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記憶裡,香港和港劇差不多是畫上等號的。對於「香港的記憶」絕大部分來自於題材源源不絕的TVB和亞視電視劇——豪門的小姐可能是黎姿那樣的,炒股的人們看起來都像溫兆倫或者劉青雲,辛勤查案的madam說不定長得像關詠荷……而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行走在那時我們還未去過,卻倍感熟悉又親切的香港街景之間。
回歸第20個年頭裡,現在去香港也方便得跟去巷口串個門差不多。還記得曾經印象裡那鮮活在影像中的尖沙咀、九龍和中環嗎?從一個打小接收港劇信息的旁觀者,到有機會去念書生活的參與者,在她眼中,看到的是TVB,還是香港?
文 | 周南方
圖片 | 部分來自網際網路
「吶,做人呢,最重要就是開心。」
「你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啊」
「你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阿Sir啊,做人要講原則的嘛。」
「你知不知道這樣我可以告你妨礙司法公正?」
「哇,你不是吧!這樣也行?」
看到這些臺詞,多少人已經自動腦補出聲音了,瞬間回憶起那些吃著西瓜煲TVB劇的下午。從《創世紀》《大時代》《溏心風暴》裡的家族紛爭情感糾葛,到《妙手仁心》《法證先鋒》《鑑證實錄》《陀槍師姐》和《衝上雲霄》,港劇把各種職業和精英生活演了個七七八八,以至於我們在真正前往之前,就已經在腦海裡樹起了關於香港的想像,「鋼鐵森林」「金融中心」「購物天堂」……於是,香港之行反倒成了驗證和打卡。
不如我們還是說回城市本身,不可否認我喜歡香港,不是因為它有某種聳人聽聞的「大都市」title,而是在這地球上大多數城市結構越來越相似的情況下,香港還是一眼就能看出它是香港。
回想我從初到香港故作遊人式的驚嘆,到調整自己去適應在港生存做half local,再到離港後似歸來、似路過的再訪經歷,箇中情感儼然複雜交織。好在無論入境離境多少遍,走居民通道還是訪客通道,香港於我始終是一種「秩序和紛亂並存」的存在,我曾經說它是我所去過的城市中最矛盾的一座,猶如天然生長起來的一個雜燴舞臺——在這裡,聽到任何語言都不足為奇,看到任何離奇都不以此為過,住下來的人與過境觀光的人區別不大,因為它總有足夠的煙火氣息和世俗傳奇,你說這可能會是日復一日的獵奇與冒險,我說生活本就包容最大的戲劇與故事。
「不盲目走進一座城市的情懷裡,否則現實總會叫你最終帶著不悅離開它,試著像理解一個人一樣理解一座城市,那麼行走起來的滋味便會好受很多。」
這大概是更理想的城市遊記和認識它的方式了。
我曾經是個事兒主,來港的前三個月裡,去重走過香港電影地圖。
譬如王家衛的《重慶森林》,我當然一氣呵成隻身穿梭過重慶大廈,也去蘭桂坊拐角處找那家「加州酒吧」,阿菲打工的「午夜特快」倒是沒有了,原地矗立著一家7-11便利店,好在所有的遺憾又在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上得到回溫:在這號稱全球最長戶外有頂自動扶梯的「傳輸」之間,我誤打誤撞找著了鳳梨罐頭的「合記士多」。
photo by周南方 重慶大廈 2014
香港電影、電視劇裡中環至半山扶梯上的戲碼不少
photo by周南方 半山扶梯 2014
再譬如張婉婷的《玻璃之城》,看過不下五遍,對港大產生不可言說的憧憬,於是常在沒課時坐港鐵穿越通島去港大,拍照、轉悠、吃飯堂、聽講座,不知不覺走完了電影裡的點——黎明飾演的港生和舒淇飾演的韻文牽手跑過的西式建築走廊,陳奕迅演的秉正總是愣愣的,坐在能看見鐘樓的過道邊,吳彥祖演的David站在二樓玻璃房裡指著花園池邊的狐狸蘇斯……唯獨不見女生宿舍何西hall,給拆了。
《玻璃之城》截圖
photo by周南方 香港大學 2014
港劇的情懷當然也沒能掩沒,約上三五個同學,數數看我們也去過不少記憶中的場地,站在那裡時有些恍惚,然後「嘟」地一聲「打一下卡」:《法證先鋒》裡有古老煤氣路燈和石街的都爹利街,《學警狙擊》裡永遠熱鬧的廟街夜市,《真相》裡代表正義的高等法院,《我本善良》裡小浩南最喜歡坐的「叮叮車」,《談判專家》裡如今已經閉所的油麻地警署,《天幕下的戀人》中朗豪坊扶手電梯,或是散心談情或是抓捕逃犯的石板街,以及TVB御用分手碼頭——大名鼎鼎的9號碼頭,一個都不能少。
高等法院
9號碼頭
photo by周南方 尖沙咀 2017
「漫遊香港」速寫香港作品展
《中環的電車及巴士》 by 黃循銘
我們這一代人有個通病,總是先看過圖像,再走進真正的場景之中,於是劇集幾乎成了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城市。好在萬水千山,也終是抵歷,行畢之後,尚算沒有辜負。
食客的武林,港式菜餚是一大宗派,無論來自北方南方,到了香港這塊好似「世界中轉站」之地,吃是第一位,這裡什麼都有。
想想一間茶餐廳就能解決來自五湖四海之食需,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本土與舶來為伍,發揚又光大,生產之再生產——這既可喝茶又能吃飯的茶餐廳於是成為當地飲食的空間話語代表。
在香港住下五個月以後,才開始習慣作息和飲食,我後來極愛去茶餐廳,兜兜轉轉去過十幾家以後,選定一家做常客。是被local稱為「街市」(相當於我們的農貿市場)的棚內小店,濃縮了港式街頭小吃的情與味、食物與處境的生活質感,雖然平方數小的難以伸展,但好在亮堂乾淨,解決了我無數個周末的早午飯。來這間茶餐廳的多是住在附近的街坊鄰居,我總在他們拿著報紙相互點頭道「早晨,張生」的話語間抬起頭來,悄悄揣摩他們的身份和以快速粵語談話的內容,不時有「我好像生活在了港劇之中」的錯覺,也在這一來二回的市井觥籌之中,學會些許港派作式。
「漫遊香港」速寫香港作品展
《中環蘭芳園茶餐廳》by Catherine Chan
「漫遊香港」速寫香港作品展
茶餐廳與中國冰室 同款紀念明信片
點心與早茶,不管在何時想起總是特別勾起肚子裡的饞蟲。我先去尋覓冰火菠蘿油或蛋撻,搭上一杯凍鴛鴦,補充了能量再來繼續對美食的回憶。否則,真心是太虐人了。而我衷心地建議你們,不如也這麼做吧。
《香港街景三部曲》的前半部分就先在此畫上一個短暫的逗號,
明日的推送中,
後半部分會準時和大家見面。
香港味道,都藏匿在這些文字和美食之中 | 掠影香港
「掠影香港」怎麼可以遺忘獨特的香港文學和香港美食呢?
「風華絕代 港片年華」,這十句經典臺詞出處你都知道,I 服了U
我們有一張跨越時空的電影票,你願意一起重溫那些經典嗎?
成都遠洋太古裡
地址:成都市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春熙路地鐵口)
店鋪電話:+8628 65963000
http://www.soltklc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