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思考品牌時,最常想到的就是如何差異化競品(Differentiation)。但在現今金魚腦的時代,除了提出具差異化的品牌主張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設計一個具有獨特性的品牌(Distinctiveness)。
當人們的記憶越來越短缺,實在很難記得你說過了什麼話(What to say),反而留下印象的是這個品牌給人什麼感覺(How to feel)。就像走進迪士尼樂園,你感受到的是歡樂,你看到每一個到迪士尼的人們臉上都充滿了笑臉。如果提到蘋果品牌,你想到創辦人 Steve Jobs 的完美堅持,帶給人們簡單設計好用的系列產品。
所謂的品牌獨特性,不只是單向地闡述品牌觀點,是立體化打造品牌的個性及體驗。怎樣讓品牌感覺與眾不同?什麼個性是品牌可以擁有的?如何持續且一致性地讓消費者感受?就像約會一樣,不能只是甜言蜜語,必須付諸行動,設計體驗,營造前後一致的個性。
在此提出三大面向,協助大家思考如何在打造獨特性品牌之時,能夠更深入地規劃與設計。
一、跳脫品類準則的品牌個性每個品類都有自己的準則(Category Code),過去品牌行銷者習慣追隨準則,例如披薩一定要一群人群聚,一定要拉絲慶祝,深怕少了品類相關性,但久而久之,你會覺得怎麼每個品牌的廣告都很像?就像每個威士忌的廣告都是男人之間的對話,都在談酒廠的工藝跟過桶技術。
要打造一個獨特性品牌,應該跳脫品類準則。好好想一想,什麼是品類常見的陳腔濫調,什麼是自以為的品類必要元素?能否脫離這些視覺表現,或是和常見的品牌調性做區隔?
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ways)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美國多數航空公司為了展現品牌的安全性,選擇以穩健的藍色系展現廣告,或是飛機遨遊在藍色天空的畫面,維珍航空背道而馳,就如創辦人Richard Branson不羈愛冒險的個性,將品牌形塑成性感的夜店風,機艙內打的是紫色光,空服員都像是夜店服務員一樣性感,即便機票總是比其他航空貴,也讓人很想一探究竟,體驗完全不同的飛行享受。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NPc3amANo
二、符合品牌主張的品牌體驗
過去做品牌梳理的時候,多停留在品牌主張,提出一個動人的觀點,和競爭品牌做區隔。當資訊越來越爆炸,如何將品牌主張立體化,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這樣的主張,人們在消費者歷程能否感受同等的品牌體驗?想像你走入一個品牌空間裡,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摸到什麼?嘗到什麼?試著從五感體驗思考,到底要給消費者什麼感覺?
經典案例不得不提到星巴克,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品牌主張「不只是咖啡」(It's not just coffee),但他的品牌體驗完全展演這個主張,打造人們家裡及工作場所以外的第三空間。走進星巴克,從店員親切的服務,在杯子上畫笑臉的問候,到無憂無慮坐在星巴克看雜誌、與朋友交談,讓你徹底沉浸在不只是咖啡的氣氛裡,打造讓人嚮往的品牌體驗。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
同時越來越多品牌思考,如何創造融入消費者生活的品牌體驗。就像 Nike 不只是運動品牌,他從 Nike+ 開始設計不同的 APP,幫助喜歡運動的人記錄跑步或健身數據,除了教練般的角色給予建議,亦可在其中連結相同興趣的朋友。
三、消費者沒有過的品牌場景
當傳播的主導權,從品牌轉向到消費者,我們得思考創造什麼樣的場景,是消費者沒有過的體驗,他們會覺得驚豔,想要分享。
有些品牌不擁有自己的實體通路,較難在消費者歷程創造品牌體驗。但從消費者角度思考,使用產品的場景是什麼?日常什麼時候會想要這個產品?甚或從相關場景結合不相關的日常洞察,打造不相關的相關品牌場景,更能讓人出乎意料。
例如潘婷推出「分手沙龍」的空間,凡失戀的人都可以到這裡,從頭迎接更美的自己。洗頭看似很日常的行為,但有一種場景,我們會特別期待有全新的髮型展現,那就是失戀的時候,告別千頭萬緒的思念,重新擁有美好的新開始,讓品牌打造了消費者沒有過的全新場景。
或像是漢堡王,觀察到大多數的人都覺得今年很煎熬,希望2020年趕快過去,因此推出「七月的聖誕節」(Christmas in July),將漢堡王店頭放上聖誕節的裝飾,吸引人們前往,重新感受到生活裡的希望。這都是從消費者洞察裡,建立出乎意料的品牌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YCTM5kjoM
品牌要如何有獨特性?絕對不能只是說說而已,必須擁有跳脫準則的品牌個性,創造符合主張的品牌體驗,以及消費者從未有過的品牌場景,一步步更深入地規劃,立體化設計品牌的方方面面,才能對抗人類金魚腦,在深層的海馬回留下難忘的印象。
現任臺灣奧美策略規劃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