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現實,抓住痛點,《追眠記》裡的平凡人生感動觀眾

2021-02-21 雲集將來

「任何一個作品要產生影響,要像牙醫一樣,敲擊到時代痛點。」5月15日,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在中國傳媒大學做題為「做新時代記錄者 謳歌者 建設者」講座提到,「文藝創作尋找的時代痛點,可能是很多普通人的故事。」

近期,定檔東方衛視5月21日/22日晚22點檔播出的紀錄片《追眠記》,關注現實生活,抓住時代痛點,將鏡頭對準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和勞動者,那些忙忙碌碌、無法入睡的身影,折射出的是一個民族的奮鬥身姿。節目播出後,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全國黃金娛樂時段收視率第一;網絡視頻點擊量兩天破5000萬,單條短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聚焦平凡人的睡眠「小事」,引發全民熱議;人民網、光明網、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等權威媒體紛紛撰文點讚。


/ 每天坐診100個病人,每周近20臺手術的兒科醫生 /

/ 15萬公裡,40噸貨,一大半時間都睡在流動床鋪上的貨車司機 /

其中,《新民周刊》為節目做了專題策劃報導,以下為全文摘錄:

這些年,我們的生活水平是上去了,可是,就問一個問題——你睡得還好嗎?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近七成的中國人受到失眠困擾,其中——

26.6%的人,每周都會失眠

6.4%的人,每周失眠次數達3次以上

還有16.8%的人,嚴重失眠

我們睡得越來越不好了:你是那個睡不著的80後,還是那個不熬夜到兩三點就覺得不踏實的90後?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焦慮,中年人有中年人的焦慮。生存焦慮、升學焦慮、事業焦慮、婚姻焦慮……這個世界的一切都令我們焦慮,而公眾號無日不更新的所謂「同齡人都在拋棄你」,無疑更加重了這些知識焦慮、財富焦慮、人生價值焦慮……

種種焦慮之後,我們睡不著了;而睡不著,睡不好,讓我們更加焦慮,陷入惡性循環。

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像你我一樣焦慮?最新紀錄片《追眠記》告訴你——很多很多。

這部四集紀錄片的第一集,就叫《不眠之夜》,向我們展示了這麼幾個睡不著的人:

曾經的中國棋王古力,在輸給韓國選手李世石之後,徹夜難眠。圍棋,被譽為「腦力運動的馬拉松」,代表著人類智力的極限——但睡不好的棋手,又將怎樣面對超高強度的對戰?

有著80萬考生的高考大省河南,鄭州實驗中學的高三學生,徹夜難眠,他們擔心明天的考試會考砸,這種擔心,有時候甚至直接會讓他們考砸。

患了抑鬱症的女孩忻雨,獨自在上海討生活,時常要面對精神崩潰,面對累累的負債、無法長久的工作,徹夜難眠。

長途貨車司機秦師傅,每天的日常是跑1000多公裡,一趟40噸貨,一年下來15萬公裡,一大半的時間都睡在貨車的流動床鋪上——這也是全國30萬人正在從事的特殊職業——生活中沒有一張固定的床。這一天,秦師傅的車上,一桶魚油漏了,這讓他徹夜難眠——一桶魚油的錢就能抵他這一趟運輸費的一半……

太多人睡不好覺了,再往下看,你還能看到:

90後媽媽承擔著撫養孩子的重任,生活的窘迫和內心的倉促讓她一次次在夜晚偷偷哭泣。

村莊裡的獨居老人們夜夜輾轉,無法放下對孩子們的思念和牽掛。

在四大會計事務所工作的南希,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朝九晚五的平凡日子,並非想要的生活,熬夜拼搏做出一番事業,才是人生夢想。

頂著「創業者」頭銜的小微企業主,每晚睡在公司,四五個小時的休息已是奢侈,在他看來人生要爭分奪秒,因為「死後自會長眠」。

還有重症監護室的醫生、電競主播、綜藝導演……這些職業角色,似乎註定與睡覺無緣。

就連為《追眠記》擔任旁白的青年演員吳倩,熬夜對她來說也是家常便飯。繁重的拍戲任務,讓她不得不犧牲睡眠時間。

這些人的故事,構建的只是一個側影,但卻直擊時代的痛點。

《追眠記》是「雲集將來」繼廣受好評的《水果傳》之後的最新作品——耗時2年進行拍攝,僅僅是資料收集和前期調研就花了半年時間。

「關於睡眠這方面的話題,之前不太有人涉及,就算有,也大都是從科學的角度切入,從社會化角度去做是很少的。科學與社會,是這枚硬幣的兩面,我們想從這兩個方面,把問題講深講透。」執行總導演袁博說,「我們前後採訪和記錄了50多組人物,最後用到片中的不到一半。他們來自天南海北,背景也各不相同。有些拍攝對象溝通起來比較困難,我就花三個月與他談心、相處,最終說服了他。」

作為本就工作最久、睡得最少的職業媒體人,製片人蔡懿鳴笑稱:「這次受到題材的限制,必須起早貪黑,因為要拍到人們睡覺。」

而袁博說:「我們平均工作結束在凌晨三點以後,早上開工在六點以前,一般都睡在車裡、田埂邊、樓道裡,還有辦公室的椅子上。」

如何講故事,怎樣講好故事,是一部紀錄片能否打動人的關鍵要素。與許多紀錄片的敘事方式相似,《追眠記》立足通過從個體細節中,感知捕捉普通人睡眠「小事」背後的情感思索。

節目尾聲部分,抑鬱症患者在朋友的陪護下,用體育鍛鍊調整精神狀態,第一次露出了微笑;卡車司機在幾天幾夜的風雨兼程後,回到家裡,喝上妻子熬製的一碗熱粥,終於能睡個好覺;留守老人終與家人相聚,其樂融融,社會志願者也將長久地關心和陪護他們。以溫暖、向上的力量感動觀眾,用講故事的方式帶來思考和改變,是《追眠記》最大的閃光點。

除了展現人生百態,攝製組還試圖以科學的方式解釋睡眠的核心問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兒時回憶裡的「棕繃床」如何被一針一線編織起來,還能看到國內外頂級研究專家和前沿科技團隊出現在《追眠記》中,剖析人們的睡眠習慣和觀念誤區,就樹立正確睡眠方式進行啟蒙。

「睡硬床和睡軟床哪個好?」

「睡前喝茶喝酒有什麼影響?」

「晚間看手機和睡眠有什麼關係?」

「睡眠不好對記憶力的影響有多大?」

諸多日常睡眠問題,都由黃志力帶領的復旦大學睡眠課題組一一解答——睡不好的你,真的需要看一下。

相關焦點

  • 紀錄片《追眠記》直面國人「睡眠」痛點
    近日,由雲集將來傳媒耗時兩年製作出品的首部關注國人睡眠狀況及背後社會課題的現實題材紀錄片《追眠記》尚未播出已經引發關注。該紀錄片通過社會調查、文化研究、心理分析、科學實驗四個維度,詮釋了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強壓力下,人們遭遇的睡眠困境及其成因,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出路。該片已定檔東方衛視,將在5月21日/22日晚22點檔播出。
  • 抓住了很多現實生活的痛點
    ,只是,前幾次看到《愛的釐米》這個名字,以為又是一部磕糖的偶像劇,現在對偶像劇越來越免疫,所以,真的差點就錯過了一部現實題材的情感大戲!但是,《愛的釐米》之所以能引發觀眾強烈的共鳴,卻是因為它抓住了很多現實生活的痛點,再加上演員們過硬的演技詮釋,才會讓這部劇有如此高的熱度。《愛的釐米》關於家庭部分的戲份真的是太精彩了,徐媽媽是入侵式母親的代表,關爸爸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爛泥扶不上牆、啃老啃得心安理得的關家大公子關震雷,徐清風、關雨晴要頂住這樣的家庭壓力談戀愛,其中碰撞的火花可想而知。
  • 《追眠記》:直面國人睡眠「痛點」 即將亮相東方衛視
    近日,由雲集將來傳媒耗時兩年製作出品的首部關注國人睡眠狀況及背後社會課題的現實題材紀錄片《追眠記》尚未播出已經引發關注。該紀錄片通過社會調查、文化研究、心理分析、科學實驗四個維度,詮釋現代社會快節奏和強壓力下,人們遭遇的睡眠困境及其成因,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出路。該片已定檔東方衛視,將於5月21日、22日晚播出。
  • 紀錄片《追眠記》,揭開了失眠的殘酷真相
    客觀現實改變不了,你只能比其他學生更努力。全寄宿制學校十點半熄燈,翟曼婷卻不敢睡,她要一直學到睜不開眼才罷休。可沒過多久她便發現:自己曾經的驕傲,在高手雲集的上海,根本不值一提,她被現實無情擠壓進卑微的塵埃裡。巨大的生活和心理壓力,讓她越來越焦慮,無數個失眠夜生生將她吞噬。
  • 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長沙點映,在影像裡重溫那些平凡感動
    近日,電影在長沙舉行了提前點映活動,長沙的部分影迷也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真實、有力的作品,回望我們的共同記憶,於平凡中見證你我的不凡。紀錄電影《武漢日夜》以平實的語言講述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900萬武漢人與來自全國各地醫療系統及其他行業的一線人員,一起打響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
  • 經營類綜藝扎堆,「煙火氣」如何直擊觀眾情感痛點?
    在經營類綜藝中,觀眾們可以跟隨嘉賓與合伙人們的視角一同開店,小到菜單設置、食材採購、招攬客人,大到人員的調配、餐廳運營成本與收入的控制,一同感受協作的新鮮感和經營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觀眾們還能通過嘉賓們在陌生環境中最真實的表現來滿足窺探欲,激發起興趣點。比如明星們光環背後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他們還有哪些隱藏屬性和技能等。
  • 關注與剖析社會痛點,《沒有秘密的你》用現實價值提供進階創作的新參考
    傳媒內參導讀:區別於千篇一律的套路化設定,在《沒有秘密的你》中我們可以看到主創在故事塑造中對當下社會痛點、現實問題的思考與探析,讓觀眾看到了甜寵劇在「愛情」之外的意義與深入肌理的社會價值。原創案件關注社會痛點與現實話題引發「真實」核心之外的普世性探討一直以來,甜寵劇由於直擊年輕群體這一核心受眾的情感需求
  • 收視冠軍《幸福一家人》是如何擊中電視觀眾痛點的?
    自2013年以來,65歲及以上年齡的老年人一直是人均收視時間最長的觀眾群體,2018年上半年人均收視高達277分鐘,55-64歲觀眾緊隨其後,人均達到233分鐘,收視時長遠超中青年觀眾。圖片來自《2018年上半年全國電視收視市場回顧》因此,抓住老齡人群的痛點,便是抓住了電視端主流受眾群體的痛點。最近還真有這麼一部電視劇,成了老齡人群的「心頭好」。
  • 《在一起》接檔《平凡的榮耀》溫暖與感動在延續 美好時代不打烊
    接下來,講述抗疫故事的現實題材作品《在一起》將接檔《平凡的榮耀》,把「美好時代劇獻」反映現實生活,傳遞美好期許的主題延續下去。《平凡的榮耀》沒有鋪設宏大的職場背景,而是聚焦幾位職場人,以角色群像映射都市中萬千職場人。《在一起》也把目光投向大時代中的醫務工作者、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快遞小哥,各行各業的甲乙丙丁都榜上有名。用小人物的故事解讀百味人生,更能引發觀眾共鳴。
  • 馬蓉分享帶貨視頻獲好評,懂得抓住觀眾的痛點,解衣扣大秀事業線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馬蓉不僅業務能力強,而且非常懂得如何去抓住觀眾的痛點,只見她穿了一件白色襯衫,故意解開上面的幾顆衣扣,隱隱約約露出了自己的事業線。從視頻當中,可以看出馬蓉狀態十分不錯,臉上始終掛著甜美的笑容,精緻妝容底下散發出一股成熟女人的味道。
  • 年輕態喜劇撫慰時代痛點,《周六夜現場》笑出生活正能量
    從尋求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到關註明星與素人的結合,到如今,如何在歡笑中傳遞更多生活正能量已然成為新時代喜劇節目創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幽默趕走煩惱,笑聲帶來思考」,這是優酷、歡樂傳媒、笑果文化聯合打造《周六夜現場》的年輕態喜劇密碼。節目將先進模式與中國當代年輕人的真實生活相結合,故事場景雖然是虛擬的,話題卻直擊現實痛點。
  • 《秀美人生》:因為平凡,所以偉大
    ,不在於電影裡展現了多麼波瀾壯闊起伏的人生,而是它用最親切的視角給觀眾呈現出了一個基層工作者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在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短暫的一生裡,她用自己飽含熱情的心,最終帶領村民看到希望,走出貧困,這種信念感所帶來的力量,顯然是無窮盡的。
  • 《秀美人生》:因為平凡,所以偉大
    文/易二三四《秀美人生》看得人幾處落淚,不在於電影裡展現了多麼波瀾壯闊起伏的人生,而是它用最親切的視角給觀眾呈現出了一個基層工作者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在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短暫的一生裡,她用自己飽含熱情的心,最終帶領村民看到希望,走出貧困,這種信念感所帶來的力量,顯然是無窮盡的
  • 《我在雨中等你》:平凡中的感動
    作者:張義文近年來,以「狗」為表現對象的電影層出不窮,從《一條狗的使命》到《小Q》再到《野性的呼喚》《多哥》,狗的形象在銀幕上逐漸增多,關於狗的故事也讓觀眾充滿感動。與同類題材相似,恩佐像那隻出名的「八公」一樣,為觀眾帶來平凡中的感動,但在場景營造、表現手法、主題意蘊等方面又有所不同,《我在雨中等你》將更多的精力聚焦於恩佐身上,真正凸顯出狗作為主角的特點。
  • 《我的男友是輔警》:平凡小人物,勵志大感動
    但長期以來,在不少人眼裡,輔警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這既弱化了輔警對社會的現實意義,也不利於人們去從事這項平凡卻不失偉大的工作。即將上映的電影《我的男友是輔警》,就以一個普通小輔警的視角出發,為觀眾呈現了以張平為代表的輔警們的工作、生活、情感日常。雖然張平只是一名平凡的小人物,但他的所經所歷、所言所行卻常常能給人帶來非常勵志的大感動。
  • 《追夢人之開合人生》以「夢想」破題抓住了觀眾的心
    作為首檔場景闖關式人物訪談節目,由浙江衛視和實力亦視界聯手推出的《追夢人之開合人生》創新打造「追夢殿堂」,通過與身份、背景各異的嘉賓展開交流與觀察,帶領觀眾走進了一場場充滿勵志與感動的訪談之旅。節目開播後,收穫了觀眾自來水式的安利,在談話類節目日漸式微的當下,這檔訪談節目挑動觀眾的情緒與共鳴的秘訣是什麼呢?
  • 《我在雨中等你》平凡中的感動
    《野性的呼喚》《多哥》,狗的形象在銀幕上逐漸增多,關於狗的故事也讓觀眾充滿感動與同類題材相似,恩佐像那隻出名的「八公」一樣,為觀眾帶來平凡中的感動,但在場景營造、表現手法、主題意蘊等方面又有所不同,《我在雨中等你》將更多的精力聚焦於恩佐身上,真正凸顯出狗作為主角的特點。
  • 對話《夜市人生》出品人周之光: 在北京的煙火氣兒裡,講一個現實主義的故事
    近來的電視螢屏,是現實題材的舞臺。幾檔頗受關注的現實題材分別描摹了當下社會不同的立體面。
  • 《比海更深》:兩種生活觀的碰撞,引發對平凡的探究及人生的思考
    正是這無聲的力量,感動著觀眾,讓觀眾不由自主沉醉其中。影片記錄了主人公良多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故事樸實、細膩,令人心酸。但正是這樣的樸實真誠才直擊人心,讓觀眾陷入對人生意義的反思。01、人物塑造:採用再平凡不過的普通百姓做主角,讓觀眾頓感親切;如身邊事一樣的真實感,引發觀眾對人生的思考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沒有激烈的衝突,劇烈的情感起伏,他將故事想要表達的內涵融入到人物當中,用人物特質詮釋電影的深層意義。
  • 其實「陳翔六點半」外表的笑容下,永遠有一個不願提及的痛
    但是個人關注的還有一部——《陳翔六點半之民間高手》。2015年,有一個7人小團隊,靠著拍搞笑段子起家,後來竟然一步一步做大,拿到了融資。如今當初的7人小團隊,已經發展成了幾十人,當初只是拍搞笑段子的他們,現在也開始拍起了電影。很多看過《陳翔六點半》的人都有個疑問:這些短視頻裡的演員,怎麼比電影中的專業演員演技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