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陝西全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紀實

2020-12-27 西部網

6月24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寶雞市岐山縣雍川鎮南營村,天格外藍,放眼望去整個村莊綠樹成蔭。76歲的老人王存財正在曬麥子,見鎮衛生院院長李治兵和村衛生室醫生袁學利走來,老人立即熱情地迎上前,拉開了家常。

雍川鎮衛生院在全面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查體的同時,還經常入戶隨訪並傳授健康知識。

這是我省基層將健康扶貧工作與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有效結合的真實寫照。

衛生院院長的日誌本

6月24日10時許,岐山縣故郡鎮衛生院裡人流明顯超過日常門診量,原來這裡正在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院長李戰科對轄區內的貧困戶患者情況了如指掌:誰患有腦梗,誰有大骨節病,誰的高血壓藥快沒了……

李戰科有一個日誌本,到患者家進行入戶訪視、診療或健康宣教時,他將行動不便患者家庭的需求都記在日誌本裡,下次來時及時給捎來。

家住澇川村蘇家溝的71歲老人杜全生,2015年因腦血管病在岐山縣醫院住院治療,現長期口服藥物治療。李戰科在入戶走訪時得知老人飽受腰腿疼的折磨,此後他每次上山診療都會帶上設備,為老人免費進行康復理療,老人的腰腿疼得到了緩解。杜全生逢人便說:「黨和國家的政策就是好,讓我們這些貧困老人感到生活越來越幸福!」

「醫生每次來,都給我講一些健康知識。以前啥都不懂,現在知道咋樣生活更健康了。」岐山縣鳳鳴鎮堰河村孟亞娟說,「你看,這個是限鹽勺、這個是限油壺。我們現在做飯都嚴格控制鹽和油!」

記者在堰河村看到,村莊在綠色森林公園中,村道上還修建了健身步行道。家家戶戶都是水廁,其中920戶人家有820戶用上無害化衛生廁所。該村支部書記徐潤奎帶領他的團隊堅持「防治結合」,將健康知識傳播給轄區內所有群眾,切實為百姓構築起了一道健康的「防火牆」。

據悉,陝西紮實開展地方病防治三年專項行動以來,落實改水改廁、補碘等綜合防治措施,大力救治患者並提供隨訪管理服務。截至目前,累計救治各類患者6.32萬例,納入慢病管理7.6萬例。

家庭醫生幫他甩掉「藥罐子」

5月10日13時許,立夏後的晌午陽光正暖,驅散著大山深處的絲絲涼意。

平利縣老縣鎮鳳橋村農村淘寶服務站30平方米的貨架上,擺滿了富硒大米、鴿子蛋、土蜂蜜等當地特色農產品,貧困戶鄒定勇正在將紅薯幹裝包封袋,準備發給廣州的客戶。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好多訂單都推遲了。復工復產以後,訂單量一下子翻了幾倍。」清點貨物、封箱、搬運上車,鄒定勇用袖子擦了一把額頭的汗,高興地說。

30歲出頭的鄒定勇,從小到大,為了治療腿疾,已經成了「藥罐子」,口服的、外敷的,甚至一些民間偏方膏藥幾乎堆滿了他的床。為了照顧他,他的父母也沒法外出務工,醫藥費加上缺少收入,讓這個家庭陷入了貧困的泥潭。

「以前因為腿腳有毛病,我對生活和未來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啥都不會幹,啥也幹不好。」鄒定勇說,過去的他被鄉親們貼上了懶散、敗家、自暴自棄、牢騷滿腹的「標籤」。

2016年,鄒定勇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並籤約了家庭醫生。此後,家庭醫生隔三岔五就來送醫送藥,還宣講國家醫療費用報銷的好政策。鄒定勇說:「現在,我的腿腳方便了。這個服務站第一個月就讓我掙了1000多元。」

「在家庭醫生慢病籤約服務方面,陝西對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等4類疾病的貧困人口進行籤約服務,每年隨訪不少於4次;對患有腦血管病等6類慢病的貧困患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每年安排一次隨訪。目前,全省已累計籤約慢病患者63萬人。」省衛生健康委健康扶貧辦主任唐寶雲介紹。

如今,鄒定勇的農村淘寶服務站已經成了鄉親們帶貨出山的首選,服務站裡的牆上,貼著不少健康知識的宣傳海報,這裡也漸漸成了鄉親們交流疾病知識的健康服務站。

「家庭醫生確實好,看病也不用去城裡了。」15時35分,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七組村民何志地來到服務站送茶葉,他也是一個因病致貧的貧困戶。

「我有高血壓和冠心病,幾年前,縣中醫醫院的周媛媛醫生、老縣鎮衛生院的陳濤醫生,還有我們村的陳玉芳醫生跟我籤訂了《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協議》,服務好得很。我現在每天按時服用縣上免費發放的高血壓藥,掙錢都有心勁兒了。」何志地一邊說著,一邊搬起腳邊的兩箱茶葉。

如今在陝西,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制度實現整合,17種抗癌藥門診平均報銷比例達到60%。

村醫「雲平臺」上與專家「面對面」

「全省3萬多名村醫足不出戶就能聆聽健康扶貧的政策解讀和相關專家的『面對面』授課。」省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處處長單福海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省採用5G新技術,建成了陝西省遠程醫療雲平臺,開展健康扶貧政策及業務培訓,已經實現從省級到村級的全覆蓋。」

2019年12月的一天,寶雞市鳳縣平木鎮村民陳寶存突然意識不清、神志昏迷,情況十分緊急。平木鎮中心衛生院接診後,立即和鳳縣醫院通過遠程視頻會診平臺,聯合開展搶救,共同制定治療方案。一周後,患者陳寶存好轉出院。他感慨地說:「以前村上有人突發腦出血,得翻越70多公裡山路才能把病人送到縣醫院,往往走到半路病人就咽氣了。現在有了『雲醫生』,我們這樣的偏遠地區也能讓縣醫院的大夫看病,真是太方便了!」

我省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已經實現部分地區的遠程會診、遠程預約、遠程雙向轉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醫學教育等應用。安康市石泉縣、白河縣等地的網際網路遠程醫療系統已對接北京、上海等醫院的優質資源,還對接了江蘇健康扶貧對口幫扶醫院,在省內也連接了省、市、縣、鄉數百家醫療機構,讓偏遠貧困地區的群眾在家門口也享受到大型三甲醫院高質量、高水平的診療服務。

岐山縣鳳鳴鎮董家臺村貧困患者張根魚對記者說:「以前村裡人看病都要到縣醫院,現在縣醫院有的設備鎮衛生院也有,醫生水平也不差。我們大家有病就在鎮衛生院看。」

「現在,全省各鄉鎮衛生院用優質的服務和低廉的收費,吸引著患者在基層就診,群眾對政府推行的『送醫上門』讚不絕口。」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劉寶琴說,「不僅基層在做健康扶貧關口前移『控增量』的工作,省衛健委還聘請了150名專家,成立了8個健康細胞示範建設工作省級指導專家組,深入基層進行巡迴指導,助力貧困群眾拔掉『窮根』。」

自2017年開展健康扶貧工作以來,我省以「基本醫療有保障」為目標,健康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6月28日,全省因病致貧戶較此項工作開展前減少17.97萬戶,為陝西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陝西健康扶貧被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表揚為「健康扶貧工作表現突出地區」。在2019年全國健康扶貧工作會上,省衛生健康委作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的唯一代表作了經驗交流。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今年,全省還將推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水平等,使全省各縣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縣」的就醫格局,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記者 車喜韻 王國星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陝西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我省全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
    >健康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6月28日全省因病致貧戶較此項工作開展前減少17.97萬戶為陝西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陝西健康扶貧被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表揚為「健康扶貧工作表現突出地區」在2019年全國健康扶貧工作會上省衛生健康委
  • 乳山市衛健局:推進醫共體建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好病」
    為改善這一現象,乳山市衛健局以建立緊密型醫共體為契機,對全市醫療衛生服務資源進行優化整合,積極探索讓群眾「看好病、少花錢、少生病、更健康」的新型衛生健康服務模式,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正在候診的村民劉大爺告訴記者:「以前到縣城醫院麻煩得很,去的時候要坐船換乘公交,到醫院還要排隊、掛號、就診,沒有一天時間根本瞧不上病!現在醫院專家經常過來坐診,我在家門口就能看病,方便多了!」83歲的張大媽說:「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病,來的專家水平也高、服務態度也好,有啥注意事項、怎麼吃藥、怎麼鍛鍊交待得可仔細了!」
  • 健康扶貧暖人心——市衛生健康委健康扶貧工作紀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遂寧市健康扶貧工作緊緊圍繞讓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未病先防」,按照「122334」工作路徑,走出了一條「健康扶貧」的好路子。截至目前,全市323個貧困村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化建設;衛生扶貧救助基金累計支出4583萬元,救助貧困人口3.3萬人次;完成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服務19萬餘人;2019年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費用個人支付為8%,較2014年下降近20個百分點。全市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得到改善,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 廣西健康扶貧工作成績單來了
    (三)落實分區分級疫情防控策略,統籌推進健康扶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嚴格執行分區分級疫情防控策略,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壓實健康扶貧攻堅責任,保持攻堅態勢,對標對表全面抓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 南沙醫療、教育組團式幫扶,助山裡百姓「看好病」、孩子「走出去」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南宣) 「感謝來自廣州的醫生,讓我在家門口就能手術,縮短了手術時間,現在腿不麻了、有力氣了,不用擔心癱瘓了。」11月13日,在貴州市黔南州貴定縣人民醫院,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馮康正在逐步恢復中。來自廣州市南沙區的骨科專家何軼健率領當地醫療團隊在7天前為馮康做了手術,並在當地首次實現了同類手術「零輸血」,手術時間比之前縮短一半。
  • 密雲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做骨折術後康復(附北大醫院專家出診安排)
    該康復項目的成功開展,填補了北大醫院密雲院區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的空白,密雲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健康服務。謝斌,副主任醫師,康復醫學碩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於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從事康復臨床工作二十餘年,在神經康復和骨科脊柱及疼痛康複方面有多年經驗,特別是腦血管病和周圍神經的康復以及頸腰痛的康復。
  • 科技部: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科技扶貧實踐已經證明...
    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科技部牢牢把握精準扶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深入實施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著力補齊貧困地區科技和人才兩大短板,創新部際協調、東西部科技扶貧協作、部省市縣科技管理部門四級聯動三項機制,充分展示貴在精準、重在產業、根在創新、要在合唱、恆在堅持五大特色,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精準脫貧之路。在具體工作中,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技扶貧大格局。
  • 西和:小小衛生室 撐起村民健康「保護傘」
    「現在的村衛生室真是太方便了,不用進城就能在家門口檢查身體,為我省了不少錢。」洛峪鎮喜集村82歲老人韓甫笑著對記者說。  為韓甫老人檢查身體的工具,是一部酷似平板電腦的健康一體機。這個健康一體機可是鄉村醫生手中的「掌中寶」,可診斷檢查血壓、血糖、心率、尿常規等13項健康指標。「有了健康一體機,群眾在村裡也能做日常檢查,而這些項目檢查都是免費的。」鄉村醫生何海豔告訴記者。  在日常用藥上為村民減負,也是健康扶貧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喜集村衛生室的中西藥房內,可以治療感冒發燒、跌打損傷、腸胃不適等症狀的西藥和中成藥一應俱全。
  • 「我們的扶貧故事」健康扶貧路上,我們做百姓的「守護神」|都勻市...
    「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因病返貧、因病致貧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都勻市多策共舉,打好健康扶貧「組合拳」,進一步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幾十年來,國家醫療衛生從無到有,醫療水平從低到高的發展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中一項重要工程,只有讓老百姓有謀生的身體素質,才能為脫貧奔小康墊下牢固的基石。
  • 福清:撐起健康保護傘 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好病」
    「以往找專家看病要跑到福州去,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了。」一直有關節疼痛的羅女士預約專家號後激動地說。據悉,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團隊在福清市醫院定期開展門診,讓福清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臨床診療服務。這是福清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合作模式給市民帶來的福利。
  • 「二級醫院」開到昌都百姓家門口
    原標題:「二級醫院」開到昌都百姓家門口   12月10日,西藏昌都市洛隆縣新榮鄉
  •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健康陝西行動的實施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健康陝西行動的實施意見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健康陝西行動,根據《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和《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健康陝西2030」規劃綱要〉的通知》(陝發〔2017
  • 麒麟區健康扶貧辦到沿江街道督戰健康扶貧工作
    5月27日,麒麟區健康扶貧辦組織扶貧專幹28人組成14支督戰組,對沿江街道健康扶貧「百日攻堅」開展情況進行「普查式」督戰。督戰組以問題為導向,深入貧困戶、基層醫療機構,不漏村、不漏戶,開展全方位「診斷」,制定科學「診療方案」,為沿江街道健康扶貧工作「把脈診斷」。
  • 屏山縣:主攻「四大方向」 築牢健康扶貧「網底」_扶貧開發_四川省...
    基本醫療有保障是健康扶貧的核心內容,基本目標是讓老百姓少生病,生病能看得起,切實防止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自脫貧攻堅以來,屏山縣在健康扶貧上主攻「四大方向」,努力切斷「貧困-疾病-貧困」的傳導路徑,從根本上遏制因病致貧返貧。
  • 「當旗手、做標杆」,用精品社區標準推進扶貧工作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諸城市密州街道大王門社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脫貧攻堅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以爭創精品社區為目標,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往深裡走、往細裡抓、往實裡落,鞏固提升脫貧質量,以一往無前的精氣神在脫貧攻堅工作上「當旗手,做標杆」。
  • 福清: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好病」
    「以往找專家看病要跑到福州去,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了。」一直有關節疼痛的羅女士預約專家號後激動地說。據悉,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團隊在福清市醫院定期開展門診,讓福清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臨床診療服務。這是福清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合作模式給市民帶來的福利。
  • 荊門全力推進「三專一平臺」建設 讓扶貧產品「觸手可及」
    12月22日,荊門市精準脫貧攻堅戰指揮部召開2020年第九次調度會,專題研究消費扶貧「三專一平臺」建設有關事宜。市委副書記李濤出席會議並講話,副市長梁早陽出席會議。
  • 冬病夏治三伏貼:弘揚中醫藥文化,助力健康陝西行動
    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簡稱「三伏貼」)具有操作簡便、適應症廣等特點,是群眾廣為接受的中醫藥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當下正值一年中最熱的農曆三伏天,也是適用「三伏貼」的最佳時機,全省各地醫療機構廣泛開展「三伏貼」服務,積極踐行健康陝西行動,弘揚中醫藥文化。
  • 健身房建到百姓家門口
    近日,記者從浙江省體育局了解到,截至12月20日,2020年浙江共新建百姓健身房1015家,實現了全省90個縣(市、區)全覆蓋,超額完成2020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中「新增百姓健身房1000個」的任務目標,在家門口享受低免、便捷、優質的室內健身服務成為浙江百姓實打實的體育福利。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開展健康扶貧
    健康扶貧路上的「北京溫度」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開展健康扶貧紀實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是惠及貧困群眾的民心工程。作為距離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最近的醫院,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借勢北京優勢醫療資源,通過規範慢性病篩查與管理,組織健康義診,開設專科門診,開展教學培訓等舉措,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以醫療扶貧、技術扶貧、人才扶貧等多種方式,持續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幫助更多貧困地區群眾實現了「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更好防病」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