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寶雞市岐山縣雍川鎮南營村,天格外藍,放眼望去整個村莊綠樹成蔭。76歲的老人王存財正在曬麥子,見鎮衛生院院長李治兵和村衛生室醫生袁學利走來,老人立即熱情地迎上前,拉開了家常。
雍川鎮衛生院在全面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查體的同時,還經常入戶隨訪並傳授健康知識。
這是我省基層將健康扶貧工作與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有效結合的真實寫照。
衛生院院長的日誌本
6月24日10時許,岐山縣故郡鎮衛生院裡人流明顯超過日常門診量,原來這裡正在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院長李戰科對轄區內的貧困戶患者情況了如指掌:誰患有腦梗,誰有大骨節病,誰的高血壓藥快沒了……
李戰科有一個日誌本,到患者家進行入戶訪視、診療或健康宣教時,他將行動不便患者家庭的需求都記在日誌本裡,下次來時及時給捎來。
家住澇川村蘇家溝的71歲老人杜全生,2015年因腦血管病在岐山縣醫院住院治療,現長期口服藥物治療。李戰科在入戶走訪時得知老人飽受腰腿疼的折磨,此後他每次上山診療都會帶上設備,為老人免費進行康復理療,老人的腰腿疼得到了緩解。杜全生逢人便說:「黨和國家的政策就是好,讓我們這些貧困老人感到生活越來越幸福!」
「醫生每次來,都給我講一些健康知識。以前啥都不懂,現在知道咋樣生活更健康了。」岐山縣鳳鳴鎮堰河村孟亞娟說,「你看,這個是限鹽勺、這個是限油壺。我們現在做飯都嚴格控制鹽和油!」
記者在堰河村看到,村莊在綠色森林公園中,村道上還修建了健身步行道。家家戶戶都是水廁,其中920戶人家有820戶用上無害化衛生廁所。該村支部書記徐潤奎帶領他的團隊堅持「防治結合」,將健康知識傳播給轄區內所有群眾,切實為百姓構築起了一道健康的「防火牆」。
據悉,陝西紮實開展地方病防治三年專項行動以來,落實改水改廁、補碘等綜合防治措施,大力救治患者並提供隨訪管理服務。截至目前,累計救治各類患者6.32萬例,納入慢病管理7.6萬例。
家庭醫生幫他甩掉「藥罐子」
5月10日13時許,立夏後的晌午陽光正暖,驅散著大山深處的絲絲涼意。
平利縣老縣鎮鳳橋村農村淘寶服務站30平方米的貨架上,擺滿了富硒大米、鴿子蛋、土蜂蜜等當地特色農產品,貧困戶鄒定勇正在將紅薯幹裝包封袋,準備發給廣州的客戶。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好多訂單都推遲了。復工復產以後,訂單量一下子翻了幾倍。」清點貨物、封箱、搬運上車,鄒定勇用袖子擦了一把額頭的汗,高興地說。
30歲出頭的鄒定勇,從小到大,為了治療腿疾,已經成了「藥罐子」,口服的、外敷的,甚至一些民間偏方膏藥幾乎堆滿了他的床。為了照顧他,他的父母也沒法外出務工,醫藥費加上缺少收入,讓這個家庭陷入了貧困的泥潭。
「以前因為腿腳有毛病,我對生活和未來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啥都不會幹,啥也幹不好。」鄒定勇說,過去的他被鄉親們貼上了懶散、敗家、自暴自棄、牢騷滿腹的「標籤」。
2016年,鄒定勇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並籤約了家庭醫生。此後,家庭醫生隔三岔五就來送醫送藥,還宣講國家醫療費用報銷的好政策。鄒定勇說:「現在,我的腿腳方便了。這個服務站第一個月就讓我掙了1000多元。」
「在家庭醫生慢病籤約服務方面,陝西對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等4類疾病的貧困人口進行籤約服務,每年隨訪不少於4次;對患有腦血管病等6類慢病的貧困患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每年安排一次隨訪。目前,全省已累計籤約慢病患者63萬人。」省衛生健康委健康扶貧辦主任唐寶雲介紹。
如今,鄒定勇的農村淘寶服務站已經成了鄉親們帶貨出山的首選,服務站裡的牆上,貼著不少健康知識的宣傳海報,這裡也漸漸成了鄉親們交流疾病知識的健康服務站。
「家庭醫生確實好,看病也不用去城裡了。」15時35分,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七組村民何志地來到服務站送茶葉,他也是一個因病致貧的貧困戶。
「我有高血壓和冠心病,幾年前,縣中醫醫院的周媛媛醫生、老縣鎮衛生院的陳濤醫生,還有我們村的陳玉芳醫生跟我籤訂了《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協議》,服務好得很。我現在每天按時服用縣上免費發放的高血壓藥,掙錢都有心勁兒了。」何志地一邊說著,一邊搬起腳邊的兩箱茶葉。
如今在陝西,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制度實現整合,17種抗癌藥門診平均報銷比例達到60%。
村醫「雲平臺」上與專家「面對面」
「全省3萬多名村醫足不出戶就能聆聽健康扶貧的政策解讀和相關專家的『面對面』授課。」省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處處長單福海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省採用5G新技術,建成了陝西省遠程醫療雲平臺,開展健康扶貧政策及業務培訓,已經實現從省級到村級的全覆蓋。」
2019年12月的一天,寶雞市鳳縣平木鎮村民陳寶存突然意識不清、神志昏迷,情況十分緊急。平木鎮中心衛生院接診後,立即和鳳縣醫院通過遠程視頻會診平臺,聯合開展搶救,共同制定治療方案。一周後,患者陳寶存好轉出院。他感慨地說:「以前村上有人突發腦出血,得翻越70多公裡山路才能把病人送到縣醫院,往往走到半路病人就咽氣了。現在有了『雲醫生』,我們這樣的偏遠地區也能讓縣醫院的大夫看病,真是太方便了!」
我省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已經實現部分地區的遠程會診、遠程預約、遠程雙向轉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醫學教育等應用。安康市石泉縣、白河縣等地的網際網路遠程醫療系統已對接北京、上海等醫院的優質資源,還對接了江蘇健康扶貧對口幫扶醫院,在省內也連接了省、市、縣、鄉數百家醫療機構,讓偏遠貧困地區的群眾在家門口也享受到大型三甲醫院高質量、高水平的診療服務。
岐山縣鳳鳴鎮董家臺村貧困患者張根魚對記者說:「以前村裡人看病都要到縣醫院,現在縣醫院有的設備鎮衛生院也有,醫生水平也不差。我們大家有病就在鎮衛生院看。」
「現在,全省各鄉鎮衛生院用優質的服務和低廉的收費,吸引著患者在基層就診,群眾對政府推行的『送醫上門』讚不絕口。」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劉寶琴說,「不僅基層在做健康扶貧關口前移『控增量』的工作,省衛健委還聘請了150名專家,成立了8個健康細胞示範建設工作省級指導專家組,深入基層進行巡迴指導,助力貧困群眾拔掉『窮根』。」
自2017年開展健康扶貧工作以來,我省以「基本醫療有保障」為目標,健康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6月28日,全省因病致貧戶較此項工作開展前減少17.97萬戶,為陝西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陝西健康扶貧被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表揚為「健康扶貧工作表現突出地區」。在2019年全國健康扶貧工作會上,省衛生健康委作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的唯一代表作了經驗交流。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今年,全省還將推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水平等,使全省各縣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縣」的就醫格局,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記者 車喜韻 王國星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