創劇《烏託邦》(Utopia)上周放出。其實本劇不算完全原創,是大熱英劇改編。

本片原版風評非常好,但是這個美版吧…從目前評論來看,很多原版劇迷都表示「改編得一坨shit」。

我沒看過原版,所以只能基於這次的美版來評論,我的看法是…這是我很長時間裡翻白眼翻最多的劇。

如果說在任何正常時候出這麼一部劇,最多覺得「這個設定有點扯啊」,在今年這種情況下,本劇真的…觀感會很奇怪。

更關鍵的是,無論怎樣的作品,無論背景漏洞怎麼大,至少主角視角要有自洽的邏輯,他/她做的不管好事壞事,都要符合性格特徵,也能配合他/她做事動機,但本劇主角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人沒法站她角度看問題。換句話說,這個主角實在是讓人喜歡不起來。

一個失敗的主角加上一個怪異的故事,本片整個觀感就是彆扭。

簡單來說,本劇說了一部可以「預知」未來的漫畫的故事。

一對年輕人在去世的叔叔家發現了一本看起來非常精緻的漫畫,想著賣出去賺一筆,就把漫畫的消息發到了網上。

一群已經關注這部罕見漫畫很多年的漫畫迷紛紛來求購,包括了主角團。

主角團包括了Wilson、Becky、Sam、Ian和Grant。這其中,Wilson是個萬事謹慎的陰謀論者,Grant則是個十來歲的小孩。

正在主角團為了買下漫畫商量怎麼籌錢的時候,一個秘密團隊出現在了漫展,把所有看過漫畫的相關人員統統殺掉,並且開始追殺主角團。

Wilson被殺手二人組折磨甚至挖眼,就在危機時刻,漫畫中的主角Jessica Hyde出現,救下了Wilson,和主角團其他人匯合,開始邊躲避追殺,邊試圖解開漫畫謎團。

這部劇最大的問題是,劇中殺人數量之大,底線之低,觀眾必須要和現實割裂開看,不然(正常人)會很難接受。但與此同時,本片看起來又極有現實感,這感覺好像就不大對了。

就本劇的劇情和角色設定而言,應該是非常漫畫化的,因為實在是偏離正常人認知水平太遠。

比如同樣亞馬遜的《黑袍糾察隊》(The Boys),觀眾看到Homelander雷射眼殺人不會有太多切身感受,但看到本片,雖然明知離現實同樣非常遠,但感受真是完全完全不同。

尤其是今年這種情況。

下面略有劇透。(但關鍵劇情都沒透,可以放心看)

本片的設定是這樣的。說很多年前美國為了打贏生物戰,召集了一群頂尖科學家研究病毒,結果其中有人動了自己的心思,研究出了一大堆致命病毒

這個被稱為兔子先生(Mr. Rabbit)的邪惡人物將病毒散播到了很多地方(一個關鍵年份2003年),並且創立了邪惡組織The Harvest。

漫畫中的Jessica Hyde正是畫出「預知未來」漫畫作者的女兒,Jessica一直期望通過漫畫來找到自己失蹤的父親,結果發現父親是在精神病院裡畫出的這些漫畫,並且已經死於大火中。

The Harvest的首領表面上是受到尊敬的Christie博士,擁有巨大的產業,整個故事就是圍繞美國多地爆發不明流感,兒童大批死亡,Christie博士強推完全沒有進行過合規實驗的疫苗的故事。

從第一季的故事來看,The Harvest組織極為龐大,成員被深度洗腦,甚至將小孩從小開始培養,養成不同的工具人,包括殺人不眨眼的殺手。

這個組織成員們的口頭禪是:你今天做了什麼讓你值得這個世界上的一席之地?

What have you done today to earn you a place in this crowded world?

Jessica在主角團的幫助下,看著漫畫慢慢開始回憶起了所謂的「父親」和「家」到底是什麼。

本劇應該是陰謀論集大成者,聚集起了一大堆常見的陰謀論。

比如人造的病毒、刻意安排的假屠殺、從小被培養成反社會者的兒童、人為造出社會事件的「演員」、製造輿論的秘密組織,等等等等。

所以其實本片好好弄,可能還蠻有意思的。(我猜原版就是)

就還蠻可惜的。

Jessica這個角色不止是反英雄的問題,作為主角缺陷太多了,哪怕很多類似經歷的主角都沒她的很多行為,關鍵這些行為邏輯上是有問題的。(看到第二集末大家就懂了)

其他角色稍微好點,但多少都有點怪怪的。

一些劇情轉折也過於牽強。

最後一段大反派和主角團的對話,說教味實在是太重了,並且反派的訴求又太太太太老套,簡直俗套到瘋。

當然,最大的敗筆是,如果真像本片裡這樣全美多地爆發未知病毒,且有已知未經檢驗但個案有效的疫苗兼解藥(這個就很扯),那麼美國人民真的會像本片裡這樣群情激奮上街求疫苗嗎?

看看現在的美國唄。

(而且今年這個現實狀況下,在本來就陰謀論漫天飛的情況下,這種「人造病毒」的陰謀論拍成電視劇,好像不大好吧...)

這部劇怎麼說呢,劇情上屬於那種忍不住會想看下去,想看看怎麼發展,然後設定上有可取之處,但與此同時角色又很糟糕,設定的漏洞又非常大,劇情發展不那麼自然。

原版據說非常經典,但兩季被砍,並且最終結束在一個大懸念出現的時候,所以原本劇迷對本片的感覺很複雜。可能有機會還是要去看看原版。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關注公眾號:樹影下的美劇

相關焦點

  • 《烏託邦》:假如有一部劇說所有疫情都是人為,你信這種陰謀論嗎
    《烏託邦》 Utopia這部劇陰謀論者應該很喜歡,歷史中的很多事件都有了解釋,《烏託邦》是一本神秘的漫畫書,作者出版了第一部分藏起了第二部分的手稿然後自殺了。生活中有很多陰謀論者或者被害妄想症
  • 張惠妹 烏託邦2.0 慶典世界巡迴演唱會-馬德裡
    2.0 慶典世界巡迴演唱會馬德裡站借你一場狂歡,唱盡二十年繁華        1996年,張惠妹發行了人生第一張專輯《姐妹》,正式出道。借你一場狂歡,唱盡二十年繁華       而此次,Vocal女王張惠妹為紀念出道20年再給自己下戰書,傾情打造了更具挑戰性的「烏託邦」演唱會豪華升級版——張惠妹「烏託邦2.0慶典」世界巡迴演唱會。
  • 張惠妹烏託邦世界巡迴演唱會終極狂歡 年底上海更燃
    今年12月29日、30日,「烏託邦世界巡迴演唱會」再度回到出發點上海梅賽德斯奔馳中心,並以豪華「終極狂歡版」為終點,給整個紀念巡迴畫下華美絢爛的最終篇章。  數十萬上海歌迷,將有機會和張惠妹一起回望她20年來在華語樂壇的音樂旅程,感受她為愛和夢想燃燒到最後一刻的勇氣,以及她對歌迷陪伴了20年的回饋與感恩。
  • 烏託邦女王阿妹平安夜廣州開唱 AG亞遊組團欣賞
    >   曾以「AMeiZING Live世界巡迴演唱會」創下單次巡演最多場次紀錄的張惠妹(a MEI),將於2016年12月展開全新的「烏託邦世界巡城演唱會
  • [文學]什麼是烏託邦?莫爾與《烏託邦》
    什麼是烏託邦?許多人對「烏託邦」這個詞並不陌生,也不乏有人將其和「理想天國」「空想世界」等詞語等同起來,並在某種程度上將其貶義化。實際上,相比一般意義上的「烏託邦」,其實這個詞更具有政治和歷史意義。」其實是就西文中「烏託邦社會主義」在漢語語境下的語義轉換。
  • 張惠妹「烏託邦2.0慶典」世界巡迴演唱會-杭州站
    (A MeiI烏託邦2.0慶典演唱會宣傳影片【歌迷版】)託馬斯·莫爾筆下的烏託邦,是一個美好的憧憬;傅天餘鏡頭下的烏託邦
  • 《海盜電臺》烏託邦之船
    整個船好似一個烏託邦,有音樂有酒有性等等,但最突出的是自由,這也更好的映射了時代。那個時代有什麼,反戰、毒品、民權、甘迺迪、馬丁路德等等,當時遊行集會運動盛行,自由更是一種嚮往,那時候的搖滾樂盛行也與時代相關。影片通過一個電臺一艘船一群人,表達了人對於自由的一張嚮往,在自由之下無論怎樣我們都可以保持心態的平和,對於這樣一種烏託邦的表述更像是那個時代人們民權運動的寫照。
  • 「張惠妹&烏託邦成都」攻略送上
    烏託邦 子民歡迎回到這場充滿愛與火辣偏執與黑暗的2.0「烏託邦」世界
  • 張惠妹臺北首演唱新歌 5月狂歡降臨上海
    張惠妹(a MEI)暌違3年再度登上臺北小巨蛋舞臺,全新《烏託邦世界巡城演唱會》從4月4日至15日連續舉辦10場,新專輯與全新巡演相輔相成、合力出擊,突破2億新臺幣造價的烏託邦舞臺機關重重,帶給歌迷驚喜連連,她頭戴高聳的紅色鹿角投是從天而降,女王氣勢十足,她隨後笑稱今天是日全蝕,剛好是烏託邦巡演首場,覺得很酷。
  • 何謂年輕人的"說唱烏託邦"?用Party精神對抗現實消磨
    或許,有這樣一個烏託邦在等你:白天平淡無奇的商業街,夜晚化身為糖果色、充滿童真、夢境般的狂歡派對;白天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夜晚在酒精與說唱節奏的催發下,放下了防備心與冷漠的社會面具,盡情釋放真我一面。今夏最受年輕人喜愛的說唱廠牌——W8VES(萬悟)廠牌全新單曲《Sometimes》就講述了這樣一個"說唱烏託邦"的故事。
  • 何謂年輕人的「說唱烏託邦」?用Party精神對抗現實消磨
    或許,有這樣一個烏託邦在等你:白天平淡無奇的商業街,夜晚化身為糖果色、充滿童真、夢境般的狂歡派對;白天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夜晚在酒精與說唱節奏的催發下,放下了防備心與冷漠的社會面具,盡情釋放真我一面。表達與真我,共同構建了出了年輕人的精神烏託邦。"音樂烏託邦"背後的生活方式其實,音樂自帶的社交功能由來已久。誕生於1969年的世界上第一場音樂節,伍德斯託克音樂節,就在3天時間內吸引了50萬嬉皮士聚集。回歸到現實中不難發現,音樂社交已經成為年輕人習慣的一種生活方式。
  • 烏託邦之夢
    關於烏託邦的空想人類從來就沒停止過,柏拉圖著名的《理想國》就是一種簡單的烏託邦式國度,「烏託邦」一詞則是來自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託馬斯莫爾的文學作品但是烏託邦的關鍵詞——例如完美、設計、遵從等等——從一開始就有著明顯的缺陷。巴森在《從黎明到衰落》中說:「烏託邦假定眾人時時心悅誠服於理性要求,但烏託邦之所以為空想式,關鍵正在於此。」簡單來說,我們所面對的是有著喜怒哀樂情緒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凡事通過測量計算,按部就班的機器。
  • 陰謀論易碎,陰謀論者難攻 丨心理雜貨鋪
    我們很難一個個去擊碎陰謀論,但卻可以了解陰謀論者和願意相信陰謀論的人,從根本上瓦解陰謀論。英國肯特大學的Douglas等人在2017年底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總結了陰謀論的幾種心理動機:認知動機(了解發生了什麼)、存在動機(尋求安全感、獲得控制感)以及社會動機(保持積極的自我及群體形象)。對周圍環境審時度勢、了解前因後果,是人類生存的本能。
  • 黑暗的烏託邦
    美麗烏託邦很多烏託邦的外貌都是這樣的,但是所有的烏託邦都是隱秘的黑暗。神木66町就有隱秘的黑暗,那就是清除不合格的兒童。 04渡邊早季發現了烏託邦背後的陰暗面。她選擇了接受。早季選擇接受,是因為她無力對抗這個烏託邦。但即便她有能力對抗,她也不知道還有什麼替代方案。町上不這樣做,又能怎麼辦呢?換上你,你又能想出什麼別的方案?就這樣吧,早季想。
  • 「烏託邦 2.0 」​妹神降臨 , 烏託邦的子民們, Are you ready?
    /歷經重生,再塑新輝煌/2016年11月19日,「烏託邦」世界巡城演唱會杭州站榮耀收官,正如「烏託邦」這個理想詞本身被賦予的循環上升含義,在經過一個月的系統升級後,去年12月16日正式更新為「張惠妹「烏託邦」2.0慶典 世界巡迴演唱會」。
  • 電影遊戲文化:烏託邦與反烏託邦
    烏託邦與反烏託邦的概念在近些年愈演愈烈。甚至對反烏託邦這個概念產生了一些歧義,有很多人開始將反烏託邦與反極權主義畫上了等號。下面的文章我會根據自己看的電影、玩的遊戲、讀的書,再結合自己的看法以及百科,為大家介紹一下烏託邦和反烏託邦。本人才疏學淺,如果有出錯的地方,希望大家在評論區中指出。
  • 《烏託邦》
    變態恐怖陰謀論時不時就爆頭的《烏託邦》(鏡頭畫面~超現實感),孰對孰錯難以定論,為了所謂拯救世界的目的採取變態殘忍的做法是瘋狂還是偉大,是應該贊同且協助還是應該拼命去阻止,世界觀遭到暴擊(比每次看完一集《黑鏡》後更難受)。好心疼瘦骨嶙峋的女主和她哥哥(剛開始看到女主老是想到微微)。還欠最後一集,暫時不想看完。
  • 殺馬特的烏託邦身體
    福柯在 1966 年的無線電演講中,將烏託邦還給了身體,更改了他之前將身體作為烏託邦反面的觀點。這次演講後來於 2009 年由 Nouvelles Editions Lignes 以文本形式出版,題為《烏託邦身體及異託邦》(Le corps utopique suivi de Les hétérotopies)。
  • 烏託邦、異託邦和惡託邦
    社會創新大家羅伯特·歐文,更盡一己之力試圖在現世建立烏託邦共同體。二百年來中外很多人都有過烏託邦夢想,並想付諸實現,不幸大抵失敗,至二十世紀更出現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人為災難,人們經歷的不是預言中的烏託邦而是它的反面,是烏託邦反向的惡託邦。
  • 烏託邦還剩下什麼
    在悲慟與希望交織的氛圍中,這些人物似乎即將消失在籠罩著這些城市烏託邦的迷霧之中,而這些城市烏託邦在建設時被視為進步的象徵。沒有實體的目擊者,他們成為一齣戲的演員,而戲的結局是不確定的。 「我們希望我們現在的文明能夠穩步地向某種烏託邦前進。一想到它可能會腐朽和崩潰,它所有的精神財富可能會不可挽回地丟失,我們就感到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