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俄羅斯朋友和棕熊的合照,再加上他們與生俱來的彪悍外形。
俄羅斯民族,被我國網友親切地送上暱稱:戰鬥民族。
這個稱號並不是空穴來風,從俄羅斯最近兩年上映的電影中也能窺得一二。
比如去年在國內上映的《絕殺慕尼黑》,講述奧運會籃球決賽的曲折故事,讓我們領略到了戰鬥民族不服輸的精神,以及血戰到底的勇氣。
不只是電影中,在真實的歷史中,俄羅斯民族也是一個英勇的民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舉全國之力,抵抗住了德國的全線進攻。
尤其以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希特勒軍隊戰無不克的神話,成為戰爭史上最經典的戰役之一。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坦克題材電影《獵殺T34》,正是以莫斯科保衛戰中的二戰真實事件改編。
這部從頭到尾就像打雞血一樣的電影,恰恰體現出了戰鬥民族的特有魅力。
01
卡車的虎口逃生
電影剛開始,是主角尼古拉登場的戲份,他剛從坦克學校畢業,就被派往戰場執行任務。
尼古拉需要駕駛一輛卡車,穿越德軍防線,到達自己的軍隊駐紮地。
恰好在路上,卡車與德軍一輛坦克不期而遇。
按照我們正常人的理解,卡車絕無逃跑的可能,在坦克眼裡,這輛卡車就是個移動靶子,連一絲反抗能力都沒有。
可是尼古拉卻藝高人膽大,並沒有調轉車頭逃命,反而衝著坦克而來。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關於坦克的小貼士:坦克炮塔轉動是很慢的,而且瞄準需要一定技巧。
而尼古拉正是利用坦克瞄準、發射之間的時間差,來完成絕命逃生。
每當坦克耗費4秒鐘瞄準發射的時候,尼古拉就會緊急轉向,以躲避炮彈襲擊。
就這樣,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尼古拉,差點出師未捷身先死。
還未真正到達戰場,幾乎就已經交代了自己的小命。
不過九死一生過後,尼古拉這個角色身上的機敏、智慧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寥寥幾個鏡頭,就已經將主角形象塑造的豐滿可信。
02
以一敵眾伏擊戰
如果說駕駛卡車逃出生天只是開胃小菜,那麼駕駛一輛T34去伏擊德軍一個坦克連隊,就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為了保護村莊,掩護醫院撤退,尼古拉臨危受命,成為蘇軍僅剩的一輛坦克的車長。
這也意味著,在伏擊行動中,無論遭遇什麼樣的狀況,他都只能靠自己。
尼古拉連夜布置伏擊,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第二天一早,德軍坦克連浩浩蕩蕩地開奔前線,指揮官耶格爾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
以稻草堆做偽裝的T34,找準時機,一發炮彈完成雙殺,極大鼓舞了己方士氣。
在以一敵眾的伏擊戰中,尼古拉展現了極為優秀的軍事素養,接連轟炸了德軍一個連。
在和耶德爾的終極較量中,兩輛坦克同歸於盡,尼古拉圓滿完成了任務,不過自己卻被俘入集中營。
03
T34坦克千裡走單騎
第三階段,也是本片最不可思議的段落。
耶德爾為了鍛鍊德軍坦克手,決定讓尼古拉駕駛一輛廢舊坦克作為演戲的教學用具,或者稱為「移動靶子」,以提高德軍的實戰技能。
尼古拉再次展示了自己天才般的想像力,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駕駛這輛老舊T34坦克,逃出集中營。
在演習當天,尼古拉利用環境優勢,接連擊中演習坦克後,竟然直搗黃龍,直接轟炸了演習指揮塔。
趁著德軍陣腳大亂的功夫,尼古拉駕駛坦克橫穿德軍大後方,直奔捷克而去。
在逃跑的途中,他們甚至駕駛坦克大搖大擺地穿過德國小鎮。
這種具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鏡頭,成了本片最值得玩味的片段。
《獵殺T34》自然少不了高燃的結尾,耶德爾和尼古拉這對宿敵,還是走到了冤家路窄的死胡同。
究竟是以多打少的耶德爾狙擊成功,還是以寡敵眾的尼古拉更勝一籌呢?
這個就需要你們去電影中尋找答案啦,,保證會讓你們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