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青年讀「四史」(三十六) |【改革開放史】先天下之憂而憂...

2020-12-23 澎湃新聞

「百行」青年讀「四史」(三十六) |【改革開放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020-12-16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

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虹口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落實市委關於開展黨史、新中國史、

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要求

虹口青年微生活推出了

「百行」青年讀「四史」系列推送

來自虹口各行各業的百名青年

參與誦讀「四史」

感悟初心使命,傳承紅色精神

本期為系列推送的第36期

主播介紹

傅蘭耀,中共黨員,福建國航遠洋運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綜合部主任,集團團總支書記,虹口區共青團代表。

「百行」青年讀「四史」

改革開放史

朗讀內容摘自

《改變中國: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

(向上滑動啟閱)

《改變中國: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節選

浦東是指上海黃浦江以東地區,南臨杭州灣,東北抵長江口,西靠黃浦江,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裡。在租界時期的上海,浦東顯然是被遺忘的地區。但是,有意思的是,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與浦東有著不解之緣。除了其夫人宋慶齡出生在浦東並在浦東長大之外,根據唐國良主編的《辛亥革命中的浦東人》,由孫中山先生1905年創建的中國革命同盟會中就有浦東新場的葉漢丞,周浦的夏允麟和王一亭,川沙的黃炎培,高行的葉惠鈞、曹成甫以及高橋的李平書等。

1919年,孫中山在其《實業計劃》一書的第二計劃第一章中提出設想,應該在長江口附近的浦東地區建設東方大港,改造上海舊港,使上海成為面向世界的航運中心。非常難得的是,在文中,孫中山還製作了一幅用中英文注釋的「計劃圖」,圖中還有「高橋」「浦東」等字眼。因此,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浦東開發早在近一百年前就被孫中山設想過了。

在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浦東的開發就開始受到民間人士的關注。來自民間的研究也開始多了起來。

2016年9月13號的《東方早報》發表了一篇介紹20世紀80年代關於開發浦東的民間研究的文章,提到了一些細節。例如,文中提到,1980年2月,上海市建委的簡報《基建情況》上登載了上海城市規劃局的工程師陳坤龍關於在浦東地區建設新市區的建議。陳坤龍提出上海應該把浦東開發起來,建設新城。同年10月,上海社科院的《社會科學》月刊發表了陳坤龍的文章《向浦東廣闊地區發展》,明確提出了「把浦東地區建設成為上海新城」的觀點。上海市城市經濟學會的易新也在《社會科學》第6期上發表了《在浦東沿江建立新的市中心——要在6100平方公裡上做大文章》,不約而同地提出在浦東沿江建設新的市區中心城市的想法。

另外,在1981年上海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城建專家、同濟大學教授殷體揚提交了《建議籌設開發浦東建設和規劃機構》的提案;同時,政協委員陸子芬、俞穎生提出了《請積極準備建立浦東新區,建設成為新型國際城市楷模》的提案,還有政協委員李立俠、姜慶湘等的提案《引進外資建設浦東發展上海經濟》。

1983年,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陳敏之領銜的「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被列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重點項目,該課題提出應當把開發浦東提到上海城市發展戰略的議事日程上來,並且應當佔有重要地位。設想將浦東建設成上海的政治中心,同時輔之以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而不僅將浦東視為市區的延伸輔助地帶。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也是相當超前和大膽的想法。

讀「四史」學習體會

歷史是對往事的記敘和研討。學習歷史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人可以獨立思考,學好歷史可以使人透過現象看本質,做好自尊自愛。而學習「四史」可以更好地讓我們在當今複雜的世界大環境下,保持自我,認清自我,完善自我,從而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隨著中國越發壯大,我們逐漸開始在各個領域方面嶄露頭角,我仍然記得2005年的突破天際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008年震驚世界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0年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等等數不勝數的「奇蹟」讓世界重新將目光聚焦回了這片已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隨著改革開放時代的來臨,中國的經濟呈現出了爆炸式的增長,自從2010年以來,中國GDP總量便常年穩居世界第二。不僅如此,在文學方面及醫學方面,我國也先後斬獲了諾貝爾獎這一最高榮譽,得到了世界的肯定。5G網絡覆蓋,大數據,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機誕生等等高新技術產業標誌著在科技領域我們也在不斷進步。

這一路走來,縱使在早期籤署了各種不平等條約,飽受外部打壓,被強行撞開國門,被迫割地賣國;縱使歷經了長達8年的艱苦抗戰,百姓苦不堪言;又縱使今日遭受了全球疫情的洗禮,人類生命健康與經濟都遭受威脅,中國人臥薪嘗膽,厚積而薄發。回顧這些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簡直堪稱「奇蹟」——收復領土,改革開放,科技進步。這些「奇蹟」離不開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指揮,離不開的是每一個中國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孜孜不倦的努力。正是這份努力和堅持,幫助我們在惡劣的條件下共同度過難關。

歷史告訴我們,曾經中國的傷痛。而現在我們書寫的歷史,將會告訴未來的中國人,什麼,叫中國。

我們已經取得了諸多殊榮,但是我們依舊不能自滿。中國人均GDP自1960年至2019年已增長了125倍,這是一個誇張的數字,但是我國人均GDP的世界排名仍然處於中遊水平。中國雖然有5G這類引以為豪的技術,但在半導體晶片產業依舊存在著被外部制裁的極大風險。從中國的閱兵可以看出,中國的部隊已經不同以往,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如今「東風快遞,使命必達」也是我們一句響噹噹的口號,但是我們也必須牢記,美國依舊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部隊,強大到「能打敗美國一半海軍的只有美國的另一半海軍」。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我們需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把開展好「四史」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創新學習載體,擴大學習內涵,讓「四史」學習教育入腦更入心,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中國人。

作為虹口青年微生活的重點系列推送

「百行」青年讀「四史」

每周發布兩期

還請各位虹口青年持續關注!

不忘歷史、不忘初心,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誦讀「四史」,傳承有你。

趕緊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進入學習時間吧

供稿:基層部

原標題:《「百行」青年讀「四史」(三十六) |【改革開放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意思是說一個仁人志士或一個君子,應該在天下人之前憂慮,在天下人之後享樂。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範仲淹憂國憂民的無私胸懷。他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願為天下的人們的幸福而奮鬥的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
  • 孫中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時勢造英雄,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每到民族危亡之際,社會動亂之時、歷史轉折之關鍵時刻都會湧現出千千萬萬心憂天下的有識之士。他們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和社會的進步而不畏艱險,挺身而出,嘔心瀝血為天下太平的萬世偉業而憂心忡忡,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夠將憂患之情化作實際行動赴湯蹈火,勇往直前,為天下蒼生而開天闢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 ...四史」(三十九) |【社會主義發展史】讀史明智,開創偉大新世紀
    「百行」青年讀「四史」(三十九) |【社會主義發展史】讀史明智,開創偉大新世紀 2020-12-27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年民警房文超:病人之病 憂人之憂
    青年民警房文超:病人之病 憂人之憂 2020-05-29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若干思考
    強調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營養,這是新時代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現實要求,也是我們黨勇於自我革命、加強自身建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 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 弘揚新時代憂樂精神
    今年6月,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在全市組織評選出董銳等9名同志和1個團隊為嶽陽市第二屆憂樂精神典型人物。會議宣讀了《關於表彰嶽陽市第二屆憂樂精神典型人物的通報》,並向獲得表彰的同志頒發榮譽證書。李四海等4名典型人物作了先進事跡報告。
  • 江蘇師範大學敬文書院舉辦新生成人禮暨「四史」學習教育啟動儀式
    12月13日,江蘇師範大學敬文書院開展2020級新生成人禮暨「四史」學習教育啟動儀式。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將學黨史突出「英雄」主題,學新中國史突出「復興」主題,學改革開放史突出「創新」主題,學社會主義發展史突出「信念」主題,敬文書院將150名新生編排為英雄隊、復興隊、創新隊和信念隊參加悅跑以及主題教育活動。
  • 【共讀四史,做自豪中國人】伍:躬逢新時代,四史鑄芳華
    青年如吾輩有初生牛犢、百卉新發的朝氣,應以四史鑄時代芳華。 乳虎嘯谷,百獸震徨;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回望黨史,我輩信仰重塑再出發。歷史如浮雕般一一浮現: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辛亥革命、《申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於是,最黑暗處迸出了天光,沉痾累累的天朝艱難的誕生了朝氣蓬勃的少年天國。
  • 江蘇師範大學舉行新生成人禮暨「四史」教育啟動儀式
    新生代表表達了青年學子學好「四史」、明青年責任、擔歷史使命的認識與決心。  儀式開始前,學校根據學黨史突出「英雄」主題、學新中國史突出「復興」主題、學改革開放史突出「創新」主題、學社會主義發展史突出「信念」主題,將150名新生編排為英雄隊、復興隊、創新隊和信念隊並首先從江蘇師範大學出發進行了近9公裡的悅跑活動,同學們不僅比拼著體力、毅力,還在以「四史」知識為主要內容設立的四個關卡中通過遊戲、知識競答檢驗著「四史」的學習成效。
  • 黃浦打浦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四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
    為期一個月的展覽「觀一場「四史」雲上展覽《紅色足跡——上海的紅色文化》拉開了此次活動的序幕。本次展覽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遺址為基礎,選擇30個主題,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在上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精神。「頌」一首「四史」雲上讚歌《幸福中國一起走——「四史」教育民族聲樂專場》線上活動隨後也與市民見面。
  • 勇與憂:近代湖湘精神譜系中的兩個關鍵字
    湖湘精神表述語中,「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頗為傳神;騾子性格和精神,也有幾分貼切;「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似乎更切合湖湘精神特質。近代湖南人的勇,是大勇大智,不信邪、不怕鬼,敢為人先、奮勇當先,時時處處體現勇於任事、天下己任的情懷和擔當,此為湖南人的真性情;近代湖南人的的憂,立志澄清天下的革新精神和憂患意識交織其中,不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的憂樂觀和救世情懷,亦可見湖南人的真性情。
  • 一朝之患與終身之憂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什麼是終身之憂?「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在孟子看來,君子的終身之憂,就是如何能夠像舜一樣,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不合於仁的事情不做,不合於禮的事情不做。
  • 【「四史」專題】學「四史」永葆初心 強信念不負使命——楊浦區...
    同時,希望全體教師通過「聽」、「學」、「行」系列「四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讓「四史」教育入腦更入心。理清脈絡 聚焦實效2020.6.5支部委員吳蘊向全體教師傳達部署少年宮黨支部「四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
  • 上音召開「四史」學習教育部署會
    >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四史」學習與「大討論」同策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5月7日下午,上海音樂學院在賀綠汀音樂廳召開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 遠嫁的喜與憂,看看作者筆下怎麼說,珍姐演唱《遠嫁女之憂喜》,作詞:王家球!
    遠嫁的喜與憂,看看作者筆下怎麼說,珍姐演唱《遠嫁女之憂喜》,作詞:王家球!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平臺裡選自己喜歡的原創雷歌來聽,因為原創歌曲都是經過老師審核過的才發布平臺的,這樣會減少很多錯誤,不管是韻律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雷州歌最主要的就是韻,再牛逼的歌手,唱雷歌沒有韻,都不成雷歌的),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聽多了,對雷歌韻律、節奏旋律就也有略懂了。
  • 江西工程學院組織開展「學習四史、歌頌祖國」活動
    讀史可明鑑、知古可鑑今、資政可育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四史」重要論述,江西工程學院圍繞「明責任、守初心、勇擔當、促發展」的主題,在全校師生中組織開展了「學習四史、歌頌祖國」系列活動。
  • 【團委】「學四史、悟初心、擔使命」主題PPT答辯活動決賽圓滿落幕
    國風浩蕩,吾輩英豪青年有志,國之棟梁青春當以愛國為底色披荊斬棘立時代之潮頭
  • 知我者,謂我心憂
    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三次不當憂而憂的歷史小品故事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人,三次不當憂而憂的故事。話說在明朝隆慶年間,吉安府安福縣有個叫沈屯子的人,年且而立,以教授私學為生。某日,他與朋友通往市場閒逛,只見街市之中,人頭攢動,各行各業,五行八作,應有盡有。又有裡裡外外圍了幾重人群的,是說大鼓書的。這沈屯子和朋友,頗有興致,就埋頭擠進去聽。恰好講的是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故事,沈屯子聽得入迷。
  • 丹心學「四史」 潛心修方志 | 趙明明代表宣傳系統青年黨員發言
    會上,市地方志辦公室專志工作處一級主任科員趙明明作為「學史達人」及宣傳系統基層青年黨員代表作「丹心學『四史』 潛心修方志」發言。愛史如「友」,我一直與「四史」相伴。知史明「理」,學好「四史」不僅要明「史實」,更要明「史識」,汲取歷史經驗,感悟前輩精神,鼓舞我們更好地攥緊接力棒,跑好屬於這代人的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