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馬鈴薯、木薯「三兄弟」,為何唯獨番薯被全世界窮人「排擠」?

2020-12-27 騰訊網

當今世界分有三大薯類,分別是番薯、馬鈴薯和木薯,其中番薯又稱甘薯、紅薯、地瓜,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在我國,番薯最早出現的時間點是萬曆四年(1576)的雲南。

其次是廣東、福建等地,均屬我國地理位置的偏南地區,年均氣溫較高,符合番薯的生長特性,且番薯生存能力強,食用加工簡單,是一年生作物,十分符合人口密集、食物壓力大的中國。

但是根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均有一定程度上的糧食壓力,那麼,這究竟是古時的傳播力度不夠,還是百姓對番薯的接受力不足導致的?且不只是中國,番薯於全球各地的種植與食用均排不上前列,這其中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

一、三大薯類各自的傳播時期及方式

1、番薯

番薯最早是種植於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後由西班牙人帶到菲律賓等地栽種。約在萬曆年間,番薯經由三條線路分別傳入中國,分別是雲南、廣東、福建。其中對於番薯入中原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萬曆年間由福建秀才陳振龍從海外呂宋(今菲律賓)帶回。

明朝末年時期中原實行海禁,雖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開放的只是朝貢貿易,百姓的衣食住行仍然被困於大陸。由於對外貿易的斷絕,百姓失了賴以生存的方式,不得不以身犯險,民間海上走私泛起。而這並沒有讓朝廷放鬆對海禁的管制,反而讓對外貿易遭到了更為嚴苛的打擊。

明政府就對外貿易下了數道禁令,當時中國對外貿易就此斷絕。直到隆慶年間,海禁逐漸放鬆,但此時已過上百年,成年累月的經濟壓力早已讓百姓苦不堪言,且當時中國的人口數量已達一個億,糧食壓力巨大,正是需要一種種植周期短、好養活的農作物來救民於水火。

當時在菲律賓做生意的陳振龍見到這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且皮色朱紅,大如拳頭,產量高可廣泛種植,立刻就聯想到了自己的家鄉福建的困窘之處。在西班牙殖民者嚴格的禁令之下,陳振龍將一根紅薯的藤條經由各個口岸的嚴厲盤查,艱難地帶回了家鄉。

2、馬鈴薯

馬鈴薯又稱土豆、山藥蛋、洋芋等,而馬鈴薯一詞最初記載於康熙年間的《松谿縣志食貨》,其約於十七世紀經(稍晚於番薯入華時間)傳播進入中國,距今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而它在世界上的歷史則更悠久淵遠得多。

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是三大薯類作物中的第一。其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約公元前八千到五千年的秘魯南部。

十六世紀中期,馬鈴薯由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那時人們還不懂得馬鈴薯作為食物的珍貴之處,而是把它當做裝飾品。16世紀末期,英國人擊敗西班牙人,在南美洲搜集作物種子時將馬鈴薯帶到英國。

後來,一位法國的農學家安·奧巴曼奇發現馬鈴薯不僅能吃,還能夠再加工做成麵包,至此開始,大面積地種植馬鈴薯在歐洲傳播開來。

3、木薯

木薯原產於巴西,人類對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食用史和三千多年的栽培史了。木薯早期流傳於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地區以及北美洲南端,十六世紀傳入非洲,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引入中國。

雖然木薯在我國的傳播力度難以於三大薯類的其他兩項相提並論,但木薯在全球各地的擁簇者卻對它愛之如寶。木薯同紅薯一樣適用於年均溫度較高的地區種植,是熱區第三大糧食作物,全球第六大糧食作物。

二、作為三大薯類,木薯與馬鈴薯的特點幾何?

三大薯類的各個習性不同,作為農作物的食用方向特點自然也各不相同。其中馬鈴薯性喜寒涼、不耐高溫,番薯與木薯相同,喜溫畏寒,且耐旱耐貧瘠,這三樣均是容易培植、產量大的作物類型,適用作為貧困地區主要糧食產物。

作為在三大薯類中人氣最高的馬鈴薯,其對水和營養的儲存功能強大,使它能夠有一定程度上的耐旱、耐貧瘠功能,且由於馬鈴薯喜寒涼的特性,它在全球多處地區都能夠很好地種植栽培,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全民食用馬鈴薯的英國。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馬鈴薯的產量已達世界前列,並且選擇拿馬鈴薯主糧化,意為將馬鈴薯加工成澱粉、再加工為饅頭包子等主食。不只是主食,作為家常菜主要配角之一的馬鈴薯常常被端上餐桌,土豆雞塊、土豆燉茄子、咖喱土豆、家常土豆絲都是中式餐桌上的必備菜品。

木薯在中國的名氣不高,主要是由於木薯本身含有一種叫做亞麻仁苦苷的物質,它在胃酸的作用下會產生一種神經毒劑以傷害人體,需要經過加工才能夠成為食物入口。

在中國,主要把木薯用作飼料和提取澱粉,木薯澱粉可以廣泛地運用於食品工業和非食品工業,再加上木薯極易生長的特性,人類生活的必需品中幾乎離不開木薯,故木薯又被稱為「澱粉之王」。其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奶茶中由木薯澱粉製成的芋圓了。

三、為何番薯在全球窮人中的地位位於三大薯類最末?

其實不只是木薯,馬鈴薯與番薯發了芽一樣有毒性,這樣看來三大薯類似乎又回到了同一個起跑點,實則不然。

首先,紅薯最適合栽培的地區在北緯四十度左右,雖然它與木薯習性相似,但木薯更偏向為熱帶植物。縱觀全球貧困地區分布,十個排行前列的貧困國家中有九個位於非洲。

而非洲四分之三的面積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有一半的地區終年炎熱,即使番薯能夠在這片土地上存活,想必收成結果也不會很理想。

我們在非洲相關的紀錄片上經常可以看見非洲人民一手捧著大盆,另一隻手拿著棍子在大盆裡攪動著白色的半凝固物,這是非洲的一種主食叫做烏嘎裡,是用各種雜糧粉加水成團,而這些雜糧粉中就含有木薯粉。

木薯在非洲的產量比任何農作物都多,非洲人民已經能夠熟練地對木薯進行加工,去除毒素,且木薯還有藥用價值,清熱解毒、涼血利氣,與身處炎熱地區的非洲人民完美契合。

撇開炎熱非洲不言,木薯的地位有所下降,馬鈴薯與番薯習性相反,當五五分成。但細究之下我們能發現,馬鈴薯雖是涼性作物,不喜炎熱,四度以上就能發芽,而番薯屬熱怕冷,氣溫低於十五度就會停止生長。

雖然二者都是耐旱耐貧瘠的優秀農作物,但馬鈴薯較番薯來說,可種植範圍更廣,出苗速度更快,綜合溫度與儲藏環境來說,馬鈴薯比紅薯更易儲藏。且馬鈴薯有著比番薯更為久遠的培植歷史,其育種技術、種植技術、病蟲防害技術也更為完善,這對於生活條件有限的窮人們來說是選擇一種作物的首要條件。

其次,就算是窮人,也有享受美食的權利。紅薯味甜心香,質地稍硬口感綿密,吃下去能夠有很好的飽腹感;馬鈴薯口感略帶粉質,無明顯味道需要加工時進行調味,食用同樣帶有飽腹感;木薯是低糖高澱粉食物,味道軟糯,口感瓷實。

當然,每個人的口味各不相同,但一般來說作為有飽腹需求的食物來說,無味可調配的東西更容易被人們所選擇,比如米飯與麵條。

在我國的餐桌上,甜食很少被用於正餐,除卻南方有些地區口味偏甜,常會出現拔絲、糖醋類的菜品,但出現的頻率還是低於其他味道的菜品,這說明人們對於正餐的選擇中,甜味不在主流。

那麼這就導致除了絕收時期,在可選擇的情況下,窮人們還是樂於去吃馬鈴薯一類的食物,對於本身帶甜的番薯來說,更適用於餐後甜品。

再次,番薯本身糖份高易飽腹,是很好的主食選擇,但有不少人在食用番薯後會產生脹氣等不適的現象,馬鈴薯則會好一些。且番薯在食品加工產業的發展不如馬鈴薯,現今對番薯的加工大多採用鮮食或簡單加工如番薯幹,這樣導致加工成本較高,利潤變低,難以維持長久性的產業鏈。

馬鈴薯與木薯在附加產品加工上,如制粉、鮮食、半成品及成品方面的產業均較成熟,像薯片、麵包、珍珠等日常零食都是由馬鈴薯和木薯的加工製成,而這也是番薯所難以企及的。

最後,三大薯類各有各的有點及長處,若真要拼出個高低也必定有人反駁。或許在窮人心目中,番薯被馬鈴薯和木薯打敗了,但這絕不是因為番薯不好,而是因為馬鈴薯與木薯擁有更加成熟的加工產業與種植培植歷史。

這個世界上的人類不會同時選擇同一個選項,多種的選擇才造就了多樣的世界,或許番薯不是人見人愛,但至少有人對它愛之如寶。

參考文獻:

《中國史稿地圖集》

《農政全書》

相關焦點

  • 世界三大薯兄弟:番薯、馬鈴薯、木薯,為何番薯被人們「排擠」?
    種植一樣農作物也亦是同樣的道理,人們往往會選擇種植對自己產生的效益最高的,世界上的窮人們大多從事種植業,但是種植作物也是有偏好的。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為什麼番薯、馬鈴薯、木薯"三兄弟",而番薯被全世界窮人"排擠"?
  • 發芽米含有豐富的營養素,那番薯、馬鈴薯發芽後是否也能吃嗎?
    為何發芽米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實早在20多年前,發芽米已在日本成功的栽培並販售,也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這幾年來,也有人開始願意改變原有以白米為主食的習慣,而是以糙米來取代,當下糙米也晉升為健康主食的代表之一。
  • 【鄉土記憶】:挖魔芋木薯番薯濾澱粉
    挖魔芋木薯番薯濾
  • 番薯是什麼?紅薯和番薯怎麼區分?
    為什麼紅薯叫番薯紅薯的字是外國的意思。明朝時,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和他的兒子陳經綸在呂宋做生意多年,看到當地種植一種叫做「紅薯」的塊根作物。根「大如拳頭,皮紅心脆,汁多,生吃熟吃,產量高,耐瘠薄」。考慮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紅薯引進中國。
  • 番薯苗弟弟和他的番薯根
    農場主的小兒子把兩棵番薯苗往地上一放,開始挖坑。番薯苗弟弟有點激動。姐姐說了,等下他們就會被種在土地裡,開始番薯苗的一生:澆水啦,曬太陽啦,長葉子啦,結番薯啦——等等!結番薯?姐姐是不是搞錯了?「我是男孩子,怎麼可能生得出番薯寶寶?」弟弟說。「誰說要你生寶寶了?
  • 【身邊藥草】之:番薯
    但山薯植援附樹乃生,番薯蔓地生;山薯形魁壘,番薯形圓而長;其味則番薯甚甘,山薯為劣耳。蓋中土諸書所言薯者,皆山薯也。今番薯撲地傳生,枝葉極盛,若於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則汲水灌之,無患不熟。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番薯Ipomoea batatas [l.] Lam.[Convolvulus batatas L.的塊根。
  • 冬天的客家,有一種記憶叫「番薯」
    在那個還不知道零食為何物的年代客家人小零嘴中肯定就有「番薯」的存在~那是上學或歸家路上最常見的零食縈繞了整個童年時代客家諺語云,「嫁妹莫嫁竹頭背,毋系番薯就系豬菜」,意思說的是舊時社會普遍貧窮,不願將自家女兒嫁到竹頭背後更窮困的山林去,因為山多陡峭
  • 番薯減肥法助保持健美身材!營養師公開韓國女星最愛番薯減肥食譜
    你有試過韓國女星超熱衷的番薯減肥法(又稱地瓜減肥法)嗎?透過食番薯減肥,不用特意節食,再加上容易買到、只需在平時的飲食作些微調整,就可以達至瘦身Keep fit效果。今天就由大葉漢品月子餐的江依珊營養師,在親身體驗後無私公開,教導大家如何正確透過食過番薯減肥,讓你瘦得健康又美麗!
  • 番薯,紅薯,地瓜,種類繁雜,到底是中國原產還是國外引進
    番薯之名為番,番薯非我國所古有,直到了明朝的中葉,始由外國傳入,而外國一般稱之為番邦,所以番薯名字就流傳開來。但這種食物一經傳入人口眾多的中國,即如春風野草,蓬蓬勃勃的遍地生長起來。而古甘薯為我國原有之作物,在《山海經》中就出現了「薯蕷」。
  • 番薯、牽牛與蕹菜:新老移民的相遇
    圖片:wiki commons / Earth100 其實,這朵是番薯的花,而不是牽牛的。在菜市場或者烤白薯攤上看到番薯時,它們只是一塊塊的(我們熟悉的)根莖。雖然近年來番薯的葉子也被當作新型蔬菜得到了商業開發,但是把番薯和番薯苗倆對上號已經不是很容易的事了,更不用說花。 為啥這兩種植物的花會這麼像?
  • 【鶴山美食】龍口番薯上市!(內附吃番薯6大妙招)
    (圖片為鶴山新聞截圖)可素,要找到好吃得番薯,這就得找我們鶴山龍口的番薯啦。(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番薯的最佳吃法當然要數煨番薯!一出爐,滿滿的番薯香味,就應經讓人流口水啦。洗淨番薯,用錫紙包住番薯,不用預熱,把烤箱調最高溫,番薯放在墊了油紙或錫紙的烤盤裡,丟進去烤 40-50 分鐘,然後關烤箱,再悶 10 分鐘左右即可。
  • 番薯,一種理想減肥食品
    表面有傷的番薯也不要買,因為不容易保存,容易腐爛。番薯表面上有小黑洞,表示番薯內部已經腐爛。要避免購買鬚根太多的番薯,鬚根越多表示越接近發芽期,較不新鮮,也不要選擇番薯上有小黑洞的,內部有可能已經腐爛了。
  • 【煙火日子】 番薯二三事
    在似鋪著綠瑩瑩濃毯的番薯藤裡,搜尋暗紫色的番薯根,用一根一頭尖的小棒,插入番薯藤下面的土裡,跪著使勁兒刨土,小傢伙們一個累了換一個,而我在邊上加油,大家弄得一臉土,一身灰,越焦急越激起我們想吃番薯的那股子饞勁。然後,捧著帶泥夾沙的番薯到了曬場,幾個男小頑用磚頭闕壘起小灶臺,我在附近撿一些蔗葉和幹稻草放進灶臺裡生火。
  • 「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虎門農民冒死帶番薯回國種植引發農業革命
    這位普通農民,在這次漂洋過海的偶然旅行中,冒著生命危險,第一個把番薯引進我國並進行試種和傳播。此後,番薯種植遍及我國天南海北,成為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的主要糧食之一。陳益帶來的番薯,引發了我國的農業革命,改變了我國糧食結構,消除了千百萬人的溫飽問題,對解決中華民族的食物資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番薯收穫的季節,個頭碩大,福清鄉下人早餐的必備品,清淡又養生
    在我們鄉下,山地最常種植的就是花生與番薯了,冬季是番薯收穫的季節,今年的收成特別好,番薯個頭碩大,一個都有兩三斤重,50平方的旱田就收穫了幾百公斤的番薯。番薯,又名地瓜,作為一種極其普通的蔬菜,卻有不平凡的作用,既含豐富的維生素,又是抗癌能手,所以被選為所有蔬菜之首。
  • 發現梅州之美:客家人的番薯
    」,舊時社會普遍貧窮,不願將自家女兒嫁到竹頭背後更窮困的山林去,因為山多陡峭,日未出而上山工作,日已落而未息,尚須拖著疲憊飢餓的身子,肩膀上所負擔者,不是兩籃滿滿的番薯,就是一肩的豬菜(番薯藤及番薯葉),回家路上,也不得安閒。
  • 走,到新造挖番薯去!
    傳說清初,新造有一農民,有一年,在自家堆稻草灰的牛欄旁邊長出一株野生的番薯。年底,該農民挖開一看,這顆番薯長著幾個碩大無比的塊莖,把最大一個拿來一稱,足有80多斤。消息很快傳到番禺縣衙中,知縣喜出望外,認為是「好兆頭」。於是他馬上派人到新造將番薯接走,作為貢品,一級一級上報。自此,「新造大番薯」聞名於世,如今是更番禺十大名特農產品之一。
  • 番薯幹,是童年最好最美味的零食
    篇幅限制,回憶的東西就少寫一些,這些零食都是要花錢買的,但是有一樣我們特別喜歡的零食,是不需要花錢買,自己就可以動手做的,這就是番薯幹。浙江農村為什麼富裕,浙江農村人勤勞啊。那時候爸媽都是沒有空閒的,感覺每天都是在勞作,家裡的地並不多,但是都會見縫插針,找幾壟地種番薯。番薯在秋天的時候好吃,很多番薯是要拿來餵豬的,那時候家家都養豬,把豬養大養肥非常重要。
  • 愛吃番薯的人注意!火爆全網的板慄番薯突破底價!現挖現發,粉糯香甜…
    人人都曉番薯好,口感美妙忘不了。人人都曉番薯好,可蒸可烤沒煩惱。人人都曉番薯好,花點小錢病趕跑。人人都曉番薯好,這回你可找對嘞!立秋剛過沒幾天,泥地裡的番薯成熟了,往年的現在就是吃番薯的最佳季節,今年更是如此。
  • 懷集味道——閘崗紫心番薯
    老婦聽聞,抬起頭來,見眼前是個穿紫衣的美麗少女,便笑著說,姑娘,大娘在種番薯呢!番薯?什麼是番薯?紫衣仙女好奇了起來,睜著一雙亮如辰星的雙眸往地上看。這……姑娘沒吃過番薯?大娘見紫衣少女皮細肉嫩,貌如天仙,猜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吃的是山珍海味,沒吃過農家雜糧。是……大娘。番薯長什麼樣的?是什麼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