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何 鑫 視頻/邢 浩 通訊員 劉佳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坐南朝北經緯度「零誤差」的200年歷史客家圍屋前,在全市最大的客家特色半月池畔,在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大田木作博物館旁,包括張立平、文禎非、董從民、史飛等在內的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集體揮毫,用畫筆描繪自己眼中的大田世居。這是12月11日2020深圳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油畫現場創作」現場的一幕。
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合影。
12月10日至11日,大芬美術館組織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一行30人前往深圳龍崗茂盛世居和大田世居開展第二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之「油畫現場創作」活動,為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搭建了藝術交流的橋梁,從而促進兩者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創作交流。
本次寫生邀請到北京雙年展策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包林,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巡視員梁宇,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董從民,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室主任孫立新,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張立平,廣東省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孫黎,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管樸學,深圳市美協副主席、關山月美術館藝術總監文禎非等知名畫家及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參加活動。
12月11日的大田世居寫生現場,藝術家們用獨特觀察力,在這些歷史的遺蹟裡,斑駁的牆壁中,挖掘出淳樸的客家風情,通過對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多種繪畫藝術形式的表現,展現出一幅幅風格多元、付諸情感的藝術作品。藉助本次大芬雙年展平行活動,為大芬畫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在與名家寫生的過程當中,通過交流、觀看、學習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繪畫水平。
創作中的張立平。
大田世居白牆紅簷下,一名身著白底藍花客家衫的女模特成為不少油畫家眼中的「女主角」。只見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張立平手執畫筆,一邊捕捉「女主角」特色特點,一邊用線條勾勒體態。不一會兒,一幅婀娜多姿的「客家妹」油畫在其修飾中逐漸成型,引得圍觀者嘖嘖稱奇。「畫齡」超40年的張立平告訴記者,能在深圳經濟特區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裡保留下原汁原味的大田世居,非常不容易,在這裡創作感覺很好。
文禎非正在創作。
另一側,深圳市美協副主席、關山月美術館藝術總監文禎非正揮動畫筆,為畫板上白牆灰瓦的「炮樓」和內牆修色。文禎非告訴記者,在現今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更需要去挖掘、保護、表現和發揚。在大田世居舉行「油畫現場創作」對龍崗而言是非常好的選題,可以在自身地域上尋找文化根基,是非常好的。
創作中的董從民。
走進大田世居,記者在一處古香古色的小院內「偶遇」正在創作的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董從民。此時的他正拿著一塊「油布」,在畫板上快速勾勒著線條,神態十分專注,一幅描繪大田世居古建築細節的「唯物印象」畫作躍然紙上。董從民說,油畫創作不限定用筆還是用布,還要看創作的表達方式。
「油畫現場創作」舉辦之地大田世居,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寶龍街道龍東社區陳源盛村,建成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屬於土木結構。平面由三堂、兩橫、四角樓、倒座、後圍龍、兩伸手屋組成。前有半月形池塘,後有小山蔥翠欲滴的風水林環繞的獨特風水布局,是典型的客家城堡式圍龍屋建築。建築座南朝北,圍屋平面呈矩形與半橢圓形,通面闊83米,進深80米,總建築面積8087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648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0685平方米。
大田木作博物館「鎮館之寶」——「五面雕花香樟木箱」。
值得一提的事,藏身於大田世居內的大田木作博物館,也是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800餘平方米。館內收藏了包括「鎮館之寶」——「五面雕花香樟木箱」在內的1000餘件明、清至民國初期的傳統木作工具。館內分為「匠·識木」「作·善工」「品·木藝」「傳·匠德」四大板塊,涵蓋木作歷史展、木作原料及工具展、木作流程展等多個展區,以及榫卯體驗、多媒體沉浸式體驗、木作工坊體驗等多個體驗空間,目前已免費對外開放。
審讀:喻方華 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