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長批大學生宿舍像狗窩,記者調查本市大學宿舍情況同樣不樂觀
有女生一周不洗腳不洗襪子
「很多大學生的宿舍像狗窩一樣。」5月15日,浙江省長夏寶龍火了。
作為一省之長,言辭如此激烈尚屬罕見。記者日前也走訪了本市一些大學的學生宿舍,同樣也發現寢室存在髒、亂、差的現象,甚至有女生反映同宿舍學生一周不洗腳、不洗襪子。用一位宿管員的話說,「整棟宿舍樓百餘個學生寢室,沒有一個乾乾淨淨的」。
對此,目前不少高校都不同程度上將寢室衛生情況納入日常考核體系,寢室衛生達標率或經過宿舍管理中心審核已經成為班級評優,評獎學金,甚至申請公派留學的參考因素。
男生笑稱「確實像狗窩」
連日來,記者在我市多個高校隨宿管人員檢查學生寢室後發現,男女生寢室的衛生情況都不容樂觀。李阿姨是我市一所大學宿舍樓的管理員,她告訴記者,整棟樓裡有90多個寢室,住著近400名學生。對於寢室衛生,她頗為無奈的說:「不是床鋪不整,就是東西太亂,要不就是垃圾不倒。這麼多寢室沒有一個乾乾淨淨的。」
湯學雲就是這近400名學生中的一員,她在這所大學念大二。本周二中午午休時間,記者走進她的寢室看到,有兩個女孩正趴在桌子上吃飯,還有一個女孩正在晾衣服,水滴溼漉漉的淋了一地,寢室裡混雜著洗衣粉味和飯味。
這間6個人的寢室裡只有三張桌子,上面擺滿了化妝品、零食和剛剛上完課的教科書。桌子旁邊的書櫃裡每一層都塞滿了書,書櫃頂還被上鋪的女生當做了放雜物的「床頭櫃」。女生們的床鋪上隨意扔著著剛換下來的衣服和包包,靠牆的一側堆滿了小檯燈、捲紙、睫毛膏、眼線筆之類的雜物。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多個女生宿舍,情況大同小異。
「你不覺得寢室亂嗎?」記者不禁問道。「就這樣都比男生宿舍強,不信你去看看!」湯學雲強調著。
這個「90後」女孩沒說錯。記者隨後來到了旁邊樓的一個男生寢室「參觀」,迎接記者的寢室長叫常遠徵,是個乾淨、帥氣的男孩。剛一開門記者就聞到一股混雜著汗味、腳臭味和煙味的氣息。強忍著走進去,記者看到了一個「型男」的生活環境——
門邊的牆角原本是擺放垃圾筒的地方,現在垃圾直接在地上堆成了小山,馬上要溢出門外;鞋子和籃球堆在一起,桌面上的檯燈、書籍、杯子隨意擺著,幾臺電腦之間纏繞著網線、路由器、充電器,電腦旁摞著幾個一次性快餐盒,裡面還裝著不知道是哪天的剩飯……
「確實有點像狗窩。」這個從安徽老家來大連念了三年大學的男孩羞澀地笑著。
一場失敗的抗爭
「剛入校的時候能強點兒,保持一段時間,但最多半年就完了,屋裡基本進不去人了。」李阿姨告訴記者,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經歷了從乾淨利索到髒亂不堪的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有人選擇了抗爭,但更多的人選擇了放棄。
大一的時候,湯學雲的同學中有人因不講個人衛生引起周圍同學不滿而導致寢室矛盾,在輔導員的多次勸說調解下,那個女孩還是沒有改掉不講衛生的壞習慣,最終大家調換了寢室。
「那個女孩可以一周不洗腳、不洗襪子、不換衣服,床單一學期才換一次,後來大家實在受不了和她住一起,只能換寢室了。」湯學雲指出,像這樣極端的情況畢竟是極少數。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到因為收拾衛生發生大的不愉快,對於寢室和個人衛生我們有一個底線,接近這個底線時就會自覺收拾,否則就會產生矛盾」。當記者問湯學雲這個「底線」怎麼定義時,她笑道:「反正不會像網上說的『狗窩』那麼髒、亂、差」。
在回答「宿舍為何如此髒亂」的問題時,常遠徵開始了長達兩分鐘的辯解,用一段」抗爭歷史「來堅守著他並不強大的自尊。
「大一的時候寢室還比較乾淨,後來變得越來越差,作為寢室長我也試著改變,但沒有成功。」常遠徵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寢室住了6個人,其中兩個同學比較愛乾淨,還有兩個「還說得過去」,剩下兩個人很邋遢。但就是這最後兩個人毀了整個宿舍環境,也「傳染」了他們所有人。
「大一的時候,我們幾個愛乾淨的還經常打掃衛生,但那兩個邋遢的同學什麼都不幹。」常遠徵回憶說,為此他們沒少提醒,但效果並不明顯,「他倆也不聽,後來我們也懶得說了。」
記者注意到,每個寢室牆角都擺放著一個垃圾桶,唯獨常遠徵的寢室沒有。「垃圾桶被我扔了,因為原來有垃圾桶
的時候大家都懶得倒,本想扔了垃圾桶就能及時把垃圾清出去,但是沒想到現在他們直接扔地上了。」說這些話時,常遠徵的表情很尷尬。
隨著大學時光的流逝, 常遠徵們也一點點被傳染。「到了大三以後,學校要求不那麼嚴了,我們也漸漸懶得幹了。」他說,現在寢室基本沒人幹活,只有實在看不下去的時候才會有人站出來清理一次。
寢室變「狗窩」家長有責任
常遠徵所住的宿舍樓已經有十幾年歷史了,房間裡是最簡單的上下鋪,能儲物的空間除了幾個木板隔的一米見方的衣櫃和一個很小的立式書櫃外,就是床底的空隙。而記者看到,這些地方早已塞滿了各種東西。
「這個是我的床,六個人裡最乾淨的吧?」,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一張還算整齊的床鋪周圍拉了一圈繩子,上面掛滿了襯衣、T恤、牛仔褲,甚至還有內褲和襪子。
「沒辦法,寢室小,柜子也小,我們的衣服都塞不下,冬天穿的都打包放床底下了,繩子上掛的都是這一
周要穿的衣服。」常遠徵說,「這樣掛起來穿的時候方便找,不用再翻柜子,因為柜子一打開裡面的衣服都會溢出來,很麻煩的。」
環顧這間寢室,每張床幾乎都被這些衣服改造成了「水簾洞」,男孩們每天上下床都要從衣服簾裡鑽進鑽出。
「一屆不如一屆。」擔任13年宿舍管理員的李阿姨說起寢室衛生不停地搖頭,「現在剛入校的孩子什麼都不會幹,有的小男孩連洗衣機都不會用,好不容易教會了,又拎袋洗衣粉來找我,說『阿姨,這個洗衣粉什麼時候放,放多少合適?』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李阿姨告訴記者,有的孩子懶得洗襪子,穿髒了就扔,家長就一打一打給買,外地的還給郵過來。「學生宿舍邋遢,一些家長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學院只有三個輔導員,要管幾百個學生,工作非常忙,再抓寢室衛生的話就力不從心,現在只好睜隻眼閉隻眼。」採訪中,在本市一所大學擔任宿舍管理中心副主任的何麗梅無奈地表示,很多學校在寢室管理過程中有一個原則——安全第一,衛生第二。
「對於涉及學生安全的違規用電等處理的很嚴厲,衛生方面則主要以教育引導為主。」她承認此舉收效甚微。
對此,大連大學建築工程學院主要負責學生工作的副院長張紅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90後,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較差,更強調個人空間,集體觀念較弱,「有些學生認為床鋪是否整潔、物品擺放有序與否是自己的事,與寢室的其他同
學無關。有些同學比較懶散、隨意,覺得寢室屬於個人空間,因此非常牴觸學校的相關檢查和衛生要求,不願意受約束,不服從管理。
各種考核評比倒逼學生自律
記者了解到,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自律意識,目前不少學校都不同程度上將學生寢室衛生情況納入日常考核體系,寢室衛生達標率或經過宿舍管理中心審核已經成為班級評優,評獎學金,甚至申請公派留學的參考因素。
「不是說因為宿舍不整潔,我們就會毀了一個學生的前途,但衛生搞不好會減少一些印象分,因此學生們普遍都開始重視起來。」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新聞系教研室主任張衛家說。
在大連大學宿舍管理中心的網頁上,每周各個學院都會上傳「一周衛生檢查結果」匯總,供大家評比。記者看到,該校旅遊學院連續幾周都沒有出現衛生不達標寢室,成為眾多學生中的「另類」。
對此,該校宿舍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主要原因是學院把寢室衛生達標率和學生實習分配直接掛鈎,學院的旅遊和酒店管理兩個專業都有一年左右的實習期,衛生搞不好的學生就不能分配到好的實習單位,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就業。
這位負責人認為,這個學院的經驗值得廣泛推廣,把寢室衛生與學生的學習、工作緊密銜接起來,有一個制約作用,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們可能用四年的時間管束孩子的自律能力,但這些管束可能會使他們終生受益。」他說,「這樣比較來看,我們做幾年『惡人』也值得。」
記者王磊 實習生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