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市北區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建立的「紅色合伙人」機制被央媒點讚啦!
希望能有更多的市場主體、社會組織成為「紅色合伙人」,聚合資源,耦合要素,形成生態。
如何才能讓基層治理
走進居民心坎裡?
如何才能讓基層治理
更具活力、更接地氣?
……
對許多城市而言
基層治理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面對一系列的痛點難點問題
市北區建立了「紅色合伙人」機制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成為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和發展的
有效模式
自從有了「紅色合伙人」,基層治理添了「黏性」!
光明日報關注
市北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01
堅持問題導向
引進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
如果您有共建共治意向,或者有好的項目、創意,都可以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把網格資源和應用場景全面開放,與您共同搭建網格共建平臺!
2020年4月,青島市北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通過本地媒體發出了一份特殊的「邀約函」,誠邀各大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成為「紅色合伙人」,以資金、人力、產品、信息數據、專業服務等參與社區網格建設和社會治理。
為何要發出這份「邀約函」?市北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張雷給出了答案:「市北區是青島的老城區,有100多萬人口,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新需求與基層服務的供給存著在一定的不匹配,如何解決這種不匹配?我們想到的就是以各級黨組織為核心,將轄區內外各類組織和資源統籌起來,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到基層服務和治理中來。」
「紅色合伙人」的思路來源於一扇小區單元防盜門。
今年年初,市北區大港街道普吉新區在疫情防控中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按防疫要求,居民樓單元門要關閉管理,但因年久失修,很多小區單元門已損壞,如果全部改造更換,大概需要200萬元的預算,不管對居民還是對政府,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錢從哪裡來?這個愁人的問題從網格逐級反映到了區裡。「能不能將企業和社會力量引入到社區建設中,解決行政投入不足的短板呢?」協調會上,有人提出了這個構想,工作人員嘗試著與幾家生產廠商對接溝通,最後與青島達闥雲端智能科技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由達闥投入實施人臉識別單元門改造,小區通過轉讓單元門面板廣告發布權、準許在小區內開設智能零售櫃等方式,讓企業能夠逐步收回投入成本和後期維護資金。這樣不但為小區居民解決了居住安全、生活便利的問題,也讓企業發現了市場機會,實現多贏。
「以各級黨組織為核心,通過開放資源場景,吸引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個人加入到社區建設服務和治理中來,這是我們建立『紅色合伙人』機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張雷說。
一石激起千層浪。「邀約函」的發出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截至目前,已有山東港口集團、青島交運集團、達闥雲端智能科技公司等17家單位接受邀約,與市北區籤訂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街道、社區也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引入「紅色合伙人」,全區目前已籤約330餘家。
02
釋放場景資源
提升基層黨建開放融合水平
這幾面牆白白這麼空著,能不能搞點牆畫活躍一下氣氛?
前段時間,在市北區遼寧路街道貯水山社區,80多歲的李樹元把自己的想法跟貯水山社區第三網格黨支部書記楊希崗一說,兩個人一拍即合。通過網格把這個議題報到社區,社區也非常贊成,並聯繫社區的「紅色合伙人」青島市少年宮和青島市建築設計院尋求具體的支持。兩家單位很爽快地答應安排設計師來為小區設計方案,組織師生來畫牆畫、美化樓院。李樹元也開心地說:「大院美,我的心裡更美!」
「『紅色合伙人』有嚴格的準入標準,最基本的要求是法人、自然人等無違法和不良徵信記錄;企業必須有良好商業信譽和繳納稅費的良好記錄。」市北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進中心主任範瑞江介紹說。
他們還出臺了市場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七條優惠政策,進一步增強組織黏性,讓企業、組織和個人在參與基層治理過程中實現價值。
受疫情影響,青島國美電器經營遭遇「寒冬」。二月底青島市出臺了助力企業復產復工的政策,市北區興隆路街道海雲社區第二網格黨建指導員王曉娟走進轄區內的國美電器了解情況。
「當時國美正在策劃促銷活動,為了幫助企業復產復工,我們想到了利用『黨群E家』平臺轉發企業活動信息。」王曉娟說,當時學生都在家上網課,平板電腦的需求很大,國美針對這種情況專門給予了優惠。不到半個月,銷售額就猛增到900多萬元;社區還幫助國美做了直播帶貨,當晚銷售額2000多萬元,在全國門店銷售排名第一。
「國美電器為社區建了咖啡吧,還組織了志願者隊伍,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志願服務。守望相助讓我們有了一家人的感覺。」王曉娟說。
「半年多來,已經有30餘家駐街單位成為我們的『紅色合伙人』,為基層黨建注入了新力量。」市北區大港街道黨工委書記孫煥江告訴記者,過去基層治理中也有吸收企業作為共建單位的做法,但大部分流於形式,沒有形成黏性,通過「紅色合伙人」機制,市民享受了安全舒適的優質服務,企業獲得了盈利需求、品牌效應和消費信息,而政府則實現了資源聚合和人心聚合,各取所需、互利共贏。
03
依託聯席會議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如何讓「紅色合伙人」更好地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市北區依託定期開展的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將「紅色合伙人」吸納為區、街道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並籤訂黨建合作承諾書,制定資源、需求、項目3張清單,通過聯席會議,解決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參與治理、發展生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居民對高速網絡有強烈需求,2020年5月,青島聯通在參加市北區大港街道黨建共建聯席會議時,與街道籤署了《城市基層黨建共駐共建》協議,雙方確定合作開展轄區內「千兆進社區,網絡大提速」工作,為疫情期間寬帶網絡助教助學、企業復工復產做好服務。
除了黨建聯席會議,市北區還以「黨群e家」信息化平臺為支撐,將「紅色合伙人」等市場主體納入平臺。截至目前,「黨群e家」這個平臺註冊用戶已經超過27萬,其中黨員72857人,居民186300人,企業代表12236個。
同時,「黨群e家」還打通了市北區城市綜合治理指揮平臺,形成數據共享、流程對接。群眾「吹哨」後,社區街道要第一時間進行資源匹配,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層層向上「吹哨」,如果問題到了區級層面還不能解決,也不能將問題打回,而是提報給市北區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領導頂格協調解決,形成完整的管理閉環。
「縱向看,我們貫通了『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鏈條,鍛造出強勁有力的動力主軸。」張雷說,「橫向看,我們又以各級黨組織為核心,通過『紅色合伙人』機制,吸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當然,『紅色合伙人』的準入、評價和退出等機制還在不斷完善中。」
「『紅色合伙人』突破了傳統思維模式,提升了城市基層黨建的開放融合水平。」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人文社科青島研究院院長方雷認為,這種創新也擴大了黨組織在新興領域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實現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營商環境的同頻共振和融合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
發現「分享」和「贊」了嗎,戳我看看吧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光明日報》點讚丨市北區廣納「紅色合伙人」,共繪治理同心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