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哪部?嗯,無論如何,都有資本市場買帳哦。
文/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近期電影《小時代3》和《後會無期》引來了無數爭議。從同為作家出身到相繼轉型做導演拍電影,從票房的對比再到爆出具有爭議的「偷票房」事件,兩個「80後」郭敬明與韓寒之間總有炒不完的話題。這兩部被業界稱之為 「粉絲經濟」的電影都成為了媒體與觀眾不厭其煩對比的對象。電影且不論好與壞,票房已經說明一切。兩部電影背後,又集結了哪些不得不說的資本力量呢?
《小時代3》的成功引出了其背後的兩家瞄準網際網路發力的電影公司¬——華策影視和樂視影業。7月17日《小時代3》在全國首映過億,刷新了中國2D電影票房紀錄,7月17日至20日首周末4天票房為3.04億元,再次創下了中國國產片首周末票房過3億元的紀錄。最近的數據更是顯示《小時代3》票房已接近5億。如此高的票房讓作為第一出品方的華策影視從電視劇轉型電影投資道路顯得寬闊平坦。
據悉,投資《小時代3》,是華策影視在經過大數據評估之後的決策。評估的範圍包括導演、演員等主創人員的微博粉絲量等因素。不僅是主創人員,請來歌手吳亦凡、蔡依林為電影演唱主題曲,歌手的大量粉絲們同樣被拉入,成為電影營銷轉化的對象。華策影視憑藉對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挖掘評估,對受眾的精準定位,使剛起步不久的網際網路電影初顯成效。
作為影片投資規模最大的第一出品方,華策影視在《小時代3》的投資比例為20%左右。事實上,早在2013年底,華策影視便以1.8億元購入郭敬明旗下的上海最世文化26%股權並達成影視合作協議,並宣布除《小時代3》、《小時代4》之外,未來5年還將與郭敬明合作包括《幻城》等在內的5部電影,將對電影擁有較大控制權及分享版權收益。
作為《小時代3》出品方與發行方的樂視影業,系由樂視網大股東賈躍亭與原光線影業創始人張昭於2011年成立,去年首輪融資2億元,當時估值15.5億元。據公開資料,過去兩年間,樂視影業出品、發行的影片近20部,其中不乏《小時代1、2》、《消失的子彈》、《敢死隊2》、《歸來》等票房大牛。樂視影業定位為「網際網路時代的2.0電影公司」,而樂視網作為A股市場上「網際網路思維」最為徹底、也最懂網際網路營銷、粉絲經濟的上市公司之一,顯然為《小時代3》造勢提供了現場的套路和平臺。《小時代3》首款先導預告片在樂視網電影頻道平臺、微博、微信形成多種網絡渠道推送,大幅度提高網絡覆蓋率。而《小時代3》的票房數據則說明,樂視成功做到了將線上聚合的粉絲關注度轉化為線下消費力。
要說《小時代3》背後的資本力量,便不得不提阿里巴巴的娛樂寶,以及娛樂寶背後的100多萬網際網路用戶。娛樂寶的模式並不複雜,出資人選一部電影,出資最低100元最高不超過1000,存期一年,預計年收益7%。據悉,目前已推出兩期,有100多萬人成為《小時代3》等9部電影的投資人。業內人士分析,這100多萬人即是影片的投資人,又是潛在(且可能性極高)的票房貢獻者,再加上100多萬人的朋友圈,便可能帶來億元級的票房,遑論這種模式帶來的病毒式傳播效果。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電影、粉絲經濟學,阿里巴巴無愧箇中高手。
相比較而言,《後會無期》的背後的資本力量顯得簡單多了。這部由勞雷影業、果麥文化和博納影業(BONA.O)聯合出品,韓寒擔任編劇及導演的公路電影,製作投資來自路金波和方勵。前者是韓寒合作十數年的出版商,現任果麥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後者是業內著名製片人,現任北京勞雷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後來又引入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作為出品人。電影首周末票房達到2.74億元,成績亦算不俗。
但是,媒體報導卻直指韓寒「不懂商業」,維繫導演、投資方的關係的,遠不止資本利益。電影背後的「資本力量」均由韓寒信賴的朋友組成,據媒體報導,《後會無期》殺青後,韓寒才和製片人籤訂了完整的合作協議,為了保證韓寒的創作「自由」,甚至有數家有意伸手的資本力量都被拒之門外。
博納影業作為三者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以發行費用和資源來作為投資的成本,並給出了給出了3.5億人民幣的高額「保底票房」承諾。但奇怪的是7月24日《後會無期》上映當天,博納影業股價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業界分析認為原因或許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博納影業作為半路殺進來的投資方受關注度較低;二是博納影業可能在影片中的投資比例較低,《後會無期》的票房貢獻對其的影響不那麼大;此外,還與博納影業上市地點是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納斯達克有關。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近年來,影視行業大步發展和顛覆,如郭敬明、韓寒等新銳導演甫一進入便將前輩電影人甩在身後。影視與網際網路、資本市場三者之間變生出諸多創新模式,如娛樂寶的眾籌模式。而在資本市場,影視傳媒行業、影視傳媒概念則是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和二級市場炒作的熱點,熱門電影如《小時代》、《後會無期》,巨利當前,其背後有諸多資本方,不足未奇,今後也還會有更多背景各異的資本力量加入分食此番盛宴。
---
關於我們
公司輿情,
關注資本圈的熱點、潮流和新知
有關上市公司的樂與怒
有關投資的智慧、恐懼與貪婪
有關中介機構的操守、專業與吐槽
有關輿論的聚焦與失準
專業財經團隊為您呈現
敬請關注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資本市場輿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