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袁雲兒 來源丨北京日報
上周五,兩部風格鮮明的青春片《陽臺上》和《過春天》登陸全國院線,儘管前者有「當紅小花」周冬雨身兼主演和出品人,後者的好口碑在影迷群體中口耳相傳,然而無論排片場次還是票房都非常慘澹。截至3月17日下午,《過春天》累計票房為627.2萬元,《陽臺上》累計票房還不到400萬元。
《陽臺上》改編自任曉雯的同名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由拆遷引發的復仇故事。曾拍攝過《鋼的琴》的導演張猛這次走出了白山黑水的東北敘事,將視角投向上海弄堂裡的市井日常,通過一個少年的迷茫成長來完成對現實的觀照。
該片全程採用膠片拍攝,大部分觀眾肯定了其在畫面上的用心,同時也認為故事拖沓,主題鬆散,人物空洞。影評人「夢裡詩書」評價:「獨特的膠片質感,以及不乏技巧和唯美的鏡頭,雖然為《陽臺上》披上了一層乍看文藝的外衣,但作為一部聚焦社會底層小人物的作品,隨著劇情的展開,電影並沒能真正去精煉內核,過於雜亂的表述,言之無物的空洞,都使整個故事顯得越發蒼白無力。」
被網友戲稱為「帶貨少女成長史」的《過春天》雖然是導演白雪的處女作,但無論劇本、畫面、聲音還是表演,都異常成熟,被認為是近兩年最好的華語青春片之一,豆瓣評分高達8.0分。影片通過一位少女往返香港深圳兩地、「人肉」走私iPhone的經歷,將青春期的迷茫、冒險、躁動等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還用極富動感的鏡頭語言記錄了兩個城市的鮮活風貌。
不過,目前這兩部地域特色突出的青春片票房表現都比較尷尬。博納國際影城通州土橋店經理柏家文介紹,《過春天》在該影院每天能有4場排片,雖然遠遠趕不上商業大片,但在文藝片中還算可以了;更悲慘的是《陽臺上》,影片上映首日共有3場排片,結果一共只有7位觀眾,「第二天排了一場,沒有上座率,第三天排片經理就給撤下了」。在他看來,兩部影片雖然質量還行,但由於並非商業大片,受眾本來就少,再加上宣發力量有限,難免門庭冷落。
「單純依靠文藝片、中小成本影片支撐一個龐大的商業電影市場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反過來說,文藝片、中小成本影片同一時間大規模在商業電影院、電影市場上映,以小博大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大多數時候事與願違。」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文藝片、中小成本影片必須要找到適合自身的宣傳、發行模式,實現自身的良性循環。而培育、拓展文藝片、中小成本影片的觀眾群體,更是任重而道遠。中國電影升級換代、高質量發展,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都能夠各得其所、良性循環,或許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推薦閱讀:
「優愛騰」2019劇集戰:古裝版權劇銳減,自製劇比重達65%,懸疑、青春得寵,與傳統影視公司合作加深
對賭結束題材消失,傳媒股市值兩年蒸發5000億
侯鴻亮:全產業鏈是個悖論,公司取決於最長那塊板
前瞻2019劇集市場
從想像力到生意,網大四年沉浮錄
「一年8000集電視劇無法播出」,誰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下電視劇觀眾喜歡什麼樣的人設?
網大,已經開始比電影賺錢了
一文詳解電影投資溢價:十片九虧,但主控方不一定虧
電視劇新規再現:劇集30集封頂,都市題材劇或將迎來「第二春」?
3年27部網劇下架,問題何在?
商人徐崢:我後悔的是,30多歲時太懶惰了,不夠勤奮
一代銀幕女神王丹鳳今晨去世,她美被時光定格
長按下面二維碼 免費關注 製片人內參
製片人內參
zhipianrenneican
這裡是電影、電視、視頻、網絡電影、戲劇等
製片人、管理者、創作者、參與者的網際網路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