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香港名校為保招牌轉直資 不該花公款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在香港,傳統名校轉資助成為趨勢,固然是為保住多年來建立的精英招牌,只是轉制後仍可獲公帑資助,更有絕對收生或貴族化的自由,則是否太著數(指佔便宜)了?

  香港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其附屬小學、聖保祿中學相繼擬轉直資,惹來反對聲音,校方決定押後至秋季後才投票決定學校去向,但部分學生校友要求永久擱置申請, 7日近200人聚集到校外拒絕教育商品化。另外,另一間已申請轉直資的聖保祿中學,也有學生、家長及舊生等,要求教育局否決申請。

  名校轉直資成為趨勢,由22間傳統名校組成的補助學校議會,當中有7間已轉直資,以及有兩間擬轉直資。

  轉直資後加學費 被指「貴族化」

  名校轉直資後往往隨即提高學費水平,每年數萬元(港幣,下同),故被反對者批評窒礙基層學生升讀心儀名校機會,即使多間學校設獎助學金,但仍被指是走向「貴族化」,有違「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

  自2001年起,升中派位組別由5個轉為3個,令傳統名校經派位取錄的學生差異距離增加,加上適齡學童人數下降,成績優秀的學生數目減少,若派來的學生並非全是精英之中的精英,隨時拉低學校的名聲。

  名校的招牌,並非一朝一夕建立,加上愈來愈多名校轉直資,可自由收生搶精英學生,在此消彼長之下,對於未轉制的名校,壓力更大,愈遲加入成為直資,豈不更「蝕底」?

  不經統一派位 可收最好學生

  轉為直資可不經統一派位,改為全香港收學生,換言之,可保證自主收取香港最好學生,精英學校的「寶號」才可保住,難怪被形容為是名校的「逃生門」。

  名校為保百年招牌轉直資,實難大力非議,但按現時制度,轉制直資後一方面仍可按學生人數獲得公帑資助,但另一方面,卻沒有限制須交出部分學額予統一派位,讓其他學生可循此渠道入學,如此是否說得過去?

  學校轉直資有其利益與盤算,直資亦不一定壞事,社會可容許多元化的選擇,問題在於不可魚與熊掌兼得。

  直資校獲公帑資助,就有義務交出一定比例的學額予政府統一派位。因為直資學校若維持可擁有絕對自主擇優取錄權,則無疑會令擁各項課外活動、贏在起跑線的富孩子有優勢,基層孩子隨時被排除在外,又或根本不敢報讀貴族直資校。故此,直資並非問題癥結,而是如何避免成為公帑資助「貴族學校」的不公情況。

  有義務交出學額 予統一派位

  從制度著手,香港教育局應考慮,規定直資校必須交出一定比例的學額,才可享相應的資助額,若校方堅持,則可選擇放棄資助,兩者必須作出取捨。

  另外,針對直資的高學費問題,有報導指,直資中學的每年學費中位數在過去10年升89%,現時達到1.65萬元(港幣 下同)。

  事實上,現行直資校的學費的上限為學位平均成本的2.33倍,以現時中學生單位成本約4萬元計,直資中學最高可向每名學生收取每年約10萬元學費。

  連當年的直資推手之一、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範椒芬日前亦指,現時有需要檢討學費上限。拉低學費上限,未必可扭轉直資的局面,但至少令小中產、較基層家庭不至於望門興嘆,較容易令社會接受。

  升中統一派位今日發榜,學生、家長緊張,在不少名校已轉直資情況下,基層學童的選擇變相減少。直資制度是名校保住百年精英招牌的一道「救生門」,當局應及早審視現有對直資學校的資助機制。

  註:香港的直資學校有相對高的自主權,可自訂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接近私立學校。由於政府給予撥款,學校在教師編制、人手安排及資源運用方面更具彈牲。學校可收取學費籌集資源,但必須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獎/助學金。

相關焦點

  • 香港資深大律師猝死,曾為"佔中三醜"打官司
    香港資深大律師猝死,曾為"佔中三醜"打官司 2020-05-02 0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香港名校在哪裡?揭秘香港名校網分布!
    明星趙薇就曾為了女兒能在香港上名校,不惜豪砸1.5億買了香港的學區房,簡直就是她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的現實版。和內地一樣,無論是按學區劃片因素還是方便小孩上下學,香港學區房對於孩子入學確實是一個挺大的利好因素。那麼,香港的名校有哪些?分別聚集在哪些區?
  • 曾為「佔中三醜」辯護的香港資深大律師麥高義逝世,不該被辱罵
    曾為「佔中三醜」辯護的香港資深大律師麥高義逝世4月28日突發心臟病去世,這一消息見之於新聞報導之後,在網絡上可以看到一大片辱罵的口水。因為麥高義曾經擔任「佔中三醜」的辯護律師,我們就有理由辱罵麥高義嗎?我只能說,不應該。我倒不怎麼支持「死者為大」的說法,而傾向於「蓋棺定論」。
  • 用公款「安置」暴徒?香港縱暴派也太囂張了
    縱暴派變相鼓勵暴徒繼續行暴甚至變本加厲多名政界人士批評,縱暴派非但無視黑衣暴徒縱火、破壞商鋪、肆意破壞社會秩序的暴行,更企圖以當選後的公款資助黑衣暴徒,甚至為他們安排「安家費」,變相鼓勵他們繼續行暴甚至變本加厲,是為一己私利無視社會福祉,行為可恥、卑鄙。
  • 受讓集團香港資管公司全部股權 人保資產花了比四年前貴80%的價錢
    原標題:受讓集團香港資管公司全部股權,人保資產花了比四年前貴80%的價錢   等了四年,人保資產終於與人保集團籤訂協議,將人保香港資產將納入麾下。
  • 港媒發文感慨貴為香港一線的明星,在內地只能淪為二三線
    港媒在文章中還表示,胡杏兒和容祖兒在香港貴為一姐,在出席香港頒獎禮的時候都會被安排在第一排中間的位置,但在內地卻被降級。 我們翻開容祖兒和胡杏兒在香港出席活動時的照片,確實都是在第一排的位置,這也證實了港媒所言不虛。
  • 終極上訴得直!香港終院裁定"禁蒙面法"不違憲
    圖源:香港電臺海外網12月21日電 據多家港媒報導,香港特區政府2019年10月引用「緊急條例」訂立「禁蒙面法」,但25名「泛民」人士提出司法覆核,質疑「禁蒙面法」的合法合憲性在原訟庭2019年11月裁定「禁蒙面法」不具法律效力後,終審法院21日裁定特區政府上訴得直,駁回「泛民」人士的上訴。據《星島日報》等多家港媒報導,香港原訟庭2019年11月裁定「禁蒙面法」不具法律效力,特區政府今年4月提出上訴,高等法院裁定「禁蒙面法」部分合憲,在非法集結及未經批准集結的情況下仍然生效。
  • 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尹全洲涉嫌受賄罪、挪用公款...
    來源: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轉自:寧夏高級人民法院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2020年12月1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和審計廳原黨組書記、廳長尹全洲涉嫌受賄罪、挪用公款罪一案在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 港媒:香港人為避疫情扎堆回內地,深圳大量隔離酒店爆滿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第四波疫情嚴峻,許多港人為避疫情,再掀回內地潮,深圳灣口岸大排長龍。有香港網民稱,從過關到入住酒店,花了差不多16個小時。圖源:大公報香港中小學於上周三(2日)起停止面授課程,許多家長便帶著子女返回內地避疫。
  • 《教束》有錢才能讀名校 成績差學生當垃圾 港媽驚到禁仔返學足足6年?
    昨日是ViuTV新劇《教束》首播的日子,表面上是校園喜劇,其實主要講述學生與老師聯手對抗學校,控訴香港教育制度問題的故事,劇情貼地又不常見,幾有新鮮感。雖然沒有靚仔靚女,但演員方面勝在資歷深,如加入演藝界已40年,出演過上百部影視作品曾3度獲奪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智叔廖啟智、事隔9年終於回歸電視圈的陳秀雯。
  • 上海徐匯濱江地塊310.5億元花落香港置地 港資地產「極限挑戰...
    2月20日下午15:41,備受關注的上海徐匯濱江西岸114.7萬平方米金融港綜合體地塊最終花落香港置地集團,總價310.5億元,總樓面地價2.707萬元/平方米。(其中商業21萬平方米,寫字樓65萬平方米,酒店5.5萬平方米,文體用地4萬平方米),住宅地塊絕大部分為社會租賃住宅(15.65萬平方米,不超過1187套,只租不售),僅2.5萬平方米可售商品住宅,且商業部分、文化用地、租賃住宅100%自持,辦公部分60%自持。
  • 泰籍「陪酒女」和香港男生先後確診,港媒擔憂
    香港10月1日新增一例本地確診病例,港媒爆料稱,這名確診的26歲泰國女子在香港滯留了大半年,2天後,一名22歲男學生也確診,兩人曾與同一天去過尖沙嘴China Secret酒吧。港媒開始擔憂該酒吧成傳播疫情的源頭。
  • 港媒:2名男子凌晨在香港遇襲 其中一人為內地富豪
    (原標題:港媒:2男子今日凌晨在香港遇襲,其中一人為內地富豪)【環球網報導】據香港「東網」11月14日報導,今日(14日)凌晨零時許,一名錢姓及一名方姓男子離開灣仔港灣道會展皇朝會時,被3至4名男子用刀襲擊,事主躲避不及受傷,兇徒得逞後逃走。
  • 留學加高考:雙重保險,直申澳洲名校!
    澳洲留學高考雙保險最重要的是,可憑藉高中成績,申請並獲得澳洲名校offer,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前,學生已手握名校offer,多一份籌碼 高考是一個選擇
  • 港媒:特區政府《禁止蒙面規例》終極上訴勝訴,合法與非法遊行均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香港「星島網」「東網」報導稱,香港特區政府去年10月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訂立《禁止蒙面規例》,有反對派人士提出司法覆核,原訟庭去年11月裁定《禁止蒙面規例》不具法律效力後,港府在今年4月部分上訴得直(香港法律術語,即上訴法庭認為原審有誤而撤銷原審判決)。
  • 港媒大讚:特效直追好萊塢
    由古天樂、劉青雲、姜皓文等主演的科幻片《明日戰記》在近日在官網播放第二條電影預告,片段可見滿布藤蔓的未來國際,古天樂冒狂著風暴雨,駕馭高科技型動力戰機仰望城市,又在公路上被大型機械人追逐,普遍獲得網的好評:特效直逼好萊塢大片。
  • 香港第10大富豪病逝:曾遭悍匪綁架,為奪大權將胞弟送進監獄
    本文轉自10月21日的《每日經濟新聞》。 「郭炳湘離世,新鴻基這場拉鋸近10年的爭產沉痾,在經歷長兄入院、二哥鋃鐺入獄、第二代『兄弟情』起伏動蕩後,第三代成員走向臺前,似乎正引導家業往『和氣』的方向發展。」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帝國集團主席、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炳湘10月20日上午在醫院病逝,享年68歲。
  • 億元貪官公款為自己修陰宅,受審說"因果報應如影隨形"
    身為地級市黨委一把手,卻極度迷信風水,動用公款為自己修建陰宅。廣東揭陽市委原書記陳弘平不僅因受賄金額高達億元引發關注,更因「不信馬列信鬼神」的諸多荒唐之舉令人震驚。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郭巍青認為,350萬元公款被用來「造陰宅」,正暴露出一些官員私慾膨脹、權力濫用的嚴重程度,而像陳弘平這樣的腐敗分子居然敢用公款來安排建造死後才用得上的「陰宅」,著實是應了一句網絡流行語「不作死就不會死」。修廣場花幾千萬元買泰山石記者在揭陽走訪時發現,陳弘平為自己修建陰宅的事情早在街頭巷尾傳開。
  • 銀行前董事長落馬案連審4天:涉案金額百億,公款為家人僱保鏢丨反腐記
    山東東營市檢察院指控蔡國華犯有五宗罪,其涉嫌濫用職權造成恆豐銀行經濟損失8.9億餘元、涉嫌貪汙1022萬餘元、涉嫌挪用公款48億元用於個人經營、涉嫌受賄11.8億餘元(10.7億餘元系未遂)、涉嫌違法發放貸款35億元,總涉案金額高達約103億元(詳見「蔡國華腐敗大案開審:涉案103億 北京上海香港多地擁有天價別墅」)。
  • 港媒為容祖兒抱不平:堂堂香港一線明星,在內地只能淪為二三線
    如今不少香港藝人都選擇來內地尋求發展,雖然在這裡資源多了許多,片酬也比以前高了,但終歸不是他們自己的主場,地位自然有所不一樣。近日容祖兒胡杏兒一同受邀來內地參加第15屆《時尚先生》盛典,雖然這兩位在香港都是天后級別的人物,但來到內地卻似乎被降級了,居然坐到了第二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