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揭秘人性當中善與惡的矛盾

2020-08-25 私家情感站

《康斯坦丁》又名《地獄神探》,是改編自同名漫畫,由弗朗西斯·勞倫斯導演,基努·裡維斯、蕾切爾·薇茲、蒂爾達·斯文頓等出演的驚悚恐怖電影。

影片講述了康斯坦丁從小具有辨認惡魔與天使的能力,這種超能力對他造成無盡的困擾,迫使他選擇自殺。但是天堂與地獄都不願接納康斯坦丁,對人類、惡魔甚至天使都失去信心的他從此遊蕩在天堂、地獄和人間。

約翰·康斯坦丁是一名周遊列國,專門調查各種常人無法理解和弄清的超自然異象的神秘術士。而這一次,他「工作」的地點則選擇在了美國西海岸重鎮落杉磯。安吉拉·道森一名女警探,在她的觀念當中,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鬼神,科學可以解釋一切現象解決所有問題,一個典型的無神論者。

然而,她的雙胞胎姐姐卻離奇般地自殺,這令她費解、迷惑。二人在各自調查此案的過程中不期而遇,並且在一段時間的接觸之後,女警探對神秘事件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兩人攜手調查,發現一切竟然是天使和魔鬼的交易。善良與邪惡同在,魔鬼與天使共存的奇異世界裡,有著「地獄神探」之稱的康斯坦丁憑藉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勇敢的犧牲精神,帶著美麗的「女助手」衝破邪惡的圍攻,終將惡魔抵禦在了人類的文明世界之外,避免了一次地獄魔鬼對人類的瘋狂進攻。

電影的精彩之處在於後半部分的反轉,以及康斯坦丁身上雙重性格的矛盾衝突。

今天我就從影片出發,從兩個角度分析分析人性中善與惡到底是對立矛盾,還是合理並存?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我將說一說在現實生活中對人性的思考。



01.康斯坦丁自身的性格矛盾讓兩種人性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在自私,放浪的背後也有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

從一出場,康斯坦丁就叼著煙,一副灑脫的模樣,有條不紊地幫小女孩驅除了身體裡的鬼兵。驅魔結束後,康斯坦丁和邀請他來驅魔的神父發現這次驅魔的對象是原本不能自由穿越結界的鬼兵。

然而此時不幸降臨到康斯坦丁的身上,他因為吸菸頻繁,患上了肺癌。要知道康斯坦丁之所以當驅魔人就是為了多做好事,死後可以上天堂。當他知道自己罹患肺癌後,氣憤的找到大天使加百列,質問她為什麼自己做了那麼多的好事卻還要受疾病困擾。

加百列看著氣急敗壞的康斯坦丁,卻諷刺他,即使他竭盡全力驅魔也依舊無法上天堂,因為他沒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他只是為了上天堂而做著自己不喜歡的驅魔事業。的確,從康斯坦丁為女孩驅魔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他的手法簡單粗暴,似乎並不在乎被附體的女孩是否痛苦。

在我看來,康斯坦丁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們不算是典型意義上的壞人,但也讓人愛不起來。因為他們永遠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做了一些幫助人的事,也必然是因為他從中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隨著劇情的展開,女主登場了,她請求康斯坦丁幫他調查她妹妹自殺的事情。而康斯坦丁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她。但女孩剛一出門,大批的惡魔鬼兵就衝向人間,康斯坦丁第一反應是衝出門去救女主。他向女主解釋上帝和撒旦拿人間靈魂打賭的事情,可女主不相信鬼神之說。但現實立刻就讓她相信了康斯坦丁的話。隨著街燈的黑暗,鬼兵大軍衝向女主,康斯坦丁讓女主親眼看見了鬼兵的可怕模樣。女主終於相信康斯坦丁所說的一切。兩人開始攜手調查女主妹妹自殺的真相。

在調查中兩人發現女主的妹妹死亡的真相。原來撒旦之子瑪門想要超越父親,想要將人間變成煉獄。但他無法穿越結界自由地進入人間,於是他尋找到一對雙胞胎姐妹,妄圖通過雙胞胎之間的聯繫,藉助女主的身體降臨人間。

康斯坦丁想盡一切辦法保護女主,但最終還是被瑪門附體。關鍵時刻大天使加百列又來阻撓康斯坦丁。無奈之下康斯坦丁通過自殺來召喚撒旦,借撒旦之手來拯救人間。臨終前他向撒旦許願,用自己的靈魂交換女主的妹妹上天堂的機會,撒旦答應了他。然而因為康斯坦丁自我犧牲的精神獲得了上帝的認可,他將升上天堂。撒旦一怒之下治癒了康斯坦丁的肺癌,讓他繼續活著。這樣康斯坦丁就有犯錯的可能,撒旦也許還有機會把康斯坦丁帶走。



由此可見,即使康斯坦丁為了驅魔不擇手段,但他看似自私的背後也有幫助他人,為他人犧牲的精神。儘管最後時刻康斯坦丁還是算計了撒旦,但他為了拯救女主所做的行動是發自真心的。這正是康斯坦丁人性中隱藏的光輝部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願意奉獻自己,以換取眾人的安寧。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人行為不端便會自然而然的為他貼上不好的標籤,但也許這樣的人會在關鍵時刻幫你一把也說不定。

02.加百列代表了另一種光輝之下掩藏罪惡的形象。使用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看似正義的目的,以惡制惡,最終導致自己淪陷。

加百列第一次出場就是在對康斯坦丁說教,這部電影中的加百列並不想以往我們看到的天使形象,無限包容上帝子民們的愚鈍與罪惡。她看不起康斯坦丁這樣為了帶有目的性的做好事。面對康斯坦丁的氣急敗壞,她諷刺他得肺癌是因為從十三歲起就每天吸大量的煙,他驅魔只是為了上天堂根本不是為了解除人間的苦難,沒有自我犧牲和奉獻的精神,哪怕他驅再多的魔都沒有用。

在影片最後的大決戰部分,馬上就要勝利的康斯坦丁被突然出現的加百列打個措手不及。原來加百列也是瑪門降臨人間的推手之一。加百列痛恨那些犯下罪惡,卻因為懺悔而進入天堂的「惡人」。她覺得這些人沒有受到懲罰,輕而易舉的就獲得了寬恕,他們這種人是沒有資格進入天堂的。於是加百列用自己的方法來清除「罪惡」。

但最終當加百列面對撒旦,要以上帝之名驅除邪惡的時候發現自己失去了上帝的支持。最終天使的翅膀被撒旦化為烏有,一切光輝不復存在,如同落湯雞一般,變成了被命運任意擺布的普通人。

在我看來,人性本身就充滿矛盾,善惡的轉變只在一念之間。即便是光明的天使,在面對內心的欲望時也會墮落。與其說是上帝放棄了加百列,不如說是加百列的偏執摧毀了她自己。從決定和瑪門同流合汙的那一刻起,她就再也配不上天使這個代表愛與包容的身份。



03.通過電影說一說我對現實的思考,該如何將人性中的善惡合理控制?

《康斯坦丁我》雖然是一部宗教題材電影,但是人物角色的設計卻很容易讓我們對應到現實生活中。電影中的主角立場的轉變讓我認識到到人性即便是複雜的,但我依然可以做出向善的選擇。

人性中既有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也有趨利避害的自私一面。就像我們身體裡住著一位天使和一個惡魔。天使教我們善良與愛,惡魔慫恿我們放縱慾望,變得貪婪與自私。那到底該如何理解人性?我有以下三個觀點。


①我們要承認有一些弱點是在人性中客觀存在的,不必刻意逃避,要正視自己的內心。

人都有貪婪自私的一面,這是因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性。一個東西,如果它能給你帶來便利和愉悅,人都會不自覺的想去擁有它。這種自帶屬性,很難去改變,只能去適應,或者儘量去避免這些自帶屬性帶來的麻煩。就好像警察辦案,法官審判,都不能讓與案情有關或者和嫌疑人有親屬關係的人參與其中。


②「惡」始終伴隨著人類追逐善的腳步,但最終惡會促成善的實現。

就如同電影中描述的,康斯坦丁原本並不能算是一個光明磊落的英雄,但面對毀滅世間的邪惡時,他也會奮起反抗。因為如果惡佔領了人間,那他和身在地獄也沒什麼兩樣。

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記得之前看過一期法制節目。一個路口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其中一個小車司機被甩出車外,飛到路邊的草叢裡,還有一兩位傷者。然而肇事者卻趁著大夥圍觀受傷者的時候下車逃走了。目睹案發的一位女護士趕緊進行了現場急救,同時報告給自己醫院的上級領導,安排救護車搶救傷員。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路人在女護士的指揮下儘自己所能幫助受傷的群眾,一直到救護車到來便各自散去了。開車不專心導致車禍,並且逃逸,這便是惡。而眾人在這種情況下都紛紛施以援手便是善。

當然,我並不是說只有惡才能推動善的實現。其實大多數時候,沒有惡的情況下,人們也是願意做出一些善舉,比如幫抱孩子的婦女撿東西,看見別人的東西快要掉了順手幫忙扶一下。這更肯定了人類向善的本質。



③自我審視,通過自我的調節,達到本我和超我的平衡。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論中,人格的差異是由於人們對待基本的驅動力方式的不同引發的。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

本我——可以看作是原始驅動力儲存處。本我被快樂原則所支配。它是非理性的,不計後果的。在本我的指引下,我們根本不會考慮某種行為是否被社會認可。

超我——是一個人的價值觀的儲存處。它是理性的,也代表著內心深處的理想自我。如果說本我是不計後果的追求快樂,那超我則堅持做那些正確的事情。

自我——是一個基於現實的自我方面,來調和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衝突。自我保證我們所做的事情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們的本能需求,得到快樂,但又不會帶來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當本我和超我產生矛盾後,自我會進行折衷來儘量滿足兩者的需要。

在我們的人生中既不能一味的追求超我,也不能一味的放縱本我。在漫長的生命長河中,我們只能把握好自我這道閘門,讓本我和超我儘可能的達到平衡,才能真正的度過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善與惡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結語:《康斯坦丁》這部電影讓我們在感嘆神魔世界奇幻神秘的同時也看到了代表善與惡的兩股勢力鬥爭。借用天使和惡魔來揭示人性的複雜。看完之後讓我深思,相信每一位看過電影的朋友都會有一番不同的感悟。

相關焦點

  • 《霧都孤兒》人性中的善與惡
    那些所謂的紳士對待孩子,貧民的態度讓我們深知人性的罪惡,這也預示了他們必將滅亡,也許並不是現在,但也是不可更改的事實。當奧列弗請求多吃一碗粥而被責罰時,你足以看到當時社會是多麼的黑暗。南希無疑是整個故事當中最悲慘可憐,卻又是最讓人敬畏的人物角色。南希也是個失去雙親的可憐孩子,被竊賊團夥收留後從此走上了無奈的偷竊之路。隨著時間的流逝,南希長大成人,一個野蠻粗俗的強盜賽克斯把南希買下做了情婦。南希的一生,都被賽克斯牢牢地攥在自己手裡。南希在這部作品中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人物,但她卻是關鍵的人物。
  • 佛教認為:人性是善,還是惡?
    #中華神秘文化#人性,是古今中外的哲人們普遍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人性究竟是善、是惡,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我國先秦時代,先賢們就爭論過這個問題——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肯定人的本性生來相近,只是因後天的習染,而有了千差萬別。
  • 豆瓣7.9人性小說: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先把醫生當神仙,神仙救不了,就反轉殺神,這是怎樣的人性之惡呀!尼採說,人是一根繩索,架於超人和禽獸之間。深以為然。人性,是個開區間,是沒有底線的,最經不起檢驗。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同樣,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02人性之惡,遠超你的想像。還記得三年前那個轟動全國的江歌案嗎?劉鑫是案件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觀美劇《黑錢勝地》:如何把握人性中善與惡、對與錯的「度」
    這也恰恰更加真實突出了人性善與惡中本身就存在的矛盾性。不自覺會主動思考起來,如果這是我,我當在人性善與惡自我衝突的矛盾中如何更加客觀和冷靜判斷一件事情的對與錯,並及時做出正確的反應和應對。第一季、二季、三季的播出,整個觀劇,給我得到的啟示是什麼?連續多日寫書評養成的習慣,會不自覺去分析其中所隱含,所交待更深層的意義。人性中善與惡、對與錯,實非簡單解釋可以涵蓋。
  • 孟子講人性本善,荀子講人性本惡,兩人互相矛盾嗎?
    我們來翻譯成現代文,孟子說:「其實就實情來說,人性是可以為善的,這就是我所說的人性本善。至於有的人行為不善,並不是因為人沒有善的能力或萌芽,也就是說這不是人本質的過錯。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恥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人人都有。
  • 柴靜: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而高估人性的善
    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每個人從出身開始就是邪惡的,是需要教化來改造成善良的賢人。人性本來到底是善是惡,誰也說不明白。然而,在生活中有無數的善良之人,他們或是如同雷鋒一般助人為樂,或是如同戰疫醫生一般奔赴在一線卻無怨無悔,或是如同教師一般不辭辛勞地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
  • 陳情令——人性善與惡的思考
    看完後,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人性的善與惡!何為善?何為惡?一家獨大的溫氏,仗勢欺人,作威作福,草菅人命,屠人滿門、壞事做儘是為惡!地痞流氓薛洋因幼時被常慈安妻辱,為了洩憤,滅了常氏滿門,並成為溫氏走狗,傷人無數,並帶上了麒麟臺,在其身負重傷之後,偶遇曉星塵與阿箐,眼瞎不明情況的曉星塵好心給他治傷,他卻誘騙曉星塵殺人,最後也殘忍殺害了阿菁,是為惡!
  • 人性到底是善的,還是惡的?3位聖賢爭論不休,你是怎麼看呢?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有矛盾就會產生鬥爭,充滿鬥爭的地方稱之為「江湖」。有的人說,江湖上人心險惡;有的人說,江湖上有很多行俠仗義的英雄豪傑。這兩種說法都是對的,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人心的好與壞,背後就隱藏著人性的善與惡,那麼到底人性是善是惡呢?
  • 羅洛梅: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就是一種善
    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亦是一種善。——羅洛·梅人所有的焦慮,都可以體現為一種焦慮,即死亡焦慮。現代人在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遠離自身的存在,從而導致人性的異化。他們逃避自我,順從他人,不再擁有直面自己存在的勇氣。現代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一直處於空虛和焦慮之中。在這種空虛和焦慮中,部分的人性惡就會顯現跳出。
  • 經典時裝劇《義不容情》,見證了人性的善與惡
    經典時裝劇《義不容情》,見證了人性的善與惡在TVB時裝劇大受歡迎的年代,有很多經典的作品讓我們印象深刻,特別那些豪門恩怨情仇的時裝商戰劇,每部劇集都不相同,但是每部劇集又都似曾相識。其中有一部作品不得不說,它堪稱港產時裝劇的巔峰之作,它就是《義不容情》。
  •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性中的善與惡)
    古往今來,人性的善與惡一直是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命題《三字經》開篇就是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而儒家的荀子堅決否定這種說法,他認為:人性本惡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知道,人性本無善惡,善惡都是後天形成的。善惡無關本性,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人類獲得利益的表現方式斯賓諾莎說:所謂善是指一切的快樂和一切足以增進快樂的東西而言每個人的心中都隱藏著一個天使,一個魔鬼,在魔鬼的內心,有著天使的靈魂,在天使的背後,潛伏著魔鬼的騷動在它們的角逐中,天使獲勝,則人的行為是向善,魔鬼獲勝,則人的行為是向惡。更多的時候,天使與魔鬼是勢均力敵的。
  • 《康熙王朝》:有善有惡,方顯人性
    每個人,不論自己的立場與個性如何,都不會有徹徹底底的善與惡。善人可以行惡事,惡人也可以行善事。看完這個人物的事跡之後,人們心中留下的不僅僅是對善人的敬佩和對惡人的厭惡,還有對他們的感慨。而這,正是一個人物可以深入人心的原因。單一的善與惡,太過理想化,甚至只會存在於想像之中。
  • 在懸疑暗黑的音樂劇《變身怪醫》中,反思人性善與惡
    人性的高尚與卑微,善與惡在創作《變身怪醫》時,弗蘭克讀小說家史蒂文森的傳記,看各個時代的電影導演對原著的改編,每一步詳細的功課,都讓他用音樂闡釋人性時有著更深的解構能力。「1931年版的電影《變身怪醫》(又名《化身博士》)給了我很大影響。」弗蘭克說。
  • 【康斯坦丁】天主教的地獄與天堂
    這次要介紹給各位的是一部有關於宗教世界觀的電影,《康斯坦丁》。 又名《地獄神探》,改編於同名漫畫,康斯坦丁是美國DC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 由黑客帥哥-基努裡維斯主演,豆瓣評分:7.7。康斯坦丁,就是俗稱的驅魔人。
  • 電影《屍速列車》人性本就善惡並存,沒有無條件的善與無理由的惡
    就一位觀眾而言,如同我,在觀賞電影的過程當中,很容易投入劇情,也容易進入電影所建構的世界,對於電影中所描寫的人性善念的一面,也非常的感同身受。就一部商業電影而言,《屍速列車》無疑是成功的。電影當中,有一些壞人。孔劉所飾演的證卷經理人碩宇,因工作疏於照顧自己的女兒秀安,並將女兒託給自己的媽媽照顧,碩宇照顧女兒有時顯得漫不經心,對年幼的女兒而言,碩宇是壞人吧! 而碩宇身為證卷經理人,已經達到哄抬股價的目的之後,在上司的命令之下,棄廣大散戶於不顧,對廣大的散戶而言也是壞人吧!
  • 《楢山節考》:生存和貧窮的壓力下,藏著人性的善和惡
    而作為他學生的今村昌平卻不認可,他認為底層人物艱難的生活狀態才能真實反映戰敗後日本的狀態,他的電影多數是灰暗低沉的,他關注社會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態,電影中,沒有溫情和刻意,只有對人性最赤裸裸的刻畫,人性或灰暗,或貪婪,或暴力,電影中美與醜,善與惡 ,質樸與野蠻,慈悲和殘忍,用這種矛盾的對比剖析人性的複雜,讓人思考和反省。
  • 一部關於人性深處善與惡的電影《殺生》
    電影《殺生》改編自一本小說《兒戲殺人》,電影剖析的就是人性深處的善與惡和對現實的反思,這是一部隱晦很高的電影,導致很多人看不懂,當年上映並沒有太受歡迎,如今越來越多人關注這部電影。這是一個揭露人性的故事,也是關於兩頭牛的故事,簡單的來說解放前夕一個偏僻的山村,村民收養了一個孤兒牛結實,此人十分潑皮,把動物用的催情粉放進村民飲用的河水裡,讓守舊壓抑的山村響起了尷尬聲響。
  • 《死無對證》,人性善與惡的對決
    人們總說善與惡是衝突的。但真正的衝突在真相和謊言之間。——唐·米格爾·魯伊斯這句話在最近上映的電影《死無對證》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謊言和真相在彼此反轉,善良與邪惡在對抗,稍不留神可能就會陷入設計好的圈套。黑夜中,一位身著職業裝的幹練白髮女士,匆忙走進房間,這裡住的不是別人,正是剛剛榮獲最佳企業家的男主多利亞,有著令人羨慕的妻女、體面的生活。
  • 人性的善與惡——再訪美劇《Criminal Minds》
    《Criminal Minds》算是並不是很有耐性的我追的最久的一部劇,甚至對劇中的主人公都產生了親切感,那種激烈的衝突以及每案結束後的平和都激蕩人心,不是每個案件都能圓滿,但是每一次都能在人性的罪惡處看到善的閃光,如同在最深的黑暗裡最溫暖的那束光,雖然可能並不強烈,卻能讓人產生嚮往,走向光明。
  • 《鋌而走險》:人性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小人物也有溫情的時刻
    曹保平是國內拍犯罪題材電影的頂尖人物,他的作品都有一個特點:在極端的戲劇性衝突的環境下展現人性的極致狀態。《鋌而走險》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它通過了綁架事件,告訴我們:人性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片中登場的人物頗多,但幾乎每個角色都有鮮活地刻畫,看得到背後的難言之隱和心態轉化,輸出的價值觀也並非單純的正邪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