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憾事,世事兩難全,煩惱本來無,庸人自擾之

2020-12-19 羅情駱感

人生多憾事,世事兩難全。煩惱本來無,庸人自擾之。人生旅途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煩惱、失意、痛苦、歡聚和分離。這些就如我們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煩惱,困擾著我們的生活,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而正是因為這些煩惱的存在,讓我們更加明白了幸福的內涵和快樂的真諦。生活裡,有些煩惱來自現實物慾的誘惑與貧富懸殊的壓力。你羨慕我,我嫉妒你,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為權、為錢、為名、為利奔走相告,你爭我奪,行色匆匆,背上背著沉重的行囊。煩惱重重,背負得越多,負累得也就越多,煩惱也就越多。

人活一世,很多人都在追求著自己的幸福和心目中的完美,卻自覺不自覺地和煩惱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而失去了人生真正的快樂,最後成了站在煩惱裡仰望幸福的人,在追求完美人生的同時,也就有了煩惱人生。殊不知,當你在仰視和羨慕著別人的同時,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視和羨慕著。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沒有發現、沒有感受到而已。人生路長,都是美好的日子,只是有時難免與煩惱、挫折、痛苦相伴。所以,人生的煩惱都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歲月留痕,透過現實探尋生活的本質,追求的無非就是一種我心快樂的境界。生活中的繁重、勞累、焦慮,讓人茫然無措,大大小小的瑣碎事總是纏繞心頭,與煩惱為伍,與鬱悶做伴。當你從煩惱中走出來的時候,煩惱也就不是煩惱了,煩惱就變成了菩提,就成了智慧的種子,所以沒有必要害怕煩惱,直面煩惱,走進煩惱,解析煩惱,忘卻煩惱。此時,無處不是春天,無處不是快樂,無處不是幸福,無處不是滿足,無處不是喜悅。

人生應該學些糊塗,學會淡化煩惱,難得糊塗,就能製造幸福。活得清醒的人,看得太真,看得太切,就會有太多的依戀,太多的不舍,生活中便會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當我們閱盡世事,一路走過俗世的繁華與喧囂,懂得了人生的陰晴圓缺,明白了名利得失皆是浮雲,理解了所有的煩惱無非是過眼的雲煙。也許放下包袱,捧起自信,就能握緊幸福,捨得放下,就能讓心靈少了很多負累。把自己的心懷敞開,把自己的眼光放遠,用一種陽光的心態去迎接上天賜予的一切,笑看雲捲雲舒、風起日落。

相關焦點

  •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間三千事,煩惱在人心。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萬事若懂得,人生方幸福。世上本無事,何必太苦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慧能《菩提偈》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人生之累,累在太忙,太多事,不是這事,就是那事,為這事煩得慌,為那事氣得慌,整日忙得團團轉,有時候還出力不討好。所以,人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生活簡單點,心中清淨點,一日清閒自在仙,能過得舒心,悠閒,高高興興,安安頓頓,外邊沒人打擾,家中沒人搗亂,心中無事,就是最愜意的生活。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看開的智慧
    中國有句古語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最早提到這句話的人叫陸象先,當時他正擔任蒲州刺史。在職期間,陸象先為政寬和,從不鋪張浪費,下屬和群眾有什麼不對之處,也只是批評教育,之後仍然以鼓勵為主,從不濫用私刑。看到陸象先這麼寬厚,他的手下覺得這樣不過威懾子民,擔心他樹立不起威信。
  • 用佛法去領悟,懂得世事無常,世間的煩惱本是庸人自擾!
    負面的是受到史上因文字語言及傳統文化的障礙,對佛教文化有著片面之詞。所以,潛心修持,愛好佛學的人,我建議可以去看看佛教歷史。如此,你的觀點一定截然不同,就不會覺得佛家是玄學,也不會迷信。佛教的經典許多,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眾生的煩惱。也適合「治心從善」四個字,治心,就是治療我們心中的困惑;叢善,就是我們要遵照佛陀教導,從善積德。
  • 人生五大憾事
    但最終,每個病人都無一例外地學會了接受命運的安排,並且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安詳離開。當我問他們,「你們的人生還留有什麼遺憾,或者如果人生重來一次,你們希望自己會有哪些改變」時,他們的答案總是出奇的相似。第二件憾事:我希望我沒有那麼拼命地工作。我照顧過的每一個男性病人,無一例外地提到了這一點。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沒有哪一種煩惱會自動找上門來,所有煩惱都是由於自己的內心想法所致,都是自己在給自己找麻煩。具體而言,喜歡自尋煩惱的人,往往會有以下6種表現!而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會自找麻煩。
  •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文/愛雨菲  編輯:品讀時刻 鳴君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題記心無外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花瓣凋落,怨訴情殤,思緒總在靜夜裡游離,人生本多坎坷,且莫問,夢裡花落無?其實應該感謝痛苦與挫折,它是我們的功課,我們從中受益匪淺,突破,才能真正的心不惹塵,得到解脫。縱然日子平淡,縱然四季變幻無常,也會有陽光燦爛的時候。
  •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題記心無外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掬幾片清淡的花辧,撒進歲月的長河,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嫻來面對塵世。
  • 張學友-《煩惱歌》
    張學友 演唱,聽完這首歌,瞬間無欲無求!「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不愛的不斷打擾你愛的不在懷抱得到手的不需要渴望擁有的得不到苦惱 倒不如說聲笑笑生活不要 太多鈔票多了就會帶來困擾過重的背包 過度的暴躁什麼都不要 一起呼叫沒有煩惱除了呼吸其他不重要除了現在什麼都忘掉心事像羽毛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金剛經》,乃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道出了大成佛教最高智慧,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中國古代時期,上至王侯將相、官宦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尋常百姓,無不推崇《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傳頌千年,已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人生事事皆順利,一生無多煩惱,多是福氣的4個生肖
    當你的人生用一個順利來形容之時,可以說是令人羨慕不已了,就像下面這幾個生肖,可以說是人生非常順利的,一生沒什麼煩惱,滿滿的都是好福氣。
  • 想不開時不如不想,想多了頭疼,想通了心疼
    人生這條路,荊棘密布,很多的結不需要解開,只要輕輕跨過就好。煩惱多了,繞成了線,想不開就索性別去想,想多了頭疼,想通了心疼。做人,最好的生活態度就是既執著又灑脫。想多了,心生雜念;聽多了,六根不淨。人生漫漫,總有許多事讓人煩惱,讓人憂愁。很多人過度悲觀,把事情看得過重,想得太複雜,到頭來反而成了生活調侃的對象。人的很多大智慧,常常因為多慮和計較,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
  •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菩提可求
    後來詩人曾出任多地的知府之職。後來詩人辭官歸隱,在書院教授學生為業。詩人與袁枚等人有「乾隆三大家」的讚譽。僧人於是眅依空門,來化解自己的亡國之恨,來獲得自己心靈的慰藉。禪頸聯詩人描寫了僧人眅依佛門後,依舊無法忘懷世事,尤其是自己亡國的憂傷之痛。
  • 五首通透詩詞: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活一份通透,人生方幸福。通透,是看淡現實,坦然處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楊慎《臨江仙》人生如夢,不管你是英雄豪傑,還是凡夫俗子,終將化成一杯黃土,隨歷史的塵煙一同散去。
  • 整天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你的快樂不是因為你擁有得多,而是你計較得少。整天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彈指一揮間,轉瞬即逝,都是過眼雲煙,何必顧慮太多。2.有時候不是對方不理你,而是你太閒。3.學會調整自己,儘快從不幸和挫折中崛起,這樣你才能更為自己的成功自豪。即使是失敗,也值得努力後回憶。4.沒有陽光的地方,一定是黑暗的。
  • 詩詞:人生多無常,寬心即自在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總有那麼一兩件事,抓心撓肺的牽動著心緒,無法釋懷。因為無可奈何,因為無法挽回。幾首寬心詩詞帶給大家,願你放下心中的執念,一朝寬心一世自在。人生在世只有短短幾十年,卻常常懷有無限的憂慮苦愁。總是埋怨白晝太短而黑夜漫長,那麼何不拿著燭火夜晚遊樂呢?人生應當及時行樂才對啊!時不我與又怎可等到來年?
  • 【成語故事 ·唐】庸人自擾
    成語解釋:平庸的人無事生事;自找麻煩。成語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陸象先常常說:「天下本來無事,都是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才將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擾)。如果一開始就能清楚這一點,事情就簡單多了。」
  • 感悟人生佛家經典禪語,讓人大徹大悟(深度好文)
    任何時候都要記得給人生留點餘地,不冒進,不頹廢,不緊張,不鬆懈,不偏激,不執著。得到時不自喜,失去時不鬱悶,得失之間淡定從容。3.煩惱天天有,不揀自然無。沉浮人生,心路歷程,讓來的來,讓去的去,心平氣和的迎來送往,來來往往,一場過往。禪門有語:不忘人恩,不計人怨,不思人非,不念人過。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心頭無閒事,便是自在人。4.得失如雲煙,轉眼風吹散。
  •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隨遇而安
    一切的一切,也許只有自己的心才能解答——心在山水間,不問世事流年。覽盡浮華滄桑,心始得舊平靜如深淵。紅塵搖曳,世事無常。每一陣風吹過,撫下落葉片片。於城市中喧囂的殘骸,於山林間翩然的精靈。「一片片的落葉,一季季的雨滴,一湖湖的江水,一聲聲感嘆,一絲絲失落」。都在這世事茫茫的紅塵中,飄零著。人生也如此,隨著歲月飄零著。感覺無處是岸。
  • 一旦覺知從昏睡中覺醒,看穿頭腦虛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最早出自於《道德經》,用意識療法的解讀就是,人經常通過頭腦思維在情緒的主導下,把事情扭曲放大模糊了本來的面目,而且這種扭曲放大往往會把事情帶向更危險的境地,往更糟糕的方向發展。有來訪者跟我說了一個事情,他在前年開車不小心撞了一個人,他當時非常的害怕,這種害怕佔據了他的整個頭腦,跟思維結合形成了一種指向可怕境地的思維邏輯鏈條。他越想越害怕,於是他放棄了下車查看傷者的念頭溜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