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馬勒:再見美國,再見記憶,再見.

2021-03-02 深焦DeepFocus

《影痴》雜誌:那些孩子全是非職業演員,你會和他們進行大量的排練嗎?


馬勒:一旦我們把演員定下來,大概在開拍前一個月左右,我們就會定期見面,一起讀劇本、討論劇情,並讓他們彼此之間熟悉起來。然後我們會在關鍵的外景地排練五天,那裡是所有孩子的教室,接下來,我們會在院子裡再進行一些排練,讓他們熟悉攝影機。除了我不會看著他們之外,我們表現得就像是正在進行攝製一樣。攝影師會看著他們。他們也在看著我們。我們差不多是在相互熟悉,他們漸漸地去習慣陌生的電影攝製過程。

這是個非常緩慢並不斷重複的過程,而且,坦白地說,這對小孩子來說非常無聊,甚至對成人來說也挺無趣,所以和小孩一起工作時,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於保持他們的興趣或逗他們開心,以保持他們的耐性。通常,他們在早上會很棒,午餐之後,他們分給你一兩個小時,然後他們就疲倦了,這十分正常,因為拍電影需要極其專注,這個要求對小孩來說是很苛刻的。

《影痴》雜誌:你會更多地把比較難的戲安排在拍攝前期嗎?


馬勒:不總能那樣安排。《再見,孩子們》中,最重要的一場戲是當秘密警察來到教室時,朱利安似乎用一個表情出賣了朋友。那是在第一周拍攝的鏡頭,因為第一周的拍攝跟那個特殊的教室相關。這對我來說沒問題,因為我們曾經排練過,但我發現最好在拍攝中期去完成最困難的戲,因為那時候他們真的都處於巔峰狀態。到最後,他們有時也會變成演員。他們想要知道的更多,他們習慣了攝影機,並且他們變得過於早熟。所有人,尤其是小孩,跟你保持一種比較鬆散的關係時是最好的,但同時他們也確實會保持專注。最後會變得更困難,因為他們跟劇組變得太熟,這一切變得就像是個遊戲。最後一周的拍攝對我來說是個噩夢,因為一切都在玩笑之中持續著,很難讓它保持一致。

《影痴》雜誌:你曾經解釋過,就風格而言,你試圖去達到一種客觀的方式,因為你害怕影片會變得過於感傷。


馬勒:我很害怕那一點,因為一個故事可以很輕易地變得感傷。我幾乎需要去和自己鬥爭。我覺得我的電影並不感傷,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它是如此地貼近我自己,我確實需要控制住。

《影痴》雜誌:這是你等了三十年才去拍這部電影的原因嗎?


馬勒:這與對影片風格的選擇有關你知道,我本可以選擇那些更加甜美可愛的孩子,而且我必須仔細地進行拍攝和剪輯。就像我們都知道的那樣,電影是一種頗具操縱性的媒介,尤其是在這個城市。如果你對這一媒介稍有了解的話,就會知道運用音樂、特寫,或是通過給一個特寫鏡頭再多兩秒的時間來操縱觀眾是多麼容易。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巴甫洛夫式(Pavlovian)的媒介,你幾乎可以精確地獲得任何你想要的反應。我試著去避免這種廉價的操縱,從更高的層面上來打動觀眾,即不去強迫他們,而是去信任他們,讓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認為《再見,孩子們》的效果來自於它的克制。這就是為何好像大家都覺得結局令人十分悲痛,因為它所有的東西都被克制住。但這也是一種建構,其效果顯現在博內被帶走,並且朱利安知道他再也不會見到他的那一刻。這裡有一個瞬間是純粹的情感,它在我心中保存了四十多年。我希望故事可以慢慢地發展到那一瞬間,然後再遠離之前的一切,這樣就能讓人們釋放他們的感情。

《影痴》雜誌:你認為表演的成功取決於對演員的挑選嗎?

馬勒:是的,通常都是這樣。從整體而言,《再見,孩子們》是我挑得最好的一次,因為我們挑得非常仔細,而且他們大多數都是非職業演員。甚至影片中一半的成年人也都不是專業演員。

我曾和許多很棒的演員多次合作,而且我經常會為某些演員寫他們的角色,比如說米歇爾·皮寇利(Michel Piccoli),我很喜歡跟他一起工作。但作為一個看著人們在攝像機前工作的導演,最棒的經歷是和《拉布孔·呂西安》中那個十七歲的男孩合作的那次。在拍那部電影之前,他在森林中工作,是一個伐木工,從來沒有看過電影。他對這項媒介一無所知,真的有點像是一個野蠻人。但他呈現出了我所看到過的最有趣的表演。他與我所寫的人物非常貼近,但他也賦予了那個人物很多我想不出的東西,這一直讓我感到很驚喜。

相關焦點

  • 再見青春,再見理想
    不變的是經典,不變的是BEYOND的《再見理想》,每一年每一個場景之下聽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所以《再見理想》是經典的存在。再見青春,再見理想....汪峰的《再見青春》我將在深秋的黎明出發。伴著鐵皮車廂的搖晃。伴著野菊花開的芬芳。在夢碎的黎明出發。再見 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再見 青春。永恆的迷惘。雨會從記憶的指間滑落。
  • 經典 電影2:最經典法國二戰電影《再見,孩子們》,豆瓣評分8.6
    路易·馬勒是法國新浪潮的一員,研究新浪潮電影總繞不開他,但他又似乎和新浪潮的圈子頗為疏離:他沒有像特呂弗、戈達爾等人那樣撰寫過影評,也就是說,他不是所謂「作者論」的創始者。導演路易·馬勒《再見,孩子們》的拍攝已是導演創作晚期,此時他剛從美國回到法國,感到有創作一部回憶童年的電影的必要,雖然這一主題他本來能夠(或應該)在開始創作生涯時就予以表現(如同特呂弗創作《四百擊》)。
  • 藝術生的青春勵志電影《再見,再見》,再見藝考,再見青春
    > 「這是我的最後一場考試,也像一場告別儀式,告別一段美好的時光,告別那段時光裡最美好的那個人,也許再無緣見到,卻永遠刻在我的記憶中
  • 抖音再見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是什麼歌 任素汐再見青春歌詞完整版
    「再見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這句歌詞的歌名叫《再見青春》,是演員任素汐演唱的一首歌。這首歌最近在抖音上很火,很多用戶都拿這首歌曲來做視頻背景音樂。再見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什麼歌  歌名:再見青春  歌手:任素汐  《再見青春》是任素汐演唱的歌曲,由孫永煥、汪峰填詞,汪峰譜曲,收錄於2018年9月13日發行的專輯《悲傷逆流成河》電影原聲帶中,是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插曲。  「聽著心在爆裂的巨響,陷入深不見底的悲傷。
  • 不說再見的再見
    這一期聊再見。我聽過很多次「再見」,在掛斷電話的前一秒,在轉身離去的那一刻,甚至在綜藝的進度條被拉到最後的時候。而說「再見」的,有的是匆忙來往的過客,有的則是我真心想再見到的人。我也說過很多次「再見」,有客套,也有不舍。
  •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是這部《再見吧,孩子們》
    1987年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便是授予了這樣一部講述二戰回憶的電影《再見吧,孩子們》。電影取材於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大師路易·馬勒的一段童年回憶,這段二戰中的親身經歷所帶來的心靈創傷讓導演在多年之後也無法釋懷。電影《再見,孩子們》的時空背景被設置在二戰後期的法國,當時的有錢人家紛紛將自己的孩子們送往邊遠鄉村的教會寄宿學校,而大人們不得不繼續在淪陷後的巴黎謀生。
  • 再見!大小梅沙!
    不知道小梅沙海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也不知道我們記憶中的那些動物和設施,是否會有所保留… 這個陪伴深圳人共同成長的地方,終究還是和我們說了再見
  • 再見,高以翔 。再見,王瀝川。
    我叫王瀝川,生於瑞士,學在美國,因為愛上了中國姑娘,死於中國。可他連再見都不曾說出口,親人連最後一面都未曾見到。我想他的不幸,不光是給粉絲還有喜歡他的觀眾帶來悲傷,也給很多人敲響了警鐘,綜藝節目的底線和行業規則也會受到震蕩。只是用這樣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來敲響這樣的警鐘,難道不是過於殘忍和惋惜。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說同樣類型的節目,在拍攝前,你們的工作人員都親生體驗過這些項目了,這些所謂創意的發明者,你們自己體驗過了嗎?
  • 《再見,在也不見》再見不易,在見更難
    就像我們人生的很多離別,一聲「再見」之後,再也不會見。但是,「在也不見」卻並不是一個病句,印象很深的是林俊傑曾經唱過一首歌叫《美人魚》,其中有歌詞是:「我願意化作雕像等你出現,再見再也不見,心碎了飄蕩在海邊,你抬頭就看見……」歌曲講的是美人魚和王子的悽美愛情故事,卻又因為海天之隔只剩不忍相見的懷念。
  • 再見之後,永不再見
    或許,是該說再見的時候了,從見到你到追逐你已然過了那麼長的時間,最後還是要給自己一個交代。 而離開,是當下最好的方式,沒有意外。 再見了咖啡店遇見的「單戀」,這美好的邂逅,終究要以灰溜溜的姿態退場,往後仍舊祝願你安好,只是彼此之間永不再見了。
  • 「再見容易,再見很難」:有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說再見,就錯過了
    「如果有機會,我想跟她說一聲:『再見』。」——知陽「我們好像都沒說過再見」心裡一直都有一種執念:那些還沒來得及說再見的人,以後肯定還有時間再見一次的。這種執念的產生,印證了契可尼效應——人們對於未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然而執念始終都是基於自己內心想法而產生的,跟現實終究還是差了許多。
  • 有的人說了再見轉身就會再見,有的人說了再見也許再也不見
    有的人說了再見轉身就會再見,有的人說了再見也許再也不見。而有的人,卻連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此生揮手作別,再無交集。那一年開始了我們的故事,那時的我們誰都不知道故事會怎麼寫,而現在,我們不知道的是,故事為什麼會這麼寫。
  • 再見,上帝之子!再見,球王!再見,馬大帥
    再見,上帝之子!再見,球王!再見,馬大帥 2020-11-26 12:54  歲鑰洳哥欠103
  • 再見,七月 作者:吳鴻
    再見,七月 作者:吳鴻(浙江) 又說一聲再見 告別七月,還能相逢在八月 若與你也說一聲再見 茫茫天涯,只剩下一縷雲煙 人生路上,一直說再見 再見昨天和今天,還嚮往明天 若再見青春,還有與你的豔遇
  • 2016秋WEEK01 再見,再見
    久別一暑假再見 小男生聊啥您們懂的大女生在聊啥大概是再見XK升入初三未來的一年每周六要到學校上課但是沒課的第一周還是要來家跑預備唱請相信我們明天一定會再見就像白雲離不開藍天新的一年新的器材眾多美國職棒大聯盟同款
  • 《不說再見》,不說再見
    沒錯,它就是《不說再見》,這部18年7月25日開機,歷時四個月辛苦拍攝的佳作,現在還是明珠暗投,嘉人們的熱切盼望並沒有把它盼來,眼看兩年多了 《不說再見》是一部緝毒劇,從現有的片花和物料來看,驚險重重,跌宕起伏,情感和使命互相交織,責任和誘惑暗中較勁,有衝突,有鮮花,有愛情
  • 再見司鳳,再見成毅!
    再見我的司鳳,再見成毅!
  • 我們什麼時候還能再見?再也不見,或是再見也只是再見
    「我們什麼時候還能再見?」我沒說話,默默地低著頭,心不在焉地看著手機帶給我的紛繁複雜。如果是平時,我可能會得到一陣她的羅嗦。不過那會,她很安靜。或許現在我們誰都沒有閒心去在意這些微小的細節吧。那時,離她上車的時間,還有三分鐘前往上海的旅客,請到B5檢票口進站上車。她看著我,一小時前泛紅的眼圈又開始紅了起來。
  • 笑著說再見 鄧紫棋搖滾主打《再見》首發
    愛情的起點,都是美的瞬間;愛情到終點,我們只能說再見;但我們應該笑著和對方說再見,或許有一天還會再見。華語小天后鄧紫棋的一曲《再見》,唱出了無數飽受感情折磨的人的心聲。今日,新曲《再見》音頻、MV全網首發。《再見》 演唱:G.E.M. 鄧紫棋作詞:G.E.M. 鄧紫棋作曲:G.E.M.
  • 再見!查德威克。再見,漫威的黑色英雄
    再見!查德威克。再見,漫威的黑色英雄。美聯社剛剛消息稱, 2020年8月28日,電影《黑豹》男主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去世,終年43歲。起初,查德維克·博斯曼想要成為一名作家和導演,他在紐約哈萊姆區的研究中心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究非洲裔美國人的歷史,但他最終決定去做一名演員。當然和許多沒有背景的好萊塢演員一樣,開始的階段總是那麼的艱難,沒有人脈,沒有資源,無法得到觀眾的真正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