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時代讓人無所適從,健忘之快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如何保持綜藝節目溫度,「內容為王」依然佔據主導,選題更需要謹慎思量。
2016年底的《騰訊綜藝白皮書》也證實了這一點。據數據顯示,除品質外,節目類型是吸引網友的重要因素。在泛娛樂化的綜藝環境下,想要脫穎而出,勢必要突破以往「大而全」的簡單娛樂,從受眾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入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如此才能真正形成聚合力,增強受眾黏性。
四月份播出至今的江蘇衛視《減出我人生》第二季便不走尋常路,捕捉到中國當下日趨嚴重的肥胖問題,把鏡頭對準從全國各地海選出來的總重超3000斤的12位「重磅」選手,在100天的封閉訓練中,真實呈現他們的減肥歷程,揮汗如雨的實打實訓練讓人振奮,減掉肥肉的同時甩掉心靈的負重,蛻變成嶄新的自己,更是讓眾多螢屏外的觀眾感到驚喜。
「一個連體重都掌控不了的人,何以掌控人生」,這句話不只是對肥胖人群的警醒,也是《減出我人生》的初衷,減肥不是目的,掌握科學的身體管理方式從而掌控人生才是節目力求傳遞的價值觀。
綜藝發展速度非常快,縱觀2017年一、二季度臺綜市場發展所呈現的趨勢,仍以戶外競技、音樂類等傳統類型為主,且不少大體量綜N代節目呈現出收視和口碑的雙重疲軟狀態,反而是一些切口窄小、內容專精的「小而美」網綜遍地開花,吸引了不少垂直領域的年輕受眾。基於此,《減出我人生》早在第一季就鎖定了「3億胖友」這一精準化人群,第二季持續創新,注入輕娛樂元素,使之保持新鮮感不斷刺激固有受眾,並吸引新人關注。
但是相對音樂類、戶外競技、脫口秀等類型節目而言,減重節目的操作難度顯而易見,既需要重磅選手在短時間內呈現出相對「驚豔」的減重效果,又不能用力過猛傷及健康或導致後期復胖;既需要科普減肥知識,嚴肅訓練,又需要保證觀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如何平衡好這兩對矛盾,是不少類似節目遇到的難題。《減出我人生》第二季在這方面則處理得遊刃有餘,將娛樂與社會責任的尺度拿捏到位,使得一檔減肥節目也變得「肥而不膩」。
為了給選手的封閉訓練生活調味,第二期節目「空降」了譚維維、柳巖、孟瑞、母其彌雅等明星試練官,花式傳遞他們的減肥秘籍。譚維維把健身與唱歌巧妙混搭,讓選手們進行「肥肉上的飆歌」對決,不僅身體上要hold住,在歌喉上還要持久,簡直「燃脂又燒肺」,選手爭相模仿,「健身KTV」的歡樂氛圍感染了不少網友,甚至掀起「平板支撐飆歌」的挑戰熱潮;柳巖完美身材惹眾人豔羨,帶領選手一起做毽子操;孟瑞則直接化身小徒弟向選手請教健身姿勢;瑜伽女神母其彌雅現場教授減肥瑜伽,為封閉式訓練平添幾分色彩和歡樂。
在「以瘦為美」的時代,減肥類節目並不少見,有的主打「明星大咖」牌意欲強勢吸睛,有的突出「魔鬼式」訓練呈現驚人減重效果,《減出我人生》則在傳遞健身知識的同時,切人正確的價值觀,首期重達320斤的東北石頭哥為了迅速減重,豪言「100天減掉170斤」,總教練劉畊宏則表示「不可盲目」,隨之闡述健康減肥的理念,為每位選手量身定製科學的減肥方式,並有專業營養師負責諸位選手的飲食。
節目播出之後,素人嘉賓的網絡熱度居高不下,節目中關於減肥、健身美體的內容引起不少胖友以及健身大V爭相轉發討論,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可見,節目已然從綜藝最早的可觀賞性、娛樂性向強實用性過渡。
此外,節目還側重深入探究選手的肥胖原因和減肥動機,在對他們進行科學訓練的同時,也不忘針對他們負重的心靈對症下藥,通過特殊設置的挑戰任務和談話等形式對其心理進行實時疏導。
12位選手中有不少是因為外界原因而導致後期肥胖,西安女孩趙曉敏因為父母離異而暴飲暴食、從小跟隨父母北漂的何鑫因為自閉而體重暴漲、福建「阿甘」為事業打拼而深陷酒桌上的紙醉金迷……肥胖的表象背後都深藏不為人知的心酸。對此,節目通過一封家書讓趙曉敏讀懂父親,化解多年隔閡,安排一場和親人的重逢,拉近選手和家人的心理距離,而這也是他們迎接新生必不可少的一步。
對於一檔勵志減肥節目,幫助選手成功減重、回歸家庭已非易事,《減出我人生》還前瞻性地預設到選手瘦身之後如何與社會、與世界相處的問題。為了讓他們更自然地融入社會,擁抱世界,首先要做的就是逐漸消解根植選手內心深處的自卑感,節目特別設置了諸多類似「戶外售賣」的挑戰任務,幫助他們提升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從逃避、害怕、試探到能夠和陌生人熱情互動,一切都真實到讓觀眾都感同身受,幾位選手逐漸放下「別人會用異樣眼光看我」的心理防備,一甩以往自卑的心理,反而又唱又跳,用大喇叭叫賣,用盡十八般武藝招攬「顧客」,在無形中突破了曾經肥胖帶來的社交障礙。
好的節目不只是讓參與者受益匪淺,更應該秉承社會責任,輻射到更多的人群。肥胖問題目前已經升級為全世界範圍內難題。近30年來,中國的肥胖率急劇上升,目前肥胖人口已位居世界首位,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據全球營養改善聯盟(GAIN)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逾3億人屬於超重和肥胖人群。「3億胖友」所引發的焦慮,逐漸演變為民生問題。
不可否認,秀顏值、秀身材,當下的審美已然將3億胖友推至社會的邊緣,有人因為肥胖結婚4年卻沒能讓妻子成為一個母親,甚至在本該成為家庭頂梁柱的年紀,還要被父母照顧;有人因為肥胖睡覺也要帶著呼吸機,找工作屢屢碰壁,遭受「三高、呼吸困難」等病痛的折磨;也有網絡主播即使坐擁10萬粉絲依然只敢活在鏡頭的「45度」角,在一次線下活動中還遭遇了不少冷眼和嘲笑;時尚達人因為肥胖與時尚「絕緣」……
如何聯動3億胖友,《減出我人生》一直在用優質的電視語言試圖將「舔屏一族」的視野重新拉回現實問題,去關注被忽視的肥胖群體,他們是普通人,卻不能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他們渴望關愛,又害怕被視作「異類」關注,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境遇的肥胖樣本,通過他們親口訴說的故事,擊中3億胖友的集體痛點,掀起社會對於亞健康群體的關注,也讓胖友們更有信心邁出減重的第一步,甚至帶動非肥胖人群加入健身運動的熱潮之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檔節目不再停留在冷冰冰的減重數字,而是幫助肥胖群體從肥肉枷鎖中釋放,減掉了脂肪,溫暖了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