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近期,《進擊的巨人》作者諫山創接受電視專訪表示,《進擊的巨人》漫畫已經到了最終章的後期,距離完結也不遠了,大概剩下的進度也就只剩下5%左右。並且還打趣道,等到完結後想要繪製一部「黑色喜劇」的漫畫,不過相比漫畫而言,他似乎更想要開一家三溫暖店。這個消息,讓粉絲們又是驚喜又是不安的,就是很想知道後續,又想一直把故事看下去的心態。不過,本篇只是想淺談一下這部作品。
話不多說,先來說說最終季的PV
5月底,官方大大公布了最終季的海報與宣傳片,和之前的風格一致,依然讓人熱血沸騰。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新人物和新巨人紛紛登場,艾倫和萊納也終於再一次聯手合作,大家對於兵長的戰鬥力表示一致認可。預計是2020年秋季在NHK綜合臺播出,但是否會延期等問題,只能等待官方的後續消息。
如何評價《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披著玄幻外皮的真實世界
《進擊的巨人》是近年來不可忽略的一部動畫巨製。大家都對作者打造的這個令人震撼的巨人世界,嘆為觀止,而且這個世界也並不是懸空架構的科幻,對人類歷史和社會有著深刻的隱喻。回顧《進擊的巨人》,發現整部都是對自由主義的探討。主人公艾倫渴望去到牆外,看一看大海的模樣;埃爾文團長,為了理想,全力以赴;利威爾等調查兵團的人,都是最為普通的人,來詮釋人類對自由意志的嚮往,但是擋在他們前面的只是最高的牆壁嗎,是執政者的謊言嗎,是巨人的恐怖嗎,不,都不是,而是這個強大的理性秩序。
從理性秩序這一方面來說,最理智的選擇,就是一個牆內人放棄對自由的嚮往,安安穩穩地在謊言裡度過一生。這樣,不僅可以免於對死亡的恐懼,還能避免自己過早的死亡。這也就是為何王家建立的國度,要有著堅立的高牆,清洗臣民的記憶。這是對理性的判斷,為統治和秩序服務。不得不說,《進擊的巨人》是一部有文學價值的漫畫,表達了現代社會的價值衝突。以未來寫當下,隱喻現實世界,衝突與矛盾,揭示人類在追尋自由的過程中所要面臨的殘酷。
人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改變
在第一季艾倫的目標是殺死所有的巨人,拯救世界,發現自己擁有巨人之力,受到大多數人的異樣眼光,接著又發現自己的父親正是打破牆內和平秩序的人,隨著知道的越多,艾倫已經不再是個單純擁有著簡單願望的人,背負的東西越來越重,不斷地束縛他,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不僅是主人公,在《進擊的巨人》裡,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正義與邪惡,所以不存在什麼,洗白與黑化。他們有著自己的處事風格,有著自己的成長環境,有著對世界不同的認知。
作者敘述也是相當有技巧的的,線性敘述,加入了大量插敘、倒敘,埋下大量伏筆,總是給讀者帶來出乎意料的東西。雖說主人公是艾倫,是個與其他人不太一樣的人。但是並沒有把他神化,英雄主義。他與在戰爭中犧牲的無名之輩,普通人一樣,只能說特別人備受關注。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進擊的巨人》宣傳戰爭,其實我覺得,利用戰爭的殘酷與荒謬來反作用表達,欲望,自私是魔鬼。每個人臨死的一剎,都會表達出恐懼,這是本能。面對人性最直觀的的反應,這是個反戰的創作。
不論是一部多麼優秀的作品,都會有反聲。因此,《進擊的巨人》大家沒必要過於偏激。有喜歡的人物,有喜歡的劇情就夠了,有時候沒必要想的那麼複雜,不是嗎?對於,《進擊的巨人》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