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同時,看了兩個劇,這個,還有另一個——《摩天大樓》。所以,就把這兩個劇發在一起,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1.
《沉默》的鏡頭拼接很有意思,把不同時間、不同人物在同一地點發生的事情放在同一個畫面裡。
《大樓》有意思的地方則是,它把每個人物都使用兩集的篇幅分別講述。
2.
《大樓》的最大問題在於,Angelababy。白宇在《沉默》中的表現要比bady強很多,但也強不到哪裡去——這是偏見,也是真理。
baby沒有和人物融為一體的力量,也缺少叫我們記住人物或者記住她的表現的本事。她只是用她的嘴和身體,「表演」了一個「普通」人——她確實比不會表演的你我更適合這個角色,但她把一個特定場景中的角色表演成了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她的臉上和眼睛裡,「沒有戲」。她缺少一個演員應該具備的那種感同身受的理解能力,和呼之欲出的表現力.......
而白宇在《沉默》中,站到了bady的對面——他在表演。你很容易看出他在表演,留個錢包都會哭半天——確實表達了一種歷經苦難之後那種無法消解的無助感。但這種表演是感性的,身體化的——適合情緒化很重的女性觀眾或者年輕男性觀眾的。他的眼裡,「沒有戲」。他開始自覺的用一種因果關係很重的形式主義邏輯來理解並表演角色,但效果只好像你用紅色原子筆畫了一個太陽——無論你怎麼用盡解數,表達效果也是過於單薄的,缺少回味的......
3.
《沉默》和《摩天》都是正義的一方在製造陰謀——當然,惡人都是明謀。這一點其實可以引發我們很多思考。
4.
《摩天大樓》在劇本方面的處理是有嚴重問題的。
太多的細節,過高的信息密度......缺少有意義的典型化的內容,也缺少曖昧的朦朧之美。有點過於細碎,甚至口水化了。
《沉默》在這方面要比《摩天》好很多。
但在立意上,《摩天》要比《沉默》來的更清楚和精煉——是維護正義,還是堅持做一個警察該做的正確的事情——這也是很多港劇一再強調的主題。《沉默》的立意更大,但有些地方卻很難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