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明明是五妃之一,也受寵,為何會被康熙罵是「辛者庫賤婦」?

2020-12-20 鮮花暢談歷史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清聖祖康熙帝罵良妃衛氏為「辛者庫賤婦」的大背景,也就是清史裡著名的「斃鷹事件」、又叫「海東青事件」。

何謂「斃鷹事件」

所謂「斃鷹事件」,簡單說就是康熙帝巡幸熱河,時為貝勒的皇八子胤禩因為生母衛氏的兩周年祭無法隨扈,便請旨等忙完生母的兩周年祭後,在湯泉處等侯父親康熙帝歸來、一同回京。這本來是盡孝的好事,起初康熙帝也沒有提出異議,如果事情按照正常發展,似乎並不會掀起什麼風波。

因為未能隨扈巡幸熱河,胤禩為表孝心,精心挑選了兩隻海東青,命人送給康熙帝。事情壞就壞在這兩隻海東青上!等兩隻海東青被送到康熙帝手中時,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居然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給皇帝親爹送來兩隻死鷹,這還能有好?看到這兩隻死鷹之後,康熙帝怒不可遏、大發雷霆,放著一眾皇子的面斥責胤禩是「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並揚言要與胤禩斷絕父子關係!這就是「辛者庫賤婦」的由來。

從這件事的背景來看,康熙帝罵這句主要並不是針對已故的良妃衛氏,而是針對胤禩。說白了,就跟平常人家老子罵兒子「你個小王八犢子」差不多,不過就是老爹在氣頭上口不擇言罷了。當然,這句話多少也能反映出衛氏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至少我們可以確定,衛氏並不得寵,您多咱見過康熙帝這麼罵其他兒子?皇太子胤礽都被廢了,也沒見康熙帝公開說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一句不是……

不得寵的女人——良妃衛氏

良妃衛氏是包衣出身不假,可康熙帝包衣出身的妃嬪又何止她一個?清世宗雍正帝、怡賢親王胤祥的生母也都是包衣出身。我們就拿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跟衛氏做一個簡單的對比。烏雅氏年輕時經內務府一年一度的選秀入宮充當宮女,後來被康熙帝臨幸並生下了雍正帝。就在雍正帝出生之後不久,烏雅氏便被晉封為了德嬪,兩年之後又晉封德妃。自從雍正帝出生之後,烏雅氏接連為康熙帝生下了三子三女,可見這段時期烏雅氏還是相當得寵的!

反觀良妃衛氏,同樣是以包衣身份經內務府選秀入宮充當宮女、同樣是被康熙帝臨幸生下了兒子。可衛氏一生只生下了胤禩一個孩子,而且在胤禩出生後的很多年,衛氏的身份一直都是「庶妃」,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官女子(跟皇帝睡過的宮女)。在胤禩出生八年之後,康熙帝才給了衛氏一個嬪級待遇。請注意,只是給了待遇,卻沒有正式冊封,衛氏被正式冊封為良嬪,那是康熙三十九年的事情了。這一年,胤禩已經十九歲了!距離烏雅氏晉封德嬪已經過去了二十一年、距離烏雅氏晉封德妃也已經過去了十九年……換言之,衛氏與烏雅氏的第一個兒子年齡只相差了三歲,但衛氏被正式冊封為良嬪的時間卻比烏雅氏晉封的德嬪晚了的二十一年!很顯然,康熙帝就是看在兒子的份上,才給了他親媽一個正式的名分。

史籍雖然沒有記載,但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康熙帝與良妃衛氏之間很可能就是明神宗萬曆帝與王恭妃(孝靖皇后)之間那樣的ONS,康熙帝提起褲子便把衛氏拋到了九霄雲外。後來,因為兒子的出色表現,才讓康熙帝再一次想起了自己這個曾經的女人,勉強給了衛氏一個嬪級待遇。後來衛氏被冊封為良嬪、晉封良妃,主要還是因為兒子,而不是丈夫的寵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康熙帝在氣頭上會說衛氏是「辛者庫賤婦」,因為他從心底裡就看不上這個包衣出身的女人,當年之所以臨幸衛氏,無非就是一過性雄激素分泌旺盛、沒有勒緊自己的褲腰帶罷了……

良妃衛氏真的是「賤婦」嗎

良妃衛氏雖然是包衣出身,而且是包衣裡的包衣——辛者庫出身。可自從清王朝入關之後,包衣早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奴,出將入相者不在少數。衛氏的父親阿布鼐雖然不是什麼王侯將相,卻也是如假包換的內務府正五品官員,職務為內管領,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副廳局級。換言之,衛氏那也是副廳局級領導家的「官二代」,這如果都叫「賤婦」,那普通人家的孩子又算什麼呢?

當然,對於皇帝而言,無論阿布鼐是正五品也好、正一品也罷,他終究是包衣出身、是自家的「家奴」。康熙帝稱衛氏為「辛者庫賤婦」倒也不算全錯,所處的地位不同,對人和事的認知也不同。在普通人看來,正五品應該算是「大官」了,可在康熙帝看來,正五品又算什麼呢?套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十三爺」訓斥大阿哥門人的話說:「永定河裡的王八都比你這號人多!」因此,所謂「辛者庫賤婦」只是康熙帝的看法,並不是說衛氏真的就是「賤婦」或奴隸。

何謂辛者庫

提起辛者庫,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從事低級勞作的地方。其實不然,清王朝的辛者庫不是明王朝內廷二十四衙門中的浣衣局、更不是金王朝藏汙納垢的浣衣院。或許早年間在關外,辛者庫的確是低級勞作的所在,但在清王朝入關之後,辛者庫早已不是原來的辛者庫了。

乾隆年間編纂的《大清會典則例》明確記載:「辛者庫即內管領」。換言之,辛者庫只是內務府下屬的一級包衣組織編制,有罰沒入辛者庫從事低級勞作者,但隸屬辛者庫的包衣卻並不都是低級勞作者。部分隸屬辛者庫的包衣只是因為祖上被編入了辛者庫、後代沿襲了辛者庫的包衣編制而已,這其中不乏出仕為官、甚至官居高位者。很顯然,衛氏的父親阿布鼐就是這樣一類人,清仁宗嘉慶帝的姥爺魏清泰同樣是這樣的人,魏清泰、孝儀純皇后之父,也曾經擔任過正五品內管領之職,就是衛氏的父親阿布鼐曾經擔任過的那個職務。換言之,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同樣出身辛者庫,但這並不影響她成為皇貴妃、被追冊為皇后,也不影響她的兒子成為清王朝的皇帝!辛者庫真的「賤」嗎?恐怕未見得吧?

綜上所述,清聖祖康熙帝大罵良妃衛氏為「辛者庫賤婦」,無非是老子在氣頭上罵兒子的口不擇言罷了,並不是說衛氏真的是「賤婦」。辛者庫早年間在關外或許的確是從事低級勞作的所在,但清王朝入關之後早已脫離了原本的意義,成為了內務府下屬的一級包衣組織編制。辛者庫有被罰沒從事低級勞作者,但也有沿襲祖上包衣編制、早已出將入相者。不過,無論怎麼說,對於皇帝而言,包衣無論當了多大的官,永遠都是自家的「家奴」,康熙帝看不上衛氏,在氣頭上稱她是「辛者庫賤婦」也便說得通了。很明顯,康熙帝是把胤禩的行為歸結到了衛氏「教子無方」上,所以才有了「辛者庫賤婦」之說。皇帝永遠沒有錯,那麼錯的只能是娃他娘了,不是嗎?

相關焦點

  • 位列康熙五妃之一的良妃,為何死後被康熙稱為「辛者庫賤婦」
    ,內管領阿布鼐女,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成為康熙帝後來的五妃之一。在康熙二十年,生下了皇八子胤禩。  那何為辛者庫?  與佐領一樣都是為皇室服務的,辛者庫護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最開始因為家裡人少被編成了半個包衣佐領。在清朝后妃裡面,辛者庫出身的大多都是正常的包衣族。良妃家裡是天聰來歸,說明他家裡面是努爾哈赤時就投靠的,家族的人太少了才進的。
  • 位列康熙五妃之一的良妃,為何後來會被康熙稱為「辛者庫賤婦」
    眾所周知,康熙的良妃衛氏出身十分低微,她原是辛者庫的包衣奴才,只不過後來陰差陽錯被康熙爺看重選進宮當了妃子,這才「飛上枝頭變鳳凰」成了主子成為康熙五妃之一(衛氏封號為「良妃」,良字取意善良美好,由此也可以看出她早年間確實很得康熙愛重)。
  • 康熙的五妃之一,良妃|親王|雍正|妃位_網易訂閱
    ,為何還將她封為五妃之一?從於正的《宮鎖心玉》開始,關於良妃之子八阿哥胤禩的影視劇,層出不窮。每次看到這種劇,都會提到胤禩的母親良妃。在影視劇的情節中,康熙冷落良妃,還把良妃打入冷宮。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倘若康熙不喜良妃,為何還將她封為五妃之一?難道是因為八阿哥?很多人都以為,良妃出自辛者庫,乃是卑賤的奴籍。而康熙那句「系辛者庫賤婦所生」,實際上出自他人所書《清聖祖實錄》。至於是不是康熙真正所言,真實性得不到驗證。
  • 同是包衣出身 德妃備受寵愛10年生6子 良妃卻被稱「辛者庫賤婦」
    良妃與德妃都是包衣出身,待遇卻大不相同,德妃深得康熙帝寵愛,10年生6子,中年還侍寢。而良妃卻是得寵一時,兒子也被康熙帝厭棄,康熙甚至說出了」辛者庫賤婦「這樣的話。可見在康熙心中,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女人,康熙覺得德妃溫文爾雅,品行高潔。而良妃則是出身卑微,上不了臺面的人。
  •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誰 康熙為何會娶辛者庫奴才當妃子?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誰 康熙為何會娶辛者庫奴才當妃子?時間:2020-12-07 13:2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誰 康熙為何會娶辛者庫奴才當妃子?
  • 《如懿傳》、《延禧攻略》裡面都出現過的辛者庫是個什麼庫?
    三、哪些人會成為辛者庫?在古代,老百姓在大災之年,往往會賣兒賣女,讓自己的孩子到達官貴人家裡當奴僕,好歹混一口飯吃,不至於餓死於溝渠。然而,在清朝,辛者庫雖說是奴僕,但也不是尋常百姓能隨便進來混飯吃的。因為,清朝入關以後,入辛者庫的,都是「有身份」的人。那是哪些人呢?
  • 《如懿傳》、《延禧攻略》裡面都出現過的辛者庫,到底是個什麼庫?
    辛者庫沒有自由,雖然月月領著「皇糧」,不用餓肚子,但卻是連丐幫都不如的。在古代,老百姓在大災之年,往往會賣兒賣女,讓自己的孩子到達官貴人家裡當奴僕,好歹混一口飯吃,不至於餓死於溝渠。然而,在清朝,辛者庫雖說是奴僕,但也不是尋常百姓能隨便進來混飯吃的。因為,清朝入關以後,入辛者庫的,都是「有身份」的人。那是哪些人呢?
  • 《如懿傳》《延禧攻略》中頻現的辛者庫,是什麼地方
    比如康熙皇帝的良妃衛氏,她曾經生下了皇子允禩[yìn sì],也就是後來跟雍正對著幹的老八。康熙五十三年,允禩因為怠慢康熙皇帝,康熙一怒之下父子反目,就在實錄裡面留下了「允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這樣的罵街之語。這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辛者庫注釋語。
  • 雍正為什麼要借康熙的嘴惡毒咒罵胤禩額娘,還說人家是賤婢?
    (違反了宮規的奴才會被罰入辛者庫,每日辛苦勞作,再無自由可言)良妃這樣的出身也就註定了胤禩政治前途上的短板,康熙厭惡歧視良妃在歷史上也有著明確的記載,《清聖祖實錄》寫明,在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時老皇帝就曾經惡毒的咒罵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 其實康熙最愛弘旺,又為何不讓胤禩繼任太子?
    拿康熙帝的話當放屁,康熙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說明,甚至申斥胤禩不要妄想皇位,甚至痛罵本來勉強算是寵幸的良妃為「辛者庫賤婦」,良妃是胤禩的生母,挨罵也是因為胤禩不知進退的一直惦記著皇位,雖經嚴厲警告,但終究死性不改。
  • 清宮劇中的慎刑司、辛者庫、四執庫、宗人府具體位置分別在哪兒?
    當我們到故宮博物院裡面參觀的時候,不僅會對影視劇中的娘娘們住在哪兒感興趣,而且對近幾年熱播的清宮戲裡面的那幾個宮廷職能部門也特別感興趣。那這幾個職能部門分別在哪裡呢?3.辛者庫康熙的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便是出自辛者庫,眾人都稱她為辛者庫賤奴,是官奴的後人。但在紫禁城中,並沒有辛者庫這個地方的存在。從字面意義來看,辛者庫是辛勞工作者的庫房,並不是實際的庫房,只是一個部門而已,是管理相對來說等級較低的奴僕的機構。辛者庫即包衣管領下人,是圍繞皇宮服務的皇家服務機構、皇家執事人員,最大領導是旗主也就是皇帝本人。
  • 慎刑司、宗人府、辛者庫,這仨到底啥區別?別被清宮劇忽悠了
    而在各大清宮劇之中,有三個地方是出鏡率最高的:慎刑司、辛者庫、宗人府。 但是觀眾們卻對這三個地方傻傻分不清楚。其實在清朝,這三個部門的職能是分得非常明確的。想要了解宗人府,首先要了解清朝的司法制度。清朝有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三者簡單來說就是上下級的關係。刑部負責審理重案要案以及地方官員不敢審理或者難以審理的疑難雜案。
  • "康熙晚年為何要讓老十四當大將軍王?這一招太高明,雍正都被騙過"
    在另外一些人的看來則不是這樣,他們認為康熙其實並無意傳為於雍正,傳位詔書是偽造的,康熙更屬意於其他皇子,比如老八和老十四。這兩種說法那種更正確呢?我認為是前者,原因如下:康熙一定是非常認真地想過自己的後事,在《清聖祖實錄》中曾記載過這樣一句話:日後朕躬考終,必至將朕置於乾清宮內,而等束甲相爭耳!
  • 八阿哥很像康熙,為何黨爭還是失敗了?康熙:誰都行,唯獨他不行
    那麼為什麼康熙認為八阿哥最像他,最終卻沒有讓他奪嫡成功呢?其實有幾點原因導致了別人行,就只有八阿哥不行。八阿哥出生於1681年,小時候和各個兄長一起讀書,他的年齡偏小,但也十分出色,絲毫不讓。除此之外,他和兄長們一起去打獵,也能獲得和他們差不多數量的兔子,康熙最開始非常喜歡他,1698年就已經把他和其他年齡比較大的皇子一同冊封了。
  • 八阿哥胤禩是因太優秀而觸怒了康熙嗎?真實的「八賢王」到底如何?
    當時下著大雨,康熙來到朝堂,詢問百官治理黃河水患的事,老八這時候就站出來了,說黃河沒事,以前都沒事,這次說不定是官員虛報。康熙跟他說是真的,他又說康熙聖明。過了一會雍正清點完國庫存銀回來了,他跟康熙說國庫沒有多少銀子可以用於賑災。
  • 善於隱忍的德妃,為何會反對雍正繼位?
    康熙感情最深的妻子,無疑是胤礽的生母赫舍裡氏。因為赫舍裡氏曾和康熙共患難過。隨後的幾任皇后,康熙更多是敬重。康熙之所以對後幾任皇后敬重有加,其實也是為了安撫外戚,穩定朝局。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母族勢力格外強大,為了拉攏佟氏一門,康熙更是將胤禛寄養到佟佳氏膝下。
  • 清朝辛者庫是幹什麼的?這裡面人身份卑微
    ,瓔珞入辛者庫慘遭虐待,不僅苦事做盡,還被高貴妃折磨。  辛者庫是清朝設立的一個機構,裡面的人都是服務於滿清的貴族,相信大家在很多劇中也聽說過這裡,她們雖然身份低下,但是歷史上也有從這裡走出來的貴妃。  辛者庫是滿語辛者庫者特勒阿哈牛錄(sin jeku jetele aha niru)的簡稱。辛(sin)漢意為量糧食的斤鬥或金鬥,一鬥八升為一金鬥;者庫(jeku)漢意為糧米。全意為管領下食口糧的人。  辛者庫對於滿清皇室和貴族來說是下人,是世代的奴僕,和他們真龍後代的身份是天壤之別。
  • 從康熙認定八皇子胤禩覬覦皇權那一刻,他怎麼做都繼承不了皇位了
    看著康熙和他的八皇子胤禩二人身上,我們就知道了皇帝眼中的親情,到底是多麼的脆弱。在康熙五十一年末,康熙帝帶著一群皇子皇孫外出打獵。前幾年康熙對於接班人的選擇比較糾結,因此,每年外出打獵,他都要帶上一大堆皇子,在行獵過程中考察皇子的人品。今年,原本想跟隨父皇行獵的八皇子胤禩未能出京,原因是:時值胤禩母親忌日,胤禩需要留守在京城祭奠過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