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 爸爸去世25天了,我還沒有告訴媽媽

2020-11-21 手機鳳凰網

口述:羅萱 作者:張茜 鳳凰新聞客戶端 鳳凰網在人間工作室出品

3月11日,羅萱(應受訪者要求化名)接到了殯儀館的電話,跟她核實父親的身份信息。20天前,2月21日,父親在武漢協和西院離世。

2月6日,在老同事的協調幫助之下,發燒了12天的羅萱父親終於獲得住院機會,自己提著行李箱上了救護車。此後,家人再也沒有見過他。

以下是羅萱的口述:

我是羅萱,地地道道的武漢人,家住武昌水果湖街道。

武漢封城第二天,大年除夕,我爸有點不舒服。我們兩家住得很近,隔一個小區,走路十幾分鐘就到了。那時候疫情已經比較嚴重,我跟他說年夜飯不過去吃了;我兒子 8 歲,女兒 6 歲,擔心晚上走來走去孩子會生病。

那晚,爸爸做了些菜,還有他自己包的粽子,給我們端來。

1 月 28 日

初一,爸爸說他發低燒。我給社區打電話,但沒人管。他說在家先吃藥看看。吃藥沒壓住,一直燒到了 38、39 度。

社區醫院只有最基本的幾款藥,還只能開 2 天的量,其他任何檢查手段都沒有。爸爸口服了阿奇黴素,沒有效果。這種藥吃三天必須停,於是換了類似阿莫西林的藥。吃了以後,爸爸的體溫還是退不下來,症狀也緩不下來。到後面情況越來越嚴重,他拉肚子、嘔吐,走不動,嗓子也啞了。

27 日,我媽很著急,打了 120。120 答覆說「排隊吧」,估計要排五六百號。當時,武漢所有的公共運輸都停了,人們要麼步行,要麼騎自行車去醫院,很多人根本沒辦法到醫院。晚上,媽媽又給社區打電話。28 日早上,她終於聯繫到社區主任,主任以社區的名義給 120 打了電話。

1 月29 日

晚上 6 點多,120 的車終於來了。爸媽慌慌張張去了武漢市第七醫院,付了 160 多元的車費。醫院走廊密密麻麻,還有人搭起了涼棚。爸媽取了號——381,前面還有 200多號人。媽媽在電話裡說:「我之前在家糾結要不要來,你爸爸咳得那狠,現在正常看病都投醫無門。我不知道要怎麼辦,來了,那就等著吧。」

媽媽沒有症狀,她害怕被傳染,不敢在大廳裡等,就站在外面;可爸爸身體受不了,外面沒有暖氣,特別冷。老人家身體本來就弱,現在還得熬通宵看病,哪裡承受得了。媽媽說:「這是天災,也是人禍,他得拿命扛。」

老人家在醫院糾結了 2 個多小時後,給我打來了電話:「算了,還是開車來接我們吧。」他們怕傳染給我們,始終不讓我老公接送,但最後,兩個老人實在承受不住了。

我老公開車過去,5 分鐘就到了。媽媽恍恍惚惚地問:「怎麼這麼快啊?」她說120 接他們到醫院,至少開了半小時。不知道是她的錯覺還是車子開得真有那麼慢。我擔憂又無奈……爸爸昨晚咳嗽幾乎一夜沒睡。他回來後,動都不想動,這是他高燒第5天。

這天,我跟孩子一起上網課時,畫的《貓咪的朋友》。那時,我內心充滿了希望。

1 月30 日

聽說有幾個醫院接收發熱病人,我就讓老公載著爸爸去了一趟三醫院。我一個人在家靜靜地等待。我相信一切都會變好的。

三醫院的人說,發熱病人必須去指定醫院,不給看。

封城之後,武漢只告訴我們「不要出門!不要出門!」問題是發熱的病人要就醫啊!隨便到哪個醫院,都是烏壓壓的一片。指定醫院過道上全是人,談不上隔離不隔離,能排上隊、碰到醫生就不錯了。

之前覺得,看病通過正常途徑能得到處理,也沒太擔心。老人第一次到醫院後,發現大晚上好幾百人在那兒扎堆,太恐怖了。那時候,我們才感到緊張。定點醫院的人很多,我們就去了其他醫院。很多醫院都不接收發熱病人,哪怕你只是正常的發燒,都沒地方看病。我們自己沒法判斷,又找不到地方就醫,就焦慮起來。

我束手無策,只能在心底吶喊:「保佑我的家人吧!」

1 月31 日

這天,武漢中南醫院還接診,但是要搶號。我守到很晚,生怕錯過掛號機會,就跟「雙十一」搶購感覺一樣。

快到凌晨 12點,我死死盯著屏幕,盯著時間……緊張得手發抖。

「下午的號沒有了!」我一邊罵,一邊又試著點進去,點點點……付錢!我居然秒殺到了上午第一個號。(備註信息上顯示:「憑本信息直接到中南醫院掛號科室及時就診。若想取消掛號,請於就診當日前往窗口辦理。」)搶到票後,我舒了一口氣,好開心。爸爸明天可以看病了,老天保佑!

早上七點半,老公把爸爸載到了醫院。誰知道,到了之後,醫院又說網上刷的票不算,要重新排隊掛號。這一排就排到了十幾號,那也行,反正我們有號。

上午,拍了肺部 CT,疑似感染;下午做了甲流乙流,檢查結果都是陰性。整個檢查下來,流程還蠻順暢的,但非常耗費體力。

爸爸真的非常幸運,當天做完檢查,又排了 5 個小時,晚上就給他做了核酸檢測。有的人排了幾天、換了幾家醫院,都沒有等到。

我們還要等2到3天才知道結果。

我感到很驚喜,盼望小奇蹟發生,希望爸爸不是新型冠狀肺炎。

2 月 2 日

等了 2 天,拿到結果,媽媽當場傻了。她給我打電話說「你爸爸是的」,接著便是無盡的沉默。爸爸的檢測結果是陽性,我一聽也蒙了,但還是強忍著,說「我去聯繫」。首先是向社區申報,接著打武昌發熱專線,報備爸爸的情況。

我以為,拿到確診報告就有醫院接收爸爸了。接線員說,你知道現在車子很緊張嗎?我說車子的事我來考慮,你只管幫我搶床位。他馬上改口又說,火神山修好了,你往火神山送吧,我們這裡沒有床位了。 「不說確診的病人一定接收嗎?」我很納悶。

我給所有能找到聯繫方式的醫院打了電話,全是忙音……社區也是一推再推。

先前拿到掛號的中南醫院也不繼續做其他治療,給爸爸開了一些很簡單的藥,就讓我們離開了。我又給武昌發熱求助熱線打了電話。

我問接線員:「後面怎麼辦?中南醫院不收,讓我們去火神山,你們能幫忙安排床位嗎?」

「你們有車最好自己送過去,明天一早送去。沒有車的話,只能等我們安排了。」他們不給開社區證明,也不保證接收,還問了句「你們是怎麼做到核酸檢測的?」

接線員讓我自己把人送到火神山。火神山是 2 月 3日開始接收病人。我問他:我們送過去不需要什麼手續嗎?拿個病例單就收嗎?接線員不清楚,社區也不知道。他們說火神山既然開了,就往那裡送吧。

2 月 3 日

2 日,我看到了「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的新聞,感激涕零。那真是救命的醫院啊!不過,當晚那邊發出了通知,警告居民不要私自往火神山跑,強調那裡沒有門診,不能看病。但我們還是去了,帶著希望去的。

由於擔心搶不到位子,早上 6 點 40 分,老公就載著爸媽從家裡出發了。開了 40 分鐘車,到了火神山附近。那裡全是工地,他們圍著轉了好幾圈,沒有找到路。路都被封了。

後來我們才知道,火神山只接收轉院的病人。我爸首先得住進醫院。

幸好,我們做了兩手準備。火神山醫院進不去,那就去附近的中法醫院。可是,入院名單上沒有我爸的名字,他們不收。

我們必須回去找社區,從頭開始,只有這一個渠道。由社區一層層往上報——社區報給街道,街道報給區裡,區裡再往市裡報。

2日又發了一個文(根據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的要求,全市各城區都在進行「四類人員」的集中收治和隔離工作),我立馬明白,醫院不再對個人了,它必須有病人的信息才接收。無形之中,又給爸爸入院設置了一道門檻。

社區主任說:「紫荊醫院被接手了,我報了你家的信息,昨晚我們小區送進去了 8 個,現在床位好像滿了。你們過去再問問,看能不能安排。你不要著急,信息已經報到區裡了,今天肯定安排的。」

「紫荊不是只收疑似病人嗎?」我問。

「我把你(爸)報的疑似。」社區主任用簡訊回復道。

「都要病危了,還疑似,那有個鬼用!」

「那明天我再幫你聯繫其他醫院吧!」

我只有再相信一次。

2 月 4 日

晚上,我爸被通知可以去協和西院。我老公把他送過去的,一直等,等啊等。對接人說他在協調,他是一個領導,手上有跟醫院交接的 20 人名單。我爸爸的名字就在上面。他們等了三四個小時,又讓全部回家了……一個都沒有住進去。

我們只能聽社區的。著急啊,也只能找社區。社區主任還是跟我說:我們報了啊……在等消息啊……也在想辦法……也在搶床位……聽到的都是這樣的回覆,沒有實質進展。

吃藥不管用,我就給爸爸找地方打針。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很小的私人診所,也是被列入了武漢市的發熱門診。他們不收確診的,只收疑似病人。爸爸跑到那裡,還是社區主任聯繫的。社區主任事先叮囑:你們千萬不要說是確診病人啊,就說自己是高度疑似的。只有這樣,他們才給我爸打針。

私人診所開的也是阿奇、維C 之類的,還讓我們買免疫球蛋白,連著打了 2 天。免疫球蛋白得我們自己跑藥店找,好多藥店都沒有,現在的情況下還漲價了,以前 500 元不到,現在快 600 元一支。那個針挺貴的,打一次要兩三千塊。第一天打完,老爸感覺舒服了一點;第二天打完,老爸卻感覺不對了,喘不上氣來。這個藥雖然對身體有好處,但也有副作用,影響大小便和呼吸。

我慌了,開始到處發帖子。以前只是自己小範圍發,覺得這是個人的私事,但後來動員了周圍的同事全部來幫忙。

封城只過了 10 多天,我卻感覺像是過了一個月,渾渾噩噩的一個月!今天唯一值得高興的是看漢咖(武漢專注漢派搞笑的網絡主播)的一段電影配音,兩個娃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每個包袱都大笑不止。嗯,多笑有利於提升免疫力,我這麼安慰自己。

2 月 5 日

爸爸一邊打針,一邊耐心地等,但這個病發展太快,他等不起了。我天天跟時間賽跑。每天一睜眼,頭也不梳臉也不洗,反正不出門,就開始在床上填各種信息,填填填,發發發……

我已經有十多天沒出門了。我們家就老公一個人出去,接送爸媽、買菜。爸媽過年準備招待親戚,買了很多菜,如果不生病,他們不用出門。但我們沒儲存吃的。這個春節我們本來打算去廣州旅遊,機票都訂好了,後來一切化為烏有。老公差不多每個禮拜要買一次菜。超市的菜得早點去買,晚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家小朋友也沒空管,愛玩 ipad 就玩 ipad,愛看手機就看手機……兩個孩子天天吵著要出門,要出去玩。他們在家很無聊,就過乾癮,看網上的風景照,自娛自樂。「哇塞,這個酒店好漂亮!」,「媽媽,我要去這裡玩!」,「媽媽,這個地方不錯啊!這是哪裡啊?」他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只要不來鬧我。我就做自己的事,一門心思搞這個。

在網上發了求助信息後,我接到了一些來電,他們發來各種表格,讓我填寫,再讓志願者跟進。但我覺得這種力量沒有太大的推動力,因為像我爸這種情況的太多了。我在自己的微信裡,轉發了很多這樣的文章。

我找不到突破口,陷入了死循環。一早,我把爸爸單位裡的老同事也發動起來了。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力量來求助。之前爸爸沒生病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在家待著,獨善其身就好。但是當爸爸生病後,了解了很多東西。實際經歷跟報導的差太多。我家這個事情發生了這麼久,很多朋友甚至爸媽的同事還問:啊,是這樣的嗎?不是都會安排嗎?你怎麼不自己找醫院?

解釋起來都費勁,這中間的流程,它就是必須這麼一步一步走。到後來,我連解釋都不想解釋了,收到信息,就回復一個「好的,謝謝」。

最後沒辦法了,每天不是有報疫情的新聞,那後面有留言的功能。我不留言,直接發自己的求助帖,但我的帖子沒有一個被翻出來。媽媽失望地說,是不是要逼我們犯罪,等抓了,才有機會被隔離治療。我們絕望到了這個地步。

每天,我都在給他們鼓勁——「我還在想辦法啊」、「讓爸爸堅持下去啊,沒有胃口也要吃飯」……我在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也在做自己的思想工作。誰願意跑出去添堵啊!都知道外面病毒那麼多,誰願意一天到晚往醫院跑啊!實在沒辦法。

小朋友昨天咳嗽,我特別擔心,但不敢帶他們去醫院。我害怕他倆再被傳染了怎麼辦?我有一個同事,他爸爸感染這個病毒6 天就走掉了,一點機會都沒有。我真的很害怕。

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我們只能等,但是等不及。

我一直與同學聯繫。那個同學的媽媽和我爸爸是舊同事——某日報社的,以前住在一個單元樓裡。

我倆從小就認識,也在一個班上,因為比較熟,我便總跟她聊這個事。她也幫我出謀劃策。表妹前些天提醒了我一句,說有人通過單位出面,找到了床位。我就在電話裡跟爸爸說了這事。

同學的媽媽索性把我拉進了爸爸單位的工作群。那些叔叔啊伯伯,是看著我長大的,一說他們都很驚訝,不知道我爸爸情況這麼嚴重。他們一點都不曉得,連我爸爸隔壁的鄰居也不知道。

其中有一位叔叔,他也許能幫到忙。他簡單地問了街道的情況,叫我放心。另一個叔叔也幫了忙,不斷打電話來詢問情況。這件事便有了眉目。安排出來了,床位也有了,醫院還專門派了車,把我爸連同其他幾個病人一溜接走了。

爸爸提著深色行李箱,箱子裡裝著生活用品和換洗衣物。他就這麼坐上了救護車。爸爸住進協和西院,我也放心了。

回頭想想我爸為什麼感染,可能和他年前買年貨有關。那段時間爸爸經常搭地鐵,還去了大市場,準備買只整雞來祭祖。我當時聽了,很緊張:都什麼時候了還到大市場轉?大市場是最危險的地方!我爸有慢阻肺,本身就屬於易感人群。每到這個時節,他都咳嗽。

我現在特別擔心媽媽和老公,他們是直接接觸者。媽媽和爸爸住在一起,看護他。老公這幾天帶他們跑這個醫院、那個醫院,都在一個車上。我們沒有防護服,買不到酒精,口罩都是稀缺品。老公每天回來住,單獨一個房間。我天天在家噴 84 消毒液,噴了一遍又一遍。

我讓老媽吃連花清瘟膠囊和奧司他韋,提高抵抗力。她肺部也不好,我怕她感染。老公這幾天在發低燒、咳嗽。我擔心死了。

我們也打算去醫院做檢查,但這段時間跑得太累了,每天神經高度緊張,身體非常疲憊,緩兩天再去。

2 月 8 日

醫院管吃管住,醫生每日查房,還給爸爸驗了血。他們按照國家衛健委第五套診療方案治療,爸爸每天口服阿比多爾。那裡是隔離病房,我們不能接觸。我和爸爸每天通一次電話。我聽他的聲音感覺還好,但爸爸說那個藥吃了很不舒服,身體反應有些大。他昨天小便很少,我有點擔心。他還在吸氧。

爸爸送醫院了,媽媽也一天到晚擔心。她一個人在家,屬於隔離狀態,一聽爸爸在吸氧,非常緊張。她天天看新聞,有點風吹草動就給我打電話。

能做的我都盡力做到了,就看爸爸自己了。沒被隔離前,他還有機會打免疫球蛋白。現在沒有了,那個藥很難買,等我買到了就想辦法給他送進去。

1月30 號我老公咳嗽比較厲害,他帶爸爸去中南醫院看病時,給自己掛了一個普通號,拍了CT。那時 醫生說沒什麼大問題,在家吃藥就行。

今天早上,我也帶媽媽去看了一下。我們沒有酒精等消毒用品,不敢開車,走了 40 多分鐘才到。可是,醫院不給做 CT ,現在只能去指定醫院,要不就上報社區。我們還是在家自我觀察吧。

好在,我老公的燒退了。

2 月 13日

老爸的狀況一直都不好,吃不想吃,大小便也不正常。我們給他送了 9 瓶免疫球蛋白,打算分三天打完;但是拿給護士後,第一天打了 6 瓶,第二天打了 3 瓶,兩天就用完了。他發燒、咳嗽還是老樣子,但精神上好一些,說話有力氣了。

免疫球蛋白斷了 2 天,爸爸又不行了。早上醫生打來電話,說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專家組討論出來要插管。他們說爸爸雖然戴著呼吸面罩,但含氧量上不去,還讓我們繼續送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又漲了幾十塊,而且很難買,不知道今天買不買得到。

醫院一個病房有 3 個人。老爸平時都吃病號餐,早上有小米粥、雞蛋什麼的。他沒讓我們送吃的,就催著我們送藥。

今天我和爸爸也通話了,但他喘氣很嚴重,簡單說了幾句,著急讓我們送藥去。除了免疫球蛋白,老爸還讓我們送一堆消炎藥。他說「我要是插上管了不就沒脾氣了嗎?」他自己感覺情況嚴重了。

老爸也給我媽打電話,讓她把家裡的藥打包送過去。我媽只有干著急,她又不能出門。小區都隔離了,出門需要通行證。

我有想過最壞的結果,但不希望它出現。比爸爸年紀大的也有出院的,我還是覺得有希望。我每天給他鼓勁。

兩個小孩想起來會問:「爺爺是不是要好啦?爺爺沒事了吧?」

2 月 18 日

老爸 2 月 13 日上了呼吸機後,我再沒有接到醫生的消息。我默認為「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為了轉移注意力,我主動承擔起小區雞蛋群組長的工作。

2 月 21 日

主治醫師打電話告訴我,爸爸走了。兩天前,我們還按護士的要求送了一大堆護理墊。太突然了……我覺得像假消息。

老公去醫院前問我,「需要拿回來哪些東西?」我說「爸爸隨身帶的」。爸爸住院時,帶了身份證、醫保卡什麼的,最後只拿回來手機、醫保卡和死亡證明。衣服全部被處理掉了。

爸爸進醫院後,我們就看不到他了,一直看不到。插管之後,打醫院的電話,要不沒人接,要不就佔線。走的時候,沒人送別。

3 月 11 日

殯儀館打來電話,跟我確認他的一些信息。

3月13日

隔了這麼久,我仍然不敢在朋友圈發老爸去世的消息。我還沒有跟媽媽說,不知道怎麼跟她講。

媽媽一個人住,我們過不去,她也出不來。她大概猜到了,但沒跟我直接說。有一天小區給她送菜,她問了我半天「一般什麼人給我們送菜」。我說「現在政策變好了,要求社區對每一戶排查,我報了你的信息,他們才給你送菜的。」那一次之後,她再也沒問爸爸的事。我們都不敢捅破這層紙。

這麼長時間……我覺得心裡很難受,但我能怎麼辦呢?我只能往好的方向想,我們沒有「一鍋端」。

12 月底,我的朋友圈、小圈子裡,都收到過醫生發出的預警,甚至他們醫院發出來的秘密調查華南海鮮市場接觸人員的文件,我都看到過。現在我們都在等,等一個更負責任的結果。

這兩天有人聯繫我,我才知道後面還有很多事要做,包括選墓地、還有爸爸單位的一些事。我告訴爸爸的老同事了,也跟他們說不要告訴媽媽。

待武漢解封之後,我再把爸爸的事情弄完吧。

相關焦點

  • 在人間丨爸爸去世25天了,我還沒有告訴媽媽
    社區醫院只有最基本的幾款藥,還只能開2 天的量,其他任何檢查手段都沒有。爸爸口服了阿奇黴素,沒有效果。這種藥吃三天必須停,於是換了類似阿莫西林的藥。吃了以後,爸爸的體溫還是退不下來,症狀也緩不下來。到後面情況越來越嚴重,他拉肚子、嘔吐,走不動,嗓子也啞了。27 日,我媽很著急,打了 120。
  • 「爸爸說,媽媽去海上當小仙女了」,如何告訴孩子親人去世的真相
    凌家和李家都有親人意外故去的切膚之痛,但兩家在教育孩子面對死亡時,又截然不同,李尖尖問爸爸媽媽還會回來嗎?爸爸告訴她,媽媽去海上當小仙女去了。李尖尖又問還能見到媽媽嗎?爸爸告訴她等到很久很久以後,李尖尖長成羅鍋老太太,就可以去見媽媽了,一家人就可以團聚了。從父女的談話中看不出李尖尖的難過。
  • 譚松韻媽媽車禍去世:再沒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
    #譚松韻媽媽車禍去世#譚松韻有些強顏歡笑,故作鎮靜地回應:我也不知道怎麼維持的,我只看到媽媽天天上班,也可能找人借錢,但我不清楚,她們從不告訴我。幸運的是,爸爸媽媽的付出沒有白費。譚松韻在不斷的努力下,一步一步更靠近自己的夢想,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小大人,也學會了回報他們對自己的愛。
  • 「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 足夠我在這年代奔波」
    十歲那年,因為沒有向班主任請到假去看望住院的奶奶被罰跪在廳堂四個小時,後來顫抖著雙腿起身一口口咽下眼淚拌著的白米飯,不敢說不想吃,不敢問為什麼沒有給我留菜。十二歲那年,家裡突然多了弟弟妹妹,我在自己也還是個孩子的年紀,背著幼兒簍,做飯洗衣包攬所有家務。那時的我,恨透了那個家。
  • 黃子韜爸爸因病去世,譚松韻媽媽車禍離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黃子韜在參加《閃亮的爸爸》節目中,黃子韜爸爸擔心兒子不會做飯餓肚子,還特意過來幫忙做飯,教他如何疊衣服。當女兒的再忙都要關心父母,沒事陪媽媽嘮嘮嗑,陪爸爸談談人生,就算他們啥也不懂,也不要嫌棄,兒女永遠是父母最牽掛的人。最近大火的譚松韻,在2019年跨年夜突然接到母親被撞成重傷的噩耗,那一刻她的天塌了下來。
  • 黃子韜爸爸因病去世,譚松韻媽媽車禍離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9月11日,黃子韜工作室突然發訃告稱,黃子韜爸爸因病離世,享年52歲,喪事一切從簡。黃子韜在參加《閃亮的爸爸》節目中,黃子韜爸爸擔心兒子不會做飯餓肚子,還特意過來幫忙做飯,教他如何疊衣服。這幾個月,黃子韜每天狀態都很好,說明他不知道爸爸的病情,爸爸的突然離世,對他而言也是猝不及防。給他一點時間,讓他靜一靜,每個人都要面對生離死別的一幕,只是早與晚,這或許就是人生的功課吧。2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臨,那不如多陪陪父母。
  • 和男友在一起773天,我還沒有把他的存在告訴父母
    文|AMOS今天是我和L在一起的第773天,我還沒有把他的存在告訴父母。和媽媽視頻的時候,她時不時問我,有沒有談戀愛呀?有苗頭的話,要告訴我啊。我也許還需要想一想,自己拖了兩年多不告訴她的理由,希望她不要為此而生氣。Day 01媽媽,謝謝你在25年前的今天生下我。L今年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是西蘭公國的一個爵位。你不要急——他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這個西蘭國公開發售爵位,他給我買的這個稅後50刀美金。跟他去年送給我的那對珍珠耳環一個價格。
  • 6歲小天使留在世上的1000張筆記,悲傷而又溫暖: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過去的5年裡,在開車回家經過那個地方的時候,我會特地告訴她們那裡是要挑選自己婚禮穿的衣服的地方。現在她懇求我,帶她去那個地方,那個我曾經告訴她,在她訂婚的時候我就帶她去的地方。現在我有點兒害怕,她可能等不到那天了。」她的媽媽說。被各種治療折磨得已經沒有了昔日的美麗的女孩,已經無法行走,穿著她最愛的粉色裙子,被爸爸推進了小教堂,而她5歲的妹妹,在爸爸後面做小花童。
  • 我告訴4歲的女兒,爸爸媽媽會離婚,會分開生活|三明治
    他告訴我,無論我做什麼決定,他和母親都支持。第二天我要帶著母親和女兒去杭州玩,我堅持計劃照舊。母親在高鐵上不怎麼說話,低著頭髮消息。我問:「媽媽,你在發什麼?」「我在給他發消息。」「不要給他發了。」「我為什麼不發,我心裡不痛快就要問他。」「你發了什麼?」母親把手機給我看,寫了好多,他沒有回覆過一條。
  • 「媽媽去世後,我公開了她的購物車記錄……」
    我永遠都記得那一天的細節,他們把你從浴室搬出來的時候,我捂著眼不敢去看,我的手抖了兩天,因為我親手用剪刀剪斷了那條你綁了死結的絲巾,我克制不住的抖。爸爸為了抱你下來,腰閃得很嚴重,理療了好久,到現在都還沒有特別好。你知道嗎,從守靈的那一刻開始,天就開始下雨了,臘月二十八,天好冷,我坐在地上為你燒了一夜的紙錢。出殯那天,天才晴了。
  • 黃子韜爸爸去世,享年52歲:人生最殘忍的,是來不及告別
    黃子韜爸爸因病去世,喪事一切從簡,享年52歲。「黃忠東(黃子韜父親)先生,不幸於2020年9月11日病逝。痛失至親,我們懇請大家給與黃子韜先生一些時間,處理事宜,陪伴家人。」當時沒有誰看得出他的用意,如今回過頭才明白。轉瞬間,就己經是天人永隔。
  • 子韜爸爸去世,享年52歲:人生最殘忍的,是來不及告別
    微博熱搜榜,就像一個小小的窗口,看盡人間百態。有人官宣、有人分手、有人結婚、有人離婚……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消息如晴天霹靂,讓所有人都直呼意外。黃子韜爸爸因病去世,喪事一切從簡,享年52歲。當時沒有誰看得出他的用意,如今回過頭才明白。轉瞬間,就己經是天人永隔。
  • 女孩40歲未婚,條件優越卻不快樂,她希望去世的是媽媽而不是爸爸
    萍萍8歲時的一天,她聽到爸爸媽媽在低聲耳語。她試著聽清楚,但只能辨別岀幾個字。她確定聽到的一個詞是「癌症」。萍萍不想去想,所以她跑開去玩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她漸漸地注意到爸爸瘦了。六個月後,他不再去工作,整天待在床上。他沒有去上班的那一天,爸爸媽媽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告訴孩子們他們的爸爸得了癌症。「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他們說,「我們不想讓你們擔心。
  • 雪莉只死了3天:沒愛過她,我沒有錯
    去年,媽媽告訴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夭折了,只有一歲多。 去世的方式特別殘忍。 但我知道的是,談論完這件事情後, 我因為《致命女人》提前出字幕,火速沉浸在了追劇的喜悅中。 媽媽在鏡子前試自己的新衣服,時不時問問老爸的意見。 爸爸在手機上悠閒地下象棋,偶爾因為輸了棋破口大罵。
  • 再見,爸爸,再見,媽媽.
    Julianna患上了腓骨肌萎縮症,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痊癒的方法。媽媽:你要知道,爸爸媽媽不會陪你去天堂,你要一個人先去。Julianna:沒關係,上帝會好好照顧我的。媽媽:如果你去醫院,可能會讓你身體稍稍好轉,讓你有更多的時間陪在爸爸媽媽身邊,你一定要明白這一點,醫院會讓你和爸爸媽媽有更長的相處時間。
  • 我的爸爸媽媽離婚了……
    之後爸爸媽媽開始為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爭吵,最終他們決定離婚。他們把一切都告訴了我,告訴我不用擔心,我也不需要在他們中選擇跟隨著誰生活。我還呆在原來的房子裡,我發現爸爸會比以前更有趣,於是我總是要他在家陪我。媽媽住在離家很近的地方,她幾乎每天都會來看我。他們不再吵架,我們一起去逛超市、去海外度假。我始終跟爸爸睡在一起,因為我害怕殭屍,而爸爸很強壯。媽媽也總是過來照顧我。
  • 我的媽媽「李煥英」,32歲,老公去世,4個孩子,沒有存款
    《你好,李煥英》的開頭,是賈玲穿越回1981年,媽媽還沒結婚的時候。因為電影的熱映,前兩天微博有個熱門話題:因為我的媽媽「李煥英」自從嫁給我爸之後,實在太苦了,歷經千帆,嘗盡人間所有苦難。想盡辦法,東躲西藏,終於懷上了兒子,結果,在我弟出生前28天,我爸去世了,腦溢血。我爸去世的時候,我媽才32,比現在的我還小好幾歲,但她卻要獨自撫養4個小孩 。幾乎沒有存款,家裡的鍋碗瓢盆甚至房子都因為超生被砸得差不多了。我爸去世的前幾年,視我媽為掌上明珠的我外公,出差途中大巴車翻下懸崖,當場去世;我爸去世的三年後,我媽的媽媽,我的外婆也突發疾病離世,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
  •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1934年4月的《學文》1卷1期上發表了一首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梁從誡先生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梁思成)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林徽因)在我出生後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林徽因用這首詩表達了心中對兒子的希望、祝福和愛。
  • 爸爸去世三年,媽媽想改嫁!不想讓她改嫁,怎麼辦?
    朋友的的媽媽今年53歲了,三年前他爸爸因為心梗去世。前幾天他跟我說,他媽媽近來有改嫁的想法,他們幾個孩子都不想讓她改嫁,很糾結,不知道該怎麼辦。爸爸去世不管多少年後母親要改嫁,作為子女的心中肯定會有些小疙瘩的。
  • 所有爸爸媽媽離婚了的小孩全都是大人
    在一個傍晚,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了,媽媽誤喝了爸爸的黃酒,變成了一個藍色的的影子,陳淼淼終於知道了父母精心掩飾了十幾年的真相,她的媽媽不是人,而是一個精靈,來自另外一個空間。身為精靈的媽媽,和很多精靈一起,是因為尋找愛才來到人間。他們黃昏的時候,站在樹葉上歌唱,沒有緣分的人們是聽不到的,自以為是樹葉被風吹得嗚嗚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