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前幾年,每年電影院都會有幾部好看的動畫片,算是「合家歡」型的,大人孩子看了都愛。
可今年實在特殊,且不說電影院關了許久,即便重開了,比較出挑的動畫電影也找不出一兩部。
那咱們就自己挑一些經典的來給娃看吧!
在一眾動畫電影裡,我還是特別青睞那些由繪本改編的電影。
畢竟,要是之前帶著娃讀過繪本,再來看銀幕上的角色和故事,娃會覺得又興奮又親切。
而且,能被改編成動畫電影,一般原著繪本都特別經典,內容上也特別有保障。
今天我來推薦 12 部根據繪本改編的動畫電影,為咱這寒冷冬日裡的親子時光加一點暖意。
我可以拍著胸脯保證,每一個小吃貨都抵擋不了這麼好玩的故事。
電影的原版繪本是我和女兒都非常愛的,每次讀都特別快樂。
在吧唧吧唧鎮,天上下的不是雨和雪,而是各種各樣的好吃的。
早上下牛奶、中午下夾著法蘭克福香腸的麵包、晚上下羊排雨。
每次我和女兒都一起跟著書裡的故事做夢。
我說我想下個火鍋雨,女兒說她想下個麵條雨,然後倆人笑作一團。
而電影版,除了保留了繪本原作富有想像力的情節之外,還增加了畫面的飽和度。
糖果彩虹果凍城堡,冰激凌派對,一不小心就把人看餓了。
既有創意,又有溫情,而且笑點密集。
看這部片子,簡直就是一個吃貨圓夢的過程。
改編自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永遠永遠愛你》
如果說宮西達也創作了史上最溫情的恐龍故事,那劇場版就創造了史上最萌的恐龍。
電影的前半部分基本上是《永遠永遠愛你》的情節。
溫柔的慈母龍媽媽,總是找不到自我的小霸王龍哈特。
還有總是很照顧他,和他一起玩的兄弟萊特。
他們之間有著深深的感情和羈絆。
而後半部分的劇情,則巧妙的和《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銜接。
萌化人心的「很好吃」小甲龍的出現,讓哈特逐漸學會了愛與被愛。
結尾特別感人,狠狠賺了我許多許多眼淚。
儘管恐龍主題的片子都少不了兇殘的廝殺,但這部給娃看完全不用擔心。
電影中那些搏鬥的場面都被處理的很柔和。
蘇斯博士的一眾繪本裡,最容易讓人愛上的就是這一本。
故事高潮迭起,語言富有韻律感,還隱藏著深深的隱喻。
當然,小娃可能讀得比較淺白,但是書中對於生命平等和保護弱小的呼籲,讓娃從小就了解,一點都不為過。
電影版的情節在原作的基礎上有一些擴展,顯得更加飽滿,又好看又感人。
花上有一粒灰塵,灰塵裡有一個世界。
在只有小象霍頓能看到的灰塵世界裡,那些渺小的人兒,依然有著自己的存在價值。
就像那一聲聲微弱的呼喊,都在提醒著我們:
人人生來平等,皆值得被看見。
說起來,如果你和娃初看原著繪本《愛花的牛》,可能會覺得既普通又不起眼。
因為它的插畫是樸素的黑白,故事雖有深意,但孩子卻很難讀懂。
但其實,這本繪本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非常顛覆和離經叛道的。
所以,第一次看動畫電影版,還是覺得挺驚喜的。
一個原本沒什麼波瀾的故事,竟然被改編得充滿冒險、熱熱鬧鬧。
「心有猛牛,細嗅薔薇。」
這隻史上最壯大黑牛費爾迪南,是一眾好鬥公牛的異類,因為比起鬥牛,他更喜歡花。
當孩子執意要走一條不同尋常的路,當孩子在人群裡看起來和別人不那麼一樣,我們做父母的能不能支持、能不能淡定?
如何教會孩子做自己,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看完這部動畫電影,也許我們心中會有答案。
湯米·溫格爾的作品,都有著淡淡的詩意。
這部動畫電影也是如此。
和書中一樣,月亮被刻畫成一個軟白的胖子,搭乘著彗星順風車到地球一遊。
卻沒成想,本就孤獨的自己依然遊了個寂寞。
地球上的人以為這個一團白白的不明物要搞侵略,卻不曉得月亮只是想要盡情地舞蹈一次。
整部片子,都在講包容和理解,同時也在講孤獨。
你也可以從陰晴圓缺這個點切入,用浪漫的故事為孩子做一場有關月亮的科普。
整部片子沒有太大的波折,略平淡,想看出個門道可能需要孩子大一點年齡才能更好的理解。
時長:100 分鐘 / 年齡:5 歲+
改編自繪本:《極地特快》
繪本作者克裡斯·范·奧爾斯伯格,是電影改編大戶。
除了這本《極地特快》,還有特別知名的那本《勇敢者的遊戲》也曾被搬上銀幕。
而《極地特快》幾乎是每個聖誕節我們都要帶著娃重溫的動畫電影。
因為它很好的回答了「要不要讓孩子相信有聖誕老人的存在」這個問題。
看著書中北極城裡擠滿了紅帽子矮人的畫面,在大銀幕上被刻畫出來,還是有點小震撼的。
其實,聖誕老人什麼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留住孩子心底的美好和夢。
因為心底的那顆銀鈴,永遠為相信的人而存在。
又一個電影改編大戶,而且是出手不凡的那種。
奧利弗·傑夫斯的繪本,哪一本不是拿獎拿到手軟。
這部改編後的動畫短片《遠在天邊》,更是拿下了「第 88 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在內的 70 多項國際大獎。
關鍵是,孩子、大人看了都愛得不行!
色彩、造型,哪一個都深得人心。
那個帶著帽子穿條紋衫的小男孩,和呆萌小企鵝的真摯友誼,淚點滿滿。
這一部絕對是治癒系,而且還不到半小時的時長,小年齡的娃看著也無壓力。
這個作者還有一部繪本《我們在這裡:一位父親的地球生活筆記》。
也被改編成了動畫短片《我們在這裡:生活在地球上的注意事項》。
時長:82 分鐘 / 年齡:4 歲+
改編自繪本:《小火車頭做到了》
這部電影很少被人注意到。
其實我覺得,在眾多動畫電影中,這一部還算是低齡向。
這部的繪本版是特別經典的交通工具類故事,許多愛車的娃都曾經讀過。
電影拍得也特別有趣,擬人化的火車,在一起做著各種各樣的任務,情節讓人不由的想起了「託馬斯小火車」。
「我可以做到!」
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這句話,告訴孩子在困難面前,如何用自信與樂觀,善良與勇敢去化解、去翻越。
2010 年安錫動畫影展,最佳短片獎和第 83 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繪本和動畫,都不長。
但我覺得,大孩子,甚至是成人才能懂其中的韻味。
搜了下,貌似原著繪本已經不太好買到了。
不過陳志勇的其他作品,比如《緋紅樹》、《夏天守則》倒是還比較暢銷。
可說句實話,要想看懂陳志勇,真的需要年齡。
在《失物招領》短片裡,有著荒誕又光怪陸離的世界。
裡面住滿了被小孩子異常寶貝,卻在成人之後被丟棄的物品。
預示著童真,也預示著屬於孩童獨有的幻想。
整部片子都透著失去之後的孤獨與傷感。
如此經典的繪本,想必沒有哪個娃沒讀過吧?
動畫短片版,也非常尊重原著,被喻為 BBC 版的「狐假虎威」。
動畫版的造型特別萌,在和娃讀完繪本版之後,再看一遍動畫,會有意想不到的拓展和收穫。
同系列的《咕嚕牛小妞妞》也被改編成動畫短片《咕嚕牛寶寶》。
此外,唐納森的另一部作品《女巫掃帚排排坐》也有動畫版。
喜歡這個作者的娃,別錯過這幾部片子。
搜了下原著繪本,貴州教育出版社那版貌似已經絕版了。
後來出的這一版,其實是根據電影版重新畫的。
原著那種低飽和度的水彩風,和電影版還不太一樣。
當然,兩種是各有各的好。
故事情節還是很尊重原著的,講了一隻熊和一隻鼠的友誼,因為牙齒而相遇,又一起經歷了許多困難,彼此幫助的故事。
看完後,不由得感覺心裡那塊硬硬的東西,化了。
許多娃都對這隻頑皮小猴子不陌生。
女兒小時候也曾喜歡了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系列的繪本故事。
電影版講述了小猴子喬治的城市歷險記。
和書裡的形象一樣,它會時不時地闖禍,之後又會沒心沒肺地笑。
在他身邊的人,也不自覺被他的快樂所感染,這樣子簡直像極了我們的孩子。
相信我,你和娃的情緒也一定會跟著影片中,喬治與 Ted 的分分合合而起起落落。
時而心酸,時而喜悅,時而感動。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推薦的 12 部動畫電影。
文中標註的年齡僅供參考。
因為大部分電影時間都比較長,考慮到用眼,所以標註的年齡基本上都是三歲起步。
即便是 4、5 歲的娃,也要遵守用眼時間,最好分兩三次把一部電影看完。
況且,被改編成動畫電影之後,情節可能都比繪本原著要更加豐富、複雜。
所以,娃的年齡大一點,理解起來也更容易些。
進了 12 月就進入了聖誕月,再加上即將來臨的新年,最合適用閒適、輕鬆的心情,迎來送往。
冬日裡,切幾片橙子,剝幾顆慄子,沏一壺熱騰騰的檸檬水,和娃一起依偎在沙發上,蓋著毯子,追著動畫,想想都覺得愜意。
樹媽說:
我給大家整理好了部分資源,大家可以掃下方二維碼,進入公眾號,左下角對話框回復「動畫」,就可以獲取啦!大家掃碼進入公眾號後臺
在對話框回覆:動畫 即可獲取!
文章之後,還有件事情要跟大家說一下,咱們開通視頻號啦。
好多媽媽提過沒時間看文章,後續我會在這裡,用短視頻的形式,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經驗……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就能關注,歡迎來坐坐!
掃碼關注「成長樹」
▼
作者簡介:林小暖bella,香港浸會大學碩士,前資深媒體人。專注中西教育、親子閱讀、旅行遊玩、兒童心理、自我成長、好物評測、品質生活等話題。公眾號:askbabysleep
大家好,我是小樹媽媽,愛閱讀、愛分享、更愛家裡的兩個娃。創辦成長樹這個平臺6年了,收穫了200多萬媽媽的關注,現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寶爸寶媽,每天為大家提供原創育兒好文、精選好物、有聲繪本,累計發布了300多篇原創文章。如果你家也有3-12歲的娃,那咱們就算相見恨晚,現在關注,小樹媽媽還有見面禮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