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清聖祖康熙帝罵良妃衛氏為「辛者庫賤婦」的大背景,也就是清史裡著名的「斃鷹事件」、又叫「海東青事件」。
何謂「斃鷹事件」
所謂「斃鷹事件」,簡單說就是康熙帝巡幸熱河,時為貝勒的皇八子胤禩因為生母衛氏的兩周年祭無法隨扈,便請旨等忙完生母的兩周年祭後,在湯泉處等侯父親康熙帝歸來、一同回京。這本來是盡孝的好事,起初康熙帝也沒有提出異議,如果事情按照正常發展,似乎並不會掀起什麼風波。
因為未能隨扈巡幸熱河,胤禩為表孝心,精心挑選了兩隻海東青,命人送給康熙帝。事情壞就壞在這兩隻海東青上!等兩隻海東青被送到康熙帝手中時,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居然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給皇帝親爹送來兩隻死鷹,這還能有好?看到這兩隻死鷹之後,康熙帝怒不可遏、大發雷霆,放著一眾皇子的面斥責胤禩是「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並揚言要與胤禩斷絕父子關係!這就是「辛者庫賤婦」的由來。
從這件事的背景來看,康熙帝罵這句主要並不是針對已故的良妃衛氏,而是針對胤禩。說白了,就跟平常人家老子罵兒子「你個小王八犢子」差不多,不過就是老爹在氣頭上口不擇言罷了。當然,這句話多少也能反映出衛氏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至少我們可以確定,衛氏並不得寵,您多咱見過康熙帝這麼罵其他兒子?皇太子胤礽都被廢了,也沒見康熙帝公開說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一句不是……
不得寵的女人——良妃衛氏
良妃衛氏是包衣出身不假,可康熙帝包衣出身的妃嬪又何止她一個?清世宗雍正帝、怡賢親王胤祥的生母也都是包衣出身。我們就拿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跟衛氏做一個簡單的對比。烏雅氏年輕時經內務府一年一度的選秀入宮充當宮女,後來被康熙帝臨幸並生下了雍正帝。就在雍正帝出生之後不久,烏雅氏便被晉封為了德嬪,兩年之後又晉封德妃。自從雍正帝出生之後,烏雅氏接連為康熙帝生下了三子三女,可見這段時期烏雅氏還是相當得寵的!
反觀良妃衛氏,同樣是以包衣身份經內務府選秀入宮充當宮女、同樣是被康熙帝臨幸生下了兒子。可衛氏一生只生下了胤禩一個孩子,而且在胤禩出生後的很多年,衛氏的身份一直都是「庶妃」,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官女子(跟皇帝睡過的宮女)。在胤禩出生八年之後,康熙帝才給了衛氏一個嬪級待遇。請注意,只是給了待遇,卻沒有正式冊封,衛氏被正式冊封為良嬪,那是康熙三十九年的事情了。這一年,胤禩已經十九歲了!距離烏雅氏晉封德嬪已經過去了二十一年、距離烏雅氏晉封德妃也已經過去了十九年……換言之,衛氏與烏雅氏的第一個兒子年齡只相差了三歲,但衛氏被正式冊封為良嬪的時間卻比烏雅氏晉封的德嬪晚了的二十一年!很顯然,康熙帝就是看在兒子的份上,才給了他親媽一個正式的名分。
史籍雖然沒有記載,但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康熙帝與良妃衛氏之間很可能就是明神宗萬曆帝與王恭妃(孝靖皇后)之間那樣的ONS,康熙帝提起褲子便把衛氏拋到了九霄雲外。後來,因為兒子的出色表現,才讓康熙帝再一次想起了自己這個曾經的女人,勉強給了衛氏一個嬪級待遇。後來衛氏被冊封為良嬪、晉封良妃,主要還是因為兒子,而不是丈夫的寵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康熙帝在氣頭上會說衛氏是「辛者庫賤婦」,因為他從心底裡就看不上這個包衣出身的女人,當年之所以臨幸衛氏,無非就是一過性雄激素分泌旺盛、沒有勒緊自己的褲腰帶罷了……
良妃衛氏真的是「賤婦」嗎
良妃衛氏雖然是包衣出身,而且是包衣裡的包衣——辛者庫出身。可自從清王朝入關之後,包衣早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奴,出將入相者不在少數。衛氏的父親阿布鼐雖然不是什麼王侯將相,卻也是如假包換的內務府正五品官員,職務為內管領,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副廳局級。換言之,衛氏那也是副廳局級領導家的「官二代」,這如果都叫「賤婦」,那普通人家的孩子又算什麼呢?
當然,對於皇帝而言,無論阿布鼐是正五品也好、正一品也罷,他終究是包衣出身、是自家的「家奴」。康熙帝稱衛氏為「辛者庫賤婦」倒也不算全錯,所處的地位不同,對人和事的認知也不同。在普通人看來,正五品應該算是「大官」了,可在康熙帝看來,正五品又算什麼呢?套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十三爺」訓斥大阿哥門人的話說:「永定河裡的王八都比你這號人多!」因此,所謂「辛者庫賤婦」只是康熙帝的看法,並不是說衛氏真的就是「賤婦」或奴隸。
何謂辛者庫
提起辛者庫,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從事低級勞作的地方。其實不然,清王朝的辛者庫不是明王朝內廷二十四衙門中的浣衣局、更不是金王朝藏汙納垢的浣衣院。或許早年間在關外,辛者庫的確是低級勞作的所在,但在清王朝入關之後,辛者庫早已不是原來的辛者庫了。
乾隆年間編纂的《大清會典則例》明確記載:「辛者庫即內管領」。換言之,辛者庫只是內務府下屬的一級包衣組織編制,有罰沒入辛者庫從事低級勞作者,但隸屬辛者庫的包衣卻並不都是低級勞作者。部分隸屬辛者庫的包衣只是因為祖上被編入了辛者庫、後代沿襲了辛者庫的包衣編制而已,這其中不乏出仕為官、甚至官居高位者。很顯然,衛氏的父親阿布鼐就是這樣一類人,清仁宗嘉慶帝的姥爺魏清泰同樣是這樣的人,魏清泰、孝儀純皇后之父,也曾經擔任過正五品內管領之職,就是衛氏的父親阿布鼐曾經擔任過的那個職務。換言之,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同樣出身辛者庫,但這並不影響她成為皇貴妃、被追冊為皇后,也不影響她的兒子成為清王朝的皇帝!辛者庫真的「賤」嗎?恐怕未見得吧?
綜上所述,清聖祖康熙帝大罵良妃衛氏為「辛者庫賤婦」,無非是老子在氣頭上罵兒子的口不擇言罷了,並不是說衛氏真的是「賤婦」。辛者庫早年間在關外或許的確是從事低級勞作的所在,但清王朝入關之後早已脫離了原本的意義,成為了內務府下屬的一級包衣組織編制。辛者庫有被罰沒從事低級勞作者,但也有沿襲祖上包衣編制、早已出將入相者。不過,無論怎麼說,對於皇帝而言,包衣無論當了多大的官,永遠都是自家的「家奴」,康熙帝看不上衛氏,在氣頭上稱她是「辛者庫賤婦」也便說得通了。很明顯,康熙帝是把胤禩的行為歸結到了衛氏「教子無方」上,所以才有了「辛者庫賤婦」之說。皇帝永遠沒有錯,那麼錯的只能是娃他娘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