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飛雲子原創作品
編輯 / 飛雲子
生活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為了麵包與理想棲風宿雨、碌碌穿行。快節奏的生活及競爭壓力,讓人在紛擾的選擇中逐漸迷失和焦慮。甚至,浮光掠影中,常能遇見獨行於路,喃喃自語的青年人,無以言表。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人,三次不當憂而憂的故事。
話說在明朝隆慶年間,吉安府安福縣有個叫沈屯子的人,年且而立,以教授私學為生。某日,他與朋友通往市場閒逛,只見街市之中,人頭攢動,各行各業,五行八作,應有盡有。
又有裡裡外外圍了幾重人群的,是說大鼓書的。這沈屯子和朋友,頗有興致,就埋頭擠進去聽。恰好講的是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故事,沈屯子聽得入迷。不一會,說書人大鼓一敲,說到楊文廣被困柳州城這麼一段,城內已是乏糧缺餉,城外援兵又被阻,遲遲不至,真正是危急存亡之時。
這沈屯子聽到此處,頓時愁容滿面,搔頭蹙眉,心裡悶悶不樂,哀嘆不已。朋友見他著魔,強行拽他回家。這沈屯子也很有意思,回家之後還念念不忘,萬事不問,日夜不停的絮叨著說道:「楊文廣被圍柳州城,這可如何是好?怎樣才可解圍呀?」其人憂愁如此,遂成心疾,日漸神傷。
他家人看他已經著魔入道,也不由得緊張起來,勸他放下生業,出去戶外散散步,放鬆心情,調養生息。有道是船遲又遇打頭風,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好端端的散心卻又生出了一件事情來。
某日,沈屯子正閒步田間,忽然,見一販竹之人負竹而行,只見這人肩扛青竹一捆,竹尖甚是鋒銳,不禁森然。沈屯子又心心念到:「這青竹如此這般鋒銳,道上行人必定會被其戳傷,如之奈何?」怏怏歸家,益發之憂慮。
家人一看,這病不愈反重,無計可施,不得已,就往西村請一神婆,前來驅邪禱祝。那神婆灑水焚香,一番作法後,喃喃道:「剛才,我往十殿閻羅處翻閱陰司生死簿,查得你來世輪迴當做女子,而且將會嫁給一個容貌極其醜陋,姓麻哈的回夷族人為妻。」這神婆也是敬業,不怕來事,淨挑大實話來說。豈知沈屯子經此一嚇,更加憂心忡忡,病益加重,恐不遠矣。
姻親好友都來探望,皆說:「好生休息,心懷放寬,病自然就會好的。」
「要想使我寬心,必須是先解了楊文廣柳州之圍,負竹之人回家,還有我那來世的丈夫麻哈子,要寫一封休書過來,方能解我心中憂結,我病或許始能痊癒。」
今世間遇事多憂而自苦者皆如此輩,以事怪誕,故記之。
參考文獻:
《應諧錄》,劉元卿,明。
本文為飛雲子歷史文化自媒體原創作品,歡迎轉載,懇請保留作者相關信息!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更正與刪除,謝謝!
每天三分鐘,歷史百事通。懇請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