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三次不當憂而憂的歷史小品故事

2021-01-18 飛雲子說歷史故事

本文為飛雲子原創作品

編輯 / 飛雲子

生活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為了麵包與理想棲風宿雨、碌碌穿行。快節奏的生活及競爭壓力,讓人在紛擾的選擇中逐漸迷失和焦慮。甚至,浮光掠影中,常能遇見獨行於路,喃喃自語的青年人,無以言表。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人,三次不當憂而憂的故事。

話說在明朝隆慶年間,吉安府安福縣有個叫沈屯子的人,年且而立,以教授私學為生。某日,他與朋友通往市場閒逛,只見街市之中,人頭攢動,各行各業,五行八作,應有盡有。

又有裡裡外外圍了幾重人群的,是說大鼓書的。這沈屯子和朋友,頗有興致,就埋頭擠進去聽。恰好講的是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故事,沈屯子聽得入迷。不一會,說書人大鼓一敲,說到楊文廣被困柳州城這麼一段,城內已是乏糧缺餉,城外援兵又被阻,遲遲不至,真正是危急存亡之時。

這沈屯子聽到此處,頓時愁容滿面,搔頭蹙眉,心裡悶悶不樂,哀嘆不已。朋友見他著魔,強行拽他回家。這沈屯子也很有意思,回家之後還念念不忘,萬事不問,日夜不停的絮叨著說道:「楊文廣被圍柳州城,這可如何是好?怎樣才可解圍呀?」其人憂愁如此,遂成心疾,日漸神傷。

他家人看他已經著魔入道,也不由得緊張起來,勸他放下生業,出去戶外散散步,放鬆心情,調養生息。有道是船遲又遇打頭風,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好端端的散心卻又生出了一件事情來。

某日,沈屯子正閒步田間,忽然,見一販竹之人負竹而行,只見這人肩扛青竹一捆,竹尖甚是鋒銳,不禁森然。沈屯子又心心念到:「這青竹如此這般鋒銳,道上行人必定會被其戳傷,如之奈何?」怏怏歸家,益發之憂慮。

家人一看,這病不愈反重,無計可施,不得已,就往西村請一神婆,前來驅邪禱祝。那神婆灑水焚香,一番作法後,喃喃道:「剛才,我往十殿閻羅處翻閱陰司生死簿,查得你來世輪迴當做女子,而且將會嫁給一個容貌極其醜陋,姓麻哈的回夷族人為妻。」這神婆也是敬業,不怕來事,淨挑大實話來說。豈知沈屯子經此一嚇,更加憂心忡忡,病益加重,恐不遠矣。

姻親好友都來探望,皆說:「好生休息,心懷放寬,病自然就會好的。」

「要想使我寬心,必須是先解了楊文廣柳州之圍,負竹之人回家,還有我那來世的丈夫麻哈子,要寫一封休書過來,方能解我心中憂結,我病或許始能痊癒。」

今世間遇事多憂而自苦者皆如此輩,以事怪誕,故記之。

參考文獻:

《應諧錄》,劉元卿,明。

本文為飛雲子歷史文化自媒體原創作品,歡迎轉載,懇請保留作者相關信息!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更正與刪除,謝謝!

每天三分鐘,歷史百事通。懇請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無所事事,身心清閒,不為今日愁,不為明日憂。
  • 一朝之患與終身之憂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什麼是終身之憂?「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在孟子看來,君子的終身之憂,就是如何能夠像舜一樣,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不合於仁的事情不做,不合於禮的事情不做。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意思是說一個仁人志士或一個君子,應該在天下人之前憂慮,在天下人之後享樂。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範仲淹憂國憂民的無私胸懷。他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願為天下的人們的幸福而奮鬥的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
  • 講清廉故事 承優良家風 ||範仲淹——憂樂天下,情系蒼生(二)
    講清廉故事 承優良家風 ||範仲淹——憂樂天下,情系蒼生(二) 2020-04-13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沒有哪一種煩惱會自動找上門來,所有煩惱都是由於自己的內心想法所致,都是自己在給自己找麻煩。具體而言,喜歡自尋煩惱的人,往往會有以下6種表現!而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會自找麻煩。
  • 天下本無事,人閒出事故,飯飽生餘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情就會有煩惱,只不過有些人很忙,一忙起來連吃飯都得加速度,哪裡還有時間鬧情緒,有些人不然,人閒出事故,飯飽生餘事,閒暇時間多起來,總是千憂萬慮,擔心自己,擔心家人,想著想著將一顆健康完整的心搞的四分五裂,心事重重。
  • 孫中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時勢造英雄,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每到民族危亡之際,社會動亂之時、歷史轉折之關鍵時刻都會湧現出千千萬萬心憂天下的有識之士。他們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和社會的進步而不畏艱險,挺身而出,嘔心瀝血為天下太平的萬世偉業而憂心忡忡,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夠將憂患之情化作實際行動赴湯蹈火,勇往直前,為天下蒼生而開天闢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間三千事,煩惱在人心。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萬事若懂得,人生方幸福。世上本無事,何必太苦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慧能《菩提偈》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看開的智慧
    中國有句古語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最早提到這句話的人叫陸象先,當時他正擔任蒲州刺史。在職期間,陸象先為政寬和,從不鋪張浪費,下屬和群眾有什麼不對之處,也只是批評教育,之後仍然以鼓勵為主,從不濫用私刑。看到陸象先這麼寬厚,他的手下覺得這樣不過威懾子民,擔心他樹立不起威信。
  •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無一朝之患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①,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②哉?於禽獸又何難③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④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
  • 整天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整天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彈指一揮間,轉瞬即逝,都是過眼雲煙,何必顧慮太多。2.有時候不是對方不理你,而是你太閒。3.學會調整自己,儘快從不幸和挫折中崛起,這樣你才能更為自己的成功自豪。即使是失敗,也值得努力後回憶。4.沒有陽光的地方,一定是黑暗的。當陽光進入黑暗空間,黑暗自然會逃逸。
  • 農民工身在他鄉,總有依依牽掛,隱隱之憂,誰為你排解「三憂」?
    誰為農民工兄弟排解 「三憂」巴倫一年一度返工潮。為了小家,為了國家,為了孩子的未來與希望,千千萬萬名農民工兄弟背起行囊、出門遠行,打工掙錢,鐵肩擔當責任,苦累撐個家。可是,能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們深藏在心底的「三個愁憂」?一憂父母之孝。
  • 勇與憂:近代湖湘精神譜系中的兩個關鍵字
    湖湘精神表述語中,「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頗為傳神;騾子性格和精神,也有幾分貼切;「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似乎更切合湖湘精神特質。近代湖南人的勇,是大勇大智,不信邪、不怕鬼,敢為人先、奮勇當先,時時處處體現勇於任事、天下己任的情懷和擔當,此為湖南人的真性情;近代湖南人的的憂,立志澄清天下的革新精神和憂患意識交織其中,不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的憂樂觀和救世情懷,亦可見湖南人的真性情。
  • 青年民警房文超:病人之病 憂人之憂
    青年民警房文超:病人之病 憂人之憂 2020-05-29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甫與白居易:心憂天下的現實主義詩人
    陷賊、為官時,他目睹社會破敗,寫下「三吏」「三別」。他的詩篇記錄了唐代的重要事件,控訴安史敗軍和唐朝的昏敗,深廣生動、血肉飽滿。沉鬱中感情悲慨、壯大、深厚,頓挫中波浪起伏、反覆低回。他是六朝、盛唐詩歌的集大成者,他身上有中國文化傳統中仁民愛物、憂國憂民的情懷。
  •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左宗棠落榜之後這樣自勉!
    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曾經是文人士子生命中的頭等大事。你知道嗎,晚清重臣左宗棠當年參加會試的時候,三次落榜,他自寫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對自己的勉勵,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 心憂天下,情牽伊闕——新編歷史劇《範仲淹》淺析
    千年詩文爭芳芬,先憂後樂天下聞。自古多少將和相,肝膽為民有幾人?心憂天下,情牽伊闕——姚夢松之新編歷史劇《範仲淹》淺析這是一部致敬先賢,仰慕古風,信息量豐富,正能量充沛的主旋律題材歷史大戲。當然也有缺憾可能作者對主人公過度偏愛,面對豐富生動、搖曳多姿的史料不忍捨棄,有某種求全心理,劇作的時間跨度長達近三十年,包含的內容太多(不計序幕,短短六場戲,寫了四次被貶),導致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都粗疏潦草,難以給人完整的印象。為了交代背景和結果,只能頻繁使用字幕和太監宣旨。四次被貶背景各異,但劇情性質和結局重複、雷同,缺乏新意。
  • 一旦覺知從昏睡中覺醒,看穿頭腦虛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在《金剛經》裡面也有提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所謂的住就是住相。就好比拿一片葉子放在你的眼睛,再去看泰山,然後你會覺得眼前的這個葉子比泰山還要大,這就叫做住相,所以有個成語叫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而在抑鬱狀態下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停止頭腦的無序思維,它就會存在一種鑽牛角尖的狀態,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種說法,抑鬱症就是喜歡鑽牛角尖,為什麼鑽牛角尖就是他無意識的將自己放在進退維谷的境地,讓自己唯危的境地,讓自己無法作出選擇的境地,要知道一旦你覺知,你就開始從昏睡中覺醒,你看穿了頭腦虛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做人做事別凡事別光想著自己,要做到憂他人之憂
    把愛心奉獻給他人的人,在危難之際能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幫助;而自私自利、惟我獨尊的人,勢必會孤立無援,即使被困難束縛得即將窒息,也不會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這就是做人的一個大道理。姜太公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按照他的說法就是:「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同享天下利益的人而得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人失去天下。」這種說法正是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詮釋。他又說:「獲得大勝不是靠鬥爭取得,指揮大兵而沒有創傷,與鬼神相通,微妙啊!微妙!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所以沒有用兵而能取勝,沒有衝鋒而能進攻,沒有戰壕而能防守。
  • 「百行」青年讀「四史」(三十六) |【改革開放史】先天下之憂而憂...
    「百行」青年讀「四史」(三十六) |【改革開放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020-12-16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