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2021-02-13 財經早餐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朱自清《匆匆》

時間永遠都比想像中要走得快些,驀然回首,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你我,不過是這人世間,來去匆匆的過客。

人行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世間三千事,煩惱在人心。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萬事若懂得,人生方幸福。

世上本無事,何必太苦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慧能《菩提偈》

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我們被生活所困,為他人所擾,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清淨。

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我們需要給自己創造一個安靜的空間,思自己所思,做自己所做,或者乾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

心若清淨,風奈我何,不染塵埃,清風自來。

世上本無事,何必太貪戀?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明·憨山《醒世歌》

滄海桑田,時移世易,沒有什麼能永垂不朽。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如今也變為了一抔黃土。

連楚漢交界都已不曾存在,更何況我們如蜉蝣一般渺小的一生?

有人說,大富大貴,不如衣食無憂;千萬人寵,不如一人在乎;位高權重,不如心安自在。

一切都順其自然,笑看風雲,淡看名利,活好每一天。


世上本無事,何必太委屈?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嶽》

林清玄說:

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遇到困境當學詩人杜甫,直登泰山後豪言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只有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心胸才會越來越開闊,不畏懼,不委屈,不抱怨,這樣的日子,才會一直充滿陽光。

這一路上,風雨不會少,委屈不會少,心上的陽光更是不能缺。儲存陽光,必有遠方。心有陽光,又何懼歲月荒涼?

世上本無事,何必太執著?

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

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開悟詩》

白落梅說過:

人生一局棋,關於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

白駒過隙,我們不要停留在過去,不要去糾結回憶,把握當下,活出自我。

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燥,見想見的人,做想做的事。這一輩子,正在經歷的每一天都是一場盛大的節目。

人間三月春風來,有花正向心頭開,願君莫負好時光。

世上本無事,何必太無奈?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席勒說時間的步伐有三種:

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失的過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失是相依的,有失就有得。

時光是剎那的,是短暫的,所以不管你是歡欣還是遺憾,都讓我們放下無奈,開心地去擁抱全新的未來。做一個陽光快樂的人,做自己快樂的主人!

世上本無事,何必太惆悵?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在送別好友時,提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匆匆數十載,我只是一個過路的行人。聚散分離有什麼好惆悵的呢?

懷赤誠之心來這人間走一趟,體會千百種生活之味。經歷過,努力過,擁有過,珍惜過,便不辜負自己。

盧梭說:

我們的悲傷,我們的憂慮我們的痛苦,都是由我們自己引起的。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每個人都經歷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好也罷,壞也罷,沒有人比你更懂自己。

我們都是在不斷的相遇和別離中,遇見歡喜溫柔,也感受坎坷心酸。

在人生這條路上,遇到挫折要迎難而上,遇到困難要大步跨出,不要畏懼。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來源:詩詞天地

相關焦點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人生之累,累在太忙,太多事,不是這事,就是那事,為這事煩得慌,為那事氣得慌,整日忙得團團轉,有時候還出力不討好。所以,人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生活簡單點,心中清淨點,一日清閒自在仙,能過得舒心,悠閒,高高興興,安安頓頓,外邊沒人打擾,家中沒人搗亂,心中無事,就是最愜意的生活。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看開的智慧
    中國有句古語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最早提到這句話的人叫陸象先,當時他正擔任蒲州刺史。在職期間,陸象先為政寬和,從不鋪張浪費,下屬和群眾有什麼不對之處,也只是批評教育,之後仍然以鼓勵為主,從不濫用私刑。看到陸象先這麼寬厚,他的手下覺得這樣不過威懾子民,擔心他樹立不起威信。
  • 關於泛海的流言蜚語: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作為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盧志強於改革開放之初的1985年就創立了泛海集團。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而今泛海集團總資產已經超過3000億元,業務涵蓋金融、地產、投資、能源等領域。盧志強也以其低調、謹慎、有度的行事作風,獲得了良好的業內口碑,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教父級」人物之一。 泛海行事一向低調內斂,對此也從未有過回應。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沒有哪一種煩惱會自動找上門來,所有煩惱都是由於自己的內心想法所致,都是自己在給自己找麻煩。具體而言,喜歡自尋煩惱的人,往往會有以下6種表現!而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會自找麻煩。
  • 整天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整天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彈指一揮間,轉瞬即逝,都是過眼雲煙,何必顧慮太多。2.有時候不是對方不理你,而是你太閒。3.學會調整自己,儘快從不幸和挫折中崛起,這樣你才能更為自己的成功自豪。即使是失敗,也值得努力後回憶。4.沒有陽光的地方,一定是黑暗的。當陽光進入黑暗空間,黑暗自然會逃逸。
  • 一旦覺知從昏睡中覺醒,看穿頭腦虛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在《金剛經》裡面也有提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所謂的住就是住相。就好比拿一片葉子放在你的眼睛,再去看泰山,然後你會覺得眼前的這個葉子比泰山還要大,這就叫做住相,所以有個成語叫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而在抑鬱狀態下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停止頭腦的無序思維,它就會存在一種鑽牛角尖的狀態,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種說法,抑鬱症就是喜歡鑽牛角尖,為什麼鑽牛角尖就是他無意識的將自己放在進退維谷的境地,讓自己唯危的境地,讓自己無法作出選擇的境地,要知道一旦你覺知,你就開始從昏睡中覺醒,你看穿了頭腦虛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英軍聲稱要派龐大航母編隊到南海 銳評:南海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而從英國派到南海來,這是萬裡之遙,和英國的安全沒有任何關係。況且英國的商貿船隻在南海航行,或者在太平洋航行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問題,英國把軍力派到這裡幹什麼呢?應該派到亞丁灣去打擊海盜去。英國這樣做一方面是狐假虎威,可能是看到美國在南海有些行動,作為美國的軍事盟國,想保持一種特殊關係。另一方面就是拉著澳大利亞、日本這些國家到南海,顯示西方或者北約的軍事同盟,顯示英國對南海局勢的掌控或者說支援的能力。
  • 用佛法去領悟,懂得世事無常,世間的煩惱本是庸人自擾!
    負面的是受到史上因文字語言及傳統文化的障礙,對佛教文化有著片面之詞。所以,潛心修持,愛好佛學的人,我建議可以去看看佛教歷史。如此,你的觀點一定截然不同,就不會覺得佛家是玄學,也不會迷信。佛教的經典許多,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眾生的煩惱。也適合「治心從善」四個字,治心,就是治療我們心中的困惑;叢善,就是我們要遵照佛陀教導,從善積德。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連載:阿修羅是什麼?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阿修羅原為印度最古諸惡神之一,與帝釋天率領之天族對抗。在佛教,則與乾闥婆、緊那羅等同是天龍八部眾,守護釋尊。《瑜伽師地論》中譯為非天,因為有天福、無天德,故稱非天。又譯為無端正,因為修羅生女端正,生男多醜。所以無端正是依其男性之容貌而得名。「乘通入空」:通,神通。以善業力,乘神通(報通)入空,類似天趣眾生。
  • 天下本無事,人閒出事故,飯飽生餘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情就會有煩惱,只不過有些人很忙,一忙起來連吃飯都得加速度,哪裡還有時間鬧情緒,有些人不然,人閒出事故,飯飽生餘事,閒暇時間多起來,總是千憂萬慮,擔心自己,擔心家人,想著想著將一顆健康完整的心搞的四分五裂,心事重重。
  • 【成語故事 ·唐】庸人自擾
    成語解釋:平庸的人無事生事;自找麻煩。成語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受這件事牽連的人很多,陸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許多人,那些人事後都不知道。先天三年(公元714年),陸象先出任劍南道按察使,一個司馬勸他說:「希望明公採取些杖罰來樹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沒人會聽我們的。」陸象先說:「當政的人講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講嚴刑呢?這不是寬厚人的所為。」六年(公元717年),陸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大多開導教育一番就放了。錄事對他說:「明公您不鞭打他們,哪裡有威風!」
  • 世界本不完美,何苦要困頓其中,庸人自擾?
    有位朋友,她說最近總是感覺壓力大,睡不好,究其原因,她是一位企事業單位的高管,工作兢兢業業,凡事都追求完美,無瑕疵。可是最近,她的一位從前的同事到她們這邊來指導工作,視察了一遍她的管轄片區,就對她說,你們這裡不行,應該整改,那邊也不行,需要整改……反正,在她這位各方面都可謂積極分子的同事『指導』下,我這位朋友所管轄的片區哪兒哪兒都不合格。
  • 人生多憾事,世事兩難全,煩惱本來無,庸人自擾之
    煩惱本來無,庸人自擾之。人生旅途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煩惱、失意、痛苦、歡聚和分離。這些就如我們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煩惱,困擾著我們的生活,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而正是因為這些煩惱的存在,讓我們更加明白了幸福的內涵和快樂的真諦。生活裡,有些煩惱來自現實物慾的誘惑與貧富懸殊的壓力。
  • 這世上本無喜劇之王
    那個影印本被奉為天書,由吳孟達傳給劉青雲,劉青雲看完後送給吳鎮宇,最後從吳鎮宇手中,輾轉傳給周星馳。當時周星馳正在TVB主持少兒節目《430穿梭機》。節目影棚設在香港清水灣老樓內,樓梯間風聲如鬼哭,周星馳把其想像成李小龍出場前呼喊的「啊噠」。
  • 人們常說:世本無事庸人自擾,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我們都知道"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的意思大家肯定多多少少都有了解。大意就是比喻常常跟自己過不去,疑神疑鬼的愛給自己找麻煩。一件小事都能琢磨,擔憂半天。這上半句是我們常說的,那麼它的下半句是什麼你知道嗎?庸人自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把這件事看得太複雜了,要讓自己不再自擾,最好的辦法就是化繁為簡。
  • 自我心理療愈就是看破頭腦虛妄的過程: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心理療愈從來都是自己的事。治療是在肉體層面來改善肉體健康,你可以依賴藥物來免於肉體的痛苦,往往心理上的痛苦更甚於肉體,心靈創傷是藥物沒有辦法治療的,這也是那麼多重度抑鬱症患者想到自殺的原因,「療愈」是在一個更廣更深的層次上進行的,你所要依賴的從來只有自己,真正的療愈是不假外求的,要身心靈健康均衡,只能靠自己「向內求法」,別無他途;療愈師諮詢師只能輔助你,引導你,卻不能為你做人生功課,正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重讀《菜根譚》一五一、雲去而本覺之月現,塵拂而真如之鏡明
    故心無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現;樂不必尋,去其苦之者而樂自存。註解本覺:佛家語。佛家認為,人類本體的心天生清淨,具有自反覺悟的本性。這種自反自覺的德性是出於天賦,絕非後天所能修煉得來,因此就叫本覺。據《仁王經》說「自性清淨名本覺性,即是諸佛一切智慧。」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三次不當憂而憂的歷史小品故事
    某日,沈屯子正閒步田間,忽然,見一販竹之人負竹而行,只見這人肩扛青竹一捆,竹尖甚是鋒銳,不禁森然。沈屯子又心心念到:「這青竹如此這般鋒銳,道上行人必定會被其戳傷,如之奈何?」怏怏歸家,益發之憂慮。家人一看,這病不愈反重,無計可施,不得已,就往西村請一神婆,前來驅邪禱祝。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情話蠱毒,毀滅一切的言語與歲月
    便宜莫要貪,這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絕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要想得到想要的東西,就要提前做出準備,就要問問自己,是否能付出相應的代價,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是亙古不變的,沒有人花錢賺吆喝,瘋子會瘋狂地大叫,可終究是個瘋子。蘇芩說「女人就得多見世面。旅行、讀書,但凡能讓內心更豐富的事情,即便強迫自己也要多去嘗試。
  • 掛礙只在心——心無礙,則無事
    有時我們做了一件比較成功的事,或突破了一個境界,就沾沾自喜,一直沉浸其中、樂此不疲;有時我們做了糟糕的事,就傷心不已,每當憶起,懊惱不安。外在的境界是變幻無常的,我們的心也往往起伏不定,修行就是訓練我們的心,讓它不管對外在的變幻還是內在的起伏,都能平等視之、平靜視之。順境時要收心,逆境時要放心。順境時不可得意忘形,逆境時也不用頹廢不振。對於外在的境遇,要做到收放自如,過猶不及。佛教講「一切唯心造」,其實外在的境界都是自己內心的境界。同樣一個境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