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雪莉去世的第三天。
三天前,朋友圈的「雪」崩了。
好像所有人都曾深深愛過這個「人間水蜜桃」。
三天後,雪崩式的文藝已經過時了。
自媒體和營銷號開始追其他熱點了。
像這樣一篇沒趕上「熱度」的文章,也大程度上會走向撲街。
大雪落地後,人間火速歸於平靜。
原來,在人們心中,雪莉只死了3天。
原來我們不是雪花,也從沒真正的愛過她。
但是放心,沒愛過雪莉的人,不要怕。
我不罵你們,不會說你們冷漠。
因為沒愛過她,你沒有錯。
雪莉之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是個「走的不一樣的明星」。
她年輕,她很紅,她漂亮,她生前就是個關注點很多的藝人。
她的一生,是傳奇的,是帶著悲劇色彩的。
所以,我們會因為這個突然的消息,感受到強烈的心理衝擊。
我們會因為惋惜和震驚而短暫的放下手邊的工作。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真的沒有愛她到什麼程度。
在短暫的討論和遺憾之後,我們還是那個為了學業煩心的,為了工作發愁的社畜。
雪莉去世的當天,豆瓣小組裡有個女孩發帖子抱怨自己的男朋友:
看完之後,我給她留了言:不那麼關心雪莉,他沒罪。
「雖然她死了,但和我真的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這非常的殘酷。
但也非常的合理。
接下來,我想告訴大家,我是一個多麼殘忍的人。
上周,無錫高架橋塌了,橋底下有好幾個人在一瞬間失去了生命。
事情發生的時候,我正好和朋友聚會。
見面的第一眼,我們談論了這件事情,互相表達了悲痛感。
隨後在經過一個天橋的時候,朋友突然來了句:
啊,別走這裡!我大膽預測它會塌!
然後,我們哈哈哈的大笑起來了。
去年,媽媽告訴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夭折了,只有一歲多。
去世的方式特別殘忍。
奶奶把孩子一個人放在房間裡,但是忘了房間裡還有一把剪刀。
從房間出去的時候,孩子還笑著咿咿呀呀,可愛的不得了。
但回房間後,孩子沒了。
剪刀戳進了孩子的心臟,一個一歲多的孩子永遠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我無法想像這個孩子的奶奶,父母,所有親人該怎麼面對這個巨大的意外。
但我知道的是,談論完這件事情後,
我因為《致命女人》提前出字幕,火速沉浸在了追劇的喜悅中。
媽媽在鏡子前試自己的新衣服,時不時問問老爸的意見。
爸爸在手機上悠閒地下象棋,偶爾因為輸了棋破口大罵。
我們不是不悲痛,我們不是沒有憐憫之心。
我媽媽幾乎每次都會給路邊乞討的老人零錢,我爸爸曾經還徒手追打過小偷,我每次坐地鐵,也會真誠的給年邁的老人讓座。
但這份善意,也只能釋放到這裡而已。
他人的意外,無論有多大,都無法對我們的人生形成什麼的驚濤駭浪。
人世間每天都有痛苦發生,
對於當事人和親人而言,是生命裡巨大而強烈的衝擊。
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
對不起,偶爾的波瀾,是我們能給到的最大的人性關懷。
上面的例子,聽上去都特別的殘酷無奈:
你一直想換來的所謂認可和關懷,其實很少有人在認真給你,可你又不能責怪他們。
但反過來想,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再聽我講個短故事。
前段時間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們班一個話很少,幾乎從來不參加聚會的女孩,在KTV唱歌,唱著唱著突然哭了起來。
我們趕忙上前安慰,問她發生了什麼。
她一邊哭一邊說:
「你們還記得嗎?
初一的時候上體育課,我的鞋底突然掉了。
跑步的時候,跑著跑著就只剩下了一隻鞋子。
當時,全班都在笑話我,我就像個老鼠一樣,無地自容。」
這件事情,給她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創傷,每一次她想起來,心裡都絞痛。
所以,她不敢參加同學聚會,甚至一提到「體育課」這個詞,都反彈性的想轉移話題。
聚會結束後,我問一起走的幾個同學:你們還記得這件事嗎?
所有同學都說:說真的,忘得影子都沒有了。
一個男同學接著說:我倒是還記得我自己上體育課的時候想來個帥氣的跨欄,結果沒想到褲子刮破了,媽的,這麼丟人,老子一輩子也忘不了!
在場的同學們都大笑,片刻間,我們又在嘻嘻哈哈中換了其他的換題。
而此刻,這位女同學或許還沉浸在青春期的傷痛裡無法自拔,還在「幻想」著同學們對她異樣的眼光。
對她自己來說,這是個天大的,需要用一生的去治癒的「羞恥」。
但對我們來說,這只是個消失在時間塵埃裡的,完全不值得放進記憶裡的短暫意外。
所以啊:
你花了一生想要擺脫的恥辱,在人們心中,可能也從來都沒有認真存在過。
男孩女孩們終其一生都在思考: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受歡迎?如何成為一個所有人心中最在乎的人?
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這個世界上啊,每個人的忘性都很大。
就像沒去世之前,雪莉是人們口中的「暴露狂」,「性暗示」「精神病患者」。
去世之後,她終於變成了「人間水蜜桃「,抑鬱症患者」「初心崔雪莉」
但離去的這三天,並沒有什麼新鮮的「幕後真相」被揭露。
除了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她依然還是她。
比起「死者為大,所以緬懷」的解釋,我更願意把這個現象歸因為:
大多數人只在乎自己。
沒多少人記得你曾經有過什麼羞恥的過往,
沒多少人對你曾經自認為丟臉的事情耿耿於懷,
也沒那麼多人有閒心關心你。
所以啊,不要在意任何一個人的看法,
輕鬆一點,活著,只有自己才是觀眾。
寫在後面:
雪莉的事情發展到現在,我還有一個特別想說的話:
別被輿論場奪走獨立思考的勇氣。
當雪莉表現出異樣行為的時候,
人們在乎自己有沒有跟上辱罵的步伐,有沒有成為正義的使者。
當雪莉離去時,
人們在乎自己有沒有在朋友圈發一段文藝深刻的文案,有沒有成為愛著她的一份子。
當「拒絕網暴」再次成為主流道德言論,
但凡你說了某個明星一丁點的不對,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趕來,打出一模一樣的話:『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是無辜的。』
當雪莉不幸離開世界,但凡你說了句她是誰,就會有無數道德衛士趕來罵你:「不關心她,你沒有同情心」。
反思特別好,但抽風似的反思,口號似的隨波逐流,是非常可笑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
別搞道德綁架,別搞口號吶喊。
別再矯枉過正,別做驚弓之鳥。
你不是口號,你是自己。
本文為彈彈妹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右下角點個在看嗎?
好好活著
為自己。