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明知胤褆傾心於寶日龍梅,為何康熙還要將其佔為己有?

2021-01-18 王府史話

歷史上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此時已經統一了當時整個新疆地區的漠西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將漠北蒙古、即喀爾喀蒙古諸部,作為了自己的又一個進攻目標。他趁著札薩克圖汗與土謝圖汗交戰之際,率兵率兵越過杭愛山,直接攻打土謝圖汗部,進而將整個喀爾喀收歸自己手中,不願臣服於噶爾丹的漠北蒙古部眾也都南逃到了長城以南的地區。

至此,噶爾丹與他的準噶爾汗國來到了版圖最為遼闊,實力最為鼎盛的時期,並且其兵鋒距離大清王朝的「心臟」——北京已經不足千裡,這對於康熙皇帝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威脅與挑戰。

於是,為了徹底消滅噶爾丹,康熙皇帝先後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御駕親徵,最終將噶爾丹的勢力徹底剷除,噶爾丹本人也在眾叛親離中服毒自盡。

而在康熙皇帝三次親徵噶爾丹的過程中,一些來自於噶爾丹「佔領區」的蒙古部落貴族,可以說給予康熙皇帝以極大的幫助。之所以如此,其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噶爾丹在建立準噶爾汗國並統一新疆地區,以及後來佔領喀爾喀蒙古全部領土的過程中,殺伐甚重,沒有處理好內部的矛盾與關係,這也為他最終的覆亡埋下了伏筆。

與之相對應的是,康熙皇帝則很好的推行了懷柔政策,在從準噶爾內部進行分化、瓦解的同時,積極拉攏一切反抗噶爾丹的勢力,使其最終取得了全面的勝利,不僅徹底消滅了噶爾丹的勢力,並且贏得蒙古部眾的擁護,就此將整個喀爾喀蒙古就此納入大清王朝的版圖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於噶爾丹對於喀爾喀蒙古部落貴族的「趕盡殺絕」,以及康熙皇帝對其極力的安撫與拉攏,在《康熙王朝》的相關劇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特別是在對待土謝圖汗之女、有著「草原月光」之稱的寶日龍梅的問題上,康熙皇帝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最終使得寶日龍梅不僅在康熙徵討噶爾丹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更是讓其將自己作為「禮物」進獻給康熙皇帝,在徵服了其人的同時,也徵服了其心。

然而,對於一直鍾情愛慕著寶日龍梅的大阿哥胤褆來說,康熙將寶日龍梅「佔為己有」的行為,無異於是在「橫刀奪愛」,對於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讓胤褆所不知道的是,康熙不讓其得到並且擁有寶日龍梅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在這其中,不僅僅是因為寶日龍梅過於特殊的身份所致,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為了朝局的穩定與各方勢力的平衡,也必須要讓胤褆吞下這顆內心的「苦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寶日龍梅的夢想太「大」了,這是胤褆所無法企及的。

當寶日龍梅來到北京向康熙進行求助的時候,其狀態完全可以用「一無所有」、「落魄至極」來形容。

就在康熙皇帝熱河秋闈,照會蒙古王公的時候,噶爾丹加緊了對於土謝圖汗部的進攻。戰鬥中,土謝圖汗本人及其家人幾乎全部戰死,只有他的女兒寶日龍梅僥倖從戰場逃了出來,之後又歷經了「九死一生」,這才到達了北京城中,並且藉由大阿哥胤褆的幫助,最終保全了自己性命。

此時的寶日龍梅,除了土謝圖汗女兒的身份以及全族上下渴望復仇噶爾丹、重奪喀爾喀草原的囑託外,剩下的也僅僅是關於她「草原月光」的美麗傳說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日龍梅依舊錶現了出了極為堅強的一面,她秉承著的是整個土謝圖汗的希望,並且將其作為了人生的目標予以了堅持,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康熙皇帝請求派兵幫助其奪回喀爾喀草原。

而也正是因為寶日龍梅的堅毅品質與堅強性格,再加上其冠絕草原蒙古諸部的美貌,就此讓大阿哥胤褆傾心不已,進而產生了深深的愛慕之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這僅僅是胤褆的一廂情願,從兩人所處位置的角度來看,胤褆的這份愛慕之情,終是難有結果的。

一方面,儘管胤褆貴為皇長子,但是其並不在寶日龍梅的考慮範圍之內。

寶日龍梅一心只想要向噶爾丹復仇,並且要重新奪回家園,而想要完成這樣的理想與目標,只能依靠康熙皇帝派兵徵討噶爾丹,她本人是沒有這個能力與實力的。換句話說,寶日龍梅現在的想法和狀態,就和「空手套白狼」沒有區別。

而此時已然是「一無所有」的寶日龍梅,她所能夠獻上的只有她自己而已,這是她唯一的「資本」與「籌碼」,這也使得寶日龍梅有且只有一次選擇「押寶」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作為國家的控制者與領導人,掌握著絕對的決策權的帝王,必然是寶日龍梅的首選。而即便是康熙皇帝不願接受她,寶日龍梅也必然會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此時已經成為王朝儲君的太子胤礽,如果真的如此,至少寶日龍梅保有著對於未來的希望,況且太子在朝堂上的地位僅次於帝王,也有著極高的地位,這也是為寶日龍梅所接受的。

相比之下,大阿哥胤褆僅僅是一名普通的皇子,不僅當下要服從康熙的安排,就是未來也無法掌握絕對的權勢,所以,寶日龍梅不能就此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一位「臣子」身上,這對於其來說是萬萬輸不起的。

所以,胤褆可以說自始至終,都沒有在寶日龍梅的考慮範圍之內,而其也不可能願意「屈身」與胤褆在一起。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一方面,兩人未來處境,也會讓人頗有顧慮。

假設康熙皇帝真的出兵趕走了噶爾丹,幫助寶日龍梅重新奪回了喀爾喀草原,那麼這個時候的寶日龍梅是繼續呆在北京,還是回到漠北的部落之中。

要知道寶日龍梅是土謝圖汗唯一的血脈,如果其不在草原坐鎮的話,相當於整個喀爾喀沒有了「主心骨」,將非常的難以管理,況且寶日龍梅對於草原也是心心念念,不可能放棄她們世代居住的土地,同時這其中還有一份家族的榮耀與寄託因素,讓其更加無法釋懷。而如果寶日龍梅回到了草原,胤褆貴為「皇長子」,又不可能跟隨其前往做「上門女婿」,所以必然會留下一系列的後續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兩個人的結合併不實際,也更加的不現實,更為重要的是,胤褆是不會為寶日龍梅所「看上」的,這也就使得胤褆對於寶日龍梅再怎樣的傾心與愛慕,都只是徒勞而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康熙親自「佔有」了寶日龍梅,這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與安排。

實際上,康熙皇帝沒有讓大阿哥胤褆迎娶寶日龍梅,除了前文中所說的寶日龍梅的抗拒以及兩人所處位置不同所導致的不合適外,從康熙的角度來說,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一,在康熙看來,胤褆是無法「駕馭」寶日龍梅的。

儘管胤褆貴為皇長子,是所有康熙皇子中年齡最大的,也是最早開始建功立業的,但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幾乎完全是在依靠其生母惠妃以及他的舅舅權臣明珠的指導與提點,從其自身來說,除了滿腔的熱情外,並沒有政治能力的培養與鍛鍊提升。

在這樣的情況下,胤褆與自幼生產在草原,生活條件艱苦,如今又遭遇了人生變故的寶日龍梅相比,自然是不能同日而語,特別是寶日龍梅的堅韌與隱忍,更是胤褆所無法企及的。

因此,如果讓那個胤褆迎娶了寶日龍梅,那麼其也必然會為寶日龍梅所把持與控制,甚至會完全失去自我,這對於想要藉由寶日龍梅實現對喀爾喀控制的康熙皇帝來說,無異於「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是會被寶日龍梅所牽制,所以康熙皇帝斷然不會讓此事發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二,就是康熙皇帝斷然不會打破當前皇子間與朝堂各方勢力之間的平衡局面。

說到這裡還是不得不提,寶日龍梅的身份實在是太特殊,換句話說,誰得到了寶日龍梅,誰就相當於得到了整個喀爾喀蒙古的擁戴與支持。

對於康熙皇帝來說,此時他心中的接班人選有且只有一位,那就是太子胤礽,所以康熙皇帝不會讓胤褆得到喀爾喀蒙古的支持,進而對於胤礽的儲君之位產生威脅。與此同時,康熙也不會讓喀爾喀蒙古的勢力介入索額圖與明珠之間的朝堂爭鬥,使兩人實力的天平發生傾斜,這樣對於朝局的穩定也是極為不利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於是乎,不僅是寶日龍梅願意主動將自己獻給康熙皇帝,就連康熙本人也自認為能夠拿下寶日龍梅的非他莫屬。只不過,康熙並沒有從一開始就將這樣的態度表現出來,而是一步步讓寶日龍梅主動「投懷送抱」,這樣一來,康熙此後所想要的一系列政治目的才能夠真正達成。

首先,康熙皇帝將寶日龍梅安置在了胤褆的府上,實際上,這就是現將寶日龍梅「晾」在了一邊。

此時的康熙確實無暇顧及寶日龍梅,也沒有辦法現在就幫助其出兵報仇。一方面,南方的臺灣問題尚未解決,康熙皇帝還要與噶爾丹保持「和平」狀態,以爭取時間與精力先將臺灣收復。而另一方面,康熙皇帝不能夠過度的表現出對於寶日龍梅的重視,也不能顯露其攻伐噶爾丹的心思,這樣反而會為寶日龍梅所利用,將康熙皇帝自身置於不利的局面。

而與此同時,這也是在間接性的消耗寶日龍梅的耐心與傲氣,使其對於康熙會變得更加的恭敬與屈服。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康熙將寶日龍梅納入後宮之中,卻沒有將其佔有,相反,卻對其禮敬如賓。

從康熙皇帝內心而言,他本就對寶日龍梅沒有感情而言,將其迎納,更多的還是寶日龍梅的一廂情願。而康熙的這一手可謂是「將計就計」,讓寶日龍梅不知所措的同時,更是為了不給其以任何的「籌碼」與「把柄」,也不對其有任何的「虧欠」。這樣一來,康熙就能在與寶日龍梅的博弈中時刻佔有著主動權。

再次,康熙在親徵噶爾丹的時候,將寶日龍梅帶在了身邊。

康熙皇帝此舉,除了寶日龍梅熟悉草原環境以及噶爾丹的軍隊信息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讓寶日龍梅親眼看到自己的雄才大略,更是要讓寶日龍梅親自體驗到大勝噶爾丹,為其家族報仇的那份喜悅,這樣會使得寶日龍梅對其更加的感恩戴德。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當一切水到渠成之後,康熙這才「佔有」了寶日龍梅,並且是寶日龍梅主動而為之。

而此時的寶日龍梅心中,對於康熙帶有深深感激的同時,也帶有著的是無比的崇拜,這也讓寶日龍梅更加傾向於得到大清王朝以及康熙皇帝的庇佑與保護。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對於喀爾喀的統治與控制才會無比的穩固,特別是如果真的是讓康熙與寶日龍梅的孩子繼承並且管理喀爾喀,那麼這份影響力也將更加會持久而又深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此之外,當康熙與寶日龍梅在一起的時候,還將大阿哥胤褆安排在了身邊,目睹了一切的發生,這並不是康熙的一種「炫耀」,而是實實在在的對於胤褆的一次教育。

他希望胤褆就此明白,儘管他貴為皇子,但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一切都只能是由他的皇帝父親給予或者賜予,得不到的他也不能去爭,去搶,而是要學會接受現實。

與此同時,康熙也是在告誡胤褆,不管他對於寶日龍梅是出於真心也好,還是覬覦其背後的整個喀爾喀蒙古的支持也罷,都要就此死心。康熙是不會允許有人挑戰他的皇權威嚴,並且也不允許有人去撼動太子胤礽的儲君位置,至於胤褆,則是需要安安靜靜的接受現狀。

而儘管這樣的結果對於胤褆來說太過於殘忍,但是為人子、為人臣,也只能在內心的苦澀中,默默接受了這樣的結局。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皇帝,為了維護太子胤礽儲君之位的穩固,平衡朝局勢力的穩定,做了許多工作,特別是在對待大阿哥胤褆與寶日龍梅的問題上,不惜用犧牲胤褆感情的方式,來力保胤礽。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歷史上的康熙卻在子女的婚姻安排以及皇子間勢力平衡的處理上,做的並不是那麼的盡善盡美,最終也為「九子奪嫡」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康熙讓出身非常卑微的八阿哥胤禩,迎娶了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進而將整個安親王家族推到了胤禩陣營,極大的擴充的胤禩的勢力與朝堂影響力。他又讓九阿哥胤禟與明珠之子納蘭揆敘結為了兒女親家,相當於是進一步鞏固整個葉赫那拉氏家族與「八爺黨」的聯合關係,進而牽涉到了整個朝局勢力分布的走向。與此同時,也正是康熙將年遐齡之女、年羹堯的妹妹的年氏指婚給了雍正,也讓雍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堅定支持力量,進而有了與其他皇子一較高下的重要資本。

這些皇子與外臣間的「聯姻」,無一例外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康熙皇帝對於「九子奪嫡」的發生確實是「難辭其咎」。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比之下,《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對於皇子婚姻與勢力平衡的關係處理上,則明顯更彰顯出了一份遠見與大智慧。這雖是影視作品的演繹,但也同樣值得反思與回味。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胤褆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不成全,反而佔有了寶日龍梅?
    電視劇《康熙王朝》對康熙的後宮描寫得不是很多,但也有,其中最香豔的一段,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和寶日龍梅在草原上翻滾。 大阿哥胤褆的確鍾情於寶日龍梅,但這不是康熙成不成全的問題,而是寶日龍梅願不願意的問題。
  • 康熙王朝康熙當著胤褆的面臨幸了寶日龍梅,其實是為了教育他
    ,後來自己的部族被準格爾所滅,寶日龍梅心懷復國復仇的夢想來到京城求助康熙,此時的康熙一心收復臺灣,所以暫時把寶日龍梅安置在了大阿哥府中,這才有了寶日龍梅和胤麟的日久生情。不過在寶日龍梅的心中,愛情、親情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要讓位於自己復國報仇的夢想,所以即便她心裡喜歡胤褆,但仍然拒絕了大阿哥的愛慕表示。
  • 康熙王朝:康熙和寶日龍梅雲雨對胤褆來說不是霸佔,而是順其自然
    首先替康熙翻案漂白下,不是佔為己有,而是被拱手相送,或者說是「投懷送抱」為什麼這麼說呢?碦爾碦部族被葛爾丹屠殺葛爾丹為了拓展自己的疆土,在草原上四處掠殺,碦爾碦王臨終前將康熙冊封的金冊拿給寶日龍梅,讓她活著突圍,去找救兵,但是讓寶日龍梅沒有想到的是金冊內自己的父親早已將自己
  • 康熙明知自己的大兒子喜歡寶日龍梅,為何還要佔有她?
    因為康熙皇帝是被動的,康熙王朝中有句經典臺詞,即康熙在戰勝噶爾丹後和寶日龍梅共赴雲雨之前的「寶日啊,你QIANG暴了朕啊!」,到底誰主動,一目了然。寶日龍梅,按照電視劇的設定,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的女兒。
  • 康熙王朝:康熙當著大阿哥的面臨幸寶日龍梅,實則是為了警醒和教育他!
    文丨笑傲天下史 《康熙王朝》作為一部經典的歷史劇,其中有著不少考究的劇情,為我們深度還原了清朝前期,康熙盛世下的一片繁榮景象。其中以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作為主角,講述了他傳奇的一生。在劇中有一段劇情,是關乎到康熙和他兒子,大阿哥胤褆以及蒙古公主寶日龍梅的感情糾葛。
  • 康熙王朝:寶日龍梅主動服侍,康熙拒絕,為何又要跟她在草地雲雨
    第一個疑點是,康熙和寶日龍梅的關係。如果論年齡來說,康熙與寶日龍梅相差十幾歲,根本就不合適。而康熙的兒子大阿哥和寶日龍梅年齡相仿,康熙也明知道自己的兒子喜歡寶日龍梅,為何還要跟寶日龍梅在草地雲雨。第二個疑點是,康熙在寶日龍梅提出主動服侍康熙的時候,康熙是嚴詞拒絕,把寶日龍梅拒之於千裡之外,最後哭著走開。為何寶日龍梅第二次又主動提出服侍康熙的時候,康熙就沒有拒絕寶日龍梅。
  • 康熙王朝:胤禔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不成全,反而將其佔有?
    寶日龍梅是《康熙王朝》中的虛構人物,蒙古喀爾喀公主,號稱「草原月光」。她是大阿哥胤禔的最愛,最後卻成為康熙的女人。那麼,康熙為何不成全胤禔與寶日龍梅的好事,而是佔有了寶日龍梅呢?事實上,康熙佔有寶日龍梅,並不代表他有意跟自己的兒子胤禔搶女人。
  • 《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被翻牌子,為何康熙卻又說不合規矩?
    寶日龍梅一簪為牌,讓李公公(李德全)將自己的頭簪放入侍寢的託盤之中,試探康熙對自己的心意,不料竟然被康熙選中,然而結局卻出人意料,
  • 《康熙王朝》胤禔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當著他的面和寶日龍梅雲雨?
    《康熙王朝》裡,清康熙十五年,葛爾丹起兵反叛朝廷,在蒙古草原上所向披靡。 但當時康熙還沒下決心和葛爾丹翻臉,一直把寶日龍梅放在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府裡。 日久生情看慣了大家閨秀的大阿哥,對寶日龍梅這樣風一樣的蒙古族女子十分神往。大阿哥想與寶日龍梅在一起,不僅僅因為喜歡,背後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寶日龍梅是蒙古的公主,在草原上有很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大阿哥一直以來都暗地裡為自己招兵買馬,籠絡大臣,為的就是為奪嫡儲備力量。
  • 《康熙王朝》中康熙知道胤禔喜歡寶日龍梅,為何不賜給他?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這個女性形象是心機深沉的女子,當然,也不能全怪她,畢竟她背負著整個部落的血債,康熙又怎能不知道胤禔喜歡她,但是就像電視劇中康熙在與寶日龍梅在草原上滾草地完事之後,康熙對寶日龍梅說的那樣:「寶日啊,你強暴了朕」。電視劇中寶日龍梅的身份是什麼?
  • 《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自願和康熙在一起,生下的是十三阿哥嗎?
    咱們看電視劇,不要和真正的歷史相比照,因為很多時候電視劇中的人物在歷史中是不存在的,有人說《康熙王朝》裡面康熙和寶日龍梅有過一次野合。>按照劇情設定應該是會懷上龍種,那這個人就是十三阿哥,還信誓旦旦的在電視劇中找到了一些證據: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因為在電視劇中雍正曾經在德妃面前親口說過,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鄔思道也提到了胤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而寶日龍梅是喀爾喀大漢的公主,從這可以確定寶日龍梅就是十三阿哥的生母
  • 康熙王朝:寶日龍梅明知道大阿哥喜歡她,為何還要當面和康熙雲雨
    讓大阿哥胤禔萬萬沒想到的是,寶日龍梅此次有了康熙的「龍種」,也就是後來的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在後來的「九子奪嫡」中恰恰又站在胤禔的對立面,胤禔也在奪嫡過程中由於自己愚蠢的行為被老爹康熙終身圈禁了。書歸正傳,那麼康熙明知道大阿哥胤禔喜歡寶日龍梅為何非但不成全還要把寶日龍梅據為己有呢?
  • 做為一代聖君的康熙為何不成全自己兒子,非要佔有寶日龍梅呢
    《康熙王朝》裡,清康熙十五年,葛爾丹起兵反叛朝廷,在蒙古草原上所向披靡。
  • 《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的歷史原型是誰?
    在影視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個虛構人物寶日龍梅,她是喀爾喀的公主,本來身為公主的她應該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然而這一切都被準噶爾打破了,因為喀爾喀被準噶爾攻奪,她的家人也遭被殺。不過寶日龍梅卻不願當康熙皇帝的妃子,她的本意就是希望能和康熙皇帝有一個兒子,以望將來他們的兒子繼承喀爾喀的汗位。畢竟喀爾喀勢力有限,若是寶日龍梅和康熙皇帝的兒子繼承喀爾喀汗位,那康熙皇帝自然會保護自己的兒子,也就是保護喀爾喀了。(這寶日龍梅也是良苦用心、眼光長遠)。當然寶日龍梅只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她有歷史原型嗎?
  • 《康熙王朝》中的千古疑問,寶日龍梅究竟是不是老十三的娘?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即便根據劇情而言,《雍正王朝》裡的十三爺胤祥也不是《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的兒子。且聽炒米為你細細分析。寶日龍梅這個角色在《康熙王朝》裡堪稱亮點。不是因為單純的漂亮,被稱為草原月光。
  • 《康熙王朝》中,胤禔愛慕草原月光,卻只能成為背景牆
    喀爾喀被噶爾丹擊潰當然,《康熙王朝》乃是改編小說,與真實歷史更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寶日龍梅便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因此以下討論的範圍也局限於《康熙王朝》。寶日龍梅是由於部落被噶爾丹擊潰而千裡南下企圖尋求幫助,這一年應當是康熙二十八年,噶爾丹趁著喀爾喀部落之間的鬥爭,將四部之首的土謝圖汗部擊潰。
  • 康熙王朝:葛爾丹殘暴無情,不愛金錢美女,卻是藍齊兒最好的歸宿
    2019-01-12 12:55:01 來源: 小燦哥說歷史 舉報   在《康熙王朝
  • "雍正王朝:康熙三個皇子一起被圈禁,為何唯獨老大胤褆挨冷受凍?"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九王奪嫡的第一個高潮應該就是八大山莊有人假傳太子手諭事件,這件事讓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老十三胤祥被圈禁。問題就來了,同樣是康熙皇帝的親兒子,為啥被圈禁以後,太子胤礽跟老十三胤祥就有火盆可以取暖,為何唯獨老大胤褆就在那挨冷受凍呢?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清朝時期,特別是清朝初年,想要被封為王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被晉封為親王爵位,那更是難上加難。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