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白痴化,戰爭浪漫化,主角賣腐化,但戰鬥民族的抗戰神片真香

2020-12-24 皮皮電影

去年1月,俄羅斯一部本土戰爭片受到全民熱捧,吸引了8500萬人次去觀影,票房達到了22億盧布(折合人民幣2.1億)。

這部電影名字就叫《獵殺T34》。

日前這部影片被引進國內上映,皮哥也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給皮哥最大的感受是,雖劇情緊張刺激,但它從各個角度來看,它都是一部戰鬥民族版的「抗戰神片」。

為何這麼說?

皮哥先簡單介紹下劇情——

影片故事取材自二戰真實事件,圍繞T-34坦克展開。

「T-34」是前蘇聯的傳奇坦克,它重達32噸,最高時速能達到75邁,最大行程400公裡,裝備一門76毫米的坦克炮,在二戰中發揮了奇效,打得德國人潰不成軍。

1941年的莫斯科保衛戰上,剛從坦克學校畢業的尼古拉因為有坦克駕照被委以重任,他駕駛著唯一一輛T-34坦克,以一敵六抵擋住了德軍耶格爾上校一個連的進攻,但是畢竟寡不敵眾,最後他自己成了俘虜。

3年後,尼格拉在監獄裡和耶格爾成了亦敵亦友的關係,耶格爾為了訓練德軍坦克新兵,命令尼古拉和另外幾名蘇聯戰俘去修繕他們繳獲的T-34,然後駕駛著這倆坦克成為訓練的活靶子,以此來測試這倆坦克能承受的極限火力。

簡單來說,就是把他們吊起來打,這幾乎是死路一條。

可尼古拉將計就計,他在美女翻譯的幫助下,帶領幾位戰俘,駕駛著T-34逃離德軍軍營。

耶格爾震怒,帶著豹式坦克隊殺氣洶洶地追來,於是兩位老對手上演了一場真人版的「坦克大戰」。

皮哥評價這是一部「抗戰神片」,因為全片在故事及角色設計上做了三點誇大:

德軍白痴化,戰爭浪漫化,主角賣腐化

全片先是過分拔高了蘇聯的實力,把德軍刻畫成了白痴。

比如開篇以一敵六的橋段,在真正的戰爭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比如德軍繳獲了蘇聯的T-34坦克,竟然沒有查出內部還有一批彈藥,傻傻等待男主駕駛坦克完成反殺。

男主角身陷囹圄,竟然不忘浪漫一把,和漂亮女翻譯來了一次月下浪漫,女翻譯為了男主角簡直是赴湯蹈火。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片男女主演分別是亞歷山大·佩特羅夫和伊琳娜·斯達申鮑姆,兩人是俄羅斯現在最火的偶像明星,在現實中也是一對神仙眷侶,目前已經修成正果,領證結婚了。

因此電影裡給他們加一場愛情戲也無可厚非,可是接下來的內容皮哥就難以理解了。

這男主還「男女通吃」,不僅和女翻譯眉目傳情,和德軍將領耶格爾也是基情滿滿,影片最後兩人一通相愛相殺後,還來了個生死別離,耶格爾眼看要墜入河水,男主一把抓住他,兩人深情對視,耶格爾鬆開手含恨死去,看得我雞皮疙瘩掉了一地,怎麼戰鬥民族也開始玩腐了?

這樣明顯的設計也導致影片在俄羅斯雖然收穫無數追捧,但批評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

著名影評人安東·多林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本片不過是滿足了青少年的幻想,是對「保家衛國戰爭」的一種娛樂化解構,如果想通過電影了解T-34坦克在二戰中的作用,純粹是徒勞之舉。這部電影的邏輯很簡單,就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你完全可以當成玩了一場坦克大戰遊戲。

聽起來這樣的形容也和國內那些「抗戰神片」極其類似。

在中國螢屏上,「抗戰神片」是一個充滿否定色彩的形容描述,過去有「褲襠藏雷」,「手撕鬼子」,最近又有「女戰士秀大腿」,觀眾長期活在抗戰神劇支配的恐懼中,對此嗤之以鼻。

但對比國內的這些神片,面對這部俄羅斯版「抗戰神片」,我卻怎麼也罵不出口。

我的理由也是三個:本片特效震撼,故事很特別,雷點點到即止

先說特效,這是我看過最棒的坦克電影。

最好的特效就是真實,像很多好萊塢大片,很多戰爭場面固然震撼,但全部都是用CG製作出來的,經費燒了不少,震撼度差了很多。

而本片很多都是玩真的。

片中的演員為了完成拍攝任務,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特別訓練,他們是真的學會了駕駛坦克、裝彈和開炮等操作,這要是戰爭年代,這些演員可以直接上戰場了。

而影片中大量場景都是實物拍攝,使用CG特效的很少。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裡,主創把全世界唯一一輛能駕駛的虎式坦克搬上了銀幕,引發軍迷集體高潮。而本片玩得更野,許多懂行的軍迷就指出,從影片中坦克的內飾來看,都不是臨時製作的道具,而是貨真價實的真東西,包括德軍的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和豹式G坦克、以及蘇聯的T-34/76坦克和T-34/85坦克,這些坦克幾乎都來自於博物館的倉庫,有些坦克真正參與過二戰。

本片的視覺特效鏡頭很多,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慢鏡頭,通過特效將時間慢化處理,坦克射擊出炮彈的運行軌跡線,造成的爆炸輸出,以及戰場上士兵那一刻驚恐的表情,都纖毫畢現。這些慢鏡頭全片出現了16次之多,僅在影片前半小時的戰爭戲裡就使用多達8次。

本片視覺特效師古謝夫提到這一點,自豪地表示,為了真實呈現這些時間慢化鏡頭,他們研究了世界上所有相關實驗,甚至花費巨資,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了坦克炮彈的飛行、爆炸和化學實驗,聘請相關軍事專家進行了多次論證,最後才達到了視覺上極致的逼真效果。

再說故事,本片的故事極為特別。

一般的戰爭片,交代完背景,敵我對立,然後就開始大開大合的戰爭戲,這樣的片子容易拍得假大空,內涵的東西沒有一個具體的落腳點。

而本片在半個小時的戰爭戲後,畫風突轉,男主角被俘,上演了《監獄風雲》+《越獄》,立刻將鏡頭的焦距調整,從一言不合就開打的戰爭對準到一個具體的事件上,這種「變焦」作用下, 正派反派的雙雄模式得以確立,最後他們惺惺相惜的片段也就顯得真實可信了。

同樣巧妙的戰爭片還有前段時間的《八佰》,那一座橋將兩岸分隔成天堂地獄兩個世界,四行倉庫不僅是進行一場戰爭,更成了一座人性的修煉場。這種「變焦」作用下,防守的戰士,進攻的日軍,圍觀的群眾都置身在放大鏡下,這樣的戰爭片也就好看了。

最後就是影片劇情、角色上的雷點,本片雷點確實明顯,但基本都點到為止。

主創在打造一部高還原度硬核戰爭片的同時,自然也是需要迎合大眾欣賞目光,因此設置這些噱頭其實增加影片的一些看點,降低觀影門檻,也可以接受。只要掌握好了度,能拍出別樣的唯美,也是一個很巧妙的手段。

這也是為何知名直播張泉靈在朋友圈裡安利:「戰爭片拍出英雄主義不難,而英雄主義演出浪漫主義要審美!」

當觀眾走進影院,軍迷可以欣賞T-34和三號坦克對轟,情侶可以欣賞男女主角的神仙顏值,年輕觀眾可以調侃正派、反派之間的敵友情愫,這不是一石多鳥的事情嗎?

《獵殺T-34》的成功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抗戰神片」不背鍋,歸根結底,菜是原罪。

你的特效做好了,故事精彩了,那些雷點不過是個點綴,觀眾一笑而過。

但你由裡到外從內容到製作都很稀爛,就指著那些噱頭博眼球,也別怪觀眾罵得你狗血噴頭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6部戰鬥民族戰爭片,腎上腺炸裂!
    戰鬥民族俄羅斯有多彪悍,、 彪悍到把熊當寵物養, 今天君君給大家帶來的是俄羅斯戰爭電影, 看看彪悍的戰鬥民族,拍的戰爭片 俄羅斯特有的宏大粗獷的拍攝方式,
  • 真敢玩!開著坦克在納粹大本營溜達,戰鬥民族的電影就是爽
    俄羅斯民族,被我國網友親切地送上暱稱:戰鬥民族。這個稱號並不是空穴來風,從俄羅斯最近兩年上映的電影中也能窺得一二。比如去年在國內上映的《絕殺慕尼黑》,講述奧運會籃球決賽的曲折故事,讓我們領略到了戰鬥民族不服輸的精神,以及血戰到底的勇氣。
  • 80年前的坦克大戰,這部「抗德神片」,拍出了戰鬥民族的血性
    除了那部掛羊頭賣狗肉的《戰鬥民族養成記》外,最為人所知的,應該是蘇聯太空三部曲(《天際行者》、《太空救援》、《搏擊太空》)了。脫胎於蘇聯的俄羅斯電影,似乎總有一種硬核向的傾向,這不僅在太空三部曲中得到充分體現,戰爭電影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 這六部戰鬥民族的電影不容錯過,腎上腺炸裂
    戰鬥民族俄羅斯有多彪悍彪悍到能把熊當寵物養,冬天一瓶伏特加泡冰塊洗澡。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俄羅斯戰爭電影,看看彪悍的戰鬥民族拍的戰爭片俄羅斯特有的宏大粗獷的拍攝方式,使得戰爭片觀看感從天靈蓋爽到腳後跟。
  • 《T-34坦克》偉大的戰爭從來不缺乏奇蹟般的故事——戰鬥民族的鋼鐵鬥舞 T34
    一直都很想寫一篇關於俄羅斯戰爭電影的的文章,因為我覺得俄羅斯的戰爭電影近年來一點都不輸給美國好萊塢,號稱戰鬥民族的軍事電影,絕對是鋼鐵碰撞型,場面火爆,戰鬥場景真實展現。1944年來到了德國圖靈根集中營,在這之前少尉已經鍥而不捨的逃跑過7次了,第三帝國已經搖搖欲墜,由戰爭初期的大舉入侵變成節節敗退,組織層層抵抗阻止紅軍的攻入,德軍抽調了前面坦克大戰中負傷的尼古拉斯少校組建培訓新的黨衛軍裝甲師,他決定從紅軍俘虜中尋找一個車組,充當新手的假想敵,培訓德軍新車組熟悉真實敵人的戰法戰術,想法是好的,但他找錯了人。
  • 《勒熱夫戰役》戰鬥民族 實至名歸
    俄羅斯大帝的戰爭新作,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影業近幾年拍攝的戰爭片都很不錯,儘管有主流宣傳的影子,但不誇大、不作假,佳作頻頻!本片以蘇聯衛國戰爭為背景,描述了蘇軍戰士與德軍反覆爭奪一個小鎮的故事,片中戰爭場面激烈殘酷,同時又深入刻畫了戰爭時期的人性變化。這幾年俄羅斯電影中關於衛國戰爭的描寫,不只是歌功頌德,不只是描繪戰爭的殘酷,不只是重現激烈的戰鬥,他們還在深思自己的過失。
  • 抗德神片?我不服,這部戰爭大作靠三個爆點就值五星
    這部姍姍來遲的戰爭大作在豆瓣上被不少人批為「抗德神片」,但是就我個人的觀影感受,它完全被低估了,電影中的三個爆點就足夠值回票價,讓人回味無窮。01 爆點1:劇情幹就完事,戰鬥民族的大片一向這麼燃影片開場5分鐘,男主尼古拉就駕駛著一輛破舊的T34,和德軍坦克來個1打6,這都能行?男主不但精通坦克,還懂《孫子兵法》,把坦克藏於草垛中,利用假反坦克炮吸引德軍注意,然後一箭雙鵰,最終全身而退。
  • 不僅戰爭片槓槓的,戰鬥民族的瑪麗蘇大片也很帶感
    奇幻、浪漫、馴龍、囚禁、不穿上衣的男主角……而且,女主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美貌無腦的傻白甜,這種設定簡直太適合迷妹們把自己帶入到電影情境之中了。就像一位網友所說:「我知道劇情很爛,但是他帥啊。」「雖然是瑪麗蘇劇情,但它是戰鬥民族拍的。」連俄羅斯製片方都說,我們的目標受眾並非針對全體觀眾,而是針對女性。
  • 盤點一些二戰德軍主角的電影電視劇
    艇長海恩裡希·萊曼(尤爾根·普洛斯諾飾)明白他所擔任指揮的潛艇,並不能完全負起戰鬥的任務。這次出海執行任務,他認為是有去無回,他所擁有的就是一群服從並效忠德國的潛艇士官兵。當U-96到達執行任務海域時,自然碰到了英國驅逐艦而展開了一連串的戰鬥,以潛艇的火力自然戰鬥得相當艱苦。戰鬥受損之後艇長打算返回德國,卻又在途中接到命令,必須穿越更多英國艦隊所在的直布羅陀海峽,以執行下一個任務。
  • 戰鬥民族到底有多愛「坦克」?看完這部電影,我找到了答案
    戰鬥民族為什麼如此喜愛「坦克」?這還得從二戰時期說起。1944年,男主伊武什金受傷被俘後,德軍為了試驗炮彈威力,讓伊武什金等四名俘虜坐上T34當靶子,結果卻讓他們駕著坦克意外逃脫。T34其實才是真正的主角。
  • 給你殺敵能量也摧毀你的生命,伏特加烈酒成為戰鬥民族特殊雙刃劍
    曾有人調侃:戰鬥民族俄羅斯最大的意志和戰鬥能量來源就是烈酒,特別是伏特加,今晚喝了一瓶伏特加,立刻敢去打美國!據稱一種酒精濃度達到96度的伏特加也被俄羅斯稱為生命之水,只有最勇悍無畏的人才能品出其味道。
  • 中國戰爭片拍成這樣,就有救了
    這些年,中國戰爭片市場,主要存在著這麼兩種類型:一種就是毫無底線的惡搞敵人,比如最出名的一部電影叫《舉起手來》,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就極盡醜化之能;第二種就是前些年被無數人奉為神劇的「褲襠藏手雷」的抗戰片,再到最近的新版《亮劍》,又是抹髮膠,又是抽雪茄。
  • 《T-34坦克》坦克戰爭大片
    本期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俄羅斯戰爭大片《T-34坦克》,該片由俄羅斯著名導演阿列克賽·西多洛夫執導,亞歷山大·佩特羅夫、文森茲·凱弗和伊琳娜·斯達森保姆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18年12月27日在俄羅斯上映。(故事梗概)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講述了一個蘇聯紅軍的坦克車組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與德軍坦克戰鬥的故事。
  • 《獵殺T-34》:戰鬥民族的抗德神劇?其實它是一部愛情故事片
    《獵殺T-34》【《獵殺T-34》:戰鬥民族的抗德神劇?其實它就是一部愛情故事片】 2020年12月11日起在中國大陸上映的俄羅斯戰爭電影《獵殺T-34》,被稱為戰鬥民族的抗德神劇。雖然是戰鬥民族,但戰爭電影敢這麼拍,確實得有個故事原型為基礎。所以,坦克教官尼古拉需要是真實存在的,他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完成過一打六的神跡;然後,他再次從德國集中營中逃生也是真的,並且在逃亡過程中又完成了一次一打六。
  • 這部「國寶級神作」看得我熱血沸騰,看來我們並不了解戰鬥民族
    那時還處於冷戰時期,按理說蘇聯電影是很難走出去的,可是這部電影因為太過驚豔,代表蘇聯入圍了第1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獎,而它在日本也帶起了一陣坦克熱,被日本影迷奉為「影史最佳坦克片」,但畢竟寡不敵眾,德軍很快發現了T34,對著它瘋狂進攻。
  • 同樣是關於二戰的電影,憑什麼戰鬥民族能拍好,我們只能拍出神劇
    既然是戰鬥民族,自然少不了戰爭電影。近幾年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數量空前之多,尤其是關於二戰的電影,不僅數量多,質量還普遍不差。《潘菲洛夫28勇士》,《女狙擊手》,《士兵》,不僅角度多樣,而且歷史還原度還極高。
  • 看完《潘菲洛夫28勇士》,立刻知道什麼叫「戰鬥民族」了
    前天晚上溫故了一下俄羅斯戰爭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再一次感受到戰鬥民族戰士的勇敢與威猛。以前曾以為潘菲洛夫是俄羅斯的一個地名,近來才知道潘菲洛夫是個人名,他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戰鬥英雄,以前我孤陋寡聞了。
  • 《金剛川》上映在即,戰爭片熱潮再起.
    ,與偷襲的德國U型潛艇展開激烈戰鬥的故事。整個影片的節奏很快,短短91分鐘,戰鬥場面過半。波瀾壯闊的北大西洋上炮火連連,震撼的海戰場面,讓觀眾嘆為觀止的同時身臨其境,感受戰爭的衝擊力和殘酷性。 影片中,當「灰獵犬號」擊毀德軍第一艘U型艇時,士兵們興奮的說:「恭喜長官,又少了50個德國鬼子。」男主克勞斯卻地回答,「是50條人命。」反應了戰爭的殘酷與無奈。
  • 戰鬥民族最貴的電影,破兩紀錄!背後故事280萬人廝殺堪稱慘烈
    俄羅斯戰爭大片《獵殺T34》影片第一次發生戰鬥的場景,應追溯到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期間。德軍裝甲群在東線南側發起攻勢,蘇軍奮力抵抗,傷亡慘重,但因天氣條件影響,德軍推進速度受阻,戰局一度陷入僵持狀態。
  • 與德軍死鬥!愛沙尼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鬥「十萬傷痛難以撫平」【特別企劃電影《1944》】
    主角所在的47團在戰鬥中已經傷亡慘重影片一開始的戰鬥表現的就是發生在「擲彈兵山」的戰鬥。蘇軍士兵逼近陣地後,德軍機槍手使用M24型木柄手榴彈還擊(主角提彈藥去了)這種木柄手榴彈作為著名的進攻型手榴彈被德軍大量裝備,影片中一箱一箱的手榴彈充分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